路道经典散文
“列车长又长啊,带来民族希望呀····”听着这首藏曲,心也随着那列车长长的身形,飘向了遥遥的异地他乡,开始了流浪的漂泊。面对着一条生活的路道,它能有多少厚度,可以承载过往的行人及车辆的零碎脚步。
不平的坡坎,积水的洼坑,还有着无数的荆棘与无限的弯道,有谁又曾在意过它的伤痛,面对着数人的踏踩、车行的超载,它没有呻吟,也没有唤吟,只是独自的在那默默承受,承受着路人的践踏、碾压的百孔千疮般的疼痛。
因为它知道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自然所赋予路道的神圣职责,它没有理由去呻吟,也没有幽怨的理由,去埋怨行人的歧唾。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路道,选择了路道,就是等于是选择了一种别样的生活。大千世界幽幽的路道是何其之多,又是何其之少,有多少人,行走在这样的遥遥路道,又有着多少的路道,能记得行色匆匆的过往及行人。
记得在第一次听到陈星的“打工十二月及望乡等”歌曲专辑的时候,那也是在一个在异乡流浪而又漂泊的生活。
在当时听到陈星的歌,就似听到了一个知已的絮语在悠悠的诉说,诉说着一颗颗心的孤苦漂泊而又流浪的落寞,终有了一处可以暂且停泊的弯道,可有了暂时心绪沉淀的宁心思索。
路的本身TA不会言语也不会诉说,TA只有靠人心的思索去会悟,每一条路道都有着不同的弯道,也有着不同的岖道,更有着无边的不同景色。
选择了不同的路道就会看到不同的景色,沿途的风景可能有美图、也可能是龌龊、更可能是一道漫漫毫无边际的黑色,是什么样的风景,其间又会有着什么样的路道,我想这就区别于个人的心境与视野,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力与色彩或带有着一种怎样的豁然与达观释然的心境,而呈现不同的景致与面貌。
但是,对于路道要抱持以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与态度去认知和把握,这又是个人不得不为之思索的问题。
在于丹解读《庄子》心得之三里去细品会悟“感悟与超越”的故事,或许更能得到形象而又具体的详述、禅悟出精确的路道。
其故事是说:一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当时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
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
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
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菲的就是这两条船。”
对于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除了利,世人的心中最看重的就是名了。
多少人辛苦的奔波,名和利就是最基本的人生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