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黏豆包的散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乡的黏豆包的散文

时间:2021-01-11 10:29:0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黏豆包的散文

  又到了年根,又到了吃黏豆包的季节。

家乡的黏豆包的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一进腊月门,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拉面子,包黏豆包。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黏豆包,这里头学问可大了。首先把糜子(大黄米)上碾子脱壳,去壳后的大黄米泡上几个小时,然后淘净米里的沙子,这一过程叫“淘米”,米淘完后晾干,再上碾子磨成面。由于大黄米的黏度太大,光用大黄米面做黏豆包蒸不成个,所以还要掺进一定比例的玉米面。

  每年包黏豆包都是母亲和面,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往里加水,她说面要和的硬点,面发了以后会自然变稀,面和稀了再往里加生面豆包就不好吃了。

  和好的面放在大盆或大缸里发酵,发酵是最关键的环节,发酵好的黄米面有一股浓浓的米香,而且不沾手,蒸出来的`豆包色泽金黄,既有黏性又有韧劲,口感滑润。没发透的黄米面有一股生面味,蒸出来的豆包发硬,不筋道。发过劲儿的黄米面有一股酸臭味,蒸出来的豆包发泄,没有韧劲。

  发面一般需要两三天时间,这期间母亲开始挑豆,烀豆馅。烀豆馅要用大铁锅,柴火慢慢地烀,豆馅烀好了要焖上几个小时,然后用木槌捣成泥,再攥成鸭蛋黄大小的团,放在盖帘上,拿到外面冻上。豆馅有大芸豆和红小豆两种,我家每年都包两样馅的豆包,我爱吃小豆馅的,小豆馅是甜的,里面加了糖精。

  包豆包的时候都是几家邻居合作,今天包你家的,明天包我家的,发面之前就互相通告好了,免得挤到一块忙不过来。

  包豆包这活一般都是由妇女来做,大家聚在一起干活,眼睛和手忙着,这耳朵、嘴也不闲着,什么老张家的老母猪真添火人,一窝下了16个羔子;老李家的儿媳妇又怀上了,听说还是个双胞胎。。。。。总之,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

  豆包包好以后摆在盖帘上拿到外面冻,冻透以后就可以上锅蒸了。母亲在锅连上铺上一层玉米叶,然后把豆包一个挨一个的摆在上面,蒸熟的豆包再拿到外面冻上,冻透了以后放进仓房的大缸里,盖好盖,上面压上重物,防止猪、狗、鸡、老鼠等祸害。

  开始我并明白为什么要把冻好的豆包蒸熟了再冻上,就问母亲,母亲说生豆包黏性差,过完年一开化豆包皮儿就粉了,蒸熟的豆包黏性大,不爱化,即便是化了,皮儿也不粉。

  吃黏豆包也有很多讲究,可蘸白糖吃,吃其香甜黏;也可拍成小圆饼用油煎吃,品其香酥脆。再复杂一点,可滚上炒熟的黄豆面吃,又增添了一种糊香豆味,叫做“驴打滚儿”。最有趣的是啃冻豆包,我小时候经常这样吃,现在回味起来还能感觉到是那样的香甜。

  那个年代村里家家户户都包黏豆包,尽管都是一个碾子磨出来的粉,一口井里的水和的面,可是做出来的味道却不一样,一家一个味。究竟哪家的黏豆包好吃,谁也说不出清楚,总之,百家百味,都是家乡的味道!

  如今,家乡富了,有钱了,可种田人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饮食习惯却丝毫没有改变,每年的腊月,他们依然会包黏豆包。

  小小的粘豆包承载着故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寄托着悠悠的思乡情。

【家乡的黏豆包的散文】相关文章:

我的家乡的小河散文01-03

家乡那条清亮的小河散文欣赏11-14

家乡的散文随笔700字08-04

记家乡的三江钓客散文11-03

火车带我回家乡散文05-02

梦圆家乡话曲阳散文11-16

卑微的散文11-15

清晨的散文11-15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