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文锦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惜别文锦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党文锦——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朋友——远离了汝南。说熟悉,是因为经常在《天中晚报》和我们的天中山教师笔会里读到她的文章,以文识人,以文会友,久之,心中生出一种十分亲近、亲切的感觉;说陌生,是因为我们之间未曾有一面之缘,偶尔聊两句,也是在网络上。文锦的文字饱含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充满青春活力的汩汩才气。尽管教学工作繁忙,可她总能从劳累的天空偷摘下一片属于自己特有的闲云,读书、写作,安妥着自己疲困的心灵,充实着自己的生活,精彩着自己的人生,同时也为读者奉上可口的精神大餐,给人以启迪和安慰。
文锦,应该是一个多才多艺、活泼开朗的才女。在汝南一小,她也必是一道异常靓丽的风景。照片中的文锦总是笑眯眯的,对当下和未来充满信心,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与她在一起的学生们毫不拘谨,因为她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一个可以让他们信赖的大朋友。可以想象,一到下课时,一大群孩子围在她身边,她带领他们一同游戏,一同做操,一同开怀大笑,那爽朗、纯真、会心的笑声醉了树上的鸟儿,白了空中的云彩,净了人们的心灵。抑或促膝长谈,推心置腹;抑或解惑去难,详尽讲解;抑或宽严并济,诲人不倦。
文锦的远去,是汝南教育界和文学界的一大损失,更是我们教师笔会的一大损失。彭磊走了,文锦也走了,虽说他们的心并未远离我们,但还是让人十分不舍和惋惜。之前,我们未曾谋面,以后见面更难了。你去与家人团聚,开始崭新的生活,我们祝福你!今晚在笔会里看到你为我们的恩师邱老留下的那封告别信,让我的心不由得为之一颤。邱老,今生能与他老人家相识,是我们这些晚辈(抑或说是孩子)的万幸!他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鼓励与关怀,我们会铭记于心的。太史公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篇末引用了一句俗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亦邱老之谓乎?通读全文,皆可见邱老对你之关怀,之鼓励,之鞭策,亦可见你之愧疚,之不安,之懊悔,之依恋。
文锦,你老家上蔡,我老家新蔡,我说咱是一个国家——蔡国的人,你笑了。你说,远离汝南,背井离乡也是无奈之举,我想说的是,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安安稳稳过日子,幸福快乐比什么都好,真的。至少比我眼下这种半死不活的泼烦日子要强的太多、太多。文锦,珍重并珍惜呀!
老叔宋捍卫曾问我:“孩子乖,要是考进城了,你想进哪个学校?”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小。”“为啥子?”“因为那里有几个熟人。”这“熟人”中便有你文锦。尽管我们没见过面,可是我相信咱们会一见如故的,因为年龄相仿,职业相同,爱好相同,彼此又慕名许久。可惜的是,直至今日你走了,我还未能走进那个校园。
文锦,轻轻的你走了,恰如你悄悄的来。希望今后你能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把我们的共同追求——文学之路坚持走下去。也期待你在事业上能收获丰硕的果实,更盼望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阔、越从容、越精彩!
文锦,抽空常回家——汝南,和我们的天中山教师笔会——看看、坐坐,毕竟家人们都在那等着你,盼着你,想着你。
叶的离去,不是树的舍弃,而是远方风的召唤。
文锦,祝你幸福永远,安康永伴!
文锦,惜别!珍重!
离歌唱响,惜别依依散文
走过一程路,留下一生情。这个季节,梅雨连绵,许多校园都唱响了离歌,依依惜别,难舍难分。花开花落,转眼几春秋,随着毕业典礼的结束,一些携手共进的日子,从此,只能成为记忆中的印痕。一些温暖同行、相伴相依的岁月,只能成为青春的回放。
前一段时间,我见证了松山湖莞中初中毕业生的毕业典礼,那场面,那氛围,让我无比动容,让我不由自主地投入他们,感受着那悸动人心的一刻。
眼前,那一群朝气蓬勃的松湖学子,那一张张青春的容颜,在美丽旖旎的松湖校园里,在恩师们的指引下,携手走过了三载的成长岁月。而这三载的时光里,一定有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有着难以忘怀的感动与温暖。
回首来时路,他们在最灿烂、最青春的年华里,一同挥洒汗水,一同品尝甜酸苦辣,一同为梦想而拼搏。三年了,风雨同行,披荆斩棘。成长的路上,他们留下了几多欢歌笑语?留下了多少永恒的美好回忆?
时光,稍纵即逝,仿佛转眼间,就到了话别的一刻——毕业了、落泪了、感动了。毕业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校长致辞、学生感恩、老师祝福,还有家长的盈盈泪光,都在见证着这三载的师生情、同窗谊。
一首《绿叶对根的情意》,一曲《老师,我想你》,一束束鲜花,一个个深情的拥抱,一次次闪光灯的定格,都充满着依依惜别之情,都弥漫着离别的感伤。
老师们的眸光里,饱含着依依不舍,深情无限。仿佛每一次温暖碎片的回放,每一回流泪拥抱的场景,都在他们心里一寸寸蔓延,如草般疯长,闪着动人的光泽。
这一季,终要挥手道别,此后各奔东西,而那些,丰盈的回忆,在老师们的心里,依旧有着浓浓的味道。所有的不舍,所有的牵挂,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只因为,在真情面前,再动情的词语也都显得苍白。而这一刻,离别的不舍,让人无语凝噎;这一刻,老师们的内心深处,都流出了最诚挚的祝愿,把牵挂和期待的目光,装进了学子们的行囊。
风雨球场的屏幕上,是三年成长的点滴回放;屏幕下,是各种复杂情感的自然流露。学子们相互拥抱、赠言离别、合影留念,所有的款款情意,所有的眷恋不舍,都在这一刻,以自然而感人的姿态,尽情绽放。
他们说,恩师的教诲,刻骨铭心,伴随明日岁月。
他们说,同窗的友情,地久天长,温暖今后的日子。
他们说,带着恩师们的深情寄语去远行,继续踏上新的征途,我们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他们说,松湖莞中,是我们永远的家。今日,我们带着不舍离开;明日,我们必定带着更辉煌的成绩,回家。
他们说,面朝松湖,春暖花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沧海如何变桑田,我们永远都是——松湖人。
我想,所有在场见证了这一场毕业典礼的人,都必定铭记了一种情意,一怀感动。那份依依惜别的师生同窗情呵,叫人不由自主地为之动容,叫人不由自主地落泪,亦叫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当年初中毕业的情形。
事隔多年,再回首我当年初中毕业时的心情,那一幕幕,依然清晰如昨,仿佛铺满陈年的暗香,芬芳满溢。
时光无法倒流,记忆却清新如故。
犹记当年,我即将告别一段纯真的青春。那时,脑海中总是浮现三年来走过的那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和过往。原来青葱的时光,亦如指尖细沙,在不觉间,已经匆匆溜走。聚也匆匆,散也匆匆,明日,明日我们必须各分东西,昔日相伴的好友却只能怀念,昔日走过的路,也只能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那时,每每想起,我都会悄然泪下。
那个时候,我们手中都拿着毕业留言本。我记得,无论是谁的留言本,只要传到我手上,我都会小心翼翼地,在那一页青春的画板上,写下我诚挚的片言只语,以及真诚的祝福。我相信,那些青涩的文字下,虽然没有足够的诗情画意,亦没有华丽的笔触和丰盈的内涵,但我们落笔的一瞬,都必定心存不舍,心存虔诚,心存真挚与祝愿,我们都希望,以后的岁月,曾经同窗共读的伙伴们,有着璀璨的未来。
而以后,每次翻看属于我的那一本毕业留言册,我心底,都会涌起无与伦比的暖意和温润。我知道,每一页的留言,在笔尖轻轻滑过的刹那,都跳动着一颗诚挚的心,一个美好的祝愿,还有一段无法重来的明媚青春。
那一页页的毕业留言,如同我们用心剪下的贴纸画,把纯真的记忆浓缩为精华,浓缩为纯粹。而所有的这些美好,所有关于青春的回忆,历经时光以后,历经岁月的沉淀以后,会成为我青春时期的珍贵剪影。只因,青春的岁月无法复制;只因,那段青春时光,一尘不染,完全不需雕琢,纯粹而天然;只因,那一段青葱的日子,是生命中纯真而温馨的演绎。
我很记得,当日临别依依,我和最要好的朋友瑛子曾经躲起来抱头痛哭。
执手相看泪眼,我们傻傻地说:毕业了,我们永不、永不说再见,我们不哭。可是,当这句话刚刚说出口时,我们却早已泪流满脸。
现在回想,才知道当日的我们,有多么的幼稚。而那份自然流露的幼稚,正是友情最纯真最珍贵的体现。
那时,我们隔得并不远,就算高中不能在同一所学校,亦是可以时常见面的。可是那时,我们清纯的心里,根本不要一时半刻的分离,仿佛唱响离歌以后,便是彼岸天涯。如今想来,虽觉当时稚嫩,可那份稚气里面,却有着无比珍贵的真情和温暖,没有丝毫的矫揉做作。在无奈的离别面前,我们的心底,都有着一份割舍不掉的情意,都有着一份不忍分离的执念。我们无比热切地希望,初中毕业了,不是还有高中吗?高中毕业了,不是还有大学吗?要是我们都能如愿,考上同一所高中,以后再考上同一所大学,这才叫了无遗憾呢……
后来,我和瑛子果然如愿,考上了同一所高中,又一起开始我们新的旅程,那份喜悦,自是不必言说。再后来,我上了大学,她走向了工作岗位,可是这份真挚的友谊,一直延续着,从来没有因为距离而疏远。多年以后,我回到故乡,我们依旧在一起,彼此关爱,彼此照顾,一路同行。
如今,每次回放,我都会无比怀念初中时的那一段纯真岁月。我时常觉得,那段时光,来得特别通透、清澈。多年以后,我们每一次的初中同学相聚,那场景,都弥漫着一种无法述说的温馨。而我深知,这种温馨,与清如水的青春年华有关。如今的社会,太多浮华与喧嚣,而那些青葱的记忆呵,记载着一段淡定从容的日子,自有一份感动与怀念,永存心底。
季节轮回,花开花落,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一届届的毕业生,相拥洒泪,唱着毕业歌,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毕业典礼,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上演。而我相信,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不舍。而每一次离歌唱响,都必定有着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感动与牵挂。
当离歌唱响的瞬间,你,是否也有着相同的依依惜别情?抑或,在这个离别的季节,你也和我一样,把当年的毕业离情深深念起?
而我深信,每一次离别,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仍然想,再一次轻轻呼唤我每一所亲爱母校的校名,再一次感恩我的每一位恩师,再一次祝福与我同行过的伙伴们。
走过岁月,每一阶段的成长,每一回离歌的奏响,都在我心里泛着素朴的清香。这个季节,我见证着别人的离别筵席,再为自己当日的离歌、毕业眷恋,浅唱低吟一回罢了。
"惜别"留言散文
严冬的脚步刚踏进苗圃,落叶树种就纷纷开始了告别家园的准备。购树的人群陆续来到树林地,指指点点,相中的便在树身上打上记号,不过时日,挖树工人就会拿着家伙,来到树下,打理土球,装上汽车,移送到需要的地方,栽种成林。从此,在苗圃炼就的学生就开始了异地的自然生活。
苗圃地有片茂盛的沙朴林,这必天,隆冬里的西北风,不停地在树梢上抚摸着,拔过去,翻过来。叶片们抗不住,纷纷跑到地上,为树根盖上厚厚的一层被。把展示的舞台留给了套种在下面的红叶石楠球。石楠们兴奋起来,开始吐出新红的嫩芽,红得满枝繁花,着实吸人眼球。
整片沙朴树林中,间或有不少树身被打上了红、黄二种记号,着了色的朴树们都明白:出门的日子到了。两色的树都是经过挑选的树中精品,它们年轻,根盛杆壮,充满生命的活力。此刻他们热热地讨论着未来。
寒意初露的西风不时传来阵阵轻音乐,美妙中带着凄厉,鸟儿也不时地加进悦耳的歌声,虽然没有盛夏时的热烈,但声声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红队中的一株开口说话了:希望我到的地方是个山地,旁边有长流的小溪,我们排成行,在那里发展自身,每年,我们会结很多的籽,成熟后落入小溪,让潺潺清泉带着我的子孙落户整个大地,那是多好的美景呀。
我想做的,趁这次离开故土,寻找一种新的活法:改变堂堂正正的想法,让人类砍去现有的树身,变成树桩盆景。我会重新改变自身的形象,生长进千家万户的院子里去,照着主人的意思生根发芽,主人想看到啥样的,我就长成啥样的,忘却自己,融进别类的生活,和他们共度岁月,就是一种博大和宽容。黄队的树们也发表高见,只是想法有点另类。
何必委屈自身呢?在岁月的长河里,湮灭个性,那样会危及家族存亡的?亲爱的“黄”朴树先生。红树队里又一个发言了。
吓唬谁呀,大惊小怪。依我们朴树的材质,在人类的手中,我们这种速生树身,小的只能是柴火,就算是上百年的古树桩,如果失去观赏的资本,迟早要挨砍刀,一样是柴火的料,能象红木那般受人珍爱,在家里显摆百年?就算你到荒山成林,一时逃避了人类的视线,但现在到了科技时代,我们将无处藏身,天天受人摆布,惶惶不得终日。这种过时的生长模式还能走多远?
别夸张过了头,不错,人类和我们共同生存到现在,确实成了地球的主人,但他们的生存也要所有的地球资源配合,一旦骄横过度,就要遭到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家属成员不按自身发展,曲意奉顺人类,那最先灭绝的肯定是我们,而不是人类,在这个空间里,谁都可能被随时替代!
大哥大姐们,别争论那些看不见的事,快来帮帮我吧!沙朴看见身下的红叶石楠球,此刻,她正醉红了枝头,在少有的空间里展示自己的美丽,见到自己身上要走的标记,一时无从适应,眼泪汪汪地在哭鼻子。
于是朴树们也低下头来,才知道小石楠也要走了。机会来了,你哭什么?他们安慰着小石楠。
不一样的,我喜欢温和的季节起身,根须才能扎到陌生的土壤,养份才能到枝头,推动新一轮的蓬发。你们有冬眠的习惯,挪动一下位置,没多少伤害,我就不一样了,现在天寒地冻,走出家园,没有好心的呵护,九死一生。眼下我这么贱的身份,生死难卜啊,只要枯了枝,落了叶,就会有替代者占我的位置,我就没有了明天……。
是呀,住在苗圃地,一心向往外边的精彩,真的走出家园,还是有风险:就是朴树这样的强汉子,要是碰上种植者的大意,也逃不了销声匿迹的命运。朴树们也停止了对远方的争执,慢慢沉思起来:
倘然活着,就必定还要有向往远方的勇气,还得想远方和未来,苗圃地只是成长的乐园,但不是成材的终极。
在苗圃里,每一株树木只能是学生,跨出门,机会和风险共存!
西北风呼哮起来,掠过光秃秃的沙朴枝头,咝咝入耳,下边的红叶石楠,跟着摇晃脑袋,呼呼作响,象是在不停地呜咽。苗圃里冷清极了,大部分的植物生命都鄙视寒冷的西北风,沉睡地下,进入了深度睡眠,对上面的事毫不理会,几只过冬的鸟也失去了往昔的热情,偶尔的几声鸣叫,象是在唤醒春天,或许是对严冬提一点不满的“小意见”。
不管树们的态度怎么不同,苗圃里打上记号的树都得在这个冬天走出门,他们的命运只能留给未来去决定!
惜别离伤感散文
老早就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千古名句来诠释分别时的不舍。
还记得那天的阳光很淡,很淡,天气也很寒冷,天空也是那种盖了一层薄膜一般的颜色,不亮却也不暗。好像是知道就要就此分别一样,默默的烘托着气氛。
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在外面晃悠了很久,一圈又一圈的围着寂静的'街道打转,周而复始。不知疲倦,脑海里回放着那一点一滴,一次又一次的冲撞着我的脑神经,终于我没有任何办法去制止,任由它进入心脏,肆意妄为,从此之后,深深的刻在心里,再也无法抹去。
离别的笙箫声就这样来了,我却好像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它,只是希望时间能够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的心逆流而上,狠狠的跃出胸膛,让你看看我的真心。是不是想你想象的那样火红,热情似火,燃烧,燃烧。
还记得我至始至终都没有问过你的名字,可我却脑海里一直有你的名字,好像是你呼唤着我来找你一般。你好,我伸出右手,你却没有伸出手来,或许是有些惊慌失措,有些羞涩吧。而我也是大笑着带过,心里却有了莫名的兴奋。
然后就是熟悉的分别,走的时候好似迈不动步伐一般,坐在车上一次一次的向着后面看去,一次又一次,多希望能够陪着我一起走,却还是没有带走你,而你也没有留下我。
最后的样子了,也就是坐在床头想着你傻傻的笑,有时候居然会噗嗤的笑出声音来,而更多的时候却是望着某一个方向发呆,某个有你的方向。
惜别土井散文随笔
村子上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自来水都通到了各家各户的门前了,许多家庭在新农村建设工程还没有收尾,就迫不急待地把自来水接到了家中,只有少数几家像我一样在外扒食,乡间仍有房子的住户,自来水还未接入家中。但我也在作这方面的准备,打算早日将自来水接入家中。
能安装上自来水,毋容置疑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但看看家中厨房前小院里使用了二十多年的土井,马上就要让自来水代替它的功能,让它赋闲冷落在一旁,再也无人使用过问它,总觉得心里不是个滋味,一时在情结上难以割舍。毕竟它这么多年来不余遗力地让那汩汩流出的清泉为我们一家提供了生活的方便,滋润了我们的生命,凝聚了我们家庭的融融暖意,现在一下子就搁置它不用,让它备受凄凉地蹲卧于那儿独品孤凄,任谁心里都不好受。
土井挖掘于1994年下半年,是二层小楼房做起来的第二年在正房后做厨房时,在厨房与正房之间预留下的小院子里挖掘的。当时农人新做房子时,为了方便家里用水,都兴在新房旁打一口水井,用水泥砌抹好外表,看上去既熨贴、利索,又十分的方便用水。我家也不例外。而没有打井之前,我家吃的水和村子上别的住户一样,都是到离村子几百米远的大土井里挑的。这样既累,又不方便。若遇上了刮风下雨落雪的天,吃点水就更难了。所以那时庄户人做房子后,首先想到的是解决吃水用水的问题。
我家小院子里的水井在挖掘的过程中,是不太如人意的,因为没有打到真正的泉眼,这是始料不及的事。开始我想我家地势也不算高,而且离水源也近,挖到一眼泉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偏偏不遂人愿。打到六七米深时不见泉水我心里就有些着急了,但还是满怀希望地叫打井的师傅继续往下挖,直挖到十一二米仍不见泉水,我就对挖井的师傅说,不可再往下挖了。因那井挖得够深的了,口径只有1.1米的井往下看,下面的人影都有些模糊了,再挖就有点不安全,还挖干啥呢?
不过那井并非完全不见水。在挖到八九米后,一个晚上还是能渗出一担多水的,一天时间也有二担多水,且渗出的水格外的清冽,同泉水毫无二致。我估摸这水对我家来说应该够用了。尽管我家住在乡村,但不专事农业,家里用水量大的猪也养得少,仅几口人吃用这水应是绰绰有余的。后来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那井水深秋之后直至整个冬日都能保特三米左右深的水,完会够用。入春之后,井水明显下升,梅雨季节,满到伸手可及,盈盈的一井水,再也不愁水不够用了。不过有一点不尽人意,就是天连着下暴雨时,因通往井里的一条暗沟没有处理好,有些浊水渗到井中,那水就有些浑浊,得等到井水澄了几天才清澈,因此打上来的井水也得澄清了才能食用。实在显得美中不足。
水井打好后,小院里打了水泥地坪,那水井也砌了一尺多高的圆形的井台,接着井口做了一个圆形的水泥盖。盖好封严的井,看上去小巧玲珑、清新俊秀、利索干净,让人心里蛮满足的。要用水只要提个水桶往井里打就是,比原来到远处挑水不知方便了多少。
这样用桶打水大约持续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我家也像别的庄户人家一样用上了省事省力的压水,减少了用桶打水的辛苦。压水只要在井盖上安装上一个带有摇杆的并可装引水的机头,机头下端接一根长长的塑料管伸入井水里,要用水时只要往机头的小斗内倒入一些引水,轻巧而悠然地摇动几下,清澈的水就哗哗地流到了水桶或脚盆里,不一会儿功夫都装得满满当当,真是省时又省力。母亲那时已有六十多岁,胼手胝足受累了一生的她,第一次摇那轻巧的压水摇杆时,见不费什么力气,清澈的井水就欢快地流了出来,便抿着嘴,脸上堆满了笑容,且摇且说:这日了是越过越省心了。当然她老人家不晓得更省心的事还会不断地在后头出来呢。
压水没用到一年的时间,又更新了取水的方式,用上了更省心省事的潜水泵抽水了。用潜水泵把水抽到一层楼高的水池里,然后让池水顺着水管流到厨房内的水缸内,洗衣洗菜的盆内,又省去了压水的辛苦。只要拧开水龙头,什么东西都可以在小院子里洗了。这自家安装的自来水,更是进一步方便了家里的生活。
安装了潜水泵起初的那段时间,母亲着实眉开眼笑了好一阵子。当她听到潜水泵在井里发出吱吱的响声,俄顷间高高的水池里就有哗哗的水声像唱歌一样的流出,接着拧开水龙头又可叮叮咚咚地流到缸内、盆内,不管舀水还是洗什么都顺手,心里总揣着一分掩饰不住的高兴和激动。抑制不住兴奋说,日子是越活越有了起色,人都快闲着没什么事要做了。
那口井就这样,从掘成起,不论是用绳子从深井中打水,还是用摇杆压水,抑或是后来用潜水泵抽水,那源源不断的水始终滋润着我们家的生活,带给了我们方便。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夏日里它以其清凉舒爽,带给了我们家一夏的凉快;冬天里它又以其高出地表的温度带给了我们一冬的暖和,使我们少受了许多刺骨的寒冷。那口井就这样在日月星晨的更迭中将其朴实浑厚的形象镶嵌进了我们的脑海,在花草树木的消长中默不作声地为我们服务,在哗哗的欢快涌流中带给我们清甜甘醇的享受。而今,它在社会的快速进步中就要“退休”了,就要赋闲在那儿难得有人问津了,真是叫人好生难以割舍。
而今社会进步之快,一不留神就发生了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将那些镶嵌进生命中的东西硬生生地推进了历史的舞台背后,这接应不暇的快速变化,让人在高兴欣喜之余,不免又有几分失落。不过这失落若能换来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还是由衷的赞许。 可惜母亲早二年去逝了,她老人家没能看到远离城市的乡村能装上自来水的这一天。老人家若泉下有知,晓得家里要安装自来水了,猜想她定会用那惯常的抿嘴微笑说:这世事变化之快,真是让人看不过来了!没想到乡下人也能用上街上人才能享用的自来水了!
若装好了自来水,我心里还有一个想法,那口于我家有功的水井还要保管好,让它安祥而宁静地安卧在小院中,让我看到它就想起过去的岁月,想起一生辛劳的父母。
【惜别文锦散文】相关文章:
依依惜别散文08-27
依依惜别近义词05-19
惜别之情的古诗鉴赏06-15
《清江引·惜别》元曲赏析12-30
唐多令·惜别|注释|赏析10-14
《唐多令·惜别》的赏析06-06
双调清江引惜别元曲赏析02-26
《唐多令·惜别》的原文及其翻译06-06
散文作文锦集10篇07-07
散文作文锦集6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