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家河木桥散文
家乡旋坨坪到甲马池集镇,必须经过后家河。
后家河属乌江支流唐崖河的支流曲江河上游,出水洞大洞就是曲江发源地。峡谷幽深,水流激荡,清澈见底。是品质极佳的饮用水源地,清爽甘甜,只是目前尚未大规模引水饮用。我想,再过数十年,随着湖北省咸丰县城的城区面积日益扩大,常住人口大量增加,这处山川美丽、质量上乘的优质水源地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用大自然赋予的清醇,回报社会,回报人类。
儿时经过后家河,每次都是胆战心惊,心有余悸。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后家河,从我家乡旋坨坪经过后家河上游,数公里的上游河道仅一座木桥。木桥长约十余米,河道两旁河坎边砌有桥墩,由于河道较宽,河道中央也置有桥墩,上面铺有条木四根。因为桥木铺搭时间久远,木料外缘腐烂剥落,人在木桥上面走动时,桥木间相互作用不时发出声响,怪吓人的。这还不算,最惊险的要数走到木桥中央时,桥木间的声响不但越来越大,而且桥木上下抖动的频率很高,人在上面走动时摇摇晃晃,十分危险。那时,我很佩服那些大人们,不但不惧怕,还两三个一起边摆龙门阵边过桥,而且还一幅悠然自得的样子。有的身上背负着数十斤重的物资,有的用箩筐挑运百多斤重的担子,有的肩头背负着小孩。最让人感叹的是,农家到甲马池集镇购买或销售几十斤重的架子猪需过河时,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将架子猪抱在怀里,几大步就走到了河的对岸。那时小还不大知晓力学原理,现在回想起来,那的确需要勇气、力气和胆识。因为抱着架子猪过桥时,与背负物资不同,物资紧紧地依附着身体,与人体向心力同步,而抱着架子猪过河,猪与人不协调,猪十分不配合,它在人的怀里使劲的挣扎,这个情景,难度可想而知。至今也没弄明白,也没亲眼看到过,过去生产队给国家交售的活肥猪当时人们是用怎样一种方式运送过河的,另外还有迎娶新媳妇时人们抬着贵重的嫁妆过桥时的情景。
上高中阶段,政府拨款在木桥下面修建了一座石拱桥供人们通行。石拱桥未完工前,工人师傅们撤除了危险的木桥,在河道上临时用木头搭了个简易木桥通行了一段时间。
后家河木桥从那个时代起,仅仅留给了那个时代曾经过这座木桥的人们的'美好记忆。也只有那个时代的人对这座木桥感情深厚,记忆真切,念想不断。因为这座木桥现在虽然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木头不知到哪儿了,桥墩当年也被撤去修建石拱桥了,河道两旁郁郁葱葱的植被生长与连年洪水肆意侵蚀轮番交替,已使得原木桥处与整个河床两岸融为一体。
后家河木桥虽小,但历史厚重,情意绵绵,它是那时人们通行的重要载体,它是那个时代的重要建筑物,它是那个时代的重大工程。因木桥而发生的民间修建木桥和人们通过木桥的传说故事,建筑木桥的人文理念及人们倡导的这一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有待进一步发掘,发扬光大。
人们为什么把这条河流取名后家河,也值得研究。我想,是不是叫侯家河呢?走访了一些老人,都没有听说过过去有侯姓人家在河流沿岸居住过,至今疑惑。后来想了想,武陵山区人们习惯在坪坝修建集镇,稍有点规模的坪坝就以姓氏、地形、名木、建筑物等取名如“李家坝”、“三岔坝”、“青h坝”、“筒车坝”等。除了“坝”以外,把一些二高山、高山地区被称着“后山”、“界上”、“垭”等。我想,后家河名称的来历是不是与坪坝上的人们习惯把坪坝以外的人们称着“后山人家”有关呢?后家河是不是“后山人家的河”的简称呢?还需考证。
【后家河木桥散文】相关文章:
河无鱼散文05-01
《散文家谈散文》说课稿精选05-19
《散文家谈散文》表格式教案06-15
《散文家谈散文》教学反思三则06-27
梦中温馨的家散文欣赏11-19
家游锦里沟散文11-03
心碎后的海阔天空散文11-19
爱,延续于分手后散文05-02
村后的杏园散文04-29
苏教版九上《14、散文家谈散文》课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