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子女的哀的散文
在问答上看到对网络热词“佛系”一词的解析:佛系女孩,是指性冷淡的穿衣风格、情绪平稳,所有事情按照自己内心的节奏去做。
这也正是我所认同的行为风格,着淡雅衣饰,温和处事不急不躁,遵从本心,极简生活。
生活中,若能做到万事遵从本心的原则,实为不易。从小到大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父母环境的影响,习惯了从他人的认可中获取自身的价值感,习惯了以他人的价值观体系来生活。
父母自我们出生之日起,便以他们的社会经验、价值观衡量标准来影响着我们。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们有的成长为他们所期盼的样子,有的另辟蹊径成为了我们自己的样子。
譬如,一名28岁的女钢琴家,她从小便受到母亲对于音乐领域欣赏的熏陶,自幼学习钢琴演奏,23年的时光令她获得无数奖项,你可能会羡慕这样的人生,年纪轻轻就光彩照人。可你不知道的是,小时候的她也曾对母亲说过“妈妈,我不想弹钢琴。”“傻孩子,说什么傻话呢?弹钢琴是件多么高雅的事,多少人羡慕着呢!”久而久之,她便失去了来自内心的判断,成为了母亲价值观的买单者。
然而,有一天她突然醒悟,她从来都是为别人而弹,为母亲而弹,从未为自己弹过。这让她产生了崩溃的情绪,她感觉自己前28年好像白活了。
或许,你也会如女钢琴家一般,在18岁,28岁,38岁,58岁的时候,思量这个关于人生的话题。越早意识到,越早体验到生命真正的乐趣,而不是作为一个父母价值观的傀儡。
父母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便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帮助我们选择自己的专业,教育我们今后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且不惜动用一切的人脉圈子为我们的未来铺路。
诚然,这都是出于父母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美好希冀,但好像从未问过我们自身内心的选择,为了不辜负父母对于我们的养育之恩,美好期盼,我们按照他们所绘的蓝图,一步步走下去……好像一切都是对的,一切都在步入正轨,可你是否有那么一天,真正探究过自己内心的想法内心的需求呢?
在心理学中,父母对于子女这样的爱,实则是为“包办型溺爱”。
心理学作家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到: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不只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的真实感受也常视而不见。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的真实感受。他们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结果就是,他们迷失了自己。
女钢琴家的母亲把自己对于钢琴的喜好,投射到子女身上,让子女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在这样教育体系下的结果,无非两种,一种孩子成功的按照父母的想法生活,但从未感到为自己而活;一种孩子失败了,他的一生也无法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其实从未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尝试去了解孩子内心的声音,甚至没有兴趣去探究孩子真实的想法真实的需求,他们只想把孩子塑造成心目中小孩的形象。这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自我。这样的爱,对他们来说,是让人感觉窒息的枷锁。
正如所言,溺爱下长大的孩子缺乏自我,他们只是包办式父母的简陋复制品。
后台有读者给我留言,说起自己的故事,她是一位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女生在事业单位工作,本身是很多父母眼中的邻居家孩子的标配,然而就在前段时间,28岁的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辞职,她对我说:
一直以来都是父母、亲戚甚至是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哥哥姐姐觉得女生就该做老师,考个公务员去事业单位,从事文员、会计什么的,总之在他们看来很安稳的都适合女孩子,但他们从来没想过我喜不喜欢适不适合,以为事业单位就没有勾心斗角,真的想多了,想要与世无争是不可能的。所以,最近做了一个决定,辞去行政人事的工作,先出去散散心,跳出我的.小圈子去看看我圈子以外的人和事,做下人生规划,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段肺腑之言,道出了多少子女的心声。诸如此类,也有朋友像我倾诉,自己当初刚毕业时父母对他未来工作的规划教育,以及工作不久后父母对于我们婚姻择偶、婚姻生活、子女教育等问题上的管束。
在中国式亲子关系中,以爱之名支配掌管子女的生活,其实是国人的一种道德绑架。与此同时,被刻进中国文化基因的“孝”元素,又进一步强化了父母的权威,削弱了子女反抗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权利与道德的进退间,尽是心酸与无奈。
其根源本质,其实是在于父母不知道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需要划分的边界与底线,中国一直以来又是一个君臣父子的社会,多得是向下的施压,少的是向上的问责,所以处理好亲子关系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子女辈的肩上。
首先,作为子女我们要明白,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他们只是普通人,或许也是糟糕原生家庭的牺牲品,认识到这一点,那就试着了解他们的过去,剖析他们的心理,学会换位思考。
其次,我们要勇于承担亲子关系中的主导角色,主动与父母沟通互动,协调商量,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们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拥有自己的选择权。
若真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就努力做到经济独立,让父母看到我们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父母的初衷也是为了我们好,没有哪个父母是铁石心肠的,他们都希望子女能够幸福。
父母对子女不同方式的爱,会成就不一样的子女。
真正的爱,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的同时,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这种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有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
切莫,爱错了方式,成为了悲哀。
【父母的爱,子女的哀的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父母与子女的谚语02-28
父母的爱日志04-18
散文:爱的诺言11-12
爱的告白散文11-07
爱的誓言散文11-05
爱的留恋散文04-29
关于父亲的爱的散文11-20
爱的距离散文04-30
共同的爱隽永的情散文04-30
爱有多深,痛有多深的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