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纪事散文
俗语有云“芒种三天见麦茬”,说的是农历的节令和农事活动的对应。想来小麦的成熟期大抵在芒种前后罢,是以我们的前辈们才有了如此精辟的总结。
许是现代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种植手段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周期,日历上显示已经深入了芒种节令的,麦芒上只有了些许的黄意,甚至有的地头儿籽实还在浆期,成熟明显的滞后了。
打小儿生活在农村,对庄稼的生长习性还是有几分了解的.。像这小麦自头年秋后播种发芽,历经一冬天的蕴养,待来年春风化雨一路疯长,拔节、吐穗、扬花、灌浆直至收获,一个周期下来足足有九个多月,若赶上好年景儿雨水充沛,肥料用的得当,自然是杆儿壮粒实饱满,丰产丰收是一定的;若是水肥不济亦或是遇上天年频发病虫害,植株便会过早干枯,那时没有收成也不奇怪。想过去年月不可能有如今的灌溉条件,更不存在这林林总总的化肥农药调节剂,毕竟多是靠天吃饭,提前成熟便顺理成章了。
如今的麦收便利得很,联合收割机只需下到地里转上几个来回儿便能实现颗粒归仓,上午刈割下午就能播种夏玉米,整个儿算起来也无非三两日。过去年月可不像现在,即便是抢种抢收,半月光景总是有的。
记忆中麦收前第一项工作当是收拾场院了,俗称“杠场”。庄户人家院落比较宽阔,操作起来自然省了不少事儿,头日傍晚将地表土松动并泼水洇透,然后上面铺满头年余下的麦秸麦糠,隔日套上牲口挂上石碾子,一圈圈一遍遍地将场院儿压平压实,如此处理过的地面儿既不皴裂又平整光滑,即便赶上几场小雨儿也不怕的。
镰刀早已磨得锃亮,一应所需物什具已准备停当。屋里的长辈每日里总要下地检视一番,看几时可以收割。届时一声令下,全家老少齐上阵!怕只怕老天爷赶来起哄,这季节天气极不稳定,可不敢掉以轻心,说是抢收似乎一点儿也不为过。
割麦多在早晚间,这时候秸秆儿柔软便于捆扎,火爆天气秸秆儿易折断,这时候弄来就免不了丢失些个穗头。这一边挥镰不断,另一头早有人忙着往自家场院拉拽,趁着好天气铡断晾晒才好!稍大一点儿的孩子这时候也不得闲,俩人一边儿,一个捉紧麦头,大人来操作,待手起刀落麦头从中间断成两截儿,麦根是不要的,堆在一边用来烧火做饭,穗头则被均匀地摊晒在场院儿里,不消三两日等晾干晒透就可以打场脱粒了。
那时候脱粒机还不普及,大部分家庭依旧靠牲口拉碌碡打轧场,个别家庭也有用拖拉机的,必须要场地足够宽绰才行。打场前需要将场上的麦子多翻动几次,让其干透,如此方能保证碾压脱粒的效果。相比于翻场这样的纯体力活,驾牲口串场倒是需要几分技术含量。不说别的,单牵牲口围场地打转儿就能把人绕晕,还要保证把各处的穗头碾压的均匀一致更是不易。
轧完头遍,人累牲口也累了,找个荫凉儿歇息一会儿,喝口水抽上一袋烟;下手儿人刚好趁这档口把场翻一下,免得铺场太厚,底下的穗头碾压不尽造成损失。翻场完毕,人和牲口都歇得了,晌午这会儿日头火爆,赶紧轧完二遍,余下的便全是细致活儿了。
起场不能急躁,人手一把木杈摆开架势,轻轻的将上面的一层挑起,顺手抖落几下,免得麦粒儿被砉秸裹走。年轻人干活毛躁,家里的长辈总要不停地反复叮嘱,甚至于要亲手教授才能踏实,用他们的话说:“拉到家里的粮食糟蹋了就是犯罪。”
扬场的师傅庄户人家称作“把式”,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人能够操作,但做得好了也难。这需要把式对场地、风向和力道的把握,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行。试想一大堆混杂着土糠籽粒烂秸秆的腌臜物借助把式手里的簸萁随手一扬,尘土麦糠被风吹散,余子和麦粒儿也分割开来,立马儿层次分明,眼见着金黄金黄的粮食绺子一层层的堆成小山,咋看咋欢喜,咋看咋舒坦!
等场院一切都收拾停当,粮食也入了仓,地头儿的夏玉米也该播种了,此时倘或遇上一场及时雨那可真算得上天遂人愿,着实要好好庆贺一番。丰收了,庄稼人底气足得很,再说了这一麦秋忙下来家人也都辛苦了,总要“犒赏三军”不是!
【麦收纪事散文】相关文章:
黑与白散文11-06
资格散文12-25
梦想_散文11-20
《父爱》散文11-20
尘缘散文11-19
年画散文11-19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