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不是一幅画散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孝心不是一幅画散文

时间:2021-05-25 13:10:1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孝心不是一幅画散文

  大年初一朋友圈里出现一幅画,一盏青灯,一个女子虔诚的跪在佛前祈祷。画的上方还配有一句话:“据说这张图会把妈妈身上所有的疾病带走。希望妈妈们健健康康!”刚开始对文友发的这幅图并未留意,因为这类信息在朋友圈里太多,大都是人们觉得是对家人的祝福而顺手转发而已。除了对画面感觉细腻好看外,未往别处想,只顾着用微信给不能见面的亲友拜年。可渐渐发现这幅画和文字慢慢开始刷屏,且都是一样的内容,有种大家约好的感觉,我向来不爱跟风,未转发此内容。没想到第二天上午新闻上就爆出,这幅画的作者正在微博上澄清事实,并上传了画的部分草稿,她谈到创作这幅画的初衷既不是保佑妈妈,也不是佛系疗愈,只是大半年前给一个公众号画的头像。

孝心不是一幅画散文

  不知道把插画师的作品发到朋友圈,配上一段煽情的话的始作俑者是谁?不管他的动机是什么,但行为已涉嫌盗用,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当然这里面牵及专业的法律问题,搁置一边不表,就从刷屏说起。

  不知为何每当母亲节、父亲节、春节等节日或者某位菩萨圣诞日之时朋友圈里就会传出相似的内容,转发一幅画,保佑父母身体健康,转发量之大超乎想象。平日里大家都在朋友圈里晒美食、晒恩爱、晒宠物、晒旅行,到了这些日子却都变成了朋友圈里的孝子孝女,跟风似得转发。可是回归现实生活,有几个真正能做到孝顺?倒不是否定所有转发的儿女都不孝,可也不是每一个转发的能做到真孝,也无道德绑架之意。

  看完插画师辟谣的新闻,顺手翻了翻别的新闻,被几张照片吸引,可以说是对朋友圈孝子孝女的一个讽刺,大年初一,一位阿婆独自坐在公园湖边,正在打电话,周围是喜庆热闹的气氛,从照片中能看出老人情绪的变化,先是老人一手举着手机在说着什么,然后老人放下手机头扭向一边,最后是老人离去的落寞背影,其中有一张是阿婆身后青春芳华的少女结伴而行,脸上洋溢着笑脸,与孤独的阿婆形成鲜明对比。作为旁观者看照片,推测大概又是老人的儿女因为某种原因回不了家,电话里给母亲打电话拜年,老人在电话里叮嘱孩子注意身体之类。这让我想起电视上曾播的一个公益广告,一位老父亲接到女儿的电话,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对方,告诉女儿自己很好,和老友一起相约,其实老爷子并不是像他所说,老伴生病,老爷子做好饭给她送去,然后回家面对孤独,电话里老爷子这似乎成了生活的常态。儿女在外打拼,父母上了年纪,倘若双方都还健在,还可以相伴,有一方过世,健在的一方就要独自生活,孝顺子女想把父母接到身边,可是大多数老人会觉得两代人理念不同而不愿与子女住在一起,宁愿养猫或狗作伴,这也造成空巢老人这个词出现,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照片里的`阿婆,广告里的老爷子是他们的缩影。

  在外打拼能给父母打个电话,也算是有孝心,只是碍于现实,无法陪在父母身边尽孝。但还有的老人子女多却都不愿赡养,相互推诿。有身为儿媳的将老人安排在堆杂货的房子甚至猪圈里;也有子女将老人送到敬老院,就再也不管,老人眼巴巴的盼着孩子能去看他,却总是失望;亦有的子女只是把钱给父母,认为只要物质上满足父母,就算是孝顺,而忽略了给父母情感的满足;还有的子女在老人生前不赡养,老人去世了,大操大办,风光无限,只为不让邻里戳脊梁骨,也为让自己良心过得去,可心真安否只有他们自己心里知道;有的老人独自在家凄凉离世,几天后才被发现。

  我们国家已步入老龄社会,如何妥善让两亿多的老人安然度过晚年,如何让老年人有品质的养老,不仅仅是政府要考虑的事,也是做子女需要做的

  其实,父母需要的并不多,就像《常回家看看》里唱的: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有条件的带上父母到各地走走,条件不具备的,就陪陪父母,即使忙得回不了家,也给老人常打电话报个平安,不让父母操心。我以为,孝心不是一幅画,而是身为子女对父母心怀感恩,用实际行动回馈养育之恩。与其随波追流转发那些所谓替父母祈福却没有一点作用的画,倒不如为父母做顿饭,陪父母散散步聊聊天,让他们不会感到孤独。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后悔。别忘了,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孝心不是一幅画散文】相关文章:

我不是英雄散文11-09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12-20

诗画巍山散文12-14

他们,不是过客散文欣赏11-11

我不是个好人散文欣赏05-02

活着不是为了生气散文04-3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11-19

成功不是赢在起点励志散文01-30

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05-18

安徒生童话故事《城堡上的一幅画》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