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凡人和面具散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圣贤凡人和面具散文

时间:2022-09-30 14:01:22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圣贤凡人和面具散文

  “人之初,性本善”。单说这个“善”字,应该是形容人刚出生时,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等待让未来的时光给描绘。若干年过后,这张“白纸”已经成为“作品” ,填满了内容。这就叫:长大成人。每个人的“内容”是各不相同,如果借用一句名言的说法,把“家庭”改成“人”,就是:“幸福的人,都是相同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圣贤凡人和面具散文

  每个人只所以各不相同,重点表现在脾气、性格、习惯、好爱、为人处事等方面。

  无论人们怎样的各不相同,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每个人(指成年人)都有一副隐形的“面具”。这个“面具”,就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循序渐进地“戴”上的。

  也许有人会质问:扯淡,谁会戴面具出头露面?!这里说的“面具”,就是每个人在参与一切社会活动时,所呈现给别人的“另一面”。可以这么说吧,在这个世上,除了圣贤之外,每个人都有一副“隐形面具”的。比如:你在家生了气,心情不顺,可上班到了单位,你再拉拉个苦瓜脸,这就犯了忌。同样,你在外边受了委屈,为了不让家人为自己担心,你回到家中必须装出笑颜来……以此类推。凡是种种你所呈现的言行,却与你的内心本意所不搭配的一面,就算作“面具”了。所以说,咱们身置世俗的人,个个都心知肚明地戴着“隐形的面具”,你说,咱们活的能不累的慌吗?

  在我们大众之中,恐怕也只有两种人不戴“面具”的,就是童年人和老年人。因为童年人不会“戴”;老年人给忘“戴”了。

  看看先贤们,他们却从不违心地戴着“面具”示人的。

  庄子的老婆死了,他的朋友们前去吊唁。看到庄子竟然手敲瓦盆,边唱边舞,毫无伤感。庄子这种反常举动,朋友都看不下去了,质问他:你妻子去世,本是伤心大事,你何如此欢欣?!庄子坦然地说:她死了,从此了却在人间的一切忧伤苦痛,就是脱离了一切苦难,难道不值得我为她高兴吗?

  朋友们一琢磨,也确实是这个道理呀。

  庄子的表现,是本真的,是没戴“面具”的!因为他是圣贤之人。我想,以我们凡人之见,用这种表现来对待过世的亲人,简直是不通情理、冷酷无情!恐怕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庄子,再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所以我才说,只有圣贤们,对待一切世间之事的态度是表里如一的。就是直言不讳而不屑故作姿态。他们是很本真很坦白的,从不装腔作势地戴着“面具”来说教,孔夫子就是这样。比如在吃肉的事情上,他认为:想吃肉,就应该像个吃肉的样子,把肉做得色香味俱全,还要切得方方正正才对。而且,放的时间长了有异味的肉是绝对不吃的。反之,就对不起美味了。

  孔子在为人处世上,也不戴“面具”。他直言说:凡是带着薄礼求见我,我从来没有不给予教诲的时候。可见,孔子对自己收学生的礼物的事,开诚布公,从不隐瞒。尤其他对“两面人”是很反感的,指出:甜言蜜语,和颜悦色,过分卑恭,左丘明认为这是可耻的,我也同样认为这可耻。心里隐藏着对别人的怨恨,表面却装出与别人友好,左丘明认为这可耻,我也同样认为这可耻。……

  孔子的话代表了圣贤们的心声。但,圣贤们是极少数人,他们的境界和理念,咱们俗人是无法达到的。因为,人们仅唯学习圣贤们的理论和教诲,却都达不到圣贤们的高度和境界,更拉不近与圣贤的实质距离。原因是,大家都脱离不了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的大温床,无论怎样的修炼,都摆脱不了一个“俗”字。唯有圣贤们,才是真正做到了超凡脱俗了。

  但是,更多的时候,圣贤与凡人是格格不入的,他们甚至是被人们敬而远之的孤独者。因为,想要“见贤思齐”,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做到却很难的。就连那些“看破红尘”的出家人,虽然剃了光头,身穿了僧服,可在骨子里仍深陷“世俗”中不愿自拔。近几年,已有许多视频资料曝出:某些知名寺院的高僧们(住持),每人都乘坐上百万的豪车招摇过市于佛事现场;有的在庙会活动刚结束,僧人们竟为争抢“功德箱(捐款箱)”里倒出来的钞票而大打出手……

  所以,像当年弘一法师那样的脱俗的清贫高僧,现今已经是凤毛麟角。至于什么“贫僧”、“苦行僧”之类的,只能作为名词来说说而已了……

  仰望那些可敬的圣贤们,他们与我们很近又很远。他们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和导师。尽管大诗人李白,给那些圣贤们下了个定义:“古来圣贤皆寂寞”。可我们现代的中华民族的华夏儿女们,却不甘寂寞。因为,我们在不懈地吐故纳新和“见贤思齐”。所以说,圣贤们留下来的宝贵专著和不朽的学说——至今从未寂寞。

【圣贤凡人和面具散文】相关文章:

聆听琴声感悟圣贤散文03-22

猪和防毒面具06-26

老张的平凡人生散文(通用6篇)03-19

凡人06-08

梦见圣贤周公解梦,梦见圣贤是什么意思?06-18

面具05-16

面具08-03

面具07-02

面具07-08

面具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