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风情看农电散文
提起巧家县大寨镇,理应有三个显著的特色。
一是地理位置险要,所谓“寨”,字面意思是四周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子,顾名思义,大寨即是乌蒙群山中一个较大的村落。
二是白鹤滩巨型电站在这里修建,大寨镇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昭通市重点小集镇建设的样板,发展速度可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三是这里的人文环境底蕴深厚,解放前正值陆氏土司统治期间,开风气之先,重视教育,学校开办得早,读书求学出来走向仕途之人较多,出过不少在政坛军界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大寨人思想开放心灵手巧,据《巧家县志》记载:早在20世纪40年代,陆氏家族用马帮从昆明驮来水泥在大寨车坪修建了巧家历史上第一个水磨石地面的歌舞厅,大山深处四处飘逸着那古老的留声机的轻歌曼舞。解放前大寨镇街上的建筑可与县城媲美,如今县城龙潭公园内的重点保护文物,两根活灵活现的石雕龙形抱柱也出自大寨工匠之手,民谣有云:“棉纱湾的烂草房,大寨街的大瓦房”。老街上现存的陡街青石板路,大黄桷树下的石拱桥,桥边摆放着卖凉粉的摊子,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两年前的初秋时节,缘于陪同鲁甸供电公司的同仁们交流学习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再次走进了大寨镇,看见白鹤滩电站工地上上万人的施工队伍正在热火朝天的工作着,据说巧家县城里有个精明的生意人看准了商机,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各个工地之间叫卖糍粑,给施工中腹中饥饿的人带来了方便且日收入达二三千元,真是小看不得。渡过横跨金沙江的临时桥梁,停下车来正欲欣赏这一片沸腾的美景,却被站岗的武警前来干涉,原来此地不准停车。便驱车直上,经海口村直达大寨集镇。
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依山而建的大寨文化广场,建筑风格和长城关隘有些相似,广场上镌刻有著名学者邹长铭先生的序言:大寨镇将“吉水安澜”白鹤新村文化广场作为打造精品旅游集镇的建设项目之一,投资460万元新建广场4000平方米、长城垛口观景台330米,并通过22米长的浮雕墙将大寨镇的历史文化及白鹤滩电站筹建背景等以“铜运开江、闻风向义、驿道春秋、贾道儒行、红色记忆、白鹤梦圆”六个部分在广场上予以展现。广场已成为大寨镇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特别是白鹤滩电站开建后,站在广场边的观景台上便可尽览白鹤滩电站建设的宏大场面及电站建成后的美丽风光。
走进大寨供电所,在王文勋所长和鲁甸供电公司的同仁嘘寒问暖后,有看资料的,有看材料工器具仓库的。在这期间,我与几名供电所员工简短交流后,才发现大寨供电所也有三个显著的特色。
一是获得的荣誉特别多。
大寨供电所自2007年荣获昭通市青年文明号以来,全体员工珍惜荣誉,锐意进取。近年来深入开展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大寨供电所先后获得了云南电网公司“规范化管理供电所”、“优秀营销班组”以及昭通供电局“青年文明号”、“优秀班组”和巧家供电公司“优秀班组”等荣誉称号,2010年再次被云南电网公司授予“标准化管理先进供电所”等多项光荣称号。
二是具备一支热心为用电客户服务的员工队伍。
且不说大寨供电所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特别好,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看不出半点厌倦和抱怨的情绪,给人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正是这种精气神,使得大寨供电所全体员工胜利完成了2008年和2011年初的抗冰抢险复电工作。近年来在白鹤滩电站前期施工用电服务以及大寨镇集镇建设改造工作中,大寨供电所全所员工加大了对大客户个性化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及时走访客户,了解客户需求,解决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武警交通五支队、中国水利水电局第八分局、棉纱采石场、博晶矿业公司等建立了良好关系。圆满完成了大寨镇政府重要会议保供电、节假日保供电、大寨中、小学各种统考保供电工作,使全所的服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由于服务意识增强,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特别是武警交通五支队、中国水利水电局第八分局白鹤滩施工局的好评。
去年以来,随着白鹤滩电站建设的逐步推进,大寨供电所辖区内外来人口与日俱增,用电负荷增长迅猛,农户外租房现象普遍存在,辖区内白鹤滩电站建设工区内配变过负荷较为严重,用户供电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为保证广大用电客户不至于因配变烧坏而影响用电,大寨供电所员工在公司批准更换的变压器未到货之前,每日在三个用电高峰时段人工监测过负荷严重的台区,采取人工调节负荷的手段,保证了过负荷台区在更换变压器前未发生变压器烧坏的现象。当地党委、政府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随即召开会议要求过负荷台区的村社干部全力配合大寨供电所做好保供电工作,以大寨供电所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满足客户用电需求为目标的工作作风作为机关干部学习的榜样,为大寨镇建设和白鹤滩电站建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今年5月18日至24日期间,大寨供电所全所员工冒着酷暑、加班加点仅仅用一个星期时间就更换了辖区内过负荷严重供电质量较低的七台配电变压器,更换变压器的容量达到1045千伏安,目前已完全满足了大寨镇的电力负荷需求,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用电客户的好评。
去年6月17日,大寨供电所接到辖区内海口台区用户蒋元发老人打来的电话:“你们的服务真没得说,你们的用心服务帮了我的大忙,太感谢了!”原来,蒋元发老人家中两个儿子一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老两口带着孙儿在家,家中用电除了基本的开灯照明、电饭煲和电磁炉以外几乎没有额外的用电量,但电费却从今年4月以来节节攀升,这引起了抄表员李其志和李敏奎的注意,两人和蒋元发老人说明情况后,迅速帮助他仔细检查,发现是老人家中的表后接线与别人家发生链接,并现场帮助老人家整改了线路,和蒋元发老人的邻居协调了电费问题,使他一家人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老人家非常感动,直夸供电所员工用心服务为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大寨供电所的农电工特别爱岗敬业。
记得2011年2月1日,正是除夕前夜,位于大寨镇山店村哨口子处的两基10千伏电杆被雪凌压断,哨口子是巧家县闻名的风口,海拔2800-3000米,这里居住着哨地社、烂营盘社的27户人家。为了让这27户人家过上亮堂堂的春节,巧家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争分夺秒,挑灯夜战,在这里打了漂亮的一仗。当天大寨供电所全体员工出动,公司输配电所派出四名精干增援,公司应急总指挥陈春桥、时任副总指挥王文彬亲临现场参与抢修,直至天黑才抢修完毕。重新立起了两基电杆,村民的电灯在除夕前夜重新亮起来了。当时我在现场感叹,大寨供电所的农电工真是吃得了苦,爬杆上线,安装横担瓷瓶工艺娴熟,抢修工作人人能够上阵,熊清财、陈雷、陈德福、晏开虎、邓传兴等一个个农电工的名字耳熟能详。
在大寨供电所会议室,遇到了今年刚满50岁的农电工陈春财,这位憨厚朴实的中年男人话语不多,引起我注意的是他每月带上干粮出门到不通公路的地方抄表来回就是五六天,步行山路200公里,从1987年参加原大寨电管站工作,这一走就是25年。渴了就饮山泉水,困了就住老乡家。他管理的1000来户电表从未出现过偷窍电现象,确保了每月电费颗粒归仓。每到一处他就宣传安全用电常识,义务帮老乡家维护家电设备,换个灯头安个开关什么的。他现在管辖的户表最远的地方是官村村的马槽社,在药山脚下海拔2700多米,距供电所30公里,出门抄表期间,干粮吃完了肚子挨饿是常事。他认为既然干了农电工这个岗位就要把它干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大寨半边街人,虽然农电工的工作不起眼,但想到是为这么多用电客户服务,看到乡亲们能够安全的用好电,心里面就觉得特别高兴、再辛苦都值得。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舍不得放弃这个工作,会一直认认真真地干到退休。他也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供电所的年轻人言传身教,也相信供电所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大美大寨,展示的不仅是自然景观山川风物以及巨型电站建设的壮阔之美,同时也折射出了基层供电员工的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执行之美,为地方经济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服务之美。有人说:工作时是美丽的。也有人说:中国从不缺少指手划脚的战略家,缺少的恰好是不动声色能够完成任务的完美执行者。在融入南方电网公司的管理中,保持巧家电力“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传统企业精神是完全有必要的,推陈才能出新,和谐方能共赢。
一天的采访即将结束,临别时,在大寨镇政府刻有“政通人和”四个大字的牌坊下和供电所的员工合了一张影,心中想到在建设和谐南网、幸福南网的征程中,大寨供电所不正是南网最基层的一个缩影么。从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良知和理性的角度,真应该早些来采访,把咱们基层一线员工的辛苦和执著早些宣传出来。但也不虚此行,随着该所标杆供电所和标杆台区建设力度的加大,大寨供电所榜样的作用将会更加凸现出来,以点带面,辐射全县十七个乡镇供电所,未来的巧家供电有限公司的供电所建设必将是你追我赶,活力无限,远景辉煌。在金沙江畔、乌蒙群山中的古堂琅盛地必将展示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农电风采!
【大寨风情看农电散文】相关文章:
红尘乱世,谁解风情散文11-19
天下“西江”采风情散文欣赏11-19
醉看风动荷影散文05-03
独自看浮世清欢散文04-30
读手看男人之一散文01-17
农电工个人工作报告07-05
民族风情的好段04-26
四月风情现代诗歌01-22
通过《燕燕》看周礼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