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欣赏:心在山水间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山水间散文(通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水间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水间散文 篇1
随着天际的一道亮光奔赴,捕捉黎明的影子。沉睡中清醒,从黑暗中走出,奔赴光明。插上那鸟儿的翅膀,飞翔越过一道道黑暗,穿过一条条沟痕。踏过红尘,奔赴天际最亮的一片天地,为光明踏过千山万水,为和平寻觅无数良言。不断追寻,学花儿盛开的姿态,学山河的柔情,学鸟儿飞翔,走向温柔的港湾。如同睡醒的少女,懒懒的姿态,柔柔似水的春梦,一片绿色的生机。如同少女满脸喜悦的表情,甜蜜微笑的`瞬间把心填满。清晨的来临恰似一弯秋水缠绵,流进心田,停留清晨美好的瞬间把生命牵绊。
独自划船去远游,欣赏风景。河水清秀蓝蓝的天,远看天山奇形怪状山连山,山水相间壮观入眼帘。摇船划过如仙境一般,顿时心舒畅。空气清新似花香飘飘然,醉此处不想还此山中度余年,清静优雅好地方。划着船慢慢,远看天山树木一片片,好大的森林,黑绿一片片。云雾漫天漂流着,雾气缭绕迷茫有种魏然的感觉,感觉里面住神仙,仙气弥漫布满天。摇船慢慢离此山,山水相间如画一般,船头站在红衣女,一身红衣映照江面似彩霞一般。天水相间美女子似神仙,似画一般。
一条小船水中游,蓝蓝的云雾弥漫翠绿的山,雾气缭绕把山弥漫。云中雾雨中仙,水上漂浮一条船,画中游,水中仙,美女展现在眼前。一副好画墨香洒满,挥笔山水间梦,魂系笔尖醉念。红衣仙子来凡间,瞬间画上精彩,如眼前的风景一般,快乐展现,收好笔墨纸砚和花卷。继续观赏,此处美丽壮观,听听音乐寂寞时独奏一曲,悠闲自在乐逍遥,如神仙日子一般,阳光灿烂。走出天山一路欣赏花园美景,美到心醉,小居畅游一番,品尝野果,粗茶淡饭,咖啡一杯美酒略斟一点。苦中带甜,辣到心田醉飘飘然,空气清鲜心情舒畅,景色迷人花儿娇艳,山峰耸立,山峦相连,水清透底醉心田迷恋。打开窗门心里的阳光一片,霞光万道。彩色醉人,美丽无限。心情舒畅,心温暖不在冰寒。
山水间散文 篇2
寄身远离尘嚣的山水之间,与清风晨雾为伍,与鸟语虫鸣为伴,是我常怀心间的梦想。多少回了,我用拨动的指尖在电脑屏幕中搜寻我梦里山村的情景——哪怕只是一曲清溪、一弯小径、一隅荒村。而当一幅幅意境幽远的画面跳跃奔来,我敏感的神经常常被牵引着、震撼着,我心驰神往,情志游离于身体之外。曾一时间,心灵如倦鸟归巢般地温暖踏实。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算不上智者、仁者,也不敢当有水的品性、山的胸怀,但我爱水爱山,对山水风光有一种心灵的神往。
前些年,我在一个大山深处的瑶乡工作。那青山绿水间,从淙淙泉流、啾啾鸟鸣中,我领略了山的宁静沉稳、水的温柔清凉;在习习清风里我吞吐着泥土和野花的芬芳。——于是,我似乎明白了古人之所谓的“得其所哉”。每当工作之外,饭后茶余,我总喜欢容身于自然山水之间,品读春山的博大幽远,抑或是那冬日里落木枯草间的'片片凄凉。
生于山间农村,可是对山水的亲近,我没有满足。小时候,被夏日的太阳晒得泥鳅般溜黑,依然热爱滚烫的石板和清凉的雨水。小时候,天黑了也不曾有过害怕,再曲折坎坷的小路也能摸黑着回家。在平静的山村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自然的风雨,汲取着大地的灵气,粗茶淡饭也只觉得特别香甜,硬板床铺也睡得特别酣畅。太向往了,那久远了的村庄,那梦一般的山水家园。
如今,物质的恶棍战胜了我精神的秃鹰。因为生存的需要,寄生于繁杂沉闷的闹市,其实,我简单的灵魂里,天生有一种避世遁空的情结,而流淌的血脉里也毫无趋炎附势的基因。我尝想,在我的生活与生命的矛盾之间,生命就这样被缴械了吗?我心有不甘。很多时候,我认为心灵的皈依比任何一种物质的归宿要真实得多。只是,人们总是在精神与物质的矛盾徘徊中失落,在出世与入世的艰难决择中挣扎彷徨。
古往今来,日子重复着,历史重复着。
两千三百年前的屈平是矛盾彷徨的,他行吟汩罗河畔,终以魂归江河;一千六百年前的陶潜是矛盾彷徨的,他别彭泽而奔南山,以成就“托体同山阿”的梦想;九百年前的苏轼也是矛盾彷徨的,他颠沛黄州东坡,在吟啸徐行间“竹杖芒鞋轻胜马”,最终得山水之灵气而顿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每个人都有自己精神的梦乡。我独向往那明明朗朗、简简单单的山水家园。我爱山的平平和和,爱它的稳重长远,爱它于千年风雨中的安安然、泰泰然。
山水间散文 篇3
在城市里住久了,难免想逃往山中去,看一眼那曲径幽深处的山水,听听草木生长的声音,偷得浮生半日闲。于是,跑去雪窦山,访三隐潭。
初到雪窦山,有松林迎面而来。林间有小道,颇得曲径通幽之妙处。有山村人从小道下山来,穿了迷彩服,和山林融于一色。我待那人下山后,没有和同伴打招呼,便沿着小道往上爬,未几,看到有花盛开于道路两旁,犹带露水。此时,天地空旷,山林寂静,花自开,我自行,空气清新湿润,杂有草木清芬,自有一番远离世俗的禅意。
待得伙伴聚齐,去寻上隐潭。耳边流水声不绝,却不知其源何在。又行不过数百步,遇见一座桥,桥名龙凤,左边流水在巨石上铺展开来,一眼望去,如凤凰展翅;右边流水垂直而下,水流湍急,恰似飞龙。如此风景,倒也颇与桥名契合。
继续行,偶遇瀑布一挂。水从山石间泻下,很有《红楼梦》中“泻玉”二字的味道。而且,水从山岩渗出,所以山道两侧巨石很是湿润,仿佛出浴。又因为最近几日降温,有冰凌倒悬,日光之下,晶莹剔透,很能吸引过往人的眼。
到了上隐潭,潭水清澈澄净,仿佛碧玉,潭底石子,清晰可见。潭水上方有两米左右瀑布,水花飞溅,在日光照耀下,形成了一道彩虹。站在潭边,有水汽扑面而来,凉凉的,润湿发梢眉眼。此山,此景,此潭,此虹,怎能不让人忘却世俗烦扰,心境空灵,沉醉山水间。
过了上隐潭,有一段木制山道,再往前走,沿途多怪石,其状甚嶙峋。有泉水从石间流下,哗啦啦溅起雪沫乳花,让人好想舀一瓢回家煮茶。幻想着,在夜寒风重的光阴里,窗子外细细飘着雪花,小火炉内木柴噼里啪啦,手里拿着暖暖的紫砂,两人对坐翻书不说话,此情此景,安静得像幅水墨画???
?等走到了中隐潭,潭水澄澈凝碧,清凉凉,寒幽幽。潭边有条瀑布,飞流而下溅起朵朵小水花,声音激越,堪比俞伯牙的琴声。潭水旁边卧着一块大石头,石上刻着梅尧臣的诗句,“山头出飞瀑,落落鸣寒玉”。再走几步有亭忘了叫个啥,亭边对联写得风雅,字迹飘逸却不大认得。亭角有株梅花,孤零零却也开得潇洒。倘若亭中再多一张石桌两张石凳该多好,隐居此山中,吟风弄月听瀑声,一局棋下到日头西下,腹内空响再回家,妻子早已温了酒,煮了茶,闻着饭香哪还管挨了几句骂。不做梅妻鹤子也潇洒。
一路行来,沿途的山道皆是木制,便连扶梯,也用水泥砌成了树枝的形状,还不忘勾画几笔,算作年轮。倘若不用手触摸时,有石质的冰凉,还真是很难分辨出来。继续走不远,在山泉旁边,也有一块大石头,大小正适合一人躺卧,我在心底碎碎想,在阳光正好的夏季,一个人躺在大石头上睡午觉,渴了就掬一捧山泉水喝,饿了就去采几个野果,想来,也是一桩妙事。
在山中,有不知名老树,因为人们的虔诚,有了神性,衍生出许多传说。树枝上,系满了许愿的红布条:张家求父母安康,李家求儿孙满堂,你求官运亨通,我求财源广进,还有那些痴情小儿女,求一段段姻缘。老树静静地站着不说话,古往今来的心愿,它都听着。求诸于神,或许会让那些无神论者耻笑一句“愚昧”,却表达了人们心底,最朴素的愿望,以及情感的寄托。
再走不远,就是著名的鸳鸯瀑了。鸳鸯瀑在山上挂,底下水潭是龙女的家。潭边石碑刻着神话:南海小龙女,东海俏青龙,虽然情深意笃,却惹了天妒,坎坷辛苦,历尽磨难终得以相守,最后化作了形影相对的两条瀑布,从此相对不分离。更有南宋楼钥有诗留下,“中有卧龙君勿狎,有时平地起风雷”。
鸳鸯瀑前有座鸳鸯桥,据说,若是和喜欢的人牵手从桥上走过,向着龙女虔诚地把愿许下,所有的爱情都会开花。从此以后,不论海角还是天涯,都能不离不弃共华发。五十年后若是再执手回到桥上过,说不定还可以做客龙女家,留一段神仙眷侣的佳话。
过了鸳鸯潭,不远处有一道索桥。我在索桥上小心走,那索桥只是摇啊摇,也不知能否摇到外婆桥,摇回远去的`街角。那时的外婆未老我还小,老故事讲了一堆还嫌少;那时的萤火虫到处飘啊飘,一盏盏小灯笼照亮村外道;那时的星星夜深不睡觉,跑到孩子们梦里瞧一瞧。那时候的一切都还很美好,如今却都成了时光深处的记号,只能追忆了。
过了索桥继续走,两边山岩上爬满绿苔藓,也不知积了多少年。山间空气湿润清爽,那些苔藓更添几分草木清芬。慢慢向前走,不知何人路上搭了一段窄窄的花架。竹为骨,黄黄的枫叶缀满路。花架中央坠着小风铃,山风拂过,清脆的声响比佩环相撞还悠扬,有竹筒悬于花架下,不知里面装了什么。有蝴蝶停在竹筒边,我问蝶儿竹筒里装了哪家姑娘的心事,蝴蝶不说话。也或许是在低低说着话儿,只是我非庄周听不懂它。
再往前走,就是著名的千丈岩瀑布了。与这道大瀑布相比,沿途所遇的那些小瀑布,都已经很难再称之为瀑布了。一道瀑布如玉带从天而降,很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瀑布撞击山石,其声如震,瀑布下是一个小潭,这点倒是和先前所遇相像。只是,前面遇到的那些水潭,都是澄碧如镜,此处却由于水花飞溅,多了几分动态美,如流动的翡翠一般。而空中的水花,更是仿若飞雪,落于寒潭。此处阳光甚好,自然也少不了彩虹了。只见一座虹桥横贯整条瀑布,尽头却是在那寒潭之中。仿佛沿着这座桥,就可以通往水潭之下的龙宫,给人无限遐想。
在千丈岩瀑布旁,有一座桥,蒋命名为“仰止桥”,据传是由于蒋先生自桥上观瀑布,很有高山仰止的感觉,所以名之。
过了千丈岩不远处,便是妙高台。只是两者之间有一天堑,我和众友乘了索道,才最终抵达这一蒋曾经办公的地点。站在妙高台上,群山飞瀑,尽收眼底,更有蒋先生为了观千丈岩瀑布所建的飞雪亭。妙高台上,飞雪亭、乳泉亭、归云亭、晏坐亭,诸亭汇集,加之亭上对联,各得其妙。
下了妙高台,天色已晚,为了要赶车,虽然还有众多景点没有拜访过,却也不得不下山了。
下山也有很多妙处难与君说的景色。那些山水自不用说,单单只是那些葱茏的树木,就让人心情愉悦。下山的石阶数不清多少级,两边是同样望不到顶的古树。我在石阶上一个个跳着走,像没长大的孩子一样自由。偶尔跑到哪棵树的旁边,偷偷找个树洞,说几句话儿。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路尽头。
我在心底细细想,倘若能够长醉山水间,浮名浮利全不管,从此,看山,看水,看草木,看蓝天白云,也看淳朴清澈的自己,该有多幸福。
山水间散文 篇4
当张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国心》在五洲唱响,让无数国人动容。黄山、黄河的面纱再一次被揭开,展现在人们面前,中华秀美的画卷,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勾起了无数人的遐想。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沉淀,堆积起四大古国文明的脊梁;滔滔黄河孕育了龙的传人,让珠穆朗玛傲立世界之巅。
随着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片《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的镜头,我们感受了中华壮丽的河山,每一座山都有一段厚重的历史,人们在玩赏的同时,感受的是浓重的乡情和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武当山见证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庐山让你感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浓浓意境。每一段河流,都有小桥流水的画面,人们逐水草而居,水面荡舟,水下捕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平淡中感受返璞归真。
登泰山看日出你会感觉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下的豪言,看天山牧场,你会发现草原的美无法用文字形容,连骏马和绵羊都呆立不动,沉醉在如画的绿色世界里。泛舟漓江你会感觉到进入了连绵不断的画卷。就像贺敬之在《桂林山水歌》写到“神中的山,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那怪,每年有一批批中外游客在中国的山水间徘徊,他们在寻找世外桃源的出口,结果自己也成了画中人。在山的怀抱感觉亲切,在海的胸怀感觉无私。在中华锦绣中你会发现没有完全相同的画面,各具情态令人神往。
岁月的年轮记载了中华过去和未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长江、放飞梦想的地方,当百万雄狮横渡长江,宣告一个新中国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就是龙的传人,用自己的双手在改变着世界。
五千年岁月更替,青山依旧绿水长流。中华巨龙正在腾飞,世界的明天将被书写。中国的崛起,丝绸之路新通道的搭建,你看到了中华民族敢叫日月换新篇的豪迈气概。
我们都不是一名看客,而是一名画师,我们描绘的是自己的梦,更是中华腾飞的中国梦。愿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山水间散文 篇5
青葱的岁月,缓缓从指尖流过;萧条的落叶,载满了这些年的风霜雨雪。
渺渺山水间,一叶清荷缄默了时光,执一册思念,婉转了流年。此刻,孤空高远,一片寂静,孤独,也乘虚而入,惹得满心尽是怅惘。
时光兜转轮回,去去来来,都不是原点,总在不经意间,那一程山水,一段时光,便侵噬了整个心田,不随我意。浅浅 的时光,携一缕微风,欲将思念吹散,可风儿太轻,情意太浓,转瞬间,清风渺茫,不见踪迹。
旧事狂澜,它无情冲击着心中那道低低的海岸线,几近崩塌,几近溃散。曾经的失落,曾经的苍惘,便一起涌上心头,迂回婉转,似是如昨。可那些逝去的馨香与情怀,却如何都无法临摹刻画。萧萧残月依旧,载满西风的悲凉,思悠悠,念悠悠,却只能天涯两岸,独看南飞归雁。
记忆的`苍穹,低垂的杨柳通过残阳,隐约的孤单悠长。那些如碎石一般 的片段穿过时光的分叉点,一点点的聚集,放大,迷离了双眼。那款款的深情,切切的期盼,还有那一种情怀,欹斜陌上,打湿了我枯萎的心,凌乱了无边的寂寞。我轻手拾起那份孤单,将满心的愁绪,化作零落的词汇,楔刻于上。可时光摇曳,旧事散落一地,如何拾得起,如何写得尽?
乌衣巷陌,望断秋水,尘世浮沉,记录了我们的青春芳华,那一页页的泛黄书简也随黄花落去,埋葬于尘土之中。此刻,耳畔何人低吟,已不太分明,轻音回旋,也已化为满怀萧瑟。
时光已陌,清寒几许,几多思念,几多哀愁。残损的卷页,已无法看清你的脸庞,只点点水烟布满;幽淡的墨香,是唯一的怀念与守候。
往事的篇章,填满了花香,时光莫追,我停留在此处,回首斑驳的流年,纵然桃花依旧,景致旖旎,也只是清风的一段往事。一季繁华落尽,终是一重烟雨,一场空梦。
流光的转角,我把飘摇的心搁浅,时光无言,回忆渐却;音韵平仄间,那淡淡的感伤,也随之散去。可远远孤陌山水间,是何人在吟着昨日的那阙旧词?有是谁,还会念起那段镜花水月,徒惹心殇?
山水间散文 篇6
我的山水情怀始于1990年的那个秋天。
在苏州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后,我被分配到安徽南部绩溪县城的一所铁路子弟学校任教,放下行囊,我就立刻开始了解这个不知道将生活工作到何时的新地方,发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古县城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尤其空气极好。兹后的周末,我常常很早就起床,独自爬山,行至山腰时,那山中薄雾有时尚未散尽,空气中弥漫着湿润而又清甜的气息,沁人心脾。待到旭日东升,爬坡、折枝、弄石、看书,累了可以卧石栖息,渴了喝上一口山泉水,何等惬意逍遥,我爱上了这片山水。
站在山顶,望着四面环山的绩溪县城,看着火车从一个山洞冒着白烟驶出,贯穿全城,然后鸣叫着进入另一个山洞,让人生出无限的遐想。是啊!人生在世,难免生活上经受磨难,肉体上遭受病痛,甚至政治上面临不幸,可当我们将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间,放在宇宙大文化中来观照,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其荣辱得失、苦乐遭遇又何值一提,不如寄情青山绿水,释放自然生命,陶冶心灵情感,从精神上超越自己。这种山水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形态,也是中国文人的一种生命形态。
文人的山水情怀大概始于万世师表的孔子。我们虽然无法从典籍里窥见孔子游山玩水的嗜好,然而他曾周游列国,也曾在川上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甚至将人的品性和山水相连:“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亦极崇尚自然山水,他认为“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天人合一”式的生命境界追求成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纵情山水的文化动力。于是秦汉以降,历朝历代均有安贫乐道、醉情山水的文化大家。东晋时期,“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鄙视官场黑暗,毅然弃官归田,以《归去来兮辞》表白自己超越的精神,宋代林和靖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不趋荣利,自甘清贫,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为千古绝唱。
古人热爱山水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那时城市化还没有开始,绝大多数的人生活在乡间,整日和山水田野相伴。文人远行,譬如参加科举考试,势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和他们日夜相随聊解寂寞的除了日月星辰,就是山水自然。那山那水,不仅提供文人休憩的场所,也慰藉着他们的灵魂,这种长时间相处而产生的感情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之中,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在绩溪产生山水情怀也有这方面的因素,那时的这个皖南山城,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娱乐活动,图书馆的藏书也不多,每到周末,学生放假回家,我的最佳去处就是环绕县城四周的大山。长期的厮磨,那山那水竟成了我血脉相连的亲人,心灵相通的挚友。
在皖南,我曾两度迷失在那片山水之中。
有一年春游,我带着学生来到同样坐落在群山怀抱中的古徽州府治所所在地歙县,傍晚返校时发现少了一个学生,于是,到附近山上寻找。夜幕降临不久,我就迷了路,忽见远处有灯光,便寻着亮光前往,来到一户山民家中。主人热情地招待了我这个素不相识的迷路人,还帮我寻找走失的学生,最让我感慨的不是他的憨厚淳朴,而是黄泥地的正屋中间所挂之劝学楹联,我恍然回到了明清徽商鼎盛的时代,真没想到在如此偏僻的山区竟然有这样浓郁的'向学之风,难怪徽商被称为儒商。
《论语》记述,孔子要“侍坐”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言其志”,老夫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颇有齐家治国平天下意味的志向态度淡然,而当曾皙说出自己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他马上感叹:“吾与点也!”是啊!一袭宽袍大袖,放飞自己的灵魂,让它飘逸在春风里,有几个知己,再配上嬉戏无状的顽童,这该是何等惬意的场景。我曾经循着曾皙之志,在春暖花开之际的一个周末,带上没有回家的学生,爬山赏景,迎着和煦的山风诵读吟咏。正流连忘返之时,春雨忽至,急唤熟悉山路的学生带队出山,不料贪玩的孩子故意反方向而行,竟至迷路,不得不沐浴于春雨之中,意外地得到了别样的乐趣,依然有兴致踏歌而归。
调回家乡慈溪后,置身于钢筋水泥的城区,亲近自然山水的机会少了,可我依然不忍割舍那份山水情怀,于是学起了宗炳。这位南朝画家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朝廷屡次征他作官,俱不就,却喜欢漫游山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年老之时回到故乡,他将游历过的地方,画于居室之壁,说:“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我改其道而用之,借助如今发达的科技,来了一个“坐以游之”,工作之余,我常常通过网络搜寻自己去过的地方亦或心驰神往的名山大川,神游一番。然而,一有机会,我必是郊游山水,直接面对自然之美,借以滋润自己那在世俗红尘中日渐麻木的心。
山水常在,情怀永存,我庆幸自己有着一份山水情怀。
山水间散文 篇7
离开老家有十五年余了,时常回想起在老家童年时代,想着那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嬉戏伙伴……然而,到了城里的新居,除了交通好些,我觉得什么都留不住。
我离开充满活力童年的家乡,我情归于何处?在城里,上学便利了,吃的东西也是各式各样,什么都方便,不过空气质量不如我家乡有山有水的地方。可惜现在回不去,剩下的就是眷恋了。
我时不时去老家看看,爸妈不愿去了,因为他们怕了,路程远不说,他们只是不想在看到那里的发展。那里四面环山,几户零散的人家,感觉像隐居者的住处,不太热闹,时不时也会有鸡叫或狗叫,这显然是有生命存在的嘛。
清明时节,我回老家踏青,然而,我觉得家门前一年一个样。庭院里长满了花草,却都枯黄了,房屋四周都长满了,很是荒凉。大门外有些柴火堆,也有人来过这里避雨。房顶的瓦都掉落了,木梁断了,没人居住证明这房屋不久会塌。真可怜,爸爸妈妈那份辛苦。
而我更眷恋围绕着我家乡的.山水,小时常在河边和伙伴嬉戏,山林间过家家。时而欢笑时而追逐打闹,却只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回不去的山水情,我将在心里绘画。山里有我喊出的梦想和心思,我歌唱着美丽山间花果,小鸟伴奏着进行交响乐。
曾经我也是一个放牛娃,我眷恋山间的花朵和青草,伴着我成长的老牛。是它们在我回忆里添了一笔,河畔前的石板被年轻的妇女用棒槌敲打都亮了,经常洗澡的地方像似一个泉坑,小时候,洗澡都没多少危险。
然而,一切都变了,现在回到小时候经常去地方和角落,都长满了花草树,时间似乎真的过得像流水。常去的山间树林都没路了,常去河畔嬉戏的水域都是泥沙俱下了。村里的一切都变得没有从前那样热闹了,安安静静,活像一个坐在庭院里看花的老爷爷。现在的我只能把眷恋放在心里,等我老去时,好给家乡一个交代。
山水间散文 篇8
夏季,似一抹流苏的花影,在眼前晃动,撩人欲醉。此刻的鸟鸣越加嘹亮,从早到晚,不知疲倦的歌唱着。花儿也开得不再羞怯,恣意而张扬。而我,也喜欢去往林深处,随意的走走,看看。散淡心情,拾捡季节凋零的碎片,疏落下的情调。
夏风一缕,花气袭人。人不再被圈在椅子上,电脑旁,屋子里。而是,去往山林,去往水湄,去往自然里。与花对语,与鸟聊天,与鱼问答,与山水依伴。
从来都是的,日子过得散淡,随意。不苛求什么,也不逼迫什么,不攀不比,不嫉不妒。安心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日子,生命是自己的,活着也是自己的。较劲的事儿,少做,因为很无意义。
就如写文字一样,随心而写,不喜欢命题限字,也不喜欢跟风而作。不愿落入窠臼,不愿委屈了文字本身的涵盖。生活如此,写文如此,随心所欲,自然而然,自由自在,不拘泥,不苟且,不为取悦与谁,也不为名为利。
趁着夏风习习,花香四溢。一个人,一袭轻薄衫,穿布鞋长裤,备点水,带几块能充饥的东西。沿着曲径,走熟悉了的山道,一路而去。
说来熟悉,但每一次走也都不尽相同。就如读红楼,相信每个读过的人,但每一次读,也都不尽相同吧。掩卷静思,这一次读到的与上次再上次,到底哪里不同呢?
山,也是如此的,每一次走进山,也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感觉。这里多出了花草,那里又突然长出了几棵小树,这里曾经有好多蝴蝶,那里原来住着一家小兔儿。蝴蝶飞去,无踪寻,小兔也长大了,漫山遍野的奔跑,一切竟然,扑朔迷离起来。
或是你的心情,或是你的视野,或是你的感悟,或是你的收获……没有相同的时候的。书山有路勤为径,截取下来书山二字,可谓书山多么的贴切,书就是山,山就是书。书与山,形象而不同,不同而统一。
山,就在眼前,郁郁苍苍,葱茏而张扬。身边的藤草花蔓,不断的撕扯一下衣袖衣襟,缠裹着裤腿,脚踝。这般热情,这般友好,这般的想挽留下你来,要说几句呢。
或许,邀你去它的家中坐坐,小叙一下,哪一年哪一日,约好的事情,山记得,你却给忘了。是否,山托你给水带句什么话?是否,山要你回村子里,给村口的老槐树捎去问候?你都给忘了吧?可山呢,它记得。
看似默默无语的山,却原来,如此好客,看似一言不发的山岚,如此缠绵多情。忘了也不要紧,这次来,把该办的事儿,记着就好。山依旧,水依旧,依旧是那般的友好,而深情。
其实,刚刚到山边,就已经汗滋滋的了。花气与汗香,一起飘散到树上花草上,石上,远处的水流?岩上。越是感觉有点点累,却真的不能就此止步,若止步了,就在也不可能走进山中了。
就好似读一本书,刚刚一拿起,一点沉重,就放手了,恐怕再也无法读进去。即读不进去,你那能品读出其中的`美文箴言。山呢,亦是如此,即怕险阻,如何去领略到山川锦绣,自然风光之美。
与人交往,也是一样的。不去交往,不去交谈,怎么会知道其中的好,其中的优点,又如何能从其身上学到知识,学到山光点呢。
不约陪伴,也许是最好的行走方式。朋友与伴侣,原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缘分,也许早在几生几世前,就已约定。或许邂逅偶遇,才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必定,路要一个人去走,书要一个人去读去感悟。读书,从浅入深,从未知到理解,若要是感悟到一二,更是好。而,山中多白云,夏花自开自落,不念悲欢,不计较成与败。空寂中,一份禅悟,感慨中一份淡然。
进得山中,才忽然觉得,山是如此亲人,也懂人意的。清幽甘冽的山溪,馥郁芬芳的花草,白石溪边。鱼儿,一尾尾相继游在水中,云儿,就飘在山边水底。
抬头是白云,低头也是白云,人儿竟然在白云间。鸟儿鸣翠柳,白鹭盘旋在头顶,一遍遍飞下来,友好的围在身旁,此刻已忘机。清风吹来,好似看见花儿在梳妆似的。一起一伏的花朵,在风里梳理着清秀模样。此刻,端庄秀丽,似一个个书中说的颜如玉。
行走山中,走走停停,这里赏花那里观鱼。树木苍翠,山石嶙峋,山峦叠翠。幽幽花香,缕缕送远。忽然,听到好似有人在说话,一问一答,一高一低,这位说:“今年收山,雨水好呢。”
那位答:“现在看不出来,要过了七月呢。你是哪庄的?采药几年了?”
“我是后山村子里的,其实老家在山西呢。你呢?老哥?”
“我就是当地的,一住就是大半辈子了。熟悉了,这山我能闭着眼也走得出去了。哈哈。”
我听着,感觉渔樵问答,亦不过如此呢。很想去见到他们,就寻着声音而去。树木藤蔓,水塘草滩,总也无法寻到。感觉就在不远处,其实,找寻起来,也还是不易。
以为是错觉了,以为是虚幻,以为是出自自己心儿吧。有时候,也会迷路的,其实,迷路的事,总是会发生的。但,不要紧张,也不要恐惧。在家时,父亲常常对我说过:“当一个人真得迷途时,首先,就是定下神来。冷静下来,遇事不乱,才会辨清方向。”
一个人,遇事不乱,尤其重要。就如风景,看似幽深凌乱,其实,每一幅风景图的背面,都是一副人面图的,你可以将正面的风景撕碎,无论撕得怎么碎,你都能按照背面的人面拼凑起来的。
只要,人面没有错,风景也就没有错,已然有序,景色依旧。
其实,这山水,也是有情感的。你对它有热情,它也会对你友好。你漠视它的存在,它也会漠视你的到来。游山玩水,不是走马观花,是亲近自然,是与自然相融入。
行到山深处,席地而坐,让风清凉而过。习习夏风,裹着琉璃一瓣夏花,芬芳缕缕,间有鸟鸣,蝉嘶,各种小动物的吱吱欢叫。云朵儿漫过山来,太阳照进山间。
微微笑着,静下心神,听到了山的话语,亲切,淳厚。也就听到了水的歌唱,温馨,恬谧。最是那夏花,暗涌着生命的真谛。与此,就依在这山水间吧,放下重负,轻松如蝶儿。让疲累退下,让烦扰散去。让心神,回归本真;让人儿,自由如风;让人生,生如夏花,绚丽,璀璨。不苟且,不卑微。
山水间散文 篇9
大凡有情趣的人,都有一颗童心。“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张岱,就是一个童心未泯的雅士。
天高气清的八月,盎然的秋韵浓郁别趣,恰逢踏秋好时节,竟也萌生张岱“湖心亭看雪”样的童心。
不止一次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奔赴三山五岳,实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夙愿,却做不到“辞职看世界”顾少华般任性。凭栏远眺,东隅芙蓉一树妖娆,南院柚子沉甸金灿,西墙蜜枣绿间透红。受之魅惑,宽衣解带换上旅鞋,忙中偷闲抽身追随秋的景致,到城外武安山森林公园放逐“童心”。
公园环境秀美,空气清新,是一座天然大氧吧。琳琅满目的植被,随山势蜿蜒绵亘几公里,不分昼夜,生生不息净化这座旅游城市一方天空。
拾阶而上,道旁龙柏摇曳身姿热情欢迎每一位青山造访者。耳畔微风习习,松涛阵阵,取代城市汽车的轰鸣与人声鼎沸的喧哗,躁动心神,随之娴静。缕缕阳光穿越茂盛树枝,斑驳挥洒到身上,温情又不失温暖。徜徉充溢草木清香味的静谧森林,遥看美人蕉开得正妍,枫叶红得正浓,一切如此应时应景,心情顿时淋漓畅快。依山而建,造型古朴的亭台楼阁,在游客必经之处,贴心地提供游者坐、卧、观、眺,以愉悦身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虽然武安山海拔只有393米,没有神仙眷顾,只因唐代著名丞相阎立本墓坐落于此,有高雅士情寄幽篁间,也就赋予这片山水特有灵性。
沿先贤足迹艰难跋涉,想在林海深处领悟圣人敏锐思想,泰然人生情怀,充实心灵。一路寻古觅踪,无法企及阎丞相博大治国抱负,只沉浸在自己文绉绉的小情绪里。不禁感慨,大丈夫即便隐居穷乡僻壤,雄才大略,亦难埋没在山岚间;而小女子身在回廊中,享受曲径通幽之美,仍心系围裙与灶台。只叹是,市井之女,永远无法像志士那样胸怀韬略,逾越这片森林去领略另一片天空的湛蓝。这便是,非凡大丈夫和庸常小女子的区别所在。
由此,不敢再仰慕俊杰志向,低眉专注秋的丰硕与富厚!
木秀于林。眼前遮天蔽日的`高大柳杉挺直腰杆,精神抖擞冲向蓝天,接天地之灵气强壮身躯;远处几棵青松伸展瘦枝,勇敢探身崖外,经云雾风雨之洗礼健硕身姿;足下一些不知名的野草,凭借顽强生命力,从石缝迸出一簇簇新绿,尽情享受生命欢欣;而近旁,山茶正悄悄含蕾,梧桐已开始枯黄。
一阵劲风袭来,几枚梧叶被狂风卷起恣意抛向空中忽高忽低任其蹂躏,虽不甘就此告别枝头,旋转翻腾作无谓挣扎,最终仍低沉滑落大地,牵出“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写秋心愁。眉宇处,亦沾染缕缕飞絮,萦绕心头。
越过小山丘,一抹幽香出其不意迎面扑来。瞅见几株丹桂被山风吹得“沙沙”作响,米黄色的小花如雨般纷扬飘洒。忍不住接几朵在掌心,捧之轻嗅,幽香沁人心脾。只可惜馨香犹在,芳容已被秋风揉皱。爱怜中开启手机,欲抓拍还在枝头摇曳的芬芳,留下俏丽芳容。思忖,早些时候来观赏便好,昨日芳菲定比今日娇艳。但转念顾盼,假使我明日来,树梢花颜会不会比今日更衰败?“画栏桂树悬秋香”,气息馥郁,风情犹存,偶遇的芬芳定格在心,何需臆想昨日之娇艳,揣测明日之枯萎?珍惜眼前,才是人生积极态度。
其实,人们惜花,乃惜春尔!
但终究春光易逝,秋香易散,世间万物谁也无法抵挡时光轮回,犹如韶华,同样经不起岁月变迁。奚不淡化被徐再思牵出的缕缕心愁,自己也站成一道风景融入秋色中,为明日苍老,留住今昔容颜?趁揿下拍摄键的当儿,把掌心桂花揣在胸间,以斑斓秋色为背景,留下不一样的韵致。等自己八十岁,抑或九十岁,有幸再来回顾这些生动画面,也许会羡慕此时的年轻;就如现在,常回首流连二十岁豆蔻年华的青春模样。时光留不住美丽,但可以通过镜头捕获,曾经的风华,曾经的青春。
岁月面前,做不了护花使者,不妨做个惜花人吧!
想起上山时,游客用黄菊缅怀阎公的感人场景,也徒生敬意。时光飞跃千年,人们仍络绎不绝怀念他,瞻仰他,接受世人膜拜。这,岂非人生意义之延伸,生命永存之佐证?武安山因他不朽英灵,万古流芳;他卓越建树,正被一代代玉山人传颂。
不过等闲之辈,怎敢与画圣相提并论?只庆幸今昔山水间踏秋,受其陶染,已感悟到一些浅显人生道理。
身在围城,被生活羁绊的女子,虽无法沿先贤足迹,承载仁人志士治国韬略,但即便庸常,可不颓废;屈从,却不茫然,或许,这也是另一种生命的平实与质朴。冥冥中,已穿越时光隧道,聆听到一位老者曾在这片沃土幽居的一呼一吸,领略这座大山渊源历史与博大精深自然厚重。
西下的夕阳,行将落隐山岗。暮色中,武安山仍巍峨挺拔!
踏秋归来,满眼葱茏。不再沿袭旧习俗,刻意折几根绿树枝捎带回家的所谓“携青”。源于眉间映入松柏碧碧苍翠,怀里揣着丹桂幽幽清香,满载而归,何故损毁林木流于形式的“携青”?人生追求的是实质,不是形式。灵魂锁春,精神留香,亦是一种秉承。
此刻,武安山脉下的冰溪河在夕阳映照下闪烁迷离霞彩。高楼簇拥的两岸,早已难闻牧童歌谣,只有路人闲碎嘈杂脚步。清风拂来,玉虹桥倒影被岁月漾起一波又一波涟漪,看似不变生活影像,如空洞浮泛之光阴,年复一年阒然流逝。人生愿景,在波光潋滟中时被潜默,或又被唤醒……
告别大自然青山绿水,又将融入城市的繁华,重归生活的忙碌。作为女子,不奢望身影像武安山那般伟岸浑厚,倒希望像冰溪水那样柔美温婉,今后日子,拥有一颗不老童心,从容不迫静水深流,不负岁月,不负年华!
山水间散文 篇10
从淮海战役纪念馆出来已经日上三竿。大门口立有对联式标牌广告:“一城青山半城湖,五省通衢两汉风。”徐州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陇海线,大运河,纵横南北东西,说它“五省通衢”恰如其分。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据说中国历史上有刘邦、项羽等9位徐州籍帝王,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汉时有萧何、张良、韩信、范增、华佗等数十位将相名士。遗留下来的两汉文化景观数不胜数,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给徐州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和丰厚的底蕴。而云龙山和云龙湖则是徐州核心景观,山水必受楚风汉韵的熏陶吧?不看云龙山湖等于白来徐州。
问路警察,说需乘公交转道两次。旁边一位四十多岁的知识女性来此早锻炼结束后又买了点菜欲回去,正好同往公交站点,后索兴改乘公交绕道给我带路。受之有愧,却之又不恭,只能再三道谢,徐州人的热情让人感动。
到得云龙湖景区,由山石、花草装饰而成的入口,标有AAAAA级景区的标志。游人不多,向一保安咨询游玩的路线,热情的保安再次证明徐州人的热心,他如数家珍地介绍有哪些景点,并建议游玩的顺序和路径。
按照保安的指点,我先去云龙山,然后再按逆时计方向游云龙湖。健谈的保安向我讲述云龙山名的由来,说从前,云龙湖里有个鲤鱼精变成大凤姑娘,爱上云龙山上一个名叫云龙的小伙子。九小龙王知道后,兴风作浪,水淹徐州。为救徐州,大凤姑娘假意答应嫁给九小龙王。大水退去后,大凤姑娘撞于山石上。云龙日夜相守,抑郁而死。死后,人们把他们合葬山上,故名云龙山。还未入景,就听到这个凄楚动人的爱情故事,心中唏嘘不已。
云龙山不知为什么又称“小金山”,山脚下有曲桥通湖中小亭,亭外有十数艘游艇等待稀少的'游客。水泛微波,风舞柳枝,给人以寂寥之感。山腰有苏公塔,乃五层八角金琉璃宝塔,为纪念苏东坡任徐州知州而建。拾级而上,见塔上有匾,匾题“苏公塔”三字,为著名书家尉天池所书。门柱有联,曰“堤上拂琴风送鹤声应翠柳,亭前骋目日移塔影并黄楼”,此联将琴风鹤声塔影黄楼揉合在一起,有声有色,动感十足,甚雅,乃苏辙后人苏辛洁所题。登塔看云龙山,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蜿蜒起伏,状似神龙。
循小径攀援向上,山腰有放鹤亭,乃宋时隐士张山人所建,后人多次重建。传此人擅诗书,喜弹琴,驯有两鹤,好友苏轼为其著流传千古的《放鹤亭记》,用如椽之笔描绘了动人的放鹤图卷,使云龙山闻名于世。便想起那篇散记中的佳句来:“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望西山之缺而放焉。”听说山南还有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等。立于半山腰,远眺湖对面,现代特色建筑尽收眼底。此处远望,令你胸旷意远,神清气定。此时思古,又令你文心沉静,幽情满怀。此一今一古、亦庄亦谐之美景,此乐而不颠、庄而不严之心境,岂是它处能得之?
放鹤亭后是兴化寺,依山而建,远望风格别致,寺内钟声有一搭没一搭地响了两声。想国内寺庙内景大抵相似,便未进。山的深处还有其它景点,因时间并不十分充裕未去。在金钟的袅袅余音中低头往回走,心中便生出几许禅意。呵呵,钟在寺内,声传寺外,人在寺外,意在寺内,便无所谓进不进寺;景在山中,名传山外,人在山中,情在景外,去与不去,也许不那么重要了。唯寂寥之远钟,朦胧之远景,告诉你,回到初心。
看罢山看水,下山,沿堤,越小桥,玉带般的环湖路直接宽阔平坦的湖中路,此路把云龙湖分为东西两半,环湖共有“云湖泛舟”“荷风渔歌”等18景,景景相望,星罗棋布。沿路缓行,鸟鸣清音,柳舞东风。中段有泛月桥,西接苏公岛。桥为三孔廊桥,跨湖而筑,形如弯月。桥上的百米绘画长廊上绘有十多幅精美景观图,匆匆一览,山湖之美粗略可见。
西行至南湖水街,三面环水,一面通衢,街道两旁数十幢西洋风格的特色建筑错落有致,白色的墙壁,灰色的屋顶,笔直的线条,方正的轮廓,彰显简约、明快的风格。门脸挂着“咖啡简餐”“创意料理”“特色美食”“番茄主义”等牌子,多为提供时尚休闲和非常娱乐的酒吧间、K歌厅、特色宾馆等高端休闲处所,乃富人的天下。
湖中有生态岛,沙月岛,岛上有沙屿公园、水上世界,看天色不早,只得放弃。顺苏堤南行,路接苏公岛,岛有苏公馆。走在迂回曲折的湖中曲桥上,桥板紧贴水面,浪拍桥身,手触湖水,人、水、桥和谐融于一体,清凉而惬意,心旷而情迷。南有苏公桥,解忧桥。解忧桥为一拱桥。一桥凌空,湖山尽收。据说西汉时期徐州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解家国之忧,和亲远嫁乌孙国,历经四朝三嫁,从红颜到鹤发,在西域生活半个世纪之久,故名。
大半天时间,也只是走马观花游了云龙湖西半部分,湖之阔,不言而喻,听说面积与西湖不相上下。苏轼任职徐州时整修了云龙湖,积累了经验以后,到杭州也整修了西湖。两湖同受苏公之惠,大小亦在伯仲之间,均是三面云山一面城,且都有放鹤亭,都有苏堤。呵呵,“堤边尽是垂杨柳,不比杭州少一湖”。原来此湖似彼湖,却比彼湖先!据说现今两湖已结为姊妹湖,龙女西子比翼双飞,以崭新的姿态,延续着她们的美丽和妖娆。此时,晚霞已烧红西面半边天,此时,西湖的晚霞也红透西天了吧?
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既乐于山,又乐于水;既识其性,又知其情;心缘水而澄明,志缘山而旷远。心明,志远,能不忘情于云龙山水之间?
山水间散文 篇11
在尘世人间呆久了,有时就会被许多的人情世事所累,渴望找到一个有山有水的所在,将烦恼抛之九霄云外,让恬淡闲适回归内心。
那天,跟着旅行社的车去海阳国家森林公园招虎山游玩。
山脚下,九龙湖,碧波荡漾,行过,许多人止步留影。沿着盘山的公路走,不一会,人都不见了影踪。和老公说,我们不沿着公路走,顺着上山的台阶走吧,比走水泥路有情趣。台阶两旁灌木丛丛,横柯斜枝不时挡住去路。坡下谷中郁郁葱葱,空气特别清新。站在山脊上,回望来时看见的九龙湖,景色比近看更有情趣。雾气空濛,笼罩着湖泊,朦朦胧胧的,给九龙湖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这时,山下的导游的喇叭声响起,在半山坡上听得清清楚楚。原来,此湖的名字来历是由于有九条山脉伸向湖中,湖呢,积聚了九条峡谷的水,故曰九龙湖。听了不由心中想到:这招虎山的名字,该不是和湖有关吧?九条龙啊,缺了虎,故名曰“招虎”吗?心中有些后悔没有和导游一起走。不过啊,遗憾转眼即释。这里的山,是原始状态,谅也不会有多少的人文景观,并且以以往的经验,大部队跟随导游走,人声嘈杂,除了紧跟导游跟前的,其实也听不到什么。实在是没多大意思,光是跟着导游看忙忙碌碌奔波的人群了。要赏景,非得清静不可。
爬到半山,看见了路的分叉,一条通往杜鹃谷,一条通往成道禅寺。我本欲走通往杜鹃谷的,但后面赶上来几帮同事则要去成道禅寺,嫌这儿通往杜鹃谷的路被雨水冲积上了泥沙,难走。于是,随着这几帮人一起走了。
说实在的,对于这些人为创设出来的各类庙宇道观,我向来不感兴趣。但人类却愿意不断地建筑此类名胜,让自己去顶礼膜拜。他们有的在寺外照相,有的买了香烛进去跪拜进香。我则远远观望。不多一会,我们开始在禅寺外的路向西走,继续向山进军。路,变得陡峭起来,原来还兴高采烈的孩子们终于走不动了。一个个不愿再往上爬,有几帮人停下脚步不前进了。我们继续前行。走走停停,一边赏景,一边吃着东西以减轻背囊的重量。路两旁的大石头突兀而立,能有数丈高,有的狭窄之处仅可过人。路旁的松树开始多起来,有的地方树长在峭壁上还真有点迎客松的味道。山顶,是一大片平整的巨石,巨石西南边下面就是悬崖,东北边则是更陡峭的巨石耸立,几个年轻的男孩爬上去了,伸展手臂做飞翔状并照了相。大家在大片的巨石上开始坐下吃午饭。饭后把吃剩下的塑料袋类装好准备带下山去。
下了巨石,没有从原路返回,而是向西绕山而行,结果又转入山后进入了杜鹃谷。一路下山,路旁杜鹃灌木丛丛,心想,若是花盛期来,满山遍野的红杜鹃一片绚烂,该有多好看啊!一路迤逦而下,以为就此下山,结果走了一段时间又出现新的路口,标志牌的指向是招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离集合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一起走的三帮人已有一帮体力不支准备继续下山,另一帮是个十岁的小姑娘和妈妈,尽管小姑娘也有些累了,但在妈妈的鼓励下继续向上攀登。石阶越来越陡。到了山鞍部,西边就是最高的莲花峰了,小姑娘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她妈妈决定不再继续向上。这时,只剩下我和老公两个继续向西登最高峰了。路越来越陡,我和老公说,这些台阶像极了十八盘中的“紧十八”。离最高峰数十丈高了,峭壁边是就着岩石凿出的石阶,路西侧是陡峭的崖壁,上面凿出了踏脚之处,老公像只灵巧的猴子一样嗖嗖爬了上去,我忙拿出相机给他拍了下来。心中也生出试试的.念头,无奈所穿裤子松紧不够,只好作罢。我沿着石阶向上与从峭壁爬上的老公会和,之后绕着山顶巨石边缘凿的石阶盘桓而上,终于登上了莲花峰的顶巅。我竭力怂恿老公在此喊山,老伙计很不好意思,我说周围也没有人,谁知道你是谁,结果他全然没有爬峭壁的爽利了,扭扭捏捏的,说,你要喊就喊吧,我不好意思。好奇怪啊,站在高高的莲花峰顶,我鼓足勇气竭尽全力喊着,却没有听见回声,大概周围没有高山阻挡来产生回音吧。顶峰西侧还有小径通往西边如屏般耸立的巨石,我们走过去,穿过狭窄的通道,就再也没有了前行的路了。遥望悬崖南方,山下雾气翻滚,周围的山头在雾中如同一座座小岛耸立在荡漾的水波中。山上已不见他人,急返。
在山的后坡返回,路上两旁的杂草、灌木浓密青翠,得不时牵扯起它们,以防刺破手脚。路旁不时有野生的覆盆子的红红的球果映入眼帘,老公一边采食,一边赶路。终于走到较平缓的路面,但还是不断地下着石阶。路旁的树在沟谷地带变得高大起来,头顶上全是浓荫遮蔽,蝉的叫声因树的增多变得嘹亮嘈杂起来,间或有山鸡和布谷鸟的叫声传来。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在这天然氧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莫名地清静。一路上一直只见树木,不闻水声,在走近一个巨大的模样似老鹰的石头时,惊喜地听见了溪水的叮咚声,驻足,看见路旁这块大石头上刻着“守山鹰”几个大字,然而却看不见水在何处淙淙,因路旁的灌木浓密繁杂,遮住了视线。快出山谷了,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路由石阶渐变成水泥路,东边出现了池塘,看见路旁的景点标注为“天马戏水”,回望,在绿树丛的围绕下,巨大的白色的石头真的似几匹扬鬃飞奔的马呢。
出了谷,又见宽阔的九龙湖在云雾缭绕中。我们的旅程结束了。
这一天,天公真的作美,一直阴雾蔽日,使大家避免了烈日的暴晒,是个爬山的好天气。当大家坐上车准备离开时,太阳竟从西方冲破云雾朗照起来,云雾不知何时消散了。
一天的旅行,尽管疲惫,但将身心安放于大自然中,心无杂尘,心境空明。不由得让人想起古人的名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的,逸情于山水间,确为人生一大乐事。
山水间散文 篇12
久居市内,紧张而忙碌的生活让人感到压抑、烦闷。难得有片刻空闲却又被家务缠身丝毫不得松懈。7月24日应朋友热情相邀参加“避风港”快乐总群《蒿谷》一日游的活动。一行30多人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银行职员,商人,学生等。有参加多次户外活动的老队员也有像我一样初次加入的新队员。我们的口号是:“走出户外,感受自然!”
车驶出市外一路南下向秦岭深处进发,脱离了高楼大厦的阻碍,没有了钢筋,水泥,混凝土的束缚心在青山绿水中飞翔!在盘旋的山道上我们贴窗观望,赞叹不已。也不知道转了几个弯,过了几个隧道?车在一个山谷里停下。大家整理行装,群主“快乐”高举旗子,拿着喇叭对大家讲着活动计划和纪律。领队在走过的地方挂上“避风港”的路标。上面印有群号和联系电话并以箭头标明所去的方向以防掉队的人员迷失方向。中间有一男士负责安全问题,在过独木桥和深涧,峭壁时接应队友。团结、互助、温暖!
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谷底,也是起点。两边是高耸入云的大山,密林深深。遮天蔽日的绿荫间一条条藤蔓从高空垂下,有碗口粗的,有胳膊粗的,还有象绳子一般的以各种姿势缠缠绕绕无法分割,像蛇一般到处都是阴森森的很是渗人。首先要经过一条河,碎银闪烁,波光潋滟。河水不深但有点急“哗哗”的流着。在水流停止的地方下面就是几丈深的悬崖,水流便一泻而下形成一道瀑布,非常壮观。河中是一块块间隔开来的支脚石,要迅速,稳健才能通过。上山的路只有一条,宽不到一米顺着山势盘旋而上。路的一边是溪涧,一边是陡峭的山崖,两人不能并肩行走只能列队而上。从路边的标记来看前面已经有2支队伍过去,一个是“深山部落”,一个是“野外俱乐部”路的两旁是丛丛的绿,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鸟儿扑棱着飞来飞去,清脆的'鸣叫声在山谷中回荡。清新的空气中飘荡着草的清香和弥漫的水雾湿漉漉的,深吸一口滋润心脾。山路时而陡峭时而平坦,让人在紧张过后稍有松懈便不停的拍照,总想把这美好的时刻永远留住。
我因留恋一块巨大的岩石,在集合哨子响了后仍然固执的前去拍照而掉队。匆匆抄了捷径却不料被一块巨大的石壁挡住了去路。大声呼救后,两位健壮的队友在上面死啦硬拽的营救两次均以失败告终。后来改变策略抛去矜持手脚并用,不顾样子多么狼狈,姿势多么骇人,改登山为爬山。膝盖磨出了血,裤子被草染成了绿色在队友的接应下终于成功,大家欢呼雀跃,我们击掌庆贺。那种心情比中了彩票还要激动!
越过岩石不过百米,等待我们的是一座独木桥。桥身是一条黑色发光的木头,没有任何辅助物而且有些光滑。桥下河水深深,山石罗列。女士们都胆怯了,领队一一护送,我的秘诀是:“只看脚下,不看桥下。”这样不会头晕也不会害怕。一路上虽没有绝世美景却也是毛竹摇曳,山花烂漫,偶有野果掩藏在绿叶间分外惹眼。在这里你看不到密密的游人和摆食品、饰品的小摊,看到的只是满目的绿,潺潺的流水和大小不一的山石。路越走越远,山越上越高背上的包也越来越重。为了减轻行李大家都在推销自己多余的食物,我没有经验,背了一包的桃子和苹果。这些重量级的食品推销不出去只好自己猛吃。随着一步步深入大山,气温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由开始的闷热到凉爽再到冷。
在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时,领队宣布就地休息,就餐养精蓄锐准备向更高的目标冲刺。一些登山的老队员装备齐全,支起了锅开始炒菜,做饭,烧鸡蛋汤每人有份其乐融融,平日里这些普通的饭菜此时却像是人间美味!然而天公不作美,刚刚用完餐就下起了雨。我是第一次登深山没有带外衣冻得瑟瑟发抖,牙齿打架。开始大家并不在意谁知雨越下越大,下雨在平时任意地点并不可怕,可在深山密林中遇上大雨是件可怕的事。因为下山的路上有多处峭壁和独木桥,如果雨一直下那么是无法通过的,也就可以能被困在山上。望着深深密林,越来越大的雨,渐渐昏暗的光线大家都失去了与自然抗争的勇气。
返回的路程大概走了40多分钟老天真是捉弄人,竟然放晴。我们就在一处绿草如茵的山间空地安营扎寨,开始游戏。大家情绪饱满,喊声震天!这一刻每一个人似乎都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这些60后、70后、80后的人们似乎都回到了童年。天色暗淡,暮色渐浓,大家依依不舍的和大山告别,不舍的是浓浓的友情和美好的时光。这个临时的集体在团结、友爱、和谐中度过了难忘的一天!暮色中伴着美妙的音乐我们踏上归程!
山水间散文 篇13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不仅蕴育了中华民族,更是传载了千百年的悠悠历史,走进壶山温泉,感受山水与文化并存。
壶山温泉位于长治市黎城县黄崖洞,是山西省唯一正宗高山温泉,以四周高山环绕,自然风光秀丽,泉水引于地下,天然养身而闻名远扬。
去温山的路蜿蜒幽深,斗折蛇行,层层深入足以见其隐蔽,僻静,担到了周围,这景那情便明亮起来了,太阳穿透直至水底,影子映在石头上,得天独厚,而那镶嵌于这绿水青山中的车水马龙点缀着,映照着。
壶山温泉功能繁多,种类齐全,服务周到,水池风格迥异,为大众所爱,其布局颇为讲究,设计着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讲究庭台轩榭的布局,注重假山池沼的配合,强调花草树木的映衬,关心近景远景的层次,来到这里,便有“如在画图中”的美感。
壶山温泉的池沼极为宽敞,池沼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小岛和不平岩石,而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头,总是高地屈曲任其自然,正所谓胸中有丘壑,才能放身山水间。
壶山温泉的两幢小楼也是优雅别致,它不讲究对称,两边景致全然不同,也更恬入其分地融入这青山绿水,楼中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墙壁上有砖砌的各种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时无所依傍的,实际上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而那门、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而泉水的汤药和药包都是由黎城中医协助开方子,药材从安徽专线采购,昼日熬制,保证其疗效,体验感也大大增强。
不仅如此,壶山温泉还散发着文化的悠香,走廊的墙体雕镂着一律楷体字,棕色为底,白色描边,写着黎城的历史,印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印记,而每一个池沼旁都有古诗提名,大大小小四十九个池沼,每一个都散发着文化的悠香,为着壶山温泉添了积分韵味。
在着山水环绕,鸟语花香之地,泡着温泉,与人闲谈,与何不是一种乐趣?
山水间散文 篇14
一场大雨终于停了下来,久违的太阳悄悄探出脑袋,轻轻地拨开云层,撒下一把火辣,使空气中继续弥漫着一股闷热。已是入伏时节,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入伏之后的天气再也无法让人冷静,使人闲下来的时候只想去寻找一丝“清凉”。
说起清凉,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因为远离城区,所以没有城市的喧闹和燥热。我的家乡地处城市北郊,东临梧桐和南山两片林场,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在那里有着我朝思暮想的“清凉”。每当我回到家站在阳台上望向东方,就可以看到我心中的那一丝“清凉”——梧桐山,我与它之间虽然有五公里的距离,但我依然可以清楚的看到它的模样。小时候我经常去爬梧桐山,山上的每一抹颜色都在我的脑海中,不曾遗忘,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山还是当初的那座山,只不过山上的树比过去更多了,也更绿了。
家乡的梧桐山,虽然没有泰山的雄伟和衡山的秀丽,也没有华山的险峻和恒山的奇特,更没有嵩山的绝伦,但它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山。我喜欢家乡的.梧桐山,喜欢山上的每一块岩石,喜欢山上的一草一木,更喜欢那清幽的山泉,不过梧桐山上的泉水不是你想看就可以看到的,只有到雨季的时候它才会出现。每当大雨过后,泉水就会从山石的缝隙中涌出来,在这“三伏天”,如果能够喝上一口天然的山泉水,或者和泉水来一个“亲密接触”,那才真的是“透心凉,心飞扬”。
我决定再一次去爬梧桐山,去寻找我心中渴望的那一丝“清凉”。当我驾车行驶到北外环的时候,梧桐山出现在我的正前方,通过挡风玻璃远远望去,刚被雨水冲刷之后的梧桐山,重重叠叠,像波涛起伏的海浪,汹涌澎湃,又宛如一条条巨大的绿龙,蜿蜒盘旋,舞动着矫健的身躯,向我扑来。没一会儿,车到了梧桐山脚,我迫不及待的走下车,深深地吸上一口山里的新鲜空气,然后用力一呼,所有的疲惫瞬间都荡然无存了。随后我沿着一条弯曲的山路徒步上山,当我爬到半山腰时,隐隐约约听到淅沥沥的声音,是山泉!是它在不远处呼唤着我,越来越近,我激动的加快脚下的步伐,快速向前方奔去。
终于到了,只见泉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捧在手心凉凉的、喝到嘴里甜甜的,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山石的过滤,才有这清凉的山泉。这每一滴泉水都来之不易,它们经历万千险阻,只为了给我们带来一阵清凉,让我们可以抛开所有烦恼,在这山水间自由徜徉。
山水间散文 篇15
爱,是家的灵魂;居住之地,则是家的最基本的形态。古人居住都很讲究:皇帝要三宫六院,便有了气势恢宏的故宫建筑群;隐士要深居简出,便有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雅客要诗情画意,便有了步移景异的苏州园林。现我之居处名曰:山水人间,虽不能与拙政园处处为画相比,仍具有自己的一番风情。
山水云间,意在有山,有水,有云。这也的确名副其实。大门正对,静静流过黄柏河水;而在左面,是森林公园的群山起伏。依山傍水,蓝天之下,是我充满诗意的家。
山水云间位于丁家坝大桥旁,松湖路八号。入口处有一块倾斜的石碑,光滑的表面是镀金的楷体大字“山水云间”。走进入口,左手边是第一栋建筑——水云阁,它共有四个单元,连成略有弧度的一排,组成整个小区的正面外围。水云阁不高,共有七层,下五层外墙为红色,上两层为白色,两种不同的颜色搭配给人协调美的感觉。最顶层阳台上的遮雨棚成飘带状,又增添了一丝活力之感。
进了大门最先看到的,其实是曦山阁。与水云阁相同,曦山阁三个单元组合成一个微弯的长条形,与水云阁一起组成一个椭圆形。而曦山阁之所以被命名为曦山,正因为他的侧面有一个缺口处(无遮挡物),太阳若从山后升起,第一缕阳光必定照到它的身上,所以“山之晨曦”是它的由来,且它是南北朝向,即使冬天有风从毫无遮挡的东面吹来,也不会影响室内温度,可谓“吹面不寒杨柳风,只因风水宝地中”!
两阁曦山水云,相夹所成的椭圆内,有一处小花园,呈不太规则的三角状。说是园也算不上,只是一处草地,却铺有石子的小道,道边有石长椅,草地中还有两三处圆石桌石凳。草地上还栽种几棵高大的松树,遮天的绿荫覆盖了小道;或几株梅花在冬天开放,为树下休息之人提供一些可赏之景。不论哪个季节,在草地上走走坐坐,都有园林般移步换景的感觉。真是“毕竟居于小区中,风光四时美相同”啊!
曦山阁是背对小花园的。在它的`正面才是小区的中心,一块广场。一片方形草地上有一个同样形状的水幕墙,池中还有几个小喷泉。绕过水幕墙是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广场,以砖铺地,红色的线条划分了白色的区域。广场的左右两侧分别是翠松阁和云锦阁,与前两个不同的是他们采用红砖和白砖来铺墙,底层用青砖,比漆墙更美观,也增添了几分古朴之感。从广场向后走,两侧单元楼渐渐收拢,像一个倒转的“u”形。倒“u”的两处直线分别是风清阁和幻听阁,拐弯的弧度是鸟鸣涧。鸟鸣涧的外墙不在是红白两色,而是蓝色与黄色,使所有的建筑颜色看起来并不单调。有道是“山水颜色无穷碧,鸟鸣无声别样喜”。
除了建筑,山水云间的植物布置有些园林之风范:草地与树随处可见,墙角几处小花,一楼阳台前一棵香樟,水池旁边几排灌木,哪怕微不足道也可呈景。“欲把居处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有山,有水,有云。居住在山水云间,这般诗意,足令人去好好享受这神往的惬意!
【山水间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欣赏:心在山水间09-10
山水游记散文07-12
山水贵州颂散文01-12
【优】山水游记散文07-12
寄情山水散文(精选20篇)07-22
山是山水是水散文欣赏09-10
散文欣赏:酒在朋友间09-10
山水游记散文精品15篇07-12
淡雅的水墨山水画散文欣赏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