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陵太昊陵散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天下第一陵太昊陵散文

时间:2021-05-20 15:05:14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天下第一陵太昊陵散文

  太昊陵是伏羲氏的陵寝,这处陵庙合一的古建群,是我国帝一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建筑的孤例,它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的蔡河之滨,坐北面南,大门正对着碧波荡漾的龙湖。

天下第一陵太昊陵散文

  伏羲氏被称为“人祖”,世传为中华始祖,史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三皇本纪》称:“太昊庖牺氏,风姓,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不同的史书中之所谓太昊、太皞、太皓、伏戏、伏希、庖牺、炮牺、宓羲、虑戏等,说的其实都是伏羲。伏羲氏带领他的部族逐水草而牧,在草木丰茂的宛丘(今河南淮阳)定居下来,史书记载其“都于宛丘”,开辟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基础。伏羲氏的功绩概括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结网罟,兴渔猎;养牺牲,充庖厨;画八卦,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歌扶徕;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庐,始定居;尝百药,制九针;造干戈,饰武功;以龙纪宫,分理海内……故此,《汉书·古今人表》把太皞帝宓羲氏列为“上上圣人”,后人则尊其为“斯文鼻祖”、“亘古一人”。

  文献记载,伏羲死后葬于陈(今河南淮阳),此地在春秋时即有陵,汉以前有了祠。此后帝王对伏羲陵日益重视: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颁诏“禁民刍牧”;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禁民樵采耕犁”;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颁《修陵奉祀诏》置守陵五户,乾德元年(963年)诏三年一飨,以仲春之月牲用太牢;宋开宝、咸平、景德、祥符等年均有修葺,陵与庙祀也日渐崇隆,并开始有御祭。靖康之后,祀事不修,庙貌渐毁。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访求帝王陵寝,太昊陵首列第一。次年正月,他驾幸陈州(今河南淮阳),亲自撰写祭文,并派会同馆副使路景贤代自己到太昊陵致祭。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陈州知州张志道奏立寝殿、廊庑、戟门、厨库、宰牲等房;天顺六年(1462年)知州复加修葺,立后殿、钟鼓楼、斋宿房、具祭器,又作三清观,并改立前门;成化六年(1470年)又加修葺,并庄严帝像,增高钟鼓楼,彩绘殿宇;嘉靖以降,历代均有增修。至清乾隆十年(1745年)发帑银八千两,大为修葺。至此,内外城垣定下了其规模宏大的格局。

  太昊陵庙整个建筑群的布局和命名均依帝王规制和伏羲氏先天八卦之哲理,分列在七百五十米长的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渡善桥、午朝门、东西天门、玉带桥、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三才门、五行门、仰观门、俯察门、钟鼓二楼、东西廊房、两仪门、四象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氏之陵、蓍草园等。整个建筑群由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护卫。

  历朝历代,上至帝王太臣,下到平民百姓,到太昊陵庙拜祭者络绎不绝,留下了大量碑碣。据2005年统计,现存历代碑碣285件,其中有历代皇帝派大臣来祭祀所立的“御祭碑”七通,赞颂太昊伏羲氏的题词碑10通,记述重修或增修经过的'重修碑15通,其余大多是民众乐捐的功德碑和进香碑。

  伏羲陵高达数丈,周长200米,气势雄伟,巍然耸立,素有“羲陵岳峙”的美誉,有诗赞曰:“孤峻陵如峙,巍巍近接云。河图钟瑞地,古圣有庖坟。碑剥留残字,松高挂晚曛。至今瞻望处,灵气尚氤氲。”

  太昊陵庙内古柏森森,最为奇特的是一株巨大的古柏中间,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长出了一棵檀树,檀树生长较柏树迅速,现在檀树已长成棵大树,郁郁葱葱的,形成了奇异的“柏抱檀”景观。

  自古以来,太昊陵庙就有庙会,有文字记载的说法是始于赵宋以后。庙会的会期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历时长达月余,其中最热闹的是初十到二十这十天,尤其是十四至十六这三天。会期时,大路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庙院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几无立锥之地,每天人数少则数万,多者数十万。庙会上出售的“泥泥狗”和“布老虎”,历史悠久,据说是图腾崇拜的遗风,国内外专家称之为“真图腾”、“活化石”。

  庙会期之外,每逢农历十五,周围的道路上也会人如潮涌,其中以女姓居多,都是赶去朝祖进香,求子祈福的。由此一斑,足见伏羲氏在百姓心目中作为华夏始祖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

【天下第一陵太昊陵散文】相关文章:

却望礼泉旧帝陵散文12-14

《茂陵》古诗原文03-17

信陵君救赵01-09

桂陵之战的故事11-05

艾陵之战的故事04-08

中国战争故事《马陵之战》02-27

古代战争故事《马陵之战》12-29

海陵岛作文优秀7篇04-23

《过景陵》古诗原文及注释03-17

关于信陵君救赵的故事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