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畔遐思散文
一直以来,很想把新疆之行的感受写一写,囿于地域辽阔的复杂自然条件和特色人文景观,又不知从何处下笔。倒是对一僻处的所思所想,着实希望一吐为快。
数年前赴新疆学习参观,由于时间充裕,除了喀什、伊宁等地是飞往外,其它地方都是驱车而去,目的就是饱览沿途风土人情。记得是在离开克孜尔千佛洞后吧,一路上,沙漠、戈壁滩,间或绿洲的南疆风光,让人在叹为观止之余,竟然产生了美学意义上的“视觉疲劳”,甚至有些困顿。东道主便安排在一处河边停车,下来暂且休整片刻……
得知面前就是塔里木河后,我们一行人都像被注入强心针般地兴奋异常。那可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流,被誉为南疆的“母亲之河”、“生命之河”啊!塔里木河在《清史稿》里有过记载,维吾尔语意为“无缰之马”的含义,待到近距离接触,与想像中的感觉有些悬殊。河面倒是显得空旷、宽阔,河床看上去不深,河水平缓地流淌着,似乎是因为饥渴大地的贪婪吞噬而难堪重负。这样的河流在自己家乡太普通了,何来的盛名啊?
怅然若失之余,便开始随意四处张望。只见停车地的左侧方向,河谷中遍生胡杨,颇有气势。陡然间,想起著名作家刘醒龙在其散文《走向胡杨》中的锦句——“一种树为了天地,长在它本不该生长的地方。”尽管他所用的是反衬的笔法,然而,还真是契合自己刚才对塔里木河的妄度……树林和河道之间的开阔地,是黄压压的一片。身处沙漠、戈壁滩,灰与黄的主色调本不足为怪,而那片开阔地却迎风作摇曳状,并在刺眼的日头下金光泛滥,同头顶的太阳交相争辉。太不可思议了!让人不由得疑窦顿生。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朝那片开阔地信步走去。穿过浓荫蔽日的胡杨林,越来越逼近目标了。嗬!原来是一片茂密的芦苇丛、一片金黄色的芦苇丛!实际上,刚才没有走出林子时,就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她的轮廓了,只是未曾想到:作为禾本科植物的芦苇,多生长在湖泊和池沼,分布在温带地区,在新疆仲秋时节,在沙漠、戈壁滩的重重包围下,居然有她的倩影。
曾经在江南观赏过纵横交错、广袤无垠的芦苇荡,眼前的芦苇丛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芦苇丛仅半人高,方圆不过一平方公里。虎视眈眈的胡杨林高大、挺拔,相信其根系早已侵入芦苇丛——她本就狭窄的领地。胡杨林,包括这一路行来骆驼刺、芨芨草、罗布麻等常见的耐旱植物,都还是绿意葱郁,而芦苇却提前换上了御寒的金装,加之苇穗吐露出的棉絮般的点点芦花,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如同人之早生华发。
走入芦苇丛深处,丝毫没有身临植被那种特有的酥润感,反而,人体的水分像是要被她吸吮掉一般。苇叶阔厚,而苇秆细长且枯干,却又不易脆断,令人惊绝她那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诗经》里又称芦苇为“蒹葭”,诚如杜甫在《蒹葭》诗中所描述的,“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芦苇随风向作匍匐状,其自然属性是一种坚韧的表现啊!
同当地的老乡攀谈得知,由于那片芦苇丛地势偏僻,没有多少游客眷顾,全身是宝的芦苇倒是深受他们的青睐。芦苇席夏天清爽可人;苇叶可用来包粽子;圆锥形的苇穗可用来制作扫帚;柔软的'花絮可填作枕头芯子,伴人进入香甜的梦乡;根状茎被称作中药的“芦根”,性寒、味甘,能清胃火、降肺热,治疗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痈等症状;苇秆可用来造纸和作人造棉、人造丝的原料,也可供织布、帘等用。原来,芦苇还是个内外兼修的尤物,不得不令人再次刮目相看了。
正所谓“物以类聚”哦!回首审视貌似平凡的塔里木河,在极其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奔流不息的性格、滋沿岸的品行,难道不比芦苇有过之而无不及吗?又何曾是浪得虚名啊!
很多年过去了。偶尔翻看旧相册,金色芦苇陪衬下的塔里木河,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点缀其中。每到秋季来临,她就会适时出现在笔者的电脑桌面上,伴随着永久留下来的,还有丰厚的内心收获。
【塔里木河畔遐思散文】相关文章:
如语遐思散文11-09
飞絮遐思散文欣赏11-03
淡淡清香,缕缕遐思散文11-09
黑与白散文11-06
资格散文12-25
梦想_散文11-20
《父爱》散文11-20
尘缘散文11-19
年画散文11-19
行者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