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脸公婆散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鬼脸公婆散文

时间:2021-05-18 20:08:0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鬼脸公婆散文

  “闹洞房”,原指熟人、朋友、同事对新郎新娘成亲当日的逗乐、嬉闹行为。不知什么时候,玩家们将新娘的公公婆婆当成了闹洞房的头号大戏,挖空心思、想尽各种招数来戏谑、开涮公公婆婆,逗得围观者捧腹大笑。而被恶搞的老两口,不但不恼怒,反而脸上还美滋滋的。

鬼脸公婆散文

  我记得七、八十年代老百姓结婚,河南豫北农村里有一种“抹锅灰”的乡俗。即结婚典礼那天,村子里的邻居或相识(亲属绝不参加)要抓一把锅灰,涂在公公婆婆的脸上,将老两口抹成“大花脸”,使得婚礼更加热闹与滑稽。公婆则被手持锅灰的人追得满村乱跑,但最终也逃不掉“大花脸”的命运。这时,全村的人都会出来看热闹,男女老少被这场婚礼喜剧逗得开心大笑。后来,乡俗逐渐形成了婚庆规矩,如果没有人往公婆的脸上抹锅灰,则说明公婆平日里人缘不好,家逢喜事无人去理睬他们。抹得越多,说明此户人家的人缘越好,公婆就越高兴。

  此风俗后来传进了城市,“抹锅灰”变成了“抹鞋油”,因为黑色皮鞋油抹在脸上根本洗不掉。每当闹家们亮出了皮鞋油,公婆则被人们追得楼上楼下到处乱窜,最后,还是被抹成了“大花脸”,越擦脸越花。这种热闹场面使得前来贺喜的人们乐得开怀大笑。

  这几年,公公婆婆们再也不敢乱跑了,在椅子上乖乖地坐着,任由玩家们随心所欲地丑化。如果有哪个公婆不让朋友们“恶搞”发了脾气的话,人们就会嘲笑他们说:“这老两口不懂事。”所以,如今被恶搞的公公婆婆们,越来越听话,也越来越被妖魔化、鬼怪化。前几日,我去鹤壁市淇滨区的一个居民小区,参加一场热闹的婚礼,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

  老公公的头上被人戴了一个棕色卷毛的女人假发,除了红花之外,上面还竖着一个绿色饮料瓶子,瓶口冲天。假发鬓角的两端垂下一对小灯笼,挂着长长的红穗子。老公公的脸上被人划上竖眉、麻子点、虎须,然后再涂上圆圆的.大红脸蛋,鼻子嘴巴全染成白色,整个造型像只“虎妖”。就这人们还嫌不过瘾,又在老公公的额头写上“大王”二字。既是“大王”,须有“披风”,人们找不到“大王披风”,就找了一块花布代替,系在老公公的脖子上。好家伙,活脱脱一个《西游记》里面的“虎王妖怪”。

  再看老婆婆,也被人戴着一个卷毛假发,上面一头的花和穗子。她脸上划有虎眉、虎须、麻子坑、黑痣,并涂有红脸蛋、红嘴唇,眉宇间被人写上了一个醒目的“王”字。一看这张怪里怪气的脸,分明就是“老虎大王”的压寨夫人——妖精婆。

  现场的围观者很多,大家都被这对“鬼脸公婆”的扮相逗得捧腹大笑。众目睽睽之下的老两口有些不好意思,但也得规规矩矩地坐着,接受大家的检阅。随着婚庆司仪高喊:“二拜高堂”,老两口接受新郎、新娘的鞠躬礼拜。然后,服从司仪的指挥,与新郎、新娘合影留念。面对如此打扮的“鬼脸公婆”,一身婚纱的新娘想笑而不敢,只有鼓着嘴使劲憋住。此时,数台摄像机、照相机对着这个滑稽可笑的场景尽情地拍摄。看热闹的人群之中,许多人掏出手机,拍下这令人捧腹的滑稽镜头,玩家们趁机涌上前,搂住这对“鬼脸公婆”的脖子,自己也做出各种鬼脸,让众人尽情拍照、录像。

  新郎、新娘入了洞房之后,“鬼脸公婆”在玩家们的监督下不许卸妆,依然顶着这身鬼怪行头进入酒店大厅,为参加婚礼的客人们敬烟敬酒、拱手致谢,引得酒店里的服务员和宾客们哈哈大笑。

  宾客当中有一位来自鹤壁市鹤山区后蜀村的农民,他向大家讲述他们村娶媳妇的场景:婆婆的脸上被村民画上黑麻子和胡须,头上戴着用方便面纸筒做的帽子,上面有红纸折的绣球和长穗子,跨下骑着黑色纸毛驴(农村闹元宵时的“跑驴”道具),还得不停地扭着、跳着。公公一个大男人,上身穿着女人的大花衣裳,下身穿着红裙子,头上戴着与婆婆同样的帽子,脸上画着眼镜和胡须,鼻子嘴唇被涂成白色,额头上方一个“王”字。除此之外,公公的脖子上还得挂着一个饮料瓶,手持赶毛驴的鞭子,必须不停地抽打婆婆跨下的“跑驴”。这老两口就像一对喜剧演员,站在村口的大马路上,在村民的簇拥下,随着大喇叭播放的音乐声,一边扭一边跳,喜气洋洋地迎接女方的送亲队伍。老两口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乐得开了花。听完这位客人的讲述,大家都惊叹于“闹家们”的这些鬼怪点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如今的婚礼习俗,从闹洞房逐渐往恶搞公婆上过度,“鬼脸公婆”成了婚礼上的一大闪光点,其风头早已盖过了光彩照人的漂亮新娘。渐渐地,“鬼脸公婆”的各种滑稽扮相图片,还上了报纸,成了一大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