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里的三封信散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我生命里的三封信散文

时间:2021-05-18 13:54:5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我生命里的三封信散文

  (一)远方来信

我生命里的三封信散文

  第一次写信,约莫是在小学三四年级。

  缘由起于二哥。二哥和三哥中学毕业后一起参加的征兵体检,二哥心里并不上心,他似乎很确定会被淘汰,故而心如止水的平静。三哥恰恰相反,他觉得自己各项标准都符合,应该能选上,可表现反而有些惶恐,他害怕落选。那时我还小,并不知道他们各自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无法想象一个征兵对于他们今后的影响会有多大。但凭着天生的直觉,我感觉二哥会被选上,三哥估计没戏。事实也的确如此。三哥垂头丧气,带着一向玩世不恭的态度收拾了包袱,逃离似的奔往外地打工了。二哥耳朵进了一粒稻谷,用药物治疗了一段时间后,便被镇上的绿皮军车接走了。之后一年里,二哥音讯全无,爷爷奶奶甚是挂念,我也时常想念他。

  直到第二年,爷爷不知从哪儿收到一封泛黄的信。信上写有爷爷的名字,还有我们的地址,左上角和右下角各有一串数字。右上角贴了一张忘了数字多少的图片,邮票上还有盖印,后来知道是邮编、邮票、邮戳,邮票里的面值和图案已记不清了。爷爷惊喜莫名,嘴里叫嚷道,优仔写信来了,优仔写信来了。我们挤在爷爷身旁,盯着微黄的信封目光希冀且惊奇,像饿极了的猫见着了案板上翻身的鱼。爷爷的手掌却颤颤巍巍地,好久才撕开封口,取出一沓厚厚的折叠的信纸,摊开来看,足有四五页,全是密密麻麻的蓝色钢笔字。我一眼就判定那是二哥的亲笔,笔还是他以前用的钢笔。对于他的字迹,我实在太熟悉了,有些像女生的工整娟丽,偏又浑圆饱满,笔迹厚重,端是一股阳刚之气显露无疑。

  在他中学时期,每个周末回家都是我跟他睡在一起,每晚看他奋笔疾书时总是好生佩服,便偷偷模仿他的字。时间久了虽然有些形似,却始终不得其神,为此还颇为气恼了一阵。他在信里同我们问好,看着那些文字,我有种怪异的感觉,仿佛他站在我们面前。看不到他的脸,只能瞧见嘴巴张合有律,声音却不是从他喉咙传出,而是在我们心里缓缓发出。断断续续记录的是一些在部队里的生活,关于训练的艰苦,关于战友的友情,关于家乡的想念,还说年后会寄些照片回来,最后是勿念。

  在那个灰色的秋天,爷爷买了一沓信纸回来,拿了我的圆珠笔开始在昏暗的房间里回信。我不知道他在写些什么,爷爷字迹潦草,我看不太懂。只知写了一会儿,他又停了笔,拿起房间新装不久的有线电话拨通了我爸的电话,嘟了几声后挂了再等我爸回拨。他逐一向几个儿子问有什么要说的话,他好一次回过去。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要说的总共就一句话: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挂念,在部队好好干,听从指挥,期待下次来信报平安。意外的是爷爷给了我一张薄薄的信纸,让我也写一封信。

  我从没写过信,于是照着二哥的来信,有模有样的写下了第一行称呼:亲爱的哥哥。然后开始写第二行,第三行……我没有想到底该写些什么,我只是想把说的话,用我这歪歪扭扭的字迹向他诉说,具体写了什么反而失了印象。但那种隔着天涯海角的距离对话的感觉倒是难忘,就像写日记一样,头脑在不断地陷入回忆,笔尖在不断地烙下痕迹。待收笔时,戚戚然,惶惶然,怕不够详细,又怕啰嗦的太过杂碎。于是便只好期盼下一次来信。

  年后收到回信,也收到了他的照片。单独的一封是给我的,这让我感到惊喜。照片有好几张,个人照是一身绿色军装,手里斜扛着一杆枪,平头方脸,脸上多了一抹坚毅,少了一丝青涩。还有几张是用弹壳拼凑的图案,有心形的,有祝福的字,还有两个拼凑的“想念”。我把照片贴在房间的墙上,因为没有过塑,便随着时间渐渐老化,直至模糊不清。最后不知所踪,至今心怀遗憾。

  记忆在那个时间段被蒙了层浓雾,我只能尽量捡些尚未遮没完全的事付诸笔端。然而时过境迁,写信亦只是在学校考试中才会遇上,便是如此,也仍然找不回曾经那样的感觉。我也渐渐明白了,写信本身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信封在跋山涉水转到收信人的那刻之前,无论是寄信人还是收信人,莫不是在彼此等待守望。那种相互之间的期盼,越过千山万水,穿越时空,把一份情绵延悠长,把一缕念挂在月梢。

  谁不是在等待一封远方来信呢。

  (二)写一张明信片

  中学第一年的元旦前夕,我收到同学压在我课桌书下的明信片。

  实话说,此前只闻其名未见其样,还是在课本上听过这一个词。我收到的第一张明信片,是比较简单的,正面是一组明星的写真照片,背面与信封倒有相同之处。两个邮编位与信纸一样用空白方框分立对角,右上角一个长方形空白方框,用的是虚线,里面两个“邮票”字样。我记得面值贴的是“80分”,自然没有加盖邮戳。不同于信封的是多了几条横线,第一行仍然是称呼:DearXXX同学。第二行空两格写道:新年来临之际,祝你学习进步!第三行空两格再写道: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第四行最后道:元旦快乐哟!落款:你最好的朋友XXX。简洁明了,情谊真诚,看着那丑陋像泥鳅的字迹,忍不住会心一笑,蓦然感到格外暖心。

  因而对于明信片,有了与信封不一样的感触。它不需要太多言辞,不需要家长里短,或许也不用期盼回信。你只需要表达,它就像一张纸条,准确无误地传递了你所有的感情。它可以把世间最漫长的'情绪浓缩成一句俏皮话,它可以把世间最炽热的话语寥寥数笔落下,它也可以允许你恶搞的手绘展露你的灵巧。

  随后,陆续有明信片从各个时间段来到我的课桌、抽屉,甚至藏在某本课本中。我于是去了一趟商店,买了一叠明信片,然后对着一张张来信一一回复,有祝福,有勉励,自然也有恶搞。最后,有写过给其他人的,也有写给老师的感谢话。有收到回信,也有石沉大海,但并不伤心也不在意,无论关系远近,都是一种善意,都是一份感怀。

  往后有一次顺游北京时,带回一沓纪念版明信片。本是留给自己当作存念,某日忽然心有所感,于是选了几张,每张后面都写了一首未加雕琢的情诗。可能心绪起伏明显,字迹大失水准,有些扭捏之态。因为是写给当时心动的女孩,便用一封信封封好,寄给了遥远的她。从邮局走出来后,我感到心情格外的舒畅,没有期待什么奇迹发生,也没有再想以后,更没有想象她看到那些明信片后,是目瞪口呆还是泪流满面,又或是羞涩难当,只觉得今日傍晚的黄昏真是世间最美。

  后来竟然真的收到她的回复,来自手机短信,从遥远的千里之外而来:收到你寄来的明信片,很感动,很好,谢谢!我凝视良久,回道:那便好。

  寄一张明信片,存一份青春物语。明信片,它就仿佛是青春的信使,把所有有关青春的祝福和美好,都在那简洁明了的寥寥数笔里,印刻在一张纸片里。

  (三)等一条手机短信

  我最早触摸到手机的时候,也是在小学三四年级。我爸在几兄弟的帮助下开了制衣厂,赚了些钱,买了时下最流行的摩托罗拉。那时候我爸我妈回家过年,我妈就在除夕夜教我发短信。那时学会的手机操作就两种,接打电话、发短信。明白一条短信是有字数限制的,不得超过70字。

  短信内容简单,就是祝福语,比如:新的一年,祝你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工作顺利,步步高升!我的文化水平还很低,我妈比我更低,我爸则是没心思教我。回家就和几兄弟在桌台上玩起了四人麻将,故而也只会这些简单的话语。然后选择发送,再选择收信人,成功发送后还会有报告显示。很新奇,其实心底还会问:别人是怎么接收到的呢?这是门高科技,便是现在的我也是摸不着头脑。

  手机“滴滴”的声音配合震动的效果,哦,原来是提示短信来了。翻盖查看,是回信:谢谢,也祝你XXXXX!那时候,也不会想到添加署名,因为在彼此的联系人里,都有名字显示。那时候,我感觉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是件很幸福的事,心理能获得一种莫名的存在感。

  到了初三,为了方便沟通,我爸把自己的诺基亚给了我,很老的版本,也不能上网。我妈经常周末会发短信勉励我:儿子,天气冷了,保重身体,好好读书。不要挂念我们,自己出去买点水果吃,补充营养,妈妈爱你们。而我每次总会对这些简短的还可能有错别字的短信沉默许久,眼眶感到莫名的湿润。自独立以来,撇开生活开支问题,我始终感觉我就是一个人。一个人面对所有,一个人默默坚强,这种感觉在今后的许多年里,一直伴随着我。如果说电话里的声音是一种有声的陪伴,那么这简短有误的短信,便是一种无声的陪伴。她无声地告诉我,你并不是独行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长大成熟,我这些年其实很少发短信给别人。即便逢年过节收到的短信很多,我都极少作回复。内心始终有一句话在告诉自己:来的快的,去的也快,镜花水月而已;来的慢的,走的也慢,那才更恒久。

  这些年我妈始终保持发短信给我的习惯,而我收到时总要第一时间回复她,怕她等待的太久,心会不安。某天她突然跟我说手机坏了,触屏失灵,短信都发不了,问我怎么办,修一修能不能好?我才后知后觉,以前是她买了手机没多久就给了我用,工作后是我买了手机,想换手机时才转给了她用,顿时生出极大的羞愧。仿佛看到她那么多年的爱意,都像泼出去的水,我一时竟真想找个洞钻进去得了。

  我跟她说,妈,不用拿去修了,我今天给你买个新的。

  思绪从过去回到现在,渐渐明白:手机是冰冷孤寂的死物,距离也隔着千山万水,有时候捂在手心,也不过是等一条短信,等一句暖化孤寂的问候。不用多美好的字句,一个错别字就把距离瞬间拉到了咫尺。

【我生命里的三封信散文】相关文章:

围墙里的狗散文11-10

橱窗里的铁皮玩偶散文11-12

网络里的别样愉悦散文05-02

融入秋的情境里散文11-19

我将枕着乌苏里江的涛声入眠散文11-05

映山红里杜鹃啼散文11-12

情迷赛里木散文11-04

在生命的轮回里找到你全文11-07

家游锦里沟散文11-03

在回忆里感谢你散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