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往的古村落散文
早就听过文友介绍,在湖南岳阳市区以东约70公里的笔架山下,有一个神秘的古村落,名叫张谷英村。于是就渴盼着能走一走。
初夏,我终于在文友陪同下来到了张谷英村。古村坐落在群山环绕中,缓步眺望,只见眼前一片新绿,山花盛开。潺潺的渭溪河水横穿全村,流淌着四季不败的风景。村中的河面上有石桥58座,是一道各色古桥的风景,被誉为是“金带环抱”的村庄,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此古村落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体现聚族而居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村落。全村现有600多户人家,系明代张谷英的后代。
贴近张谷英村,站在古老的石桥,顿觉眼面前又豁然开朗,四面青山绵延起伏,忽如巨大的屏障耀着仙雾缓缓腾空,把村子和外界自然地隔离开来。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的绵延,造就了张谷英村的灿烂与辉煌。古村间的屋宇相连,绵延达数里之遥,村内还有数十幢高起的屋脊相接的大屋,犹如巨幅彩卷展铺展在人们的眼前,隆起了古村的闪靓。
张谷英这个人名在历史传记有二种说法:一是相传明洪武年间,张谷英是一位资深的风水先生,他从江西途经湖南时,看中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从此开始建村立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世代繁衍至今,具有浓郁的自然生色彩。
二是有后人在墓碑上找到的记载;张谷英约生于元顺帝至元年(1335年),死于明成祖永乐5年(1407年)。张谷英原籍江西,曾任明指挥使(相当于当今的军区司令),他于明?洪武年间由吴入楚,归隐于岳阳县渭洞笔架山麓,寄情山水,建村后还立有传世百代的规划。留下了传种接代,荣宗耀祖的美丽梦幻。
不管怎么说,张谷英确有其人。六百余年来,张谷英村的后人们在这里勤劳耕耘,繁衍生息,已达26代之多,形成了现有单姓裔孙达万余人的赫赫大族,古村聚居人数2200余,成为一个张姓自然村。村里的农家老少,大多情真义重;男女长幼,尊卑有序,过着宁静的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
村里有古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古天井206个,古厅堂237个,古房屋1732间。张谷英大屋的整体设计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重要哲学思想。大屋于四面环山的风景区内,它北倚龙形山,系风水上所谓“龙脉”集结之地。大屋建筑傍水,成为欢腾的龙脉,是好山好水因地制宜的典范之作。近看大屋,古堡般的幽静而美丽,就象是一座迷宫覆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里是一片静地,百年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世俗间的纷争。六百多年来,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轨迹随缘而过,面对自然的生态而然地生活着。
触摸张谷英村,高高的牌坊两边是古建筑,蔚为壮观,古建筑群的每户人家大门外,石刻对联醒然入目,好象在向世人展示一幅岁月沧桑的历史画卷。路边,清澈的溪水划过,从桥下淙淙流淌,恍如流淌着一本厚厚的史书,也似乎在诉说着六个世纪遥远的历史巨变。张谷英村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有传奇的耕读故事。
据资料介绍:张谷英家族在当地数百年中,传承着讲道德,求团结,读诗书,明礼义,攻武技,事农桑,不以江南望族自居,不以屋大欺邻弱小。尊亲孝祖,友睦乡邻,“孝友家风”,和谐著称。在明清时,这里共出秀才45人,太学生33人,贡生6人,贡员1人,举人7人,进士1人,中宪大夫1人,其中有兄弟同登虎榜的,祖孙夺取文魁者也不乏其人,留下许多优美的故事和佳话,这些佳话都与一间间古色古香的老屋相连。
整个张谷英村由当大门、东头岸、西头岸、聚龙湾、石大门、王家塅、上新屋、长沙塅、枫树屋、下新屋、和风塅、潘家冲等十几个门头构成一个庞大的单姓家族民居大院,这里的建筑群既是一个严密的整体,又具有明、清两代建筑的不同风格。每栋建筑门庭严谨,高墙耸立,方砖铺地,青瓦盖顶,十字穿堂,巷道相通,使古屋充满了无比的神奇。
古村的主体建筑大门,现在保持得很完好。飞檐和斗拱明显地异于其他地方保留的晚清民国时期的建筑,保持了浓厚的明代建筑的风格。大门两旁各建有一口烟火塘,既可防火又壮观瞻。跨进高高的石门槛,迎面就是天井,沿大屋中轴向里是一个很宽敞的厅堂,四井五进,雕梁画栋,最后一进厅堂,庄严威武,为祖先堂,神龛上有始祖谷英公塑像。东西两侧依地而建,呈对称地伸出3—4个横向分支,呈“丰”字形结构,即横堂屋,由3—5进组成,厅堂宽敞,天井对称。每一组堂屋都有明显的功能,是当年主人行祭祀、婚嫁、喜庆、或集会议事、或休闲娱乐的地方。
更为惊诧的是,这里的建筑宏伟,规划匠心独具,设计巧夺天工。远观檐廊衔接,楼阁参差;近看天井相连,复道纵横。古村的布局之妙,巷道之幽,天井之玄,雕画之美,用材之神,堪称为五绝。其通风、通道之协调,别具一格,其采光、屋宅排水之奇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间独立的屋子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结构,主堂屋及横堂屋由数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天井和半开敞的堂屋以及两侧封闭的厢房构成;屋中间有屏门、檐廊、巷道相隔。分则自成庭院,合则贯为一体,穿行其间,晴不曝日,雨不湿鞋。正堂屋及其两侧的厢房居室供长辈使用,侧堂屋由家族里晚辈的每个小家庭居住。
室内外的窗户、门梁、屏门等大都是用中国传统的木石雕刻工艺装饰,有的是明万历年间的旧物,虽经岁月的风霜,仍然完好如初。建筑群的木石雕刻中镂刻着许多民间传说,笔画简练,线条清晰,形象逼真。如牌坊上的舜耕历山,挂角攻书;大梁上的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屏门上的八仙过海,四郎探母;窗户上的'喜鹊梅花、蝙蝠、松鹤;案台上的鲤跳龙门、麒麟送子;天井石面上的福禄寿喜等等,技艺娴熟、造型生动。其中当大门接官厅旁边堂屋的八骏图最是大气淋漓。画面上的八匹骏马瞟肥体壮,栩栩如生,或引头长嘶,或相互嘻戏,或昂首奔腾。表现了马放南山的太平盛世和这大家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勃勃生机和繁荣景象。
所有建筑全部有幽深的巷道回廊连接着,独具特色的62条巷道曲折迂回,四通八达,户户相连,巷道总长达1495米,把整个屋场连成一片,几乎不用出大门便可走遍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历经数百年,历经多次滂沱大雨、洪水倾泻,大屋安然无恙,至于水排向何处,更是一个难解之谜,实属奇迹。除排水外,天井还有采光、通风等功能。晴天可沐浴阳光,夜晚可把酒邀月,极具舞台艺术效果。足不出户即可体会外面世界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
踏着铺满石板的幽深古道,穿梭在迂回曲折的走廊,走进一扇扇高高的大门敞开的屋子,触摸一根根重逾万斤的石柱,探访一处处阳光直射的天井,环视一个个雕刻图案的窗口,寻求一种探古的幽情,追溯其数百年来的风雨沧桑,不知不觉中会觉得,大屋周围的雕刻人物和神仙们恍惚退隐到了一片神秘的虚幻世界中,仿佛感觉到历史似乎离我们更远了,但又似乎离我们更近了,这也许就是张谷英村最大的游览感受所在……
傍晚,夕阳把古村染得通红,像是披上了一块红里带紫的纱巾,当我我即将离开古村的时候仍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回望这个繁衍了二十多代人的宠大古宅,我的耳畔突然又有了一种源远流长的田园文化在呼唤。是的,它不仅是美,更是它的独特和拥有的深邃,传承和构成了研究湘楚文化的“活化石”的魅力,是古村落中的瑰宝!
【我向往的古村落散文】相关文章:
我向往的读书生活作文04-16
我的想念散文11-05
我的她散文05-01
我喜欢的散文11-13
我不懂的是我散文11-11
我的班长我的班散文04-30
高二的向往作文09-07
向往励志文章02-19
我热恋的林地散文11-10
我过的好累散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