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西山的散文
这里不太贴近海的公园只有西山吧?我不确定这结论。但我去了西山,徒步走过去,没用多长时间。我一直认为是在向南走,而它实在是在我旅居住地的北面。至今,我回到原城市,还常常在潜意识里纠正这个方位。夜读文字,一个人说,风景的美丽与方位的对错本没有关系,只将自己留在明亮皎洁的境地,就可以了。想到此,心中宽慰,索性不再去纠正。
西山实在需要凭吊,需要人们心怀敬缅之意。如果你了解它的历史,你就不会问为什么。没有太多的游人,古槐和松柏和栎树飒飒有声,高大的林木之下野草和人工草木交互生长,秋英花艳粉鹅白开得正热烈。使我一走进去就喜欢上了这里。最高的山峰海拔才153米,站在那上面可听到海涛声。但我总感觉听到的是山林的呼啸。但我又不能确定,发出这声音的到底是远处的海,还是近处的山林?因为海涛和林涛的吼声总体上是相似的,都有透彻耳鼓的魔力,更有荡涤灵魂之威。何况海与山相邻,海环绕着山林,山林依偎着海。它们本是一体,不可分割,又何故一定要分清是林涛和海涛之声呢?
每次登山,我总是情愿走最直险的道路攀缓而上,也不愿迂回接近峰顶。何况这些山道被现代化了,还有观光车叮叮当当偶尔出现在身后。于是,我选择了登小天梯上鸡冠山,它笔直刀削般耸立在我面前,上去,再攀走一段岩石才能到达峰顶。顶上有座望风亭,只四五个游人在,还有凉爽的海风从我们身上一阵又一阵吹过去。
无论是哪里的旅游胜地,我都很少入乡随俗,不想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明证。但这次竟然在一位伟人观日出处未能免俗,看到照片,我竟自笑起来。我觉得,所有的风景唯有谁都不注目的地方最好,那里少有人的目光,少有人的脚步,更少有意识形态的.口诛笔伐。它们是自然的真实一面,是最详实和坦诚的陈述。它没有组织约束,没有似是而非的旁白。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并不因某位伟人到此,这块石头就伟大了,也不会因为谁人在此站过一秒钟,此处就值千金。伟人因山而来,而山并不是因伟人才隆起,才形成山的体态,幽玄的境地。如果说某地某石价值千金,也不过是后人强加的,蓄意炒作而得。
我更反感在石头上刻字,反感一切人文的迹象;甚而,每每路过这种地方,总是匆匆而过。或许,在别人看来这正是应该大书特书的地方,但我却疏懒了笔调,不想于此照上一点光芒。我希望西山安静,正如一个一个走过这里的伟人都安静下来一样。现世浮燥的紧,人人都可以出来大声喊话,伟人们只能吃点金嗓子喉宝或西瓜霜之类,到一边休息去,把话筒留给超女超男们。他们健谈,并有超级海豚音,歇斯底里的唱歌,如塞壬的咏叹调。而受众们并没有如奥德赛表现的那么坚强,将自己绑在桅杆上,更不会用蜡去堵自己的耳朵。他们心甘情愿被塞壬的歌妖迷惑,海浪滔天也无所畏惧。他们表现的勇敢是另类的,附合时代的潮流,并越来越附合了。然而,这里即无宙斯,也无芳草,那么谁来实施拯救?
还是有些遗憾。从花丛中飞起的凤蝶,总会扑棱着黑黑的大翅膀闪闪而过,它们在西山上显然过于雍容,雍容的有些沉重。它们与这山不搭配,与这百年古树不搭配,与这幽幽雅境不搭配。它们一律被使了巫术,成了地地道道的黑衣女巫,姗姗飞在林间。
不可置疑,我显然喜欢轻盈的粉蝶之类,它们色彩淡雅且动作轻柔,小而灵巧的身体,忽上忽下地引领你闪烁的视觉,让你轻盈,松快,灵动,它们是林木间优雅的天使,渴吮清露,饿食花蜜。
因此,我喜欢西山安静,喜难它不被政治,不被人文,喜欢它安然于风雨之中,不被大海夏日虚假的繁荣所困惑。这样,我在一派祥和的心态中,悠然下山,回到仍旧给我错误方位引导的旅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