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耳笙歌茱萸湾散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满耳笙歌茱萸湾散文

时间:2021-05-12 09:48:0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满耳笙歌茱萸湾散文

  若在空中鸟瞰古城扬州,你便会看到,如飘带般波光闪烁的古运河,在古城东北婀娜地扭了下腰身,转了个弯便投进了更宽阔的京杭大运河的怀抱。在此汇合之处,形成了一个半岛,家乡人称之为湾头。

满耳笙歌茱萸湾散文

  据说,湾头古镇汉代时就盛长茱萸树,故曾名茱萸村、茱萸湾;茱萸湾是古运河从北面进入古城的门户,隋炀帝三下扬州,清康熙、乾隆帝六次南巡都经过这里。唐诗中就不乏描绘这里水色风光的诗句:“半逻鸢满树,新年人独还。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有地唯栽竹,无家不养鹅。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吟诵着这样的诗句,你可以想象出,这茱萸湾当年是块多么美的地方。

  然而,这充满诗意的“茱萸湾”,多年来只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赶巧,此次返乡,临近重阳佳节。唐王维的那脍炙人口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勾起我心中那股浓浓的茱萸湾情结。在重阳前夕的一个午后,我沿着古运河,终于来到了位于古城东北郊的“茱萸湾”。

  看惯了古城园林名胜的旖旎风光,一进入“茱萸湾”,那份素面朝天的坦荡与空阔沉寂,一下子就让我沉醉了。虽然现在不是鹅黄色的茱萸花盛开的季节,但远离城市的喧嚣,体验郊野的素淡与别致,正是我想要寻找的感觉。一进园门,便看到一块青石,上书“第一丛林”,行草字迹,清新飘逸,为大清乾隆乙己年间碑刻真迹,也是扬州“二十四丛林”迄今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佛寺石刻真迹。“丛林”是佛家禅语,形容僧人寺庙众多,如合抱之木的意思。因唐代茱萸湾这一带集聚了一大批古刹名寺,故有“第一丛林”的美称。一块碑石,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茱萸湾所具有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园内,游客极少,显得格外幽静雅致,眼前是成片的苍松翠柏,它们遮天蔽日,静谧中显得有几分神秘。林子里,人们沿着茱萸湾弯曲起伏的林间小路,透过路边的树丛枝桠,可以隐隐看到古运河如镜的水波。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河塘里,一群黑天鹅在嬉戏觅食;路边,一株株桂花飘着淡淡的清香。仿佛自已从这里真的走进了那梦回千百次的地方,宁静且悠然。

  此刻,已近傍晚,我无心细赏眼前的绚丽秋色,只是盼着尽快一睹那期盼已久的茱萸林的风姿。远远地,见一精巧的亭阁,名为“簪萸亭”,亭后,一块“千萸林”的刻石告诉我,这儿便是名闻遐迩的茱萸林了。走进林中,只见,深秋的茱萸枝桠上结满了紫红色的果实,不少茱萸的树龄竟达百年之多。

  中国人自古就有重阳登高、插茱萸的习俗。“插茱萸”是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相传始于东汉,晋代成俗。不过,茱萸的果实,确是一味中药,茱萸雅号“辟邪翁”,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山茱萸果实本身就是一种中药材料,类似枸杞,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用来泡茶、泡酒,也可以作煮粥、煲汤以及其他菜品的辅料,是六味地黄丸六味主材之一。

  据说,茱萸湾的茱萸林是目前国内品种最齐、面积最大的茱萸观赏基地,也是唯一的茱萸类园。日前,又被评为“中国公园最佳植物专类园区”。每逢重阳,在此举办的茱萸文化节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来此吟古诗,赏茱萸,追忆当年茱萸湾的繁华。如今茱萸和登高、赏菊一样已成了重阳的重要符号,经千年文化习俗的洗礼,凝聚成了人们倾诉思乡之愁、相聚之意、祝愿之情的象征。据说,于重阳之日在大陆出生的台湾诗人余光中老先生,就自诩为”茱萸的`孩子“,极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走出茱萸林,穿过茂密的竹林小径,便是茱萸湾的最北端,白色的茱萸宝塔巍然耸立,立于塔下,只见眼前,烟波浩渺,水面陡然变得宽阔起来,原来,此处乃京杭大运河、壁虎河、凤凰河等几条河流的交汇之处,远处,隐隐可见运河大桥如长虹般飞跨在水面之上,蔚为壮观。此刻,已是夕阳西下,河面波光粼粼,驳船来往穿梭。河西岸的扬州新港,吊车如林。此时此刻,耳边虽无古诗中的笙歌之声,但潺潺的流水声、此起彼伏的汽笛声和不远处传来的松涛声,不正像一首悦耳动听的茱萸湾奏鸣曲吗?听闻,茱萸湾南端的湾头古镇,已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玉器名镇,“天下玉,扬州工,源湾头”已传为玉器业的佳话。我想,如今的茱萸湾,比起当年的“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店肆相连,市声不断的繁华,更具有别样的风韵啊!

【满耳笙歌茱萸湾散文】相关文章:

大湾里散文随笔11-04

花落香满襟散文11-18

又是满庭芳_散文11-19

槐花飘香、满千里散文11-09

《山茱萸》古诗原文及注释03-17

兔王卖耳01-19

满氏-姓满的名人-满姓起名字-满姓的起源与家谱07-23

赫克托耳之死01-19

《辋川集·茱萸沜》古诗原文及注释08-05

赖有此耳的成语解释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