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时,于无声处的散文
我以为,匆匆的人群,匆匆地行走在岁月不息的轮回。匆匆,必定不容情感的细腻。
我以为,人事喧嚷,滔滔名利,早已给这个世界蒙上了一层层雾霭,真情也都被人们小心地藏在了心底。感动,是奢侈的。
我以为,心灵的触动,必定只是在烟尘滚滚、杀声滔天的生死战场,英雄的血与他坚毅的面孔映入眼帘的刹那;或者,在生死的边缘,亲情迸发出的惊天震地的力量。黯淡天际,冥冥红尘,他们唱出灵魂的幽歌。歌声划破岁月也无法融化的冰封,歌声穿透历史无法抵达的深邃,歌声永恒不息——为了那些逝去的灵魂。
很小就听说过“灵魂不死”的说法,却因为死亡的遥遥无期与对迷信的鄙夷而满心麻木。后来读到古希腊贺拉斯的诗句:“给我填写高尚的一生,还你在尖刀上舞蹈的不死灵魂。”,心里有些许的颤动,与久久的感动。那一刻格外宁静,有很多张已逝的面孔渐渐隐现在眼前,我可以感受到自己为生命而流淌的眼泪涟涟不止。耳畔依稀响起幽幽歌声,隐隐地,不息。
有太多的以为,竟然会在倏忽间涣散无痕,于无声时,于无声处。
暮霭沉沉的天际,斑驳坚致的铁门,宁静至善的双眼,它们渐渐隐现在屏幕上。这是一个停滞的霎间,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伤痛。沉痛阴抑的画面无声息地交替着,旁白的红字触目惊心。牛江涛的面孔渐渐清晰,又渐渐模糊。在铺天盖地的洪水的撕蚀下渐渐黯淡无痕,声声急促的呼喊震动耳膜,更触痛心灵。2000多条生命被他从滔天的洪水中唤回,然而他自己,一个节俭了一辈子,无私了一辈子的好乡长,却永远地离开了。纵然那双泥泞的手尚存余温,纵然千万颗善良的心在为他滴血……我想,或许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为此动容,再冰封冷漠的心灵也会因此融化。夜阑无语时,我仿佛隐隐听到无数人心颤抖。
然而触动我最深的,却仅仅是那个停滞的瞬间里,那些支离破碎的画面:浓浓的暮色下,冷冷的铁门旁,那个若隐若现的身影。那似乎是个清冷的深夜,他终于忙完了一天中仿佛永远也忙不完的事,去女儿的学校看她。校门已经关了,寥寥数语,几声叮嘱,隔着铁门看几眼女儿,便离开了。这个苦了一辈子的人,消失在黯淡星光的注视下。这成了父女永远的告别。我一遍遍地在脑海中回放这一画面,回放那至善的双眼,泪水开始肆无忌惮地涌淌出来,流在这悄无声息的一刻,流在教室静谧无言的一个角落。牛江涛的面孔深深地刻在了我心底,在某一个瞬间里,我甚至完全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只觉得他仿佛就是我的亲人,清冷的铁门旁与他诀别的仿佛就是我。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我的内心会产生这样一种莫名的情愫与深刻的伤怀。仿佛有另一种亲情的复苏。直到他的女儿牛媚洁在“2007中国骄傲”的颁奖晚会上流着泪为他弹钢琴,我才陡然从迷离的角色旋涡中惊醒。他生前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听女儿弹一首钢琴曲,然而现在终于有机会了,他却永远告别了人世。悠悠的琴声,仿佛因为少了一个人的倾听而失落,沉沉低诉一份沉痛的牵念。我的心一阵抽搐。
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那些触目惊心、震天动地的场景并没有真正地触动我,相反这些平凡的、悄无声息的画面却让我禁不住泪珠涟涟,内心受到如此大的震憾。我在不经意间发现身边每一位同学的眼中都是晶莹的,我开始渐渐明白了缘由。或许正因为这些画面太安静太平凡,以至于人心在不知觉间便会被牛江涛那至善的双眸软化,在那双宁静的眸子里,那分厚重的沧桑与忧民的抑郁,是岁月也无法穿透的深邃。或者,那些画面会让我们禁不住想起自己的亲人,他们艰辛的人生路,与至善的双眼。
我总是会想起那片广阔的菜地,空旷而荒凉,像老旧默片里的残破片断,却因为一个英雄灵魂的长存而永绽光彩。那里有过一次不可被遗忘的16秒,就是这短暂的16秒,结束了飞行员李剑英22年的生命,也铸就了一个高尚的灵魂绽放他绝美光华的瞬间。我难以想象在那16秒中,李剑英的内心是怎样痛苦挣扎的。生命此刻如此脆弱,星陨大地般随着飞机下坠,然而他却不愿跳伞逃离,而是镇定地坚持把危险带离人群,哪怕自己随即丧命。刹那间机毁人亡,爆炸声震耳欲聋,响彻天际,于是人们才发现一位至善的英雄已溘然长逝,为了他人的生命。而与此同时,孟祥斌逝世的那一湾江水,也在彻夜未消地为这高尚灵魂悲歌,无数人点起蜡烛为他默默祈念:“孟祥斌,我们的英雄,好人一路走好。”那是一幅震撼人心的'温暖画面,那是一种善良的巨大力量,在它面前,自私、轻生、罪恶等一切的丑陋人性,都显得那样渺小和龌龊。令人悲痛万分的是孟祥斌那三岁的小女儿,那茫然而惊恐的哭嚎。她还是个尚不懂死亡的小孩子,她不解而无助地看着妈妈瘫坐在地上悲痛欲绝地哭喊:“你爸爸死了,你爸爸死了。”她不懂妈妈的话,她不懂。她只会朝冷冷的江面喊“爸爸回家”,然后告诉妈妈“不要哭好吧?”她看到周围每个人的脸上都显现出严肃而痛苦的表情,意识到爸爸一定处于一种令她害怕的处境,她终于无助而惊恐地哭了。那一刹那无数人为之动容,滔滔江水不息地唱诉一支灵魂哀曲。还有更多感动人心的画面:树仁书院的傲然挺立,方永刚踏在冗长阶梯上的践行信仰的脚步,陈晓兰正直善良的医者之心以及谈起"白大褂"时的泛红眼眶,等等,无不让我们对这些灵魂肃然起敬。
年少时常常陷入一种黑色梦魇,对死亡的极度恐惧,无法接受人死了就什么都消失了。高一时学了苏东坡的《赤壁赋》,发现自己的心态与其中的“客”一样,于是一遍遍地用苏东坡对他的劝言来劝慰自己:“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而今天却第一次真正地体会到其中地深刻含蕴,没有当初的似懂非懂与故作姿态。开始相信“灵魂不死”是真理,与迷信无关。比如,这些高尚的灵魂,比如,他们留给我们的感动与鼓动,都是不死的、永恒的。
偶尔想起法国杜拉斯编唱的歌谣:“灵魂如果是美丽的,灵魂会唱起幽歌,永久地,不息。”今天,这些感动了中国人的美丽灵魂唱起了他们的幽歌,鼓舞着所有心底存善的人献出自己的爱,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温暖、更葳蕤旖旎,永久地,不息!
就像今天,那些感动了整个中国的人们,那些令无数人心无声默哀与感念的灵魂。当他们的身影默默显现在屏幕上,当他们的言语静静回荡在耳畔,当他们的事迹悄悄潜入人心,我仿佛听到了心被感动的声音,就像开花的声音一般静默,却也芬芳而美丽。
我倏然醒悟,原来那些最宁静最平凡的画面与印象,才是最容易触动人心的。而感动,或许是世上最温暖、最柔和的一种状态,于无声时,于无声处。
【于无声时,于无声处的散文】相关文章:
用无声造句11-06
爱,延续于分手后散文05-02
悄无声息造句11-07
想念于那夜的最深处散文11-03
于细微处见风度的励志故事01-17
默默无声的成语解释01-11
无声的训斥作文700字03-10
《无声告白》有感---找自己09-14
静雅如花开无声诗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