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盆的温暖散文
用火盆取暖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了,留给我的却是永远挥之不去的童趣,每到寒冷的冬天,我依然会想起那暖融融的火盆儿,想起在我童年时它所带给我的温暖和快乐,想起那深深的父爱,母爱,和对父母亲绵远悠长思念!
——题记
记得小时候每年母亲都会做一个新火盆儿,一到深秋的时候,母亲就去沟边挖土,我们那个地方全部都是黑土地,泥质很好,没有沙砾杂质,又粘又细腻。为了防止在高温下崩裂,母亲找一些不能用的乱麻绳,拆拆剁碎,搀在泥里,希稠适中,用铁锨搀和均匀,用木锤把泥巴翻来覆去砸很多遍数,使之产生柔韧性,然后把一个大瓦盆儿扣在地上做模型,瓦盆儿外撒一层草木灰,把泥巴糊在瓦盆上,用木板轻轻地拍平,在阴凉处放上几天,把盆子掀起来,取出瓦盆,再给泥盆儿按上三个泥腿儿,镶上宽宽的边沿儿,火盆就做好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中原地带天气似乎特别冷,每年冬天,总会有几场铺天盖地的大雪,田野村庄一片白雪茫茫,厚厚的积雪一冬天都不会化完。
我们那里没有山林,离煤矿又很远,交通又不发达,农民取暖只能就地取材,一般都靠荒草和庄稼的秸秆儿。
记得每年母亲从入夏就开始准备柴草,一有空就到田头路边去割青草,摊在路边晒干。收罢麦之后,母亲就起五更打黄昏的薅麦茬。秋天的庄稼秸秆儿,一点都不会遗漏在地,除此之外,母亲还把房前屋后落下的树叶子也全部扫扫,为了保证一家人的温暖,母亲每年都会费尽千辛万苦的,垛一个几间房子那么大的柴火垛。
那时候农民生活过的非常清苦,冬天没有大炕和煤火炉子,更没有暖气空调,火盆是农民唯一的取暖工具,虽然家家都住的都是土坯茅草房,窗户上没有玻璃,都是糊着薄薄的棉纸,但小屋里生一盆儿火,就会暖意融融的。
小时候冬天喜欢躺在被窝儿里赖床,母亲起床以后,先把火盆儿里的灰烬倒出去,然后装一火盆草沫子,做好饭以后,把灶膛里的红通通火扒在铁铲子上,堆草沫子上边,让草沫子慢慢的熰着,母亲趁着火旺的时候,把我的衣服考的热乎乎的。
虽然我们家的柴火垛很大,但母亲还是很节约,母亲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或者晚上纺花纳鞋底儿,无论多冷,从不舍的烤个明火儿,只有我们回家或者有客人,邻居串门的时候,母亲才肯把火点的很大。
那时候没有电,也没有熨斗,母亲又是个很讲究爱整齐的人,就让铁匠打一个烙铁,长长的铁把儿,厚厚的铁片儿,趁着烤火的时候,把烙铁放在火盆的暗火里烧热,把做好的衣服喷上水,烙铁放上滋滋啦啦的响,衣服熨得板板整整。
寒冬腊月,屋外寒风劲吹,滴水成冰,屋内暖意融融,小孩子都好馋嘴,我们除了在火盆儿旁取暖以外,还想着法子在火盆里烤东西吃。火盆烧烤出来的食物,原汁原味儿,比现在的烧烤要好吃得多。拿一个软软的豆包子,或者馒头,用铁丝架在上边,不停地翻烤,一会儿就烤的热腾腾的、黄黄的,焦焦的。
最有趣的是,我们逮麻雀烤着吃,那年代麻雀特别的多,每到下雪的天气,小麻雀觅不到食物儿,就一群一群的落在门前东张西望,寻找食物。我们就在门前扣一个筛子,找一个小木棍子,小木棒上边系一根绳子,把筛子支起一边儿,筛子下边撒上玉米或者豆子,我们坐在火盆旁边,手里拉着绳子,眼睛紧紧的盯着筛子,发现麻雀钻进去吃,立马拉一下绳子,小麻雀被扣在里边,我们就用力地来回晃悠筛子,直到把麻雀恍晕,拿出来放到火盆里烧一烧,烧得满屋子的焦羽毛味儿,麻雀烤熟以后,把皮剥掉,香气扑鼻,把哈喇子都熏出来了,虽然只是一只小小的麻雀,但在那个生活清贫的年代,还是很解馋的,一个冬天总能吃上几次烤麻雀。
每年秋季母亲总会给我们留点籽粒饱满的玉米棒子,挂在弯腰枣树上,供我们冬天烧玉米花吃,抠一把玉米粒埋到火灰里,过一两分钟,就会发出砰砰声,香喷喷白生生的苞米花从火灰下崩出来,也顾不的烧不烧手,用手捏着轻轻的把灰吹掉填到嘴里,又香又脆。炸玉米花特别费火,炸不了几窝儿就把火给崩瞎了,母亲只好重新生火,生好火以后,开始烧黄豆,烤粉条儿,拿一小把儿细细的粉条放在火灰里,听见滋滋的响,瞬间变得又白又胖,吃着甜甜香香的,再烤上两个小点的红薯,软香面甜,堪比现在的山珍海味,到了吃饭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吃饱了,小脸儿也熏得黑乎乎的。一笑露俩白牙。
冬天是农民最休闲的季节,火盆也就成了人们聚集交流感情的地方,大家都喜欢串串门子,唠唠家常什么的,有时婶子大娘和叔叔伯伯们来我家,大家聚在一起围着火盆,母亲不停地往火盆上添柴火,大家把手伸在火盆圆圈,一笼一笼的火烤着,一边烤火,一边唠嗑儿,小孩子依偎在大人身旁,仰着懵懂的小脸儿,听着大人们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儿出个谜语让大家猜,一会说笑话,笑得大家前仰后合的,可热闹了。大家围着时明时暗的火盆儿,真象一副美丽温馨的画面。
我们家乡有个俗语:大年三十儿烤花柴,越过越发财。所以每家每户为了图个吉利,都把为数不多的棉花杆儿留到春节烤。棉花杆儿在我们当地算是最好的柴火,它没有太大的烟气,也比较硬实耐烤,也不会把刚刚打扫干净的屋子熏得太脏。
记得每年年三十晚上,父亲在泥巴垒的神台的两头儿,点两支粗大的红蜡烛,在列祖列宗的牌位两边各摆五个大蒸馍,中间摆上母亲用枣花对成的枣花山馍,枣花山前边再摆上一大块煮熟的肉和各样的供品,两支蜡烛一闪一闪地舞动着,眏趁着墙壁上的大红福字,蓬荜生辉。拜过列祖列宗以后,一向勤俭节约的母亲,抱着成抱子的花柴放在旁边,一家人围在火盆边,母亲给我们准备的葵花子和糖块儿,我们一边烤火,一边磕着葵花子,吃着糖块儿,亲母忙不停地搉着棉花柴往火盆里添,嘴里不停地讲述着他们小时候过年的故事儿,父亲一边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袋,一边用一个搪瓷茶缸在火边上煨点小酒,时而抿上一口儿,吧唧吧唧嘴儿,细细的品味,一家人其乐融融。
初一凌晨时分,全村到处响起新年的鞭炮声,烟雾弥漫了整个村庄,父亲也在院里放了一大盘的鞭炮,大雷子的响声震耳欲聋,放完鞭炮,就抱一抱子棉花柴开始拢着火,把我的衣服烤一烤,穿上新衣服,跟着小朋友们疯跑一早上,捡了一布袋子哑炮,冻得哆哆嗦嗦,回到家里,母亲已经把饺子煮好了,我们围在火盆旁边,边吃边烤,那种幸福的感觉,如今想起来,依然回味无穷。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都有了暖气,空调和各种各样的取暖器,没有人再会用火盆来取暖了。虽然火盆儿已成为了历史,但每到冬天,我依然会想起那暖融融的火盆儿,想起在我童年时它所带给我的温暖和快乐,想起深深的父爱,母爱,和对父母亲绵远悠长的思念!
【火盆的温暖散文】相关文章:
温暖的雪散文01-16
温暖的晚安语录03-24
温暖的好词好句03-29
友谊的温暖作文10-19
最温暖的陪伴01-12
最温暖的拥抱11-23
温暖励志的句子01-17
冬日里的温暖-温暖记叙文700字01-11
卑微的散文11-15
清晨的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