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语散文
寒雨时节,
亲人手中递过来的,
不是伞,是亲情;
陌生人见你雨中焦急过不了街头,
伸过来的,
也不是伞,是友情----
雨过天晴了,不必问它(她)的姓名,
因为,也许下一次雨中,
轮到你有伞。
羞涩的爱情,有时也需要借助伞,伞下闻到彼此的气息,
纵然有比较亲昵的举动,
也不会引人惊异;
伞下的天地这般狭小,
耳鬓厮磨是天然般的合理。
这是香港文人东瑞写的诗散文《伞语》句,主要是歌颂伞给人们的情谊。
伞,古称“华盖”、“罗伞”等。据《古今注》云,“华盖,黄帝所作也”。相传古时,黄帝领兵于蚩尤在涿鹿的田野上大战,当时,皇帝的头上方,突然出现美丽的五彩祥云,远看像金枝玉叶,奇花异葩,笼罩着黄帝。黄帝见有祥云助威,越战越勇,终于把蚩尤打败了。后来,黄帝认为那祥云是“盖”,保佑了自己。于是叫人仿制,第一把“华盖”便问世了。
《史记》又说,伞是大舜所造。《伞物纪原》则说伞是周初所造,因为“六韬曰:天雨不张盖幔,周初事也。”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说明我国很早就有伞了。
不过,伞在古代是天子或达官显贵的.专用品,并且有许多讲究。伞的色泽、尺寸区分官职的大小、尊卑。比如汉代,官是以“石”为级称的。规定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等官,用“皂盖”,即黑伞。隋朝规定,“三司”以上的官和皇亲,用“紫盖”。三品官用青伞,官大的可用几把伞,官小的只能用一把。
古时,皇帝还用伞来奖赏功臣。传说,姜太公制作一种“曲盖”,用以奖励有功的将帅。三国吴将陆逊营烧七百里大败蜀军后,吴王孙权大喜,遂将自己用的“华盖”赏给陆逊,以资表彰。
伞被民间使用,是在唐以后,宋时东京汴梁的老百姓曾用过青绢凉伞。《东京梦华录娶妇》在:“手把清凉伞儿,皆两人同行。”宋真宗时,皇帝下令,禁止民间用布帛伞,这是纸伞后来出现的原因。这种禁令,一直延续到明朝朱元璋那个时代。清朝时,宫廷用伞仍分等级,民间比较随便些。
十八世纪中叶,伞传入西欧。出入英美时,伞被他们认为是“怪物’,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流行开来。
“雪里送炭,雨中送伞”,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但愿人世间多一点“雨中送伞”,少一点刀枪剑戟。
即便是“雨后送伞”,也不是坏事,因为总还有下雨的时候,总还有烈日当空的时刻。
【伞语散文】相关文章:
下雨天没有伞的季节散文04-29
《伞》说课稿09-23
伞的随想作文12-06
花之语散文04-30
小花伞童话故事11-10
蘑菇伞童话故事04-07
浅语随想散文12-02
成功之语散文11-29
碎语散文欣赏11-13
如语遐思散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