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怡园记散文随笔
老市政府大院西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名字叫心怡园。其中的老干部局、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马上随城市规划而即将东迁。为此,这几天它在人们心里越发不同寻常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初,为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国家决定实行干部的退(离)休制度。同时为顺利推行干部的退(离)休制度,全国各地皆尽其所能,当时,大兴土木,兴建老干部活动场所。我县在政府大院西侧征地10余亩,建成了现在的心怡园。
“心怡园”其实只是个残园。完整的设计是一座标准的苏州园林。有庭台楼阁、有水榭花桥、有假山游鱼、有树木花草。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三分之一:四围的墙、前后的门、副厢的楼。但是,这毫不影响她的精品气质。这点与那断臂的维纳斯一样。她虽然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是她是绝对的古建筑,而不是仿古建筑。她是作品,而不是作业。
“心怡园”以那副楼为界,分为两部分,南面小的是后花园,北面大的是百草园。副楼立于东门的北侧,“凹”字形坐北面南。两层,白墙青瓦,朱门砂窗,飞檐斗角。东西长度有半条田宽,一楼中间两间是大厅,大厅南面共10扇门。每扇门的上部为缕空木格,木格造形,为“福寿”;下部为雕花整板,雕花内容,为龙凤。大厅中央是一琴形水池,内垒假山,水上有飞跃的鲤鱼,水下有嬉戏的鱼虾。水池西北两面置沙发、茶几若干张。水池东面,淡绿色的玉石楼梯曲折有致。大厅西墙挂大型油画作品一幅,厅顶挂珍珠华灯一盏。站在厅内南望,视线与东门成直角的顶点处,有一正园型大水池,池内有假山,假山有飞鸟、猕猴,水中有仙鹤、游鱼。站在池边北望,古楼高耸,气势磅礴,色彩绚丽,造型威武。不用说那墙高瓦密,不用说那窗典户雅,单说那城墙一般的屋脊,也有无限的难度。那屋脊一人多高,两砖之厚,两面描龙绘凤,不尽其繁。中间双龙戏珠,龙须高舞;两端龙尾逶迤,拨云弄雾。脊身四字:“政通人和”。传统的厚重,现实的灵动,淋漓尽致。
“百草园”名副其实。没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只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清瘦的蜜蜂伏在野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常常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长的草里是没有人去的。因为草中间有一所破茅屋。破茅屋是建造“心怡园”工匠们的工棚。为首的是一袁姓老先生,江南人,时年69岁,出身贫寒,却手艺高超。造“心怡园”,他乐此不疲。他没有文化,不会写字。“心怡园”围墙上窗子的窗格是他的杰作,全部为单一的小瓦所砌,几十个窗子,每个窗格的图案都不重复,但是又都是在表现一个“寿”字。其实“心怡园”的围墙就是一幅绝美的百寿图。想不到的是,副楼造好的那天晚上,袁老接到通知:主楼不造了。这天晚上袁老拄着拐杖,久久地站立在工棚的门前不肯离去。徒弟们一觉醒来,他已撒手人寰。袁老死后,就再也没有人到工棚里去过。不几年野草就淹没了小屋。
时间的推移,使“心怡园”的房屋越来越紧张。于是政府在副楼西边、北边又分别建了一幢一层、一幢两层的半古不洋的房子。建房时发现,袁老先生的拐杖还深深地插在工棚的门前泥土里,拐杖旁生长出两株血红的腊梅花。现在这两株腊梅树还矗立在“心怡园”内,每到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时候,都会开出火艳的花朵。
“心怡园”的正门在北围墙的中间。那是富丽堂皇的一座三间古建筑。给人的感觉堪比颐和园门楼房的雄伟。因为它地基高,进去之前你需仰视。它的四面山墙破屋面而出二三米。墙上有屋面,屋面上有墙,带有徽式建筑的风味。两边的围墙也是如此,墙上不厌其烦地建有规规矩矩的屋面。可惜的是这个正门从来没有为“心怡园”开启过,后来改作了别人卖花的门面。
【心怡园记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心怡,春06-06
我的同桌杜心怡10-07
我的同学杜心怡04-19
心怡神旷成语10-27
我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杜心怡)04-14
我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杜心怡)04-14
幸福潭园散文随笔(精选7篇)10-13
古朴清晖园散文随笔(通用5篇)04-21
小年散文随笔01-26
裹脚散文随笔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