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汤散文随笔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人能够记起“神仙汤”的?
在那物质极端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神仙汤”就如今天人们餐桌上的鱼肉,成为寻常百姓人家的一道家常菜。
我第一次见到“神仙汤”,是在住在我家、挑挖东平河的民工的餐桌上。说是餐桌,其实是什么也没有,就在我家门前的空地上,十几个人围成一圈,坐在地上,中间放了一脸盆红红的汤,看着他们一个个吃得有滋有味、满脸惬意的样子,很是诱人,甚至勾起了我的馋虫,在旁边“咕嘟、咕嘟”一个劲地咽着口水,忍不住偷偷问一直和我关系较好的小王,他一脸神秘,大声对我说:“神仙汤。”然后,他们都开心地看着我,得意地大笑了起来,我似乎被他们看透了心事,红着小脸,讪讪地走开了。后来又见他们吃了几次,每次见他们吃得都很香。听着这个神秘的名称,又见他们吃得如此之香,我更有些向往了。
不久,我实在按捺不住,在一天晚上向母亲提出了想喝“神仙汤”的要求,母亲先是一愣,接着就会心地笑了。第二天,我如愿以偿,终于喝到了让人神往好长一段时间的“神仙汤”。过后才知道:“神仙汤”应该叫做“三鲜汤”,就是煮一锅开水,放入一定的酱油、葱花,有条件的还可以加一点菜籽油和虾籽,一锅上好的“神仙汤”就可以上桌了。当然,民工的.待遇自然不会这么高,他们的“神仙汤”就是开水加酱油。至于为什么把“三鲜汤”叫成“神仙汤”,是以讹传讹,还是故意起的这个名字,不得而知,但广大人民群众以精神战胜物质的信念可见一斑。
说起来,“神仙汤”的味道就和今天的阳春面的面汤差不多,但是,尽管如今的面汤调料多了不少,却依然无法和当年“神仙汤”的味道可比,似乎缺少那么一点神韵。也许是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好吃的东西多了,食饱无滋味,抑或是当年的酱油是粮食酿造的,水是无污染的河水,葱是自家地里现拔起来的吧?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