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兴山古寺探幽日志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太兴山古寺探幽日志

时间:2021-04-15 14:33:29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太兴山古寺探幽日志

  一、

太兴山古寺探幽日志

  知道太兴山快两年了。吸引我想到太兴山爬山的第一个原因是它是终南山第一峰。还有是此山的标致--放置在山尖上的明朝小铁庙。去过的驴友纷纷称奇。他们说“人都过不去,那么重的铁庙在古代是怎么放上去的?”这是我听到去过太兴山的驴友们重复最多的话。

  听他们讲得多了,我的好奇就有了。可他们说那里太险,加上去大兴山爬山就是看铁庙,更准确讲就是探险。因而,我心里总惦记着,但都没有放在立即去的行程上,只是感到今年下半年应该去了。

  这周在户外爬山网上选地方,结果看到太兴山。看到了就想去,果断报了名。晚上九点多,突然想起一位驴友告诉说前些年在去铁庙的途中,有驴友在一处石梯上坠落丢命。想到这里顿时心里发怵了。没出发就恐惧,这还是第一次。

  夜里狂风怒吼还裹着大雨,嘶鸣声大得无法安眠,窗户不停地吹开。看到这样恶劣的天气,心里竟然有快感。想着这天气明天一定去不成了,太好了。

  早上七点闹铃唤醒,看到窗外风停雨住,是阴天。打电话问领队得知爬山没有取消。那就去吧,不能失信的。下楼后才发现还有风,气温下降了,冷啊,冷也得去啊。

  到达太兴山峪口,下车后第一反应就是缩脖子,寒风嗖嗖的,冷得像到了冬天。而我只穿了一条速干裤,顿时感到刺骨的冷。我相信一同来的驴友都是只穿一条裤子。昨夜的大风降温让我们估计不足。大家都冷,所以下车就快步上山。这时发现路边的菜地里一层薄薄的白色,初认为那是冻霜。等我们再向前走,发现不是霜,是雪呀。哎哟,今年的第一场雪在秦岭的山中相逢了,真是太幸运了。一时间大家都雀跃起来,顾不得冷了,争着在薄雪上拍照。

  越往山里走,雪越厚。感受到山里的空气异常清新,而这时天已晴朗,太阳暧洋洋的,阳光穿过树林洒在雪上反射着耀眼的光芒。雪花又成了笑脸,秋末的层林尽染与雪地上的五彩落叶,让这里成了缤纷的世界。太漂亮了!高兴得我走不动,笑得合不拢嘴巴了。

  再向上爬,随着海拨的升高气温更低了。在城市很少见到的冰挂也看到了,整齐一溜挂在石间,如帘,是闺房的帘,你看那帘中嫩绿的叶子,多么娇媚,太美了。而那白雪中拱出的草儿,多像是调皮的孩童,也如我们高兴的穿越一下季节。

  开心啊!我怎么这样有福呢!秋季就能在雪中漫步,如果不是爬山,怎么可能遇到呢?而这么洁白的初雪,也只能在没有空气污染的秦岭深处才会呈现。想想这时在城里的人们,他们还想都没想到雪呢?呵呵,真是应了那句的话:幸福是我们争取来的。

  看到如此美景,便觉今天来太兴山爬山太值得了!这场意外的雪,让我高兴的什么都有了。也许是我兴高采烈的样子有些幼稚,途中我数次享受明星般待遇,多个镜头聚焦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我高兴我的,你们照你们的,哈哈。

  上到第一个哑口,我见到来太兴山看到的第一座庙,庙门锁着。这里又应了大家的观点:名山大川最美的地方,一定是修行人的场所。

  这里位置不错,寺庙端坐在哑口上,两边山体耸立如哨兵护着,前后则是广阔通畅,远离山峰。也是这通畅,让这里成了风道,贯穿的寒风呼号撕咧着。寒风吹得我们的衣服啪啪作响,让我们在这里冷得无处可待。我腿上穿着这条薄裤子,站在这里体会到寒冷刺骨了,骨缝都痛了。包里有件塑料雨披,真想拿出来充当‘大棚’或窗户纸。同行的驴友说:怎么在这里盖庙,冻死人了。

  这座用石头垒成的庙,房顶是水泥浇注的。来之前,我知道太兴山里的古庙房顶都是铁瓦。铁瓦,是因为山中风大,防止吹落破碎。有人说是明朝,也有说是唐代。

  现在,这远古的铁瓦在这座寺的墙边零乱堆放有很多,形状完整,大小和我小时候在农村见到的砖瓦一样大小,秦砖汉瓦在这里让我看到了历史。这历经千年岁月的铁瓦,告诉我们这寺庙的久远,告诉我们修行人在这里的传承。

  当我看到相当完整的铁瓦时,心里小楞一下:存在这么完好,锈蚀程度远远小于我的想象。位置?成份?工艺?

  看到铁瓦,我对铁庙更憧憬了。铁庙距这个庙还要经过五个山顶五座庙,后五座庙在更高的山顶。我和同伴正愁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才是继续向上的路时,一位驴友及时上来了。他是户外领队,给我们指了方向,并带着我们前行。

  这位驴友很强,告诉我们他曾上到铁庙,就是今年的七月间。听了他的话更加深我的推测:人能到达的地方,物品就一定能上去。我好奇的问他:“你看到铁庙后,明白是怎么放上去了么?很神奇么?”

  “不明白的。上去危险的很,全是悬崖绝壁。那么重,人上着都那么危险,怎么放上去的真的看不懂。”他说的时候用手比划那庙是在山尖上放着。

  那赶快走,我要近观究经。向上的这段路险了,加上雪厚和结冰,走起来心里有点怕,小心翼翼的手脚并用上到第二座庙上。

  如果说刚才那庙位置不错,那这座庙就是神仙住的。这座我还没有记住名字的庙,背靠山顶而建(山成了它的后墙),因而避了风道。殿前有很大的院子,边缘是千仞绝壁。院内一隅种植有山菊,黄花正艳,院中央有很大的石桌,四边条凳放着。

  我们放下装备,顺势而坐。在这安静的院中,太阳晒着暧洋洋的,遥看面前云海中的层峦叠嶂,顿觉仙气飘飘,我在云中坐。一时间高兴的我不知怎么样的坐姿,才像神仙中的神仙:这里太美了!

  院落真美,这座用石头垒成的大殿,宽敞高大且现代。在这么高海拨的山上,这样的院子太不寻常了。它和前一座庙一样是大门紧锁,空无一人。因而,我无法和寺庙联系起来。只觉得这一刻,我们就是这院中主人。实事上,来到这里的人,根本上也就是这里的主人。因为这里本来就是来来往往的修行人驻足的地方。而我们爬山走到这里,也是人生修行的一种形式。

  同伴说“你这会真的像神仙一样啊,这个角度看你,你的神态和姿势,太神仙了。”他们在两个方向给我拍照个不停。“我们就是神仙啊!哈哈。”我高兴的说。

  我只是不明白,既然我坐在这里这么神仙,他俩为什么不神仙一下呢?是被我这唯一神仙神住了,还是另有顾虑?我怎么让他俩坐下来也做一把神仙,他们都摇头。我明白了,他们是不能自觉‘封神’啊!我不管那么多了,该神的时候决不虚度啊,哈哈。

  也是在这院子里,那位男驴友指给我看了那座铁庙。今天多亏遇到他,否则我们俩根本不知道铁庙在什么方向。另外,如果今天是阴天有雾,这个位置就看不到远处山顶上的小铁庙了。好运气啊!

  一眼看过铁庙的形状,我心里就有了答案:这是柜式结构,有四个支点。人能上去,铁庙也一定能上去!

  遥看铁庙在如此巍峨之巅。那么,要上到铁庙,我是没那能力也没那胆啊。男驴友说:再上四座庙,我们就离铁庙很近了。

  那就快出发吧。后面的四座庙,是在太兴山的最高峰:海拨2340M,号称终南第一峰。我们到了终南第一峰界碑前,才知道山的险峻!向上的石梯依山凿成,宽不两尺,一边是悬崖。石梯最陡处大于80度,阶宽仅能容一鞋平行。因为太险,所以才有铁索。

  可是雪已将石梯落满,而且结了冰。加上海拔高,这里又是寒风咧咧。更重要的是在上这庙的中途,那位男领队被他的队员叫下去了。继续爬山。现在就我们俩个人,前无脚印,后无说话声。我们开始向上爬,同伴在前,我在后。抓紧铁索我小心的向上,没有想到离顶的十多个石级旁没有铁索了。这里除了石阶更窄外,也更短了,不到50CM,而最后的十几阶几乎垂直,上面的冰也更硬了,每向上一个台阶都要反复试多次才敢抬脚。

  向上爬时我开始担心,下来时没有抓的可怎么下啊?太危险了。这时同伴已上去了,我像狗熊般笨拙的爬了上去。还没站稳,同伴说:“上面还是石阶。”

  就在她说话时,我回头看了一下刚才爬上来的石梯,天啊!太险了!石梯旁万丈悬崖!我断定前些年那坠落丧命的驴友,一定是在这里出的危险!后来下山后考证,我的判断对了。太可怕了,下山时只要脚一滑,就一定没命!这里连抓的都没有!

  我们这时也因为接近山顶,风大得几乎把我们吹起来。我立即叫住同伴:“不向上了,放弃冲顶,太危险了。”

  同伴说:“你过来看一下,这里比刚才那石梯要好爬一些。而且离顶上寺庙不远了。”

  “不行,危险在我们刚上的石梯,上都这么难,下就更危险了。如果我们再向前走,返回这里时雪会冻得更硬,会更滑的。赶紧下吧,这山上就我们俩人,一旦出事,想都不敢想啊。”我坚定的说。同伴没有再坚持。上山就是这样,一旦走在一起,就有相依为命的感觉。

  我开始先下,最上面的那几乎垂直的台阶,不敢用脚支撑,只好坐在石阶上加大受力面,然后双手支撑挪着下去。过程很艰难,我也很害怕,重力作用,加上重心太高,身体前倾下坠,导致我一度无法起身换脚。正在我不知如何时,发现崖旁竟有小灌木可抓。太好了!

  上山时只所以没发现,是因为我们手脚并用低着头爬上来的。有了这些枝条,马上安全了许多。当然,每抓一次细枝条,我都是反复用力试它牢固了才敢借力的。下到有铁索时悬着的心就全放下来了。

  同伴说:“我爬山很少放弃冲顶的。”“我一样。但是今天不行,我当时回头看了一眼那边的悬崖,太可怕。下时一但有个闪失,一点活的机会都没有。另外,上石梯子时我没有发现上面有枝条可抓,否则,我也可能就不放弃了。”我心里没有感到放弃是错误。“我也没有看到上头有枝条。另外,我没有向下看。放弃是对的,安全才是重要的。”同伴理解的说。

  “不过,我等明年天热时还会来,我要近看铁庙。”我没有告诉同伴来的真正缘由,那就是我要解开铁庙是怎么放上去的!

  我之所以这样,完全是我性格决定的。我不相信不科学的解释和推论。坚信:人能到的地方,人就能创造奇迹,但没有神奇!

  没有想到就在我们要离开太兴山时,竟然让我这次爬山画上了无限圆满的句号。不用再来太兴山探秘了!

  过程是这样的:当我们下到峪口时,接我们的车还没来。刺骨的寒风冷得我俩到山脚农家避风。看到路旁的这家门开着,我们就进去了。这是一间灶房,能感到炉膛内还有余热。顾不得卫不卫生,在门坎上坐下来。

  过了一会,一位中年男子回来,估计是这家的主人。打扰了人家,就要没话找话:“老乡,山上小铁庙你去过吗?”

  老乡用关中话说“上去过么,庙里供奉了一尊菩萨,我还放了五块钱呢。”

  “是么!好上吗?你知道铁庙怎么放上去的?”我是真的好奇了。

  “是不好上,可是还是能上去。铁庙咋弄上去的我不知道。那铁庙不太大,能蹲进去一个人。”

  “哦?那么大啊?有1.5米高吗?”我接着问。

  “那没有,没有那么高,有一米来高。”老乡正比划时,我想起相机拉近时看到异常清晰的形状。于是,我指着屋内门边放着的,在当地农村家里几乎每家都有的这种铆榫组成的柜子问:“是不是和这个柜子结构一样?”

  “是的,是的,就是的,和这样子一样,门能关能合的。”老乡肯定的说。

  哈哈。了然于胸!那铁庙怎么放上去的,我知道了!

  这件事表明:爬山人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这答案多难。只是大多数人都是遥望一下,以神传神,就神乎其神了。还有一部分及少数人上去了,只是为了挑战自己到了更险更高的目标,意不在铁庙。还有一小部分人,上到铁庙后如是朝圣,眼里就只有菩萨了。

  总之,对答案有兴趣的人,往往是上不去的人。而我今天到了小铁庙的.附近,并借助相机镜头清楚的看到了铁庙的形状,还这么巧遇到了上到铁庙,并能准备指正形状结构的人,这又是不多见的。

  而这一且让我遇到了。这一切,就这么平平常常。再次印证我的坚持:凡是人能到的地方,任何人造的景观都是正常的!

  那么,人间是有奇迹的,这奇迹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比如:圭峰山的天生桥,抱龙峪的飞来石等等,面对这些,我们不必深究,欣赏感叹就可以了。

  答案就是:小铁庙应该是按榫铆结构分片铸好,背上去组装的。

  二、

  去年的秋末去过太兴山。那天山中前一晚下了雪,从哑口向上的山路上雪厚结冰,走到终南山第一峰的石阶上就止步了。石梯上结满了冰根本无法再向上爬。前面有什么风景也不清楚,只是在下面大殿院子看到上面除了铁庙还有一座庙。当时放弃时就决定来年的秋天再来一次,完成余下的行程。上次的太兴山之行,也是我唯一的一次中途放弃的爬山,却又是无一点遗憾的放弃。因为太危险了,一脚踩不稳,必将滑入悬崖。我不能拿性命去冒险的。

  上次去就是为了一探铁庙如何放置山尖的究竟。虽然没有走近铁庙,可下山后我就推测出铁庙放上去的方法了。后来又在咸阳驴友登上铁庙的照片帮助下,证实了我的推断。因此,对于太兴山的兴趣也就在去年就圆满实现了。

  现在是初秋,天气不冷不热。今天去纯粹是为了完成一次完整的爬山活动,而这条线路的长度对于我来说适中了。

  停车后看到老乡家门口放着刚挖出来的土豆,就想起去年在草链岭看到老乡砸土豆糍粑一事,馋吃的我顿时要流口水了。于是鼓动老乡给我们做好了,下山吃。因为这糍粑,整个爬山过程中总是想起来。因为这糍粑,我是第一个下山,并且一口气吃了两碗,那感觉:太好吃了!再直观讲:太饱了啊!

  哈哈,不说了,话归爬山。

  在去年那座让我看来建的位置最有仙景的庙院休整吃饭。今天庙中有人,还真是与我们一样的游山看景的。男士的身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又黑又胖,圆滚滚的,让我不想多看他一眼。同时感到院中的仙气飘飘中有了委屈的成份,实在不想在这里多停留。

  找我的快乐!继续上山。

  今天的最终目标是铁庙前的最后一座庙。爬完山顶上上次没有到的四座庙。

  来到上次的终南山标志的石梯前,想起了去年的忐忑。上到它上面的那段石梯,想起了去年的心惊胆颤,同时感到去年的果断放弃是多么的正确。因为上完这一段才发现转弯连接处是那样的陡,而且是很浅的石穴。我不敢站直身体,完完全全的是四肢着地爬上去的。到了有发射塔的第一座庙后视野无限开阔。前面那三座石头庙端坐峭壁之上的山顶,一线排开,步步高升,巍峨险峻!

  这些唐朝年间就垒成的石庙让我敬仰!感叹当时修行人的坚忍不拔之志!如此荒无人烟的秦岭深山,修行于此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同时他们垒成的石墙铁瓦‘茅棚’,见证了什么是真正的修行!因为,先辈们留下的座座‘茅棚’中早已空无修行人。

  当我坐在第一座庙旁眺望上面的三座石庙时,想像着远古在此的修行人,他们三五结伴,结芦绝壁山顶,纳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飘然于此,是何等的潇洒,又是何等的豪迈!

  秦岭的山中有很多修行茅棚,太兴山的这条线上共六处庙宇(小铁庙不能住人,只是修行人创造出的一个奇迹,不算数量之中。),这四座庙全是在陡峭的山顶上,可见当时选址将其垒成石‘茅棚’是多么的不容易。

  下面两座都已整修成现代建筑,唯有这四座还是原始遗迹。第二座庙院中残存着换下来的铁瓦,上面煅造朝代清晰可见:明朝时的秦铁瓦。

  从第一座去第二座石庙对我来说就是挑战了。走的还是先祖开凿出的石阶,陡度近80度,有些地方的石阶宽不过十厘米,只能平行放半只脚,石梯的两旁是悬崖,没有任何可抓的‘救命稻草’。

  我已经不敢站起来了,坐在石梯顶部进退两难,放弃又不甘心。后面几位也不敢走的男驴友说道:看你这么艰难就不要去了。你都说了,不要拿生命冒险的。

  正在我如坐针毡时,抬头看到前面有位老者已向第四座庙走去,并且走的那样轻松。更重要的是,大批的人都过去了。我论证后将背包放在了一边,然后坐着,一阶一阶的坐着下去。我的这种下法,也是今天所有通过这段石阶中唯一下得如此难堪的人。

  通向第三座庙的石阶相对好多走了,我四肢并用爬上去了。这四座庙的面积是逐高而缩小。这座庙比前两座又小了,大概有七个平方,而上面是完完全全的铁瓦。在这里我没有多停留,相都没有拍就准备去最后一座了。去后面要从第三座石庙旁架起来的石条走到庙后面。这石条有间缝,我清楚的看到下面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我详装视而不见,‘勇敢’的向庙后走去。

  通向最后一座庙的石阶依然很陡很窄。我不敢向石阶的两边看,盯着几乎碰到鼻子的石阶爬了上去。

  终于到第四座了!第四座庙的墙体将整个山顶占满了。因此,唯有这最后一座庙是前后有门,上来的石梯直通庙内,后门是通向铁庙的唯一出口。这也是山顶四座庙中我唯一走进庙内的,进来才感觉到石庙的墙体竟密不透风。这时,五平方左右的铁瓦石庙内挤满了爬山人,大家脸上都是兴奋的表情,望着前方不远的小铁庙拍照留念。有几个人站在外面通向铁庙的石崖边照相,但是我不敢。我连这座庙的门都不敢迈出去,而且还是坐在门口照相留念,站都不敢站,惹得大家都笑我。

  坐在门口望着那座山尖上的小铁庙,我没有了去年的兴趣,今天在此看着只是一个探险的记录。也是在此近距离看后更证实了我去年的判断,因为有胆大的驴友已走向铁庙了,走得还很轻松,这就叫艺高人胆大。通往小铁庙的路太险了,是从两边都是万丈深渊的石壁尖上过去,我坐的位置根本看不到脚能放下的地方。这一段路是近乎直线的,他们是扶着石壁,从夹缝中穿过去的。走到放置小铁庙的山头后,攀着从上到下的粗铁丝上去,最后进入山头的内部,攀到山顶,头便可从里面伸出来,刚好在小铁庙的下方。而小铁庙则几乎占满了山尖。

  坐在门口望着铁庙我就想,当时垒这座石茅棚的修行人太虔诚了,也许他就是那位放置铁庙的人,因而也是守候人。修行人把建庙当作修行的最大的成就,他每日自豪的看着他最大的功德,将是多大的幸福啊。同时,我也大胆的推测,这些建在绝壁山顶的石屋,也可能是古代的文人雅士,游览山川激扬文字时的歇脚避暑之地。因为,这里离当时的盛世长安不过百里地。

  今天的我们也乐此不疲的来到这里。当时的建造者们一定没有想到,他们的壮举数百年后吸引而来的是大批热爱大自然、并想挑战自己体能的人们。只是我们大都不是修行人,来此只为敬仰他们的杰作。真不知道,古人若能看到这些,是欣慰不是失望呢?

  哈哈,想得是不是有点远了。

  我要下山了。小铁庙今天也看到了,只是遗憾忘了拉近镜头,留下与铁庙最近距离的记念。因为今生若没有特殊情况,我是不会再到这里来了。太险了。今天爬四座庙的过程对我来说是破天荒了。如此专注,手脚并用爬着、坐着、挪着来到目地地,还是第一次。

  太兴山,你在铁庙不朽之前,终将永远是爬山人的向往之地。

  在此,向独具匠心,且毅力非凡的先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