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凌晨出行的日记
心理素质不过硬,怕第二天凌晨三点前醒不过来,误了上火车,竟一夜不敢入睡,迷迷糊糊熬到了两点半,起床洗漱,背起双肩包,在夜色中赶往火车站。
绿皮火车在林海雪原中穿行。望着车窗外的黑幕,我想起了平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游。那是三十二年前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也凌晨三点起床,也是四点多上火车。所不同的是我和两位大庆籍的同学搭乘的是开往图们的货车。 守车里有运转车长和搭车的六个人。没有灯,烧得通红的小铁炉是仅有的光源。天已灰蓝时,火车在东京城站停靠。
我独自下车,那两位同学要去图们。那时,镇里家家户户燃煤烧柴,一家一根小烟囱,大清早的空气已乌七八糟了。镇中沿街密布着饭店、商店和各种服务业门市部。我打听着路线,徒步去渤海镇。
去渤海镇看什么?看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遗址呀——这是我从报纸上知道的。
步行一个多小时,走进了渤海镇。朝鲜族泥草房又小又矮。房顶上罩着稻草绳网,怕大风刮走了苫在房顶的麦秸或羊草。羊草,禾本科。杆直硬,叶挺拔。有诗曰:“记得黑土地,羊草丛稠密。经风又沐雨,根根皆爽直。”每家屋外都立着一根木制烟囱,冒着水蒸气一样颜色的烟。路边的松树、杨树和村外的老榆树上挂满了雾凇。我在当天的日记里写到:“儿童在上学路上袖着手走——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和故乡”。
我在寒风刺骨的旷野里找到了上京龙泉府外城的土城垣。城垣在荒草和积雪的覆盖下,冬眠呢。政府立的碑已爬满了裂纹。为了赶九点多的火车(这次是客车),不能再往远处走了,掉头回东京城。在应该是国营的第三饭店花两角二分钱,买了三两面条。面条是凉的,吃了更冷。候车室里的售票口外买票的本来不多,因为都不排队,显得很挤,尤其是姑娘们挤的更厉害。
石头站位于宁安县石岩公社,附近有个国营宁安农场。石岩一名来自一位抗联烈士的名字。宁安农场是中国第一个国营农场。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47年的松江省第一农场。公社与农场的差异和差距都十分悬殊,我当时年轻,在日记里用了一个不恰当的`词:触目惊心。
一位我上学前工作单位的同事在车站接我。他父母家在宁安农场四队。同事的父母用今天看来也奢侈的规格接待了我:四餐尽是猪肘子、蹄子、大肥肉、炸江鱼、饺子、春饼、油饼,白酒啤酒,还有格瓦斯。
同事的父亲瘦小,是农场的劳动模范。他喝着酒对我说:“小,你不要去渤海国看看吗?等我有空带你去。那地方没啥意思。几根死人骨头和一些破碗碴子,还有一个石头神像,它自己就占了一个房间。还有那古钟,人家用多少年了,上班下班都敲它。有一天,来了一辆车,也不打招呼,就给拉走了。事后才告诉是什么古钟,要给钱。
谁能要他们的钱,拿走就是了。”——公元926年,契丹攻占了上京龙泉府。两年后,契丹又把渤海贵族及城内居民财物都迁到腹地。为了让渤海人断了国土之念,临行前又将都城烧为灰烬。从此,这里城池废毁,土地荒芜,只剩下“几根死人骨头和一些破碗碴子”,还有占了一间房的石头神像和天天敲打的钟。我真正走进收费的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已是二十几年以后的事儿了。
绿皮火车在林海雪原中穿行。望着车窗外的黑幕,我想起了平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游。
【关于凌晨出行的日记】相关文章:
文明出行日记04-11
为什么割胶一定要在凌晨进行06-28
有关凌晨三点当孤独遇到寂寞的励志文章01-29
文明出行的宣传标语04-01
五一安全出行标语05-19
出行高速平安你我征文04-12
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的征文11-18
关于开学的日记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