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学实录附反思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月光启蒙》教学实录附反思

时间:2021-08-14 17:07:40 五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月光启蒙》教学实录附反思

  【教学目标】

《月光启蒙》教学实录附反思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篱笆”“时辰”“谣”等词语的意思。

  ⒊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体会歌谣的特点,感悟母亲的形象。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篱笆”“时辰”“谣”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体会歌谣的特点,感悟母亲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趣解新词

  师: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听写几个词语:

  篱笆 时辰 凤凰

  (找两个学生上黑板听写,之后教师现场批改)

  师评价:这两位同学不仅一笔一画都写正确了,而且写得非常工整、美观,真不赖。五年级的同学,不仅要书写正确,还要书写美观,要注意字的间架摆放和对称性。

  师:知道“篱笆”是什么吗?

  生:就是护栏儿。

  师:你猜它通常用什么做的?

  生:竹子。

  师:(真聪明)所以它是竹字头。时辰呢?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

  生:一个小时。

  师:中国古时候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你说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

  生:两个小时。

  师:凤凰大家肯定知道?想象出来的一种象征吉利祥瑞的神鸟,分雄性和雌性,雄鸟称为凤,雌鸟称为凰。许多人误以为凤是雌鸟,凰是雄鸟,这是错误的。

  生:(兴致勃勃)

  二、揭题板书,理解“启蒙”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就和著名诗人孙友田一起回到那个洒满月光的小院儿,去听一听妈妈的歌谣……看老师写题目。(指导“蒙”字书写)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月光”这个词,你觉得读的时候声音应该……

  生:再读课题。(轻柔些)

  师:这样读就有味道了。那么什么是启蒙呢?(加点)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其实在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启蒙的意思,你能找到吗?指名说。

  (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师:这里“混沌”里的“混”是多音字,他还念……

  生:还念”hún”,“混蛋”的“混”。(生笑)

  师:好,咱们一起来读读它。(齐读)。在这句话当中,启蒙就是由什么到什么呢?(指说)

  生:启蒙就是由混沌到豁然开朗。

  生:混沌就是由模模糊糊到清清楚楚。

  师小结:启蒙就是由模糊到清楚;由糊涂到明白,由混沌到豁然开朗。这就是……

  生:启蒙。

  三、浏览课文,概括梗要

  师过渡:课文中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那么,母亲是从哪些方面对我进行启蒙的呢?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看能不能简单地概括一下?

  指说交流。

  生:唱歌谣、讲神话、唱童谣。

  生:猜谜语。

  师相机板书:唱歌谣 讲神话 唱童谣 猜谜语

  知道什么是“谣”吗?

  生:……

  师:“谣”即指没有音乐,但仍然传唱的歌词。歌谣是总的名称,它包括民歌、民谣、儿歌和童谣。

  师:谁能完整地再来说一遍,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指说,齐说。

  生:母亲为我唱歌谣、讲神话、唱童谣、猜谜语。

  四、品味歌谣,感悟母亲

  (品味歌谣)

  师过渡:母亲就是从这四个方面对我进行启蒙的。首先我们来看母亲为我唱歌谣时的情景。

  出示: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师:这是母亲为我唱的两首歌谣,谁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哦,这个同学是这样读的,其实在这篇课文当中有一段话就告诉了我们这两首歌谣应该怎样来读,你能找到吗?指说。

  出示: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生:齐读。

  师:读了这段话后,你认为刚才那两首歌谣应该怎样读啊?

  生:轻轻地。

  生:甜甜的、深情地……

  师:对呀,咱们同学从书上找到了依据,我们应该甜甜的、轻轻的、深情地读。来,试一试吧。自己读自己的。指读第一首(指导甜美、轻轻地)

  师评价:这样读就好多了。来,第二首我们一起来读,读得再轻一点,再深情一点。

  生:(深情地、轻轻地)齐读。

  师:读得真好听。这两首歌谣你们喜欢读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

  生1:我觉得这两首歌谣很有音韵美。

  师:是吗?那也请你试着读出它们的音韵来。生读。

  生2:我很喜欢,因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还有想象,很贴近生活。

  生3:我觉得它们读起来很押韵,像诗歌一样。

  师:你真了不起,你居然发现它们最大的特点,来,你找找看,哪些字眼押韵?

  生:“堂”和“裳”、“船”和“南”、“路”和“树”……师相机出示这些字眼。

  师:来,让我们用心读这些字眼,读出歌谣的押韵美。

  生:齐读。

  师:我刚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头一摆一摆的,说明这歌谣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让我们试着打打拍子读一读。

  生:(打着拍子)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都陶醉了,难怪作者说,母亲的吟唱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里立即飘满了芳香的音韵……“芳香”是形容花的香味的,芳香的音韵,是说听了母亲的声音,就像……

  生:就像闻到了花的香味。

  生:就像陶醉在芳香的花园里。

  师:说得真好。这样,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好不好?老师给你们打拍子。

  生:分角色读(师打拍子)

  (感悟母亲)

  师:下面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这两首动听的歌谣,想一想,从这两首歌谣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勤劳、乐观、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智慧)

  生:我体会到了母亲很勤劳。

  生:母亲非常的乐观,生活得很充实。

  生:我从第二首歌谣里体会到了母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是啊,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看,母亲把这些都用歌谣的形式唱给“我”听,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生:我觉得母亲很聪明。

  师:对啊!带着这些感受,我们再来读这两首歌谣。

  生:齐读。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从这两首歌谣中,我们就能读出那么多的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今后在读书的时候也要像今天这样,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体会,必要的时候把自己的感受在书旁边标一标,写一写,这样大家的收获就会更加丰富了。母亲用歌谣给了我智慧和向往,那么课文后面的三个部分,我们又能读出什么呢?母亲又把什么给了我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出示作业:把今天学到的两首歌谣带回去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有人说,每一次课堂评比就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我深以为是。磨课是痛苦的,经过几次磨课,我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对于课的环节设计也比较合理,然而具体践行的过程当中还是有很多不足,我感觉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我对课堂的生成不够耐心,过于急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是一个生成的空间,面对一群活泼、灵动的孩子,课堂上更需要教育机智的灵活运用,要重视生成,只有重视生成,课堂才能精致,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需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而这些正是我们年轻教师需要学习的、有待提高的。我想,今天这节课无论是好是坏,无疑都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都将取长补短,扎扎实实地教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