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9 07:03:42 四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

  教学PPT

  课前学生预_:

  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_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_课文

  一、 教学引入,初读课文

  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_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_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

  (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

  △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 归宿、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 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三、读课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 】”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四、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

  _先感受老人在家乡的大山上植树造林的大背景

  (1)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流资料、图片。

  (2)课文哪个自然段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了生动的描写?

  (3)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内的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A、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我句话有哪几个明显对比的地方?(如此险恶的地方——瘦小老头)

  (如此险恶的地方——创造绿洲)

  (瘦小老头——创造绿洲)

  _再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说一说。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根据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说老人在这样小环境中植树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到这个院子里时的事情。

  五、寻找老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用“~”划出重点句子,用“△”打出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1、“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预设:△“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插入“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情况的资料。

  (2)从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领悟到什么? 青山是不会老的。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中草药的名称,学会八个成语及《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讨论班级公约。学写毛笔字。

  2、能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能大方清晰地进行口语表达。

  3、在认识中草药、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口语交际中乐于表达,培养交流表达能力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学语文、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在生活实际中学会使用药品说明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准课文中出现的7种中药的药名,初步了解中药的功效;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联系所学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学会八个成语。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字经》的片段,并能理解其意思;能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教学重点】

  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文知识,认识中草药,会看说明书了解用法用量等。

  【教学难点】

  懂得中成药的说明部分。

  【课前预学】

  了解一些中药的作用、药性,准备交流。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平常生病了,都会去医院看病,吃药或打针。我们吃的药分成两类:中药、西药。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中药。

  二、学习认识中草药。

  1、中医中所用的'中药多以植物为材,也有以动物、矿物为材料的。《本草纲目》中就介绍多种中药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国医学、医药上的一个瑰宝。

  2、读一读课本中的中药名,读准音。

  3、图文结合,认识这7种中药。并大致了解7种中药的功效。

  4。中成药的说明书交流汇报,教师适当点拨:保质期到20xx年12月(过期),到20xx年12月(课件出示),则在有效期内。

  三、指导学习成语

  1、理解成语的意思。

  2、读了这些词,你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3、有感情朗读八个成语。

  4、读一读《三字经》的片段,交流《三字经》这个片段的意思。教师予以帮助。

  5、有感情读一读,注意抑扬顿挫。指导背诵。

  四、学习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羽、弱、朋”。

  2、找出共同点。

  3、指导: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才显得匀称端正。

  4、师范写“羽”。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5、反馈。展示字,师生共同评析

  五、作业

  背诵成语、三字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条理地描写出来,特别注意写下自己对这次活动独特的感受。

  2、通过阅读例文《“护蛋”》,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3、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学会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去积累写作的素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动笔写作时需要的纸和笔。

  2、开展体验活动时需要的各种材料。(比如:鸡蛋、报纸、杂草等)

  3、学生六人一小组进行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语:

  同学们看过《小鬼当家》这部电影吗?平常大人们都喜欢叫你们“小鬼”,可他们不知道,你们“人小鬼大”喜欢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 尝试各种角色,有个小朋友写了他护蛋的经历,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有要求:等会把你觉得最有趣、印象最深的地方描述给大家。(放课件)

  2、学生介绍观看课件“护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二)例文引路

  1、出示例文

  护 蛋

  本学期一开学,老师布置了一个叫“护蛋行动”的活动。我们听到这消息觉得很好笑。可经历了第一天之后,我就觉得这是一件难做的.事。

  第一天早上,我给准备好的鸡蛋足足裹了四个“保护层”。第一层是保鲜袋,第二层是软海绵,第三层是双层纸巾,最后一层是一个小布袋。心想,这样放到口袋里就会万无一失。

  来到学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鸡蛋。送语文本的时候,由于是下课,走廊里走来走去的同学很多,好不容易才走过了“危险区”。下课时,为了鸡蛋的安全,我一直坐在座位上。同学们都笑话我,说我快成一只“小母鸡”了。说话间,一名同学大喊一声:“完了!”我忙上去看个究竟,一位同学正对着地上打碎的鸡蛋难过呢。又有一位同学大叫一声:“我的鸡蛋也报销了!我赶紧退出“包围圈”,乖乖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做起了“小母鸡”。真不知道,明天这只鸡蛋的命运会怎样!

  2、学生自读例文

  (1)教师导语:这个小朋友已经把护蛋经历写成了文章,也就是《习作七》的例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

  (2)谁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大声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例文中小作者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这篇习作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有趣,那是因为小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等的描写,不仅把体验的过程写清楚了(板书:过程清楚)而且还能以情动人,写出了他的真实体验。(板书: 体验真实)

  (三)活动激趣,关注内心感受

  1、小作者千方百计地护蛋,但同学们看如果这时老师把手松开,会有什么结果?

  2、怎样才能让它不破呢?听到老师的游戏要求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学生畅谈感受。4、学生分小组做活动

  5、请每组的小代表站起来把蛋举起,老师采访: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6、各组开展体验活动。7、学生说活动过程并谈自己的内心体验。

  (四)汇报实验结果,关注多元表达

  1、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话训练

  (1)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成功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表达,并融入自己的感受。

  (五)学生动笔习作

  教师提出本次的习作要求:加上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活动写清楚,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习作点评

  1、巧设关卡: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加上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活动写清楚,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和以你平时的经验说说怎样的作文才算是一篇好作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2、过关斩将:

  第一关,毛遂自荐。学生自读习作,选取自己最满意的片段在小组内交流。

  第二关,慧眼识珠。小组长推荐出最优秀的习作片段,参与全班讨论。

  第三关,群雄鉴宝。投影展示各组推荐的习作片段,师生互评。

  3、学生自改习作,教师巡堂指导。

  4、交流与评价。

  (七)总结并布置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掌握边读边思考的方法,概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用读来理解文章思想脊髓,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后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学会把搜集的资料按要求整合。

  设计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2、扎实训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3、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4、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5、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1、由课题导入,紧抓题目中的“老师”一词,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当我们的老师?

  2、让学生意识到本课所说的老师并不是平常的老师,而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呢?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扎实训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展示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5、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6、齐读最后一句。

  (三)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做上记号,最后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2、学生交流讨论。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3、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惨祸:惨重的灾祸。

  流线体:流线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薄壳结构暂时不讲)

  4、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2)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3)指读句子。

  (4)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5)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6)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7)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8)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9)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0)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1)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5、研读第五自然段。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读)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白宫、克里姆林宫:、圣路易斯拱门:、太空针塔,就连我们学校的接替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四)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1、按要求(人来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大家搜集到的资料很丰富,看来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事例还真不少。正是由于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了启发,所以才有了很多发明创造,他们成为人类的“老师”真是名不虚传啊!让我们来赞美一下他们!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生读

  3、他们身上的特点给人以启迪,给人类的发明创造提供了依据,我们必须真诚地感谢他们!

  4、亲爱的同学们,大自然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生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

  (五)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3、亲爱的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在走进自然的同时,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意思。

  2、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这样的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理解刘备荒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

  三、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对张飞的描写来突出刘备的为人。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点:

  整体了解课文,找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起迄,并学习这一段落。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刘备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群雄纷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揭题《三顾茅庐》并齐读课题。

  (三)、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

  2、读通课文。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读后检查: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A、课文记叙了刘备(),()请()出山,()的故事。

  B、解释“顾”C、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还知道他的字吗?

  4、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A、指名回答。B、齐读课文第一句话。

  (五)、再次读课文,课文的哪能几自然段写三顾茅庐。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六)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师:时间过得很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第三次拜访孔明,说明什么?

  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划出表示刘备有诚意的句子。

  3、学习汇报:

  出示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3)刘备大声自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我一起去。”

  (4)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4、齐读上述几句话。

  5、师:刘备此时就直愣愣地站着呢?当时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

  (1)刘备会想,待会儿见面该怎么说呢?

  (2)我怎么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

  (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来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4)为了诸葛亮,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地感动了。

  小结: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过渡:刘备站在门外,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他怎么样做?

  出示: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问: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

  (1)大将军

  (2)汉朝的皇叔

  师:对,刘备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

  回答:

  (1)读书人

  (2)普通百姓

  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动——天地。

  过渡:刘备冒着春寒,三顾茅庐,还有半夜里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学生回答:

  (1)刘备对我可是一片诚意!

  (2)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现在有趣。

  提问:

  (1)这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是谁?刘备。

  (2)既然写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课文几处写到张飞呢?请把课文写张飞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反衬出刘备的谦恭态度或诚心)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分角色朗读:刘备、张飞、诸葛亮、作者

  表演:刘备、张飞、诸葛亮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诚恳、有毅力、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

  七、作业:

  刘备与诸葛亮边喝茶边谈些什么?把它写出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

  (板书“燕子”)

  (1)、指导“燕”的`结构: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指导朗读

  (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

  (2)、练读:

  (3)、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

  1、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外形)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学生带感情背诵)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着可爱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春天)

  (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什么样的?圈出描写的词语。(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

  (3)、重点品味描绘春天的句子

  A、出示小黑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品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

  【学习重点】

  学会抓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2、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倥偬()殷馗()寰宇()杖藜()

  篡逆()斡旋()悒怏()荏苒()

  揲蓍()鹤氅()愧赧()蹉跎()

  箪食壶浆()

  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⑴拜谒:⑵存恤:⑶如雷贯耳:⑷经世奇才:

  ⑸愧赧:⑹箪食壶浆:⑺思贤若渴:⑻顿开茅塞:

  5、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

  【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朗读课文,预习质疑

  经过一节课的自主预习,“课前预习”里的题目你已经完成了哪些?心中又对文章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

  三、品读人物,小组合作

  探究: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精彩段落硏读,解说“隆中对”

  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

  3、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容有何作用。

  4、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五、探究小说的艺术特色

  1、小说人物的出场,有的“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有的“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有的“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三、四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六、拓展交流,“三顾茅庐”故事经久不衰之秘

  交流讨论:为什么“三顾茅庐”的故事历经千年传唱且经久不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在学课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对于一些不明白的词语或专用术语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构想:

  本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教师要从整体出发,紧扣重点语句,挖掘课文内涵。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3遍,记住字形。读词语2遍,准备听写。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努力读出感情;准备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向老师、同学请教。

  ④准备交流初读收获、疑问。

  2、指名4人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他同学写在自备本上。

  3、指名读词语,齐读。

  4、提出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教师适当指导。

  (1)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

  (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理解“轻而易举“)

  (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5、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读课文,或开火车读课文。读完一节,评一节;正音、指导停顿;个别句子领读、齐读。

  6、交流初读收获与疑问。

  三、理清课文条理

  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人类的‘老师’是谁”这个问题“?

  指名朗读1、2自然段。

  概括:自然界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板书)

  2、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老师?课文哪些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指名朗读3、4、5、6自然段。

  在学生朗读每节后,做总结,并板书:

  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坦克设计

  3、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这是一个感叹句,是作者通过这些具体例子说明后,发出的由衷的感叹。(与文章的开头联系起来,体会首尾呼应的特点)

  4、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四、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1、课文第二部分举了“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坦克设计”等六方面的例子。比较一下,这六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教师讲解两种写法:具体介绍、简单列举)

  2、课文中还有属于简单列举的例子吗?(出示课文第一句)

  3、把课文的三、四、五段浓缩成一句话(即简单列举)

  提示学生可以采用两种句式:

  (1)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发明了……

  (2)人们模仿……(制造)出了……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自由记忆生字字形。

  2、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3、指导书写难写字、易错字: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学生回答)

  二、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_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2)卡片: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出示: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我们人类从1903年到现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三、学习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_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段动画,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出示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_第五段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5)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出示第六段,一起读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的意思。

  3、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从中体会叶欣的崇高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等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2003年春季,人们曾经历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播放护士抗击“非典”的录像。

  3、是的,他们就是永远的白衣战士,板书课题。

  4、出示:叶欣的照片,本文就是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位白衣战士。你们对她了解吗?

  5、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作补充介绍,那为什么知名人士她为白衣战士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己读课文,要求:

  (1)先把课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

  (2)把课文读正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读后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这些生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是怎么认识的?

  (2)指名读、齐读生字新词。

  (3)在课文中,你遇到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

  (4)师生共同纠正补充。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把课文读流利。

  4、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叶欣的什么事?

  2、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齐读生字。

  2、指导:哪些笔画是关键?该怎么摆位置?

  3、师示范。

  4、学生描红、仿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组词

  呈()予()器()咳()

  成()预()嚣()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品读、感悟重点词句,来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出示: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3、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学生提问。

  二、学习2-7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交流

  (1)第4自然段

  学生谈感受

  (2)“两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叶欣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引读。

  (3)“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指名读。你仿佛看到叶欣怎样的工作着?

  学生交流。齐读。

  (4)“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

  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5)“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反复读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叶欣?

  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6)“虽然上班前她就感觉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周身困乏疼痛,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

  学生自己谈感受。齐读。

  3、师总结。

  三、学习第8、9两自然段。

  1、过渡: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

  2、播放追悼会照片

  3、出示:“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

  4、配乐齐读这两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

  1、读完了全文,你对叶欣留下了什么印象?

  2、为什么课题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而不是“永远的白衣天使”?

  五、作业

  1、写出带有“如”的成语。

  2、结合书上的语句,写一写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板书: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救死扶伤

  身先士卒

  舍己为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教学重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感受黄河的壮美。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_第17课——《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2.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录象。(①播放黄河滚滚东流的录象;②出示“我看到了 的黄河”)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师: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的词汇比较丰富,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也不错。古人云:“语不惊人誓不休”,要想语惊人,首先要注意积累。而课堂正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今后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要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好词佳句最多。

  4.师朗诵:(继续播放黄河的录象)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黄河滚滚的浪涛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上,突然远处漂来了一张羊皮筏子,你的感受如何?而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呢?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练_多读几遍,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够充分感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巡视指导。

  3.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却坐了6个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是多么惊险呀!但艄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谁来读读看?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艄公的沉着、大胆,乘客的悠闲?)

  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读看,把该重读的地方做上记号。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读的?(划出该重读的地方)你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评。像他刚才这样,齐读。

  4.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乘客扪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来写一写。(出示写的练_)

  ①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撑篙的动作写具体。

  ②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们坐在羊皮筏子的表现写具体。

  5.把你写的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6.正因为艄公的沉着,专心致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破浪前行,所以乘客们才能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说到这儿,你一定想亲眼目睹一下艄公的风采吧,今天有一位艄公来到了我们的饿课堂上,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提出来。

  (同学们采访艄公)

  前些天,我们班上的匡媛同学去了一趟黄河,亲身体验了一回坐羊皮筏子的感受。下面就请她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体验。

  (匡媛介绍)

  7.看来,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还是很惊险的,乘客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胆,而艄公——(出示文字)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敬佩艄公吗?那你怎样来读这一句话?齐读,把你的敬佩读出来。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_,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出示: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同学,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说……

  请选择其中一句话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_,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的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_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难点】

  怎样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子情怀,并能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悟自己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齐读课题。提出想法或者疑问。(为什么要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脖子、摔倒、瘦小、翻山越岭,愧疚、仰面、责怪、突发奇想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读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练读。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责怪”责备;埋怨。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指名评价。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重点指导:

  (1)为什么要抱母亲?(换床单,报母恩)板书:换床单 报母恩

  出示: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指导朗读。

  “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2)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难过,愧疚)板书:难过 愧疚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指导朗读。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师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2、根据板书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快速阅读课文,并完成本课补充习题第四题。

  指名反馈。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 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指导写字。

  生字:脖 摔 翻 瘦(找找两组字的特点,再自由识记生字。)

  交流要点。(“脖”的右上部为小十字,“翻”的左下部为田字,“瘦”注意中间两笔横之间要断开。)

  3、范写:瘦

  四、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朗读课文,识记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报母恩

  难过 愧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 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一、故事引题。

  1、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

  2、生:喜欢。

  3、师: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没有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4、生:生学习。

  5、师: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生惊讶,李秉哲也卖过报纸?)

  (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6、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

  7、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生自由阅读课文)

  2、师: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生1: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生2: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三、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1、师:请同学们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请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生练切)

  2、师:请汇报自己切的情况。

  生1:我第一次拦腰切没有切出(该生举起第一次所切),因为切的偏顶了。

  生2:我第一次拦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该生举起所切的苹果),因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两次才切出来的。

  3、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苹果。

  4、师: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5、师: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生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亿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生3: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生4: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生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6、师:听了你们的说法,看得出你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生读自悟)

  四、研究研究。

  1、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学生们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苹果里的五角星”,回车后,很容易找到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知道这个人是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此时我问:“你知道他的儿子叫什么的吗?”学生继续上网查找结果没有找到答案。虽然没有找到,但孩子们仍然是高兴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前面的阅读欣赏中领略到这个孩子的创造力。

  (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

  通过学生反复的研究与不断的切苹果观察思考,孩子们有着下面的说法:

  生1: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生2: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生3: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生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2、师:(此时的我坐不住了,我的灵感来了,我大声说)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

  来。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

  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

  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

  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

  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24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09

语文园地一四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3-07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2-17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7-2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03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将心比心》11-14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案03-05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02-18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新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