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故事》优秀教学片段(附评论)
师: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呢?请同学们各自读第5自然段。先轻声读读,再默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自读)
师:看得出,同学们读得都非常投入。这样吧,我们试着来讲一讲当时的情景,可以一边讲一边打手势,练习完后可以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练习后指名两人讲述。教师提示学生要演示出天鹅的“腾空而起”和“重重地扑打”,表现出力度)
师:同学们都已经看清楚了老天鹅的举动,那么,你们明白老天鹅这一系列行动的意思吗?(出示填空:老天鹅真——————,你看它————————。)(生默读,体会)
生:老天鹅真勇敢啊,你看它不顾自己的疼痛用力扑打着厚厚的冰面。
生:老天鹅真有智慧,你看它先腾空而起,这样下落的冲力会更大。
师:是呀,下落的冲力越大,它的身体就——,现在你又有了什么体会?
生:老天鹅真有牺牲精神啊,你看它为了大家,心甘情愿忍受剧痛奋力破冰。
师:同学们知道那冰层有多厚吗?据有关资料介绍,冬天,贝尔加湖的冰层一般有约1米厚。比画比画,一米大概有多高?(学生比画,感叹)现在是早春的寒潮,我们设想冰层是冬天的一半,那也有多厚?(学生比画)现在,你还想说什么?
生:老天鹅要忍受多大的疼痛啊!真是难以想象。
生:看来老天鹅是作好了牺牲的准备。
师:同学们读懂了老天鹅的行动,然而你们可明白它的心、它的情?你们就来做一回它的代言人吧。
老天鹅啊老天鹅,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
生:没有关系,为了大伙的生存,我愿意。
生:我看到了,如果这白羽、血迹能够换来大家的食物,我心甘情愿。
师:老天鹅啊老天鹅,你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难道真是钢铁之躯,就不怕那钻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
生:我像石头是因为我攒足了劲,要竭尽全力,我很疼,但我愿意!
生:不,我也知道疼痛和寒冷,但是为了我们的集体,我必须这么做!
生:我心里只有破冰的念头,疼痛和寒冷已经顾不上了。
师:老天鹅啊老天鹅,以你的声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轻天鹅行动,何苦要忍受这般苦痛?
生:你错了,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号召大家投入战斗。
生:正因为我德高望重,才更需要做个榜样!
师:此时,老天鹅还仅仅是在同那冰面作斗争吗?
生:他是在同命运抗争。
师:是的,这是一曲命运的交响。如果说老天鹅的行动是一首诗,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壮丽的篇章;如果说老天鹅的心声是一支歌,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旋律。我们聆听,我们感悟,一遍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出示分行排列的课文片段)
老天鹅
腾空而起
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
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请你们想着画面各自朗读。(生自读后指名一生读)
师:冰面没有破,怎么办?(一生读)
师:冰面还是没有破,再用力!(一生读)
师:冰面已经被震得颤动起来了,继续!(一生读)
师:一齐来感受这动人的情景!(教师在原先出示的文字最后加上“一次/两次/三次……”)(学生感情齐读,完毕,俄罗斯合唱歌曲《俄罗斯上空的天鹅》响起,全场肃然)
师:(歌声毕)动人的画面还在继续——(教师感情诵读第6自然段)我们用心想象当时的情景,耳畔是否回旋着各种声音?那是什么声音?(学生默读体会)
生:有天鹅扑打冰面的“嘭嘭”声。
生:有冰层裂开的“嚓嚓”声。
师:请你读一读课文中描写这一声音的句子。(生读,齐读)
生:有天鹅的呼吸声。
生:有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
师:(出示:“克噜——克哩——克哩”)这一节中直接描写这声音的只有一处地方,但是我们想象当时的情景,是否真的就只有这一处呢?读读,想想。(学生默读,体会)
生:天鹅们看到老天鹅奋不顾身地破冰,一开始呆住了,接着就小声议论起来。好象在说:“我们也一块破吧!”
师:按照这个意思,请你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生:(轻声地)“克噜——克哩——克哩” “克噜——克哩——克哩”
生:我觉得天鹅们破冰的过程中它们会相互鼓励。
生:我觉得天鹅们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水面在慢慢扩大,心里感到很兴奋,发出欢快的叫声。
生:我觉得是老天鹅看到年轻天鹅们一起努力破冰时,发出的欣慰的笑声。它在说:“孩子们,好样的!”
师: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曲动听的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出示:这是一首( )之歌。)
生:这是一首团结之歌。
生:这是一首奋斗之歌。
生:这是一首赞美之歌。
生:这是一首感谢之歌。
师:感谢之歌?感谢谁?
生:感谢老天鹅,是它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生:感谢命运,让它们经受了一次考验。
师:深刻的理解,真切的感受!确实,这声音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声音在贝加尔湖上空此起彼伏。来,我们一块重现当时的情景!(师生合作贴图展现群鹅破冰情景)
湖面上传来了阵阵叫声,那是它们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教师指挥学生分排读“克噜——克哩——克哩”,达成此起彼伏效果)(随即引读)兄弟们哪——
生:(齐)加油!
师:齐心干哪——
生:(齐)加油!
师:“克噜——克哩——克哩”,在那广袤的俄罗斯天空,在那遥远的贝加尔湖畔,阵阵天鹅的歌声久久回旋,不断传来,一直传到三十年后的今天。(意味深长地)这就是天鹅的故事。
评论:
要谈诗化语文的教学,我想,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诗意。诗意就是一种具有着诗所描绘的那种形象化的意境。我们先前所读到关于诗意的文章,有很多是谈“诗教”的问题,很多的论述是基于诗歌本身以及延伸而产生的,我想这未免狭窄了些。我以为,诗意就是依靠情感和想象来营造一种情调,一种浪漫,是作为主体的人对美学的一种追求的状态。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诗化教学是一种文化和文学气息特别浓厚的通过独特的生机、鲜活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意蕴,是语言和人栖居的世界两者关系美学追求的状态。诗化不是一种狭隘的诗意化。诗化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我们可以看到一切成功的语文课堂都具有诗的特质。它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情与景的交融互渗为表现,达到一种“入境”“妙悟”“升华”的主体情态。
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研究诗化语文,甚至有的教师呼吁诗化语文是未来语文的出路?这是和我们汉语言的诗性特征分不开的。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在他撰写的《汉字作为诗歌的媒体》中指出:“汉字及句子主要是大自然中行动和程序的活跃的速写。它们蕴藉着真正的诗。这些行动是可见的。但汉语如仅仅表达了可见的行动,它不过是狭窄的艺术和贫乏的语言。实则汉语还表达了那不可见的运动。最好的诗不但表现了自然的形象,并且还渗透出崇高的思想,精神的暗涵,和隐在的多种关系。大多数的自然真暗藏在视觉不可见的微观程序中……汉文以力度和美函盖了这一切。”范诺洛萨确实是触摸到了汉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诗性特征。以前我们很注意语言的工具性,但却掩盖了语言的实质。语言是意识、思维、心灵、情感、人格的形成者,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自己的框架。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语言,其符号的所覆盖的意义,已经超过了符号本身所能表达的。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中所描绘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最能表现语言的这一特点。
语言是一种艺术,是人精神享受的产物,她所带给人的种种感受:恬淡、静谧、忧伤、高雅、柔和……这所有的能够表达人类感受的词汇往往来自于形象,通过文本和造型所给予人的则是一种来自于形象的想象。想象一旦和个人的阅历以及经验结合起来便是审美,诗意的个性倾向就成为了审美的倾向。诗意是打动人的,她通过形象的再现,把一种寓于情境中的情感通过优美的语言、情景甚至是朴素无华的叙述,当她能够在其中蕴涵了一种审美、一种真挚的时候,诗意便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张继《枫桥夜泊》中孤寂忧愁的诗人,戴望舒《雨巷》里丁香一样的姑娘,哪一个不是因为想象而赋予了其生命?宗白华《美学散步》中这样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出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诗性是汉语言最明显的特征,它依靠人的情感和想象建立起意境。
课堂教学中,除了文本所形成的意境,还包括教师语言所营造的意境。教师运用含蓄、情感、丰富的诗性语言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撞击,使学生跟随语言进入意境,对隐含在文本里的历史、文化、艺术、生命、情感等人类永恒主题产生深刻的体验,这个过程对主体来说,就是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
下面我想就诗性语言的运用,谈谈这课的教学:
诗性语言启发心灵 教学片段的第一部分,教师让学生一遍遍诵读,随即通过演示和填空这两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形式,唤醒学生对于老天鹅的悲悯情怀。有人说:“教育不在于给予什么,在于打开,就像诗,给我们第三只眼。”诗性的语言一旦嵌入孩子的心灵,唤起他们对于美好感情的向往,就能够引领孩子进入文本所反映的情境,在情境“气场”的影响下,孩子就能与文本融为一体,进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新的体验。教学中教师所提到的冰层的'厚度,我的理解不仅是一种常识介绍,更深的用意在于把厚度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对比,使实际经验和文本信息交互作用,通过想象,产生情境,增强了对老天鹅精神内涵的领会。
诗性语言营造语境 着基于初步的领会,教师又启发学生做老天鹅的代言人,我们看到教师的追问和学生的回答,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把学生带入角色体验。教师富有感召力的诗性语言,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发出了对老天鹅行动的由衷惊叹。连续运用两个“如果……那么……”“我们聆听,我们感悟”的句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老天鹅行为内涵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使得老天鹅的形象更加丰满。课文片段分行排列,像一首简短的小诗,更让学生触摸到了老天鹅的精神力量。学生心灵的震颤与教师营造的语境融合,由景及情,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感情齐读把这种体验宣泄得淋漓尽致。随即音乐的响起,使得教师、学生和文本“天人合一”,形成了一个美妙的语境“场”。
诗性语言升华心灵 音乐和文本很多时候是相通的,音乐是语言的另一种形式,它有时甚至能超越文本的负载,因此恰当的音乐能引发人的共鸣。第6自然段的教学中,天鹅的叫声被教师描述性的诗性语言,谱写成了对真、善、美,对生、死、爱等更为纯粹而本质的歌唱;阐述了最本质、最具形而上意义的生命体验,也是对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唯美追求的颂歌。看到此,我们的内心不由得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向上的、昂扬的斗志。教师把文本的信息个性化,情感化,用诗性的力量使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升华,陶冶了情操。我想,每一个听课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里会长久记住广袤的俄罗斯天空,在那遥远的贝加尔湖畔,“克噜——克哩——克哩”这天鹅的叫声。
【《天鹅的故事》优秀教学片段附评论】相关文章:
《天鹅的故事》优秀教学案例03-16
《天鹅的故事》优秀教案03-25
《理想的风筝》教学片段「附赏析」05-05
精选《最后的姿势》教学片段(附反思)03-04
《老师,您好!》教学片段附反思03-04
《天鹅的故事》教学实录+教学反思?05-05
天鹅的故事01-11
天鹅的故事05-26
《负荆请罪》教学片段附反思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