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下《天鹅的故事》教后反思
《天鹅的故事》教后反思一
连续几天听了我校几位教师执教的语文课,看到那些孩子自信的目光、自然的神情,听到他们流畅的讲解、多样的评价,让人耳目一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新课改给了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了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了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带着朦胧的欣喜与激动,我也自信满满地站上讲台开始第一节公开课。没想到整个教学环节进行得那么困难。人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可以说自己在听课时只看到课堂上的轰轰烈烈,没有看到课堂背 后老师的细致工作。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如学生不会小组学习,不会交流,不会讨论,更不会用恰当的语言去评价,上台展示时不够大方自然,黑板上书写时很拿捏很费力……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今后自己的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钻研课标、教材,摸清每个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制定出最合理的学习目标。
2.认真备好导学案
利用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提前预习,可以适当地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3.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上学生没有充分独立阅读、思考的情况下就急于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深刻,这样使合作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另外,在学生什么都不会的情况下,就放手让学生合作,这无异于让不会走路的孩子学跑步。因此,要有效地指导合作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特别是对学生进行培训。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小组在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有的放矢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位一线的教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教研工作,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同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这样,课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取得成效。
《天鹅的故事》教后反思二
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要让学生领悟思想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再则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训练的有效性。
《天鹅的故事》是一篇情满全篇的课文。我在备课过程中,曾深深地被文中的字字句句所打动。于是我有了借助这一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对学生的语言训练的想法。
1、指导朗读,与文本对话。朗读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理解能力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内容之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默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个别读体会字词句表达的情感,想象读加深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有效地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获知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获得情感熏陶,乃至最后升华为对“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
2、咀嚼字词句,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 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用自己的体验去创造性地填补文本的“空白点”,会发现天鹅的每一次叫声表达的意思、情感都不一样;在引导学生咀嚼字词句的过程中,学生自己读懂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容,提高了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3、观看画面,情景交融。一位老师曾说:“阅读教学应该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而这需要通过现象来实现。”本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观看“老天鹅用身体破冰”的壮举,展开想象,再巧妙结合句子引读,达到了理解语言和把握文章意蕴的有机结合。
课文第5自然段,讲一只老天鹅破冰时情景,这是课文的精彩高潮部分,文中这样写:“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不过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着冰面。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2次,第3次……”这段话的描写看似破冰求生却是很振人心魄的,上课时我让学生观看老天鹅破冰的的画面,看完就提问:
1、老天鹅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与坚硬的冰面相撞击,不疼吗?(疼)它怕不怕?(不怕)这叫什么?(勇敢)
2、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撞击着冰面,可是冰并没有碎,它又是怎么做的?(学生接读)
3、镜子般的冰面仅仅被撞得颤动起来,可是仍然没有碎,它又是怎样做的?(学生接读)
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反复的阅读中,学生真正感觉到了老天鹅在“破冰”中表现的勇敢和顽强,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精彩,理解了课文又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这完全是这个动画带来的效果
整节课中,我力求体现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但对在课堂上捕捉学生的回答,寻找到教育的契机的能力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