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6天安门广场》评课稿
《天安门广场》评课稿之一
今天有幸听了吕迎老师执教的《天安门广场》第一课时。《天安门广场》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五课,本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主要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结构和作用。这堂课精彩纷呈,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本课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让我受益匪浅。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天安门广场》的第一课时有三个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的位置。而这些教学目标都明确的体现在了本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且得到了很好的组织和处理。其中有三点尤为精彩:
一、指导朗读落到实处
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本课时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初读课文时,吕迎老师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学生出现的字音问题。当读错字词时,让学生停下再读一遍,读对之后领着大家读两遍,如此一来,学生可能出现的字音错误都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当遇到学生句子读得不通顺的`情况,吕迎老师让学生重复朗读,直到读顺为止;遇到长难句,请学生先自读,再指名读,最后稍加提示和指导,学生齐读巩固。真正做到将指导朗读落到细节、落到实处。
二、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理解天安门广场和各建筑物的位置坐标时,吕迎老师不是简单的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以天安门广场的位置为基准,用符号标注和小卡片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通过小组讨论和亲自实践来解决问题。学生先带着目的小声朗读课文,划出有用的信息,在对天安门广场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进行探究时,吕迎老师提醒可以用方块和圆圈两种不同的符号将建筑物及其位置标注出来,给了学生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被指名的学生上黑板之后很快就将写有建筑物名称的小卡片按照坐标贴到了正确的位置上。这样的合作、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讨的良好习惯,解放了学生的耳、口、脑、手,使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三、在阅读 中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吕迎老师提出问题:“我想先写人民大会堂,再写其他建筑物可以吗?”,从而引出写作应按照一定顺序来写的规律。又再次通过提问“作者有什么写作秘密?”,让学生再次感受和学习到作者按照方位写作的写作方法。《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吕迎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了习作指导,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效结合。
当然,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这里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1、识字写字环节简单,时间较少。在字音字形教学中,吕迎老师直接出示“宣”、“武”两个字,提醒字形并要求学生描红,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对于第一课时的生字词教学,我认为还可以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加强印象。2、学生换了上课环境,会有一些状态上的改变,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气氛和效率。本节课四(6)班的学生的状态不如平时,吕迎老师虽及时多次提醒,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在备课时,就应对此类情况有所预设,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多用引导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找回状态,而不是用简单埋怨的口气让课堂略显尴尬。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同时也是值得我深刻反思和需要注意的方面。
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与教学实践中,吕迎老师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听她的课是一种愉悦和享受。她的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流畅,具有亲活力和感染力。课堂上能做到关注学情,适时调控,引领和评价能力强,教学智慧丰富,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好好学习。
《天安门广场》评课稿之二
卢芳老师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介绍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学生,然后她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课堂上卢芳老师虽然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学生的朗读,使整节课的结尾显得散乱无章。课堂上,卢芳老师运用了较多的激励性语言,虽然琐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得对学生评价浮在表面的同时,拖沓了课堂。
【四年级上册《6天安门广场》评课稿】相关文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4课《春联》评课稿06-09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3、雾凇》评课稿06-09
《春联》评课稿11-29
《春》评课稿03-20
四年级上册《一枚金币》评课稿03-22
小学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评课稿06-07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3开天辟地》评课稿06-07
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评课稿?3篇06-06
春联评课稿范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