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优质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习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进而认识老虎智勇的特征。
2.引导学生透过简短的故事情节探究文章的主旨。
3.认识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内容,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2)找出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及与本课相关的问题。
教师准备:(1)拟想学生可能提及的问题;(2)查书籍、网络收集一些相关资料。
教学设想
1.本单元前三篇说明文分别介绍了松鼠、金龟子、大熊猫的外形、特点、习性,唤起和激发了同学们对动物的热情和兴趣。而《黔之驴》是一篇文言文寓言,与前面课文相比,学生的情感落差大,再加上学生对文言文有一种畏惧感,上课时对老师的依赖性特别大。按照教学用书上的“介绍作者——简析课文——概括寓言——布置作业”的模式来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都可以解决,但如此的灌输,学生对文言文会感到枯燥无味,缺乏主动性,缺乏活力,也就会失去创造力。
2.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由地展示自己、丰富自己、创造自己,就得找一种学生喜欢的、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我一改常规,让学生用心体味,以自主找问题考老师为主来上此课,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只要是本课内容或是与本课有关的都可以成为考点。
3.课堂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质疑来考测老师,以激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精彩采撷
为了不重复问答又能有序地实施课程,我建议分块进行考问。
有关作者的问题:
生:本文的作者是谁?什么朝代的人?字是什么?选自哪里?
生:《三戒》是哪三戒?其中《临江之麋》的‘麋’指什么?
生:作者最后是怎样去世的?
生:请写出唐宋八大家。
有关文本的问题:
生:文中有哪些是省略句、各省略了什么?文中有哪些通假字?
生:“莫相知”中“相”是读“xiāng”还是“xiàng”。
生:“他日”指的是“明天”还是“过了几天?”
生:黔驴之技指哪几技?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出来?揭示了驴怎样的性格?
生:老虎先前不敢靠近驴,后来为什么敢接近并把它吃了呢?
生:老虎一时被驴迷惑的原因是什么?
生:虎是如何一步步接近驴并进行试探的?由此可见虎有怎样的个性?
有关跨学科的问题:
生:“黔”在今天什么地方?那里怎么会没有驴?
生: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有关寓言内涵的问题:
生:本文按什么顺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生:这则寓言表面写驴,其内涵是什么?
生:你如何评价驴和老虎?
生:从这则寓言中,老师你会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有关寓言体裁的特点:
生:本文开头写“黔无驴”,可本文为什么又以“黔之驴”为题,有个好事的人把驴载来没有用处干嘛不把驴载回去?
生:作者在文中如果是把驴比作无德无能的高官,把老虎比作真才实学的人的话,那么最后老虎把驴吃了,是不是也寄予了作者推翻无能腐败的政权的欲望?
生:寓言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有什么特点?
有关知识的迁移、延伸:
生:假如你是驴,初见老虎时你会是怎样的心态?
生:驴不知老虎会吃了它?它怎就不知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
生:假如没有老虎,这只驴的命运将会是怎样呢?
生:请说出由这则寓言演化出的成语,并把它们连成一段意见完整的话。
教学反思
以往上文言课,总是我一个人在说,学生埋头苦记。我犹如粉碎机把知识捣烂了,喂到学生嘴里,学生感受不到整合各种滋味的过程的快乐。导致课堂沉闷不说,学生的灵性、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都被扼杀了,只是机械地吞咽教师送来的“食品”,越是这样,越怕学文言文。
而这节课,是什么力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的学习,让学生们在新的课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能动性,自主大胆地质疑、考问我,从现象到本质,教学目标迎刃而解,解得痛快!课上得生动有趣,活而不乱。虽然,学生的问题良莠不齐,但正好反映了各个层面学生的情感、态度、需要、理解,各问所需、各取所得。
从学生课堂上提的问题不难看出,学生是自主的、灵动的、个性的。自以为是的“背”着学生走的教学模式,既累了自己,也束缚了学生。感慨早该给自己减负,同时也解放学生,早该让他们舒展身体自由快乐地“走、奔、跳……”只有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可能做到师生之间真正的平等、互助,学生才能真正自主探究。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它围绕课文进行,如何重构教材,从什么角度切入,都因人而异,是教师独特的个性的行为。这堂课,收获最大的是问题提得最多的学生,而提高最快的是我,真实的教学即是这样的对话。师生互相提升,令我激动,让我明白什么是教学相长,使我记住了: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和传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的实践、体验、探究,以达到感悟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