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9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秋咏月诗词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0 14:30:24 晓凤 七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9篇)

  中秋咏月诗词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教学目的:

  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领悟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讲话,以“月亮”为主题自由发表看法,引出新课。

  二、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理解(整体把握)诗歌。

  1、快速默读一遍,然后凭借自己对此诗的初步理解,尽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

  2、说说你对此诗内容的理解。

  明确:这首诗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

  3、自由朗读,仔细揣摩如何读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然后大胆地朗读给大家听。(从朗读的技巧方面,师、生共同评价)

  4、教师配乐范读。

  5、鼓励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表演。

  6、全班配乐齐读。

  三、赏析诗歌:通过反复诵读,你觉得哪些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或者针对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积累诗歌:比一比,看谁背得最快、最有感情。

  五、谈谈学习体会。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谈,既可以联系生活谈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也可以谈学习诗歌的方法。不妨与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步骤,以此让学生归纳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大致可归纳为:朗读—赏析—积累。(板书)允许学生有自己总结的独特的学习方式。

  六、作业:课后收集有关咏月的诗、词。

  中秋咏月诗词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方法:朗读、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同学们可知道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年中那一夜的月是最圆最亮又最容易引发人们的思乡情绪的?对,是中秋,八月十五中秋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瞧,多美多富有深情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诵读——

  二、阅读主场

  (一)合作学习

  1、学生分别诵读三首诗,教师评议。

  2、教师分别诵读三首诗,学生评议。

  3、通过简述,分别引导学生理解这三首诗的基本内容,品味这三首诗的艺术魅力。

  ⑴《十五夜望月》(王建):

  这是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夜深了,秋霜渐渐打湿了庭中桂花。这明月当空的夜晚,普天下的人都在赏月中神驰意远,不知道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呢?

  ⑵《水调歌头》(苏轼):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世尘,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绪,但最后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的遁世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⑶《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诗意的.句子总是优美而蕴藉着丰富的内涵,诗人睿智的光芒闪烁在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上。诗人的责任感集中表现于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借中秋之月抒发出的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在作者这首即兴小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那份感情的份量却不是一般的浅唱低吟所能表达出的。

  4、师生一起诵读。

  (二)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在班上自由交流。

  (三)学习小组推荐同学交流课前从唐诗宋词中收集的其他咏月的诗句。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一”。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三首诗。

  (四)布置作业。

  选一个十五月明之夜,与爸爸妈妈一同赏月,听爸爸妈妈讲嫦娥奔月的传说。以“月”为话题随意写一段文字。

  中秋咏月诗词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

  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教学重难点:

  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

  颂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指导语: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顺三首诗。

  组织朗读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创设情境:诗人同时抓住了中秋之月加以咏叹,但描写的情景还是有所不同的,你能借助具体的诗句说说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吗?

  再次朗读,同伴互助,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发表见解,小组补充

  组织朗读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创设情境: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三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织交流、点拨、朗读评价

  课后学习:

  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

  创设情境: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最喜欢哪一首,请将它背出来,并简述你喜欢的理由。

  结合内容谈感受

  组织背诵

  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创设情境: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咏叹中秋之月,赋予它一定的内涵,你能再吟诵几句吗?

  创设情境: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赋予“中秋之月”怎样的寓意呢?

  组织交流,评价

  布置任务:请学生即兴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巡视、帮助)

  课后作业:

  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

  中秋咏月诗词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

  一、目标全解:

  1、了解作者,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占5分钟(解说:初一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气氛。)

  三、解题

  1、《十五夜望月》。

  作者介绍: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作品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

  2、题目解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等障碍。

  (2)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停顿,流畅朗读。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解说:引导学生想像与联想,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实现阅读价值。改写并不等于古诗今译,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这一点,解说:贯彻读思结合的教学原则,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2)《十五夜望月》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思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的非常委婉动人。

  (解说:问题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诗歌语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对学生的解答应多加肯定、鼓励。)

  3、欣赏品味及课堂训练。

  (1)(解说:在同一首诗中各句话侧重表达的感情是有区别的,要指导学生把握体会。用词语替换的方法体会诗歌遣字用词的技巧。)

  五、布置作业

  1、怎样体会后两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十五夜望月》。

  中秋咏月诗词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课文。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背诵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仔细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词运用丰富的想像所创设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诗句,感受咏月诗词所抒发的借月思念之情。

  2、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个人主页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完整领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体会情景交融、想像丰富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同学们小时候都背诵过李白的《静夜思》,大家还记得吗?(齐背《青夜思》)是啊,皎洁的月光勾起人们多少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啊,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的'诗词,去感受作者缠绵动人的思念之情。

  导语二同学们,你一定凝望过中秋节晚上的月亮吧!又白又圆又大的月亮使你想到了什么?是小时候听的神话“嫦娥奔月”,还是长大以后渐渐滋生的“月圆人团圆”的情怀?你想不想了解在诗人的笔下,中秋节又是怎样一幅景象?让我吟唱着《水调歌头》,去《十五夜望月》,感悟那《我的思念是圆的》思想感情吧!

  导语三中秋佳节是中国合家团聚的日子,但不是全中国的人都能在这一天与人佳人团聚的。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刻苦求学的莘莘学子,浪迹天涯的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三位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词。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字词

  (1)字音:栖(qī)绮(qǐ)天涯(yā)海角宫阙(què)苏辙(zhé)

  (2)词义:

  ①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2、简介作者

  王建:字仲初初,许州人,唐代诗人,作品有《王建诗集》

  苏拭(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其父苏询,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21岁申进士,做地方官,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苏拭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诗、词、散文、书、画都有卓越的成就。诗和词笔力纵横,气势奔放,舒卷自如相成

  中秋咏月诗词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通过想象描写、再现情境、品味词句、体会诗情等欣赏诗词方法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自读古诗词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习惯

  教学重难:

  1、欣赏诗词的'方法

  2、通过感知诗词内容、领会诗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应该是亲人团聚、共度良辰美景的日子,然而,这一天里往往会有许多人因生活、工作所需而远离家乡,因此中秋之夜也是分离的亲人相互思念之时,而中秋之月自然也就成了古今文人吟咏抒怀之物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三首咏月诗词。

  (板书课题)

  二、自学质疑

  1、学生按学案要求,课前完成相关练习

  2、学生同组质疑,互助释疑;老师巡视,发现典型疑难问题。

  三、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学案完成情况

  一生读题及答案,其余同学核对并提出不同答案及答题思路,共同评议,以求最佳答案

  2、班内交流

  师逐题提问,小组推荐回答或板演

  (口答第一题,板演第二题)

  3、指生轮流朗读三首古诗词,从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互评

  4、指生回答第三题

  四、组织背诵

  1、看谁能又快又正确地把前两首背熟

  2、理清句段顺序,边背边想象诗词中抒写的情景

  3、同组互背互评

  4、指生有感情背诵

  五、作业

  1、熟背前两首诗词

  2、自学完成“学案”中四五六两大项

  中秋咏月诗词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

  一、目标全解:

  1、了解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掌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名句。

  二、作者简介

  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有《东坡全集》。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消灭字、词障碍。

  (2)读小序了解写作背景,结合注释弄清词作大意,看其上阎与下闽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解说:在老师指导、讲析之前完成自主阅读,为下面的研读作好准备。)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l)《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

  (解说:对作品从整体与细节上做分析评价,切实感受作品特色,了解作者风格。)

  3、欣赏品味及课堂训练。

  (1)找出《水调歌头》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难,进而XX、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定。

  (解说:词风的豪放正是作者为人旷达的表现,“文如其人”,通过作品风格了解作者品性。)

  四、布置作业

  1、苏轼虽是豪放派词人,其作品中也不乏有婉约柔美的。将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老夫聊发少年狂)作比较阅读。

  2、背诵《水调歌头》。

  中秋咏月诗词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

  一、目标全解:

  1、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领悟诗人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

  (1)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将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2)艾青的诗,往往较多地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了向往、追求和讴歌。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中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又同新鲜的诗美结合在一起。

  (3)题目解说:

  “我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我追求美好的团圆……

  三、研习课文

  1、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联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圆,言外之意是说其他时候的不圆,在这样的夜晚,人应该由不圆到圆。

  第二节,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跃然纸上。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

  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我的思念是圆的

  第二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四、诵读《我的思念是圆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欣赏三首诗词。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重点和难点:

  1、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统一的。

  2、景和情是怎样统一的。

  3、朗读

  三、教学设计:

  熟读或者背诵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创设自身情景,铺设感情基调(让学生谈谈对中秋的认识:月饼、月亮、团圆、思念)导入所学课文。

  二、深入课文: 反复阅读、揣摩诗词,谈谈你最喜欢哪一首,说明理由。 共同欣赏:(侧重于意境的分析)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1、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点拨:

  (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分析。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

  1、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2、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瑰丽又不离现实生活。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3、拨:上下片都有包含人生哲学意识的句子,找出,试分析。

  4、佳句欣赏:分组讨论:阐明理由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分组讨论:

  (1)、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是圆的?

  (2)、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什么高度?

  作业:

  1、背诵并且默写《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这两首诗词。

  2、试做一首中秋诗词。

  3、做《一课一练》p15页

【中秋咏月诗词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中秋咏月诗词咏月诗词唯美06-02

中秋咏月的诗句09-12

咏荷花的经典诗词08-14

关于中秋咏月的古诗15首09-10

【推荐】咏荷花的经典诗词08-19

咏月的古诗05-08

咏竹的诗词6篇01-06

咏菊诗词精选26首10-0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02-03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