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精编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精编

时间:2021-04-06 08:55:04 六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精编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今天,在我校开展的“三公开”教学活动中,我执教的是六年级《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设计这节课时,我紧扣课标,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点从两方面着手设计:一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二是朗读训练的落实。这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这两点落实的还比较好,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下面就本节课,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精编

  一、培养问题意识,调动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谈话揭题后,我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明确这课主要写的是扫路人,接着,我放手让学生从课题上质疑,生提到:天游峰在哪,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了这篇课文又给我们什么启示?这时,我用不同的粉笔和符号标出天游峰和扫路人,再让学生观察课题,你又有什么新的问题?今我一提醒,有同学立刻发现:课文重点写扫路人,为什么要写天游峰呢?最后两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这学期我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归纳整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其余问题下节课解决)这样分层设疑,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前引入课内,再由课内引向课后,真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二、分层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这节课中,我创设朗读氛围,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读,让读的训练贯穿整节课始终。

  自读中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勾画;对学中学生与对子互读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在互读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反复训练,不断提高;在群学预展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又一次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在全班展示中将自己的朗读训练成果分享给同学们,在倾听组的PK互动中又一次得到朗读的训练,这样,无论是在自主学习环节,还是在展示提升环节,朗读训练至始至终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体会、感悟、积累等难点在朗读中迎刃而解,真正达到了以读代讲。

  不足的是学生的“写”落实不到位,课标规定学生的书写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但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落实不到位。

  课改之路贵在“求实”,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的课改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远.......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其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更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

  一、认真研读文本,上好课的前提。

  在上课之前,我反复地读教材,因为只有真正地走进文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徜徉在文字的字里行间。在多次朗读课文后,我觉得文章很简单,一是突出了峰的高和险,二是对扫路人的描写。作者通过对扫路人的言、行、貌的描述,告诉我们这是一位勤劳、朴实又乐观豁达的老人,通过老人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表达自己对老人尊敬和赞美之意。让这位扫路人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甚至影响他的一生,这才是文章的“内核”和“灵魂”。读懂了文本后,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

  首先我直接导入,思考:“天游峰到底是什么样的山峰?”体会“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的教学也尤为重要,本堂课只是让学生通过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体会天游峰高而险的特点。最后练习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然后,朗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品味人物特点,就是一个层次的跨越。“我”与扫路人的对话描写特别细致,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走进对文本的研读,认真自读课文,思考,“你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这一主导性问题,让学生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及“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是十分艰辛的。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并且让学生讨论“人生70古来稀,30年后,还能看到老人吗?”学生在热烈地讨论中进一步又一次体会出老人的乐观、自信,勤劳,是长寿的秘诀,学习老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品读文本,感受人物品质,让课堂更精彩

  在这节课的主要环节的设计上,我就采用了板块式,“峰、人、情”,既干净利落,又避免了支解课文。在学生研读人的特点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并让学生说出理由,学生不但写的好,有的写“朴实,健康”,有的写“自信、乐观”,有的写“有精神、爱生活。”哪怕是一点,也是学生自己的收获,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这一点是学来的。理解是阅读的灵魂,读好则是阅读的归宿。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在指导《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的朗读时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引导学生。情感低沉、缠绵柔缓采用个别读,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激昂、热烈的文字,采取集体诵读,体会节奏的奔放美。这样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线,读出扫路老人的精神之美。并且让学生自己评价,读的好,评的好,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读写结合,与老人近距离对话,让语文课堂“课终而意未了”

  通过学习本课,然后让学生用一句精炼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课中真正是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最后让学生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再次齐读课题,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我上完了《天游峰的扫路人》,心里思绪万千。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教学时,我抓住天游峰的高与险的特点,让学生体会老人扫路的辛苦;通过三次对话描写,让学生朗读品位,体会人物的特点和精神。

  一、与天游峰对话——感受天游峰的高与险。

  环境描写可以展示人物所生活的特殊背景,烘托出人物具有的可贵品质。体会“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的教学也尤为重要,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围绕“天游峰在哪儿,它是什么样的”用笔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这些句子,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天游峰的高而险,最后出示课件,学生看图片,进行有感情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二、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自信与豁达。

  我与扫路人对话描写特别细致,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读,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相关段落。主要围绕“想想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老人扫山路真的很轻松吗?”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及“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是十分艰辛的。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最后,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来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体会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性格特点,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赞美。另外,对老人外貌的描写,从 “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词语中朗读感受到这是一位身体健朗、和善可亲的老人。

  三、与作者对话——感受作者的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之中的。我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把握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句:“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始终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为主线展开学习,通过读读、画画、议议,让学生各抒己见,当学生感受不到位时,我适时点拨;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我顺势引导,从而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爱回答问题了,不是他们不会,而是缺乏自信,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精编】相关文章: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语文教学反思01-15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学反思01-21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04-23

《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案例+教学反思03-05

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教学反思01-15

《天游峰扫路人》说课稿06-28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03-20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03-25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汇编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