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为国争光写作素材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四光为国争光写作素材

时间:2024-08-27 09:53:42 偲颖 素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四光为国争光写作素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四光为国争光写作素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文1: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3岁那年,李仲揆一个人到西湖新学报名上学,买了报名单后,忙中出错,误将年龄“十四”岁填入了姓名栏,再买份报名单吧,又没有钱,无奈他将“十”字添上几笔,便成了他的姓“李”,这样,姓名栏便写成了“李四”,受墙上横匾直书“光被四表”的启发,他又在“李四”后面添了个“光”字,这样李仲揆就变成了李四光。

  李四光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在鉴定古生物蜒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和创立地质力学诸多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川的谬论。为了证明中国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李四光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先后考察了太行的东麓、大同盆地、扬子江流域,几上庐山,发现牯岭西谷的一块巨石矗立在另一块巨石之上,并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坚定地认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涉足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发现了比较典型的冰蚀地形和冰川堆积泥砾剖面……1936年,李四光在黄山找到了冰磨条痕,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至此,中国无第四纪冰川之谬论不攻自破。

  李四光在科学史上的贡献,莫过于创立了地质力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他著有《地质力学概念》一书,认为地壳运动中发生岩石变形是由于地应力作用的结果。

  1947年7月,他代表中国出席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第一次应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新华夏海之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地质力学这一由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作文2:

  “只有付出一百倍的努力,才能收获一百倍的成长。”这是我非常敬重的企业家、思想家李四光先生的名言。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个人成长的真谛,更激励着我以实际行动去追求我的梦想。

  在现代社会,成功的人们往往被外界赞美,却忽略了他们背后付出的辛勤努力。对于许多人来说,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逐渐实现的。正如李四光先生所说,个人成长必须通过不断努力去拼搏。

  我曾经遇到失败和挫折,但我从不放弃。正是因为李四光先生的名言提醒着我,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取得与付出相匹配的成就。每当我面临困难时,我总会回想起这句名言,激励自己继续向前。

  不仅是个人成长,任何事情都需要通过付出努力来获得回报。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人际关系,只有经过努力奋斗,才能收获更多的成果。正如李四光先生所说,付出的努力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大。

  而实现个人成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遭遇挫折、失望以及困难。然而,只有坚持努力,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李四光先生的名言无疑是我在困境中找到的一束明亮的灯光。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怀着拼搏的心态去追求。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付出,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李四光先生的名言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中,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作文3:

  《李四光传奇》这一本书描写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故事性强,通俗易懂,思想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的一本教育性的书刊。

  文中写:李四光从小就爱思考。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正值大变动的时代,目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朝政府的腐朽,使他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1904年,李四光去日本留学。1905年成为孙中山在日本组建同盟会时的第一批会员。辛亥革命失败后,李四光赴英国攻读地质科学,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

  李四光毕生从事地质学研究。古生物科的分类、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的奠基和地质力学的创立等,是李四光对地质学的杰出贡献。

  建国后,李四光曾任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是中科院地质部委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委员。

  读完李四光的经历,使我懂得了,要勤奋好学,敢于发问和思考,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在国外同行们面前应该理直气壮,表现出民族的尊严和气概。

  就像李四光说的:“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要为真理而奋斗。”

  作文4:

  李四光,是一位智慧和勇气兼备的思想家,他的名言深刻而启发人。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只有不断接纳失败,才能最终迎接成功。”这句话无论在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每个人都会遭遇失败,但如何应对失败决定了我们的未来。正如李四光所言,只有接纳失败,才能找到成功的道路。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学会迎难而上,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失败中寻找教训和经验,不断修正自己的行动计划,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接纳失败并不意味着放弃,相反,我们应该将失败视为人生的一次宝贵经验。李四光认为,每一次失败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它让我们更加坚韧、聪明和有智慧。通过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成功是一条曲折的道路,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挑战。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勇敢地冒险并接受失败。李四光指出:“害怕失败的人注定无法实现伟大。”只有在克服失败的恐惧后,我们才能展现自己真正的潜力,迈向成功。

  成功与失败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成功需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而失败则是通往成功之路上的必经之路。追求成功的人必须学会接纳失败,并将其视为前进的动力。如同李四光所说:“每一次失败都是告诉你,你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总之,李四光名言中的思想深刻而有力地提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唯有接纳失败,将其视为成长和机遇,我们才能最终实现人生目标。不要害怕失败,勇敢地迎接挑战,坚持不懈地努力,成功将无处不在。

  作文5:

  人生自古谁无死,这是一句饱含哲理的名言,它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我们每个人都将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这是无法逃避和否认的现实。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死亡的存在,我们才更加珍惜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人们常常在面对死亡时感到恐惧和不安,但事实上,死亡并非是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就像大自然的循环一样,万物都有生生不息的规律,而我们的灵魂也会在死后找到新的归宿。所以,面对死亡,我们应该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看待。

  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时,就会更加明白时间的珍贵。我们常常被琐碎的事务所困扰,忙于应付各种琐事,却忽略了每一天都是宝贵的礼物。身处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活在当下,珍惜每一个瞬间。

  人生苦短,我们没有时间去后悔和遗憾。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无论是事业的成功,还是家庭的幸福,我们都不能等待机会的降临,而是要主动去争取,积极地追求自己的人生。

  困境和挫折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正如李四光所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勇敢。只有经历过逆境的洗礼,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最后,死亡并不是我们所害怕的,真正让人害怕的是在死的时候有太多的遗憾和未完成的事情。所以,让我们用心生活,不留遗憾,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珍惜每一天,活出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故事1:

  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主持兴建的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区,凝结着他的教育救国理想。经过实地考察,李四光发现东湖之滨实乃办学的上好宝地。于是,在1928年11月,正式确定武昌东湖珞珈山一带为国立武汉大学的新校址。李四光请美国工程师开尔斯来进行新校舍的规划设计,历经一载有余,终于完成。

  然而,武汉大学的兴建历程却并非一帆风顺,经过李四光、王世杰的多方奔走,终于解决了建校申请、修路迁坟、经费等问题。

  1932年5月26日,武汉大学隆重地举行了新校舍落成典礼。李四光作为教育部的代表表示祝贺,并为武大师生进行了学术讲座,当他演讲完毕,毕业纪念刊的编辑们希望他为纪念刊题词,他拿起笔墨写下了两行大字:“用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从此以后,他的“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一直在激励武大师生不断地博学慎思而笃行。

  李四光留下的庄重典雅、造型瑰丽的校舍建筑群,不仅让武汉大学赢得了“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美誉,其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亦鼓舞、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武大人不断开拓进取。

  故事2:

  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样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忙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留意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之后,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故事3: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县的四龙山镇。因为他是父亲的第二个儿子,所以,父亲给他起名叫李仲揆。

  少年时的李仲揆,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1902年,14岁的李仲揆听说省城办了一所官费的高等小学堂,凡是学习好的都可以去报考;特别是听说那里不学“四书五经”,而是教授国文、算学,成绩优秀者还能出国留学。因此,李仲揆终于说服了父母,带着借来的几个盘费,徒步到省城报考。

  李仲揆办理了报考手续,买了一张报名单。是由于太兴奋,太紧张?还是没见过世面?李仲揆提笔在姓名栏中端端正正写下了“十四”二字,而不是“李仲揆”。

  “糟糕!”他差点叫起来,“怎么能把年龄当成自己的名字呢!”

  无论怎样后悔,也已经晚了。重新买一张报名单吧,身上剩下的钱已经不多了,何况还要住宿、吃饭。

  李仲揆双眼注视着“十四”二字,一簇思维的火花在幼小的头脑中迸发出来。他重新提起笔,把“十”字改成“李”字,然而,这“四”字与“仲”字的笔划和字形却相差太大,确实是难以改成。难道还能改叫“李四”不行!不真成了人们平时说到不相干的人而代用的“张三”、“李四”了吗!

  第一次离家出门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急得鼻子尖都渗出了汗珠。忽然,眼睛一亮,瞥见大厅正中挂着一块横匾,上面刻着“光报四表”四个大字,李仲揆急中生智,在“四”字的下面,加上了一个“光”字.

  “李四光”!李仲揆端详着自己起的新名字,心里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好!四面光明,光照四方,前途大有希望!

  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南路高等小学堂。从此,李四光便“取代”了李仲揆。他那富有战斗性和科学精神的一生,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光照四方!

  年轻的李四光,曾被派往日本学造船,派往英国改学地质,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不为国外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所动,学成后毅然回国了。

  李四光在地质科学上为祖国赢得的第一荣誉,就是发现了中国内地有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大量的实据,推翻了那些国内外学术权威认为在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理论,为我国进行地质研究,奠定了真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李四光热爱地质科学,从事科学研究,一向是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严格的,连走路,也要学生练好基本功。他经常对学生说,搞地质经常到野外去工作,脚步就是测量土地、计算岩石的尺子,要求迈出的每一步的距离都要相等,并且要记住自己每一步的步长。

  李四光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走路不紧不慢,步子大小相等,迈一步就是0.85米。不论到哪儿,他仿佛老在度量距离。

  李四光搞科研,每天总是要到街上路灯通明时分,才骑着自行车回家;爱人总是焦急地等待着他回来吃饭。繁忙时,李四光连回家吃饭也忘了,爱人等急了,只得派女儿去叫他。一天,为撰写一篇学术论文,竟忘记天晚该回家了。他正在凝神思考时,偶尔抬眼,瞅见一个小女孩静悄悄地站在桌边,他未加理会,又低头继续写作,并轻声催道:“你是谁家的小姑娘啊?天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妈妈该等着急啦!”这时,只听见小女孩埋怨说:“爸爸,妈妈不是等我着急,是等你在着急哪!”李四光听到孩子叫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女孩是自己的女儿李林。他不由得笑出声来,忙答道:“这就回家,这就回家。”

  李四光晚年仍极大地关注地震研究。他经常分析大量的观察资料,还冒着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地震的预兆。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

  1971年5月2日,周恩来沉痛地当场宣读李四光女儿李林写给他的信,以此代致悼词

  1971年4月29日凌晨,李四光的动脉瘤破裂,被送进北京医院抢救。周恩来得知后,立即派派自己的保健医生赶到医院,一直守护在手术室旁,随时将李四光的病情和抢救措施向周恩来报告,直到李四光停止呼吸。

  由于当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办公厅的主要军代表说,中央决定追悼会上一律不致悼词,有关负责同志就没有安排准备悼词。

  5月2日,周恩来赶来参加追悼会,发现没有准备悼词,非常生气,严厉批评有关负责同志。周恩来沉痛地当场宣读李四光女儿李林写给他的信,以此代致悼词。李林在信中反映了她父亲生前对祖国地质科学工作的关注和希望,以及今后开发利用地热、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发展地质力学所提出的建议。周恩来在讲话中,高度评价李四光在地质科学上的杰出成就和对我国地质事业的重大贡献,称赞“李四光同志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故事4:

  李四光,是我国有名的科学家。他可喜欢石头啦,身边总带着一把小锤子和一面放大镜,不管走到哪里,看到石头,就用小锤子敲一敲,举起放大镜看一看.他只要看一看石头的颜色,掂一掂石头的重量,就能知道地下有没有石油。他整天忙着研究石头,常常忘了干别的事情。这里讲两个李四光的故事。

  捉迷藏

  李四光挺喜欢自己的女儿-一玲玲。玲玲也很爱自己的爸爸。可是,李四光整天忙着研究石头,没空带玲玲出去玩。玲玲可不高兴了,老嘟着嘴,生爸爸的气呢!

  有一个星期天,李四光笑眯眯地对玲玲说:“今天我不摆弄那些石头了。咱们到郊外去,高高兴兴玩一天好吗?”

  “好,好!”玲玲乐得搂住爸爸的脖子,亲亲爸爸的脸。

  那时候正是春天,满山坡开着鲜花,象铺了一块彩色的地毯,美丽极了。

  李四光采了一会儿野花,就和玲玲玩捉迷藏。玲玲藏在草丛里,爸爸一找就把她找到了;爸爸藏在田埂边,玲玲一睁眼也看到了。他们藏呀,找呀,找呀,藏呀,玩得真高兴.后来又轮到玲玲藏了,这回她藏在一棵大树后面,等爸爸来找她。

  玲玲在大树后面藏了很久很久,爸爸还没来找她。她又等呀等呀,还不见爸爸来。玲玲等急了,就大声喊起来:“爸爸,我藏在这儿呢!”可是爸爸没有回答她。

  玲玲站起来一看,咦,爸爸的人影也没有了。爸爸上哪儿去了?玲玲找到东,找到西,都没有找着,多着急呀!忽然,玲玲看到远远的有个人,她走近去一看,原来是爸爸。他蹲在泉水边,举起放大镜,正在看一块块石头呢!

  酱油瓶

  晚上,回到家里,玲玲很不高兴。李四光就在她的耳朵边小声地说:“别生气了,我去做几个好吃的菜,让你和妈妈尝尝。”玲玲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

  不多会儿,菜就烧好了。大家围在桌子边,吃得真高兴.他们吃着吃着,有个菜的味儿太淡了,要加点酱油。李四光说:“是我没烧好,该罚我去拿!”说着,就跑到厨房里去了。

  玲玲和妈妈等呀等呀。这是怎么了?爸爸还没把酱油拿来。玲玲侧着耳朵一听,听到厨房里有说话的声音。

  “爸爸在跟谁说话呢?”玲玲跑到厨房里一看,嗳,爸爸不见了!原来,刚才来了一位叔叔,和爸爸一起到实验室去研究石头了。

  他们研究了好长时间,李四光才想起玲玲和她妈妈等着他拿酱油呢!

  李四光连忙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啊,玲玲已经睡了,这孩子,怎么把被子蒙着脑袋睡觉呀?”

  李四光走过去,把被子掀开来,啊!被子里睡的不是玲玲,是一大堆石头,石头摆成一个人的样子呢!

  李四光这才想起来,玲玲跟妈妈到外婆家去了,他笑了笑,对自己说:“他们让我和石头人睡在一起呢!”

  名言:

  1、观察、试验、分析是科学工作常用的方法。

  2、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

  3、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

  4、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当然,自力更生并不等于封锁自己。

  5、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

  6、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

  7、我是炎黄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8、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9、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求实的精神要。

  10、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11、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12、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

【李四光为国争光写作素材】相关文章:

写作的素材04-13

为国争光作文11-13

经典写作素材案例09-10

写作素材的来源09-09

写作素材的积累09-09

经典写作素材专辑精选09-10

写作素材:默思09-11

英语写作素材09-11

语文写作素材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