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2021-08-09 16:36:04 高一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题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饿殍(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è) 锲而不舍(qì)

  B、中绳(zhòng) 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 跂而望矣(zhi)

  C、庠序(yáng) 氓隶(méng) 度长絜大(duó) 官盛近谀(yě)

  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 贻笑大方(yí) 养生丧死(sānɡ)

  2、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

  ①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 之。

  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 ( )之以孝悌之义。

  A、遗 振 伸 B、贻 振 申 C、贻 震 伸 D、遗 震 申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殊俗 叩关 不测之渊 兵刃既接 B、迁徙 须臾 约从离衡 防微杜渐

  C、崛起 堕落 追亡逐北 要言不烦 D、谪戍 孝悌 锲而不舍 人才汇萃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B.赢粮而景从

  C.君子生非异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 )

  A.王好战,请以战喻(好:喜欢) 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按)

  B.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C.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 数罟不入洿池(数:多次)

  D.王道之始也(始:开端)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心一也 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邻国之政 树之以桑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其智乃反不能及

  C.师不必贤于弟子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

  D.请以战喻 夫夷以近

  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9、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而耻学于师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10. 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我也,岁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树之以桑

  C.不拘于时,学于余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为天下笑者,何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阅读题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士大夫之族 族:类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尚且,还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结构助词,的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于:对于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是不同的

  B.本段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原则,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并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从论证方式上看,本段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士大夫之族”、“今之众人”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第三大题)把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文: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假舆马者 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 加:增加。 D.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中:合乎。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B.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河东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①蛟龙生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16.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7.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列举事例的论证方法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 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第三大题)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六 国 论

  苏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古地名),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责怪

  B.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 弊:遮挡

  C.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折:掉转

  D.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佐:帮助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B.①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①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②蟹六跪而二鳌

  D.①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是苏辙认为六国应有的正确做法的一项是( )

  ①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②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

  ③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 ④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⑤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⑥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1.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六国世家”,一笔总括,拈出一个“怪”字,问题由此提起铺陈六国人多地广,以优势攻秦,反被秦所灭,气势充沛,反跌有力

  B.“自安之计”一句,为“咎”字作铺垫,一个“咎”字,推出全文中心论点由“怪”而“思”而“咎”,步步紧逼,一气呵成,具有破竹之势

  C.“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借用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强调韩、魏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比喻是上述论点的推论和深化

  D.文章结尾对六国的贪利忘义、不顾大局终取灭亡提出尖锐地批评,并表示了痛惜之情对强大秦国发动不义的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

  (第三大题)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译文:

  (7)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译文: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姑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其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遂杀蒙毅。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改动)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将:率领 B.喻之决狱 喻:告诉

  C.求其罪过,举劾之 举:检举 D.其势足以倍畔 倍:加倍

  23.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先齐人也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①据阳山,逶蛇而北 ②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C.①暴师于外十余年 ②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D.①恬罪固当死矣 ②其问道也固先乎吾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夫晋,何厌之有

  B.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乃吞药自杀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蒙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秦国的将领,攻城略地,出生入死。蒙恬做了将军,大败齐军,屡立战功。

  B.佞宦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法经办的。而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从此以后赵高与蒙氏兄弟结下怨仇。

  C.胡亥在扶苏死后曾打算放过蒙恬,而赵高却污蔑蒙恬领兵30多万,虽身在牢狱之中,但仍有叛乱的实力。最后蒙恬也难逃一死。

  D.本无罪过,可蒙恬自杀前却说自己挖绝地脉应受到上天的惩罚,这实际是他不愿直接指责杀害自己的罪魁祸首的一种无奈之举。

  (第三大题)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译文:

  (9)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共宦籍。

  译文:

  (10)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译文:

  三、填空题

  (一)名句默写(共9分,错1字该句不得分)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则何如?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 , 。

  3、斩木为兵, , 赢粮而景从。

  4、奋六世之余烈,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

  6、 ,却匈奴七百余里, 。

  7、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___________ 。

  8、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二)文中语句翻译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分)

  译文: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分)

  译文: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分)

  译文: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

  译文: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分)

  译文:

  (6)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3分)

  译文:

  (7)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3分)

  译文:

  (8)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3分)

  译文:

  (9)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3分)

  译文:

  (10)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3分)

  译文:

  (三)阅读《任末好学勤记》翻译其中语句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11) (3分)

  译文:(12) (3分)

  四.写作:(60分)

  春风来了,你感动;花儿凋零,你感动;蝶的折翼,你感动;姚明奋起一跃,你感动;父亲孤寂的背影,你感动;-------瞬间的美丽与黯然,都会引起你心灵的震撼,请以感动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注意细节描写,要有真情实感。

  (3)注意开头扣题,文中联题,结尾升华主题。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人教版)06-01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06-01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05-09

2017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人教版06-01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03-11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测试题04-0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06-01

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04-23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