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时间:2017-10-26 09:21:19 高三 我要投稿

人教版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多做题、多练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欢迎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寒暄/煊赫 悄声/愀然 殉职/徇私 舞弊

  B.剽窃/缥缈 龟裂/均匀 瞋目/鼎铛玉石

  C.诡谲/矍铄 祛除/驱赶 提挈/锲而不舍

  D.疏浚/竣工 凄恻/沏茶 朔望/横槊赋诗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们在追踪历史时,往往会浮现出许多联想,其中有英雄的喟叹,有智者的思索,也有文人的歌吟。这是历史的回声,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今天的声音向着未来绵沿而去。

  B.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娇饰。

  C.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D.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编辑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文学创作的关键是要有好素材,有了典型的素材,就有了创作好作品的可能。”(苦口婆心)

  B.“中国当代最有情调女作家”评选结果揭晓,王安忆、简以宁榜上有名,她们的高票当选被认为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C.对将来从事涉外事务的人才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实属必要,有需求的人花钱去学英语也无庸置疑,但全国性的强制学习完全没有必要。(不容置喙)

  D.临近年关,各种展销会纷纷登场,面对林林总总的商品,消费者该如何选择?(琳琅满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阅兵仪式,是对我军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的全面检阅,也体现了我军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

  B.随着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的突然离职,让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谷歌中国业务再次受到其主要竞争对手百度的打压。

  C.2010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届时上海世博会将以“城市”为主题交流和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将成为一场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

  D.记者从黑龙江省龙煤集团新兴煤矿事故调查组了解到,这起特大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企业管理混乱、超强度组织生产引起的,此外还存在有关部门监管缺位的问题。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一转眼,不知怎样一来,整个燕园竟成了二月兰的天下。 大有凌驾百花之上的势头了。

  ①如果只有一两棵,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②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

  ③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几朵。

  ④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⑤但是它却以多胜,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便绽开了小花;

  ⑥但是一转眼,在一夜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

  6.下面是南京图书馆的馆标,馆标采用“书圣”王羲之所写“书”字的侧形,体现着文化的传承意味,除此之外,请再从构图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一馆标的内在意蕴。(4分)

  7.现在,各地的方言节目办得风生水起,宁波电视、电台也刮着一股“宁波闲话风”,虽“石骨铁硬”却又鲜活生动。有人认为,作为媒体,应普及与推广普通话,不宜助推方言风潮;也有人则持不同意见。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从不同角度谈两点理由。(不超过8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这个艺术风格是什么呢?简单说来,仍是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国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从而,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正和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游”、“可居”种种,但“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的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突然一下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狂迷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之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论语》中有“山节藻”,“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斗拱、飞檐的讲究,门、窗形式的自由和多样,鲜艳色彩的极力追求,“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雕梁画栋”,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8.下列对“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从秦汉到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上保持了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B.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

  C.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D.中国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

  9.下列不属于“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

  B.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

  C.宫殿宗庙有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

  D.中国建筑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

  10.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到宫殿宗庙中去,我们会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

  B.中国建筑同样体现了山水画“可望”、“可游”、“可居”、“可行”的精神。

  C.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中国建筑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

  D.万里长城,没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它盘缠万里,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所以不具备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

  1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陌 生 人

  (法)普鲁斯特

  多米尼克坐在熄灭的炉火旁边等待他宴请的宾客。每天晚上,他都要邀请几位爵爷和一些风趣的人跟他共进晚餐。由于出身高贵,富裕而且好客,他从来不会孤单。火把尚未点燃,屋子里的日光已经颓然消逝。突然间,他听到一个声音,一个遥远而又贴近的声音对他说:“多米尼克。”——他分明听到那声音在呼唤,在很远又很近的地方呼唤:“多米尼克。”他吓得浑身冰凉。他从未听见过这种声音,可这声音多么熟悉,他清楚地分辨出那是一个受害者,一个已经死去、出身高贵的受害者的声音。他寻思自己究竟犯下了哪条旧时罪孽却又想不起来。然而这声音的语调分明在谴责一种罪恶,一种无疑是他在不知不觉中犯下而又负有责任的罪恶——他的悲哀和恐惧便是明证。他抬起眼睛,看见他面前站着一个严肃而又亲切,模样混沌不清而又动人心魄的陌生人。多米尼克用几句充满敬意的话向他的那个忧郁而又自信的权威致意。

  “多米尼克,难道我是你唯一没有邀请参加晚宴的人吗?你想用我来弥补旧日的过失,那是错误的。当你衰老的时候,我要给你介绍从未来过这里的其他人。”

  “我邀请你参加晚宴。”多米尼克带着他也不明白的诚挚回答道。

  “谢谢。”陌生人说。

  他的戒指底座没有印刻任何徽饰,他通过言语传递的思想不曾结出锋利闪光的寒霜。然而多米尼克对他那亲如手足而又强劲有力的目光一见如故,陶醉在一种不可言喻的幸福之中。“不过,如果你想把我留在你的身边,你就必须打发走其他客人。”

  多米尼克听见客人在敲门。火把尚未点燃,屋里一片漆黑。

  “我不能把他们打发走,”多米尼克回答,“我害怕单独一人。”

  “其实,跟我在一起你还是单独一人,”陌生人悲哀地说,“可是你必须挽留我,你从前错怪了我,你必须弥补。比起他们来我更喜欢你,让我教你怎样谢绝他们。当你衰老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来的。”

  “我不能。”多米尼克说。

  他明白自己刚才牺牲的是一种高高的幸福,遵奉的是一种不可推脱而又庸俗不堪的习俗,他为服从这种习俗所付出的代价根本没有乐趣可言。

  “赶快选择吧。”陌生人傲慢地恳求道。

  多米尼克去为客人开门,与此同时他头也不敢回地问陌生人:

  “你究竟是谁?”

  已经消失的陌生人对他说:

  “你今天晚上牺牲我去服从这种习俗,到了明天你给我造成的伤口流出的鲜血将会更多。你遵奉的习俗一次比一次专横,它每天都使你离我更远,迫使你给我带来更大的痛苦。你很快就会杀死我,你再也见不到我了。然而比起其他人来,你欠我更多,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会抛弃你。我与你融为一体而又始终离你很远,我已经几乎不存在了。我是你的灵魂,我就是你本人。”

  客人们进来了,他们走进餐厅,多米尼克想把他与失踪的来访者的谈话讲出来,然而,看到晚宴主人的一脸烦恼和显而易见的疲惫,吉罗拉莫不想让大家和多米尼克本人扫兴,他用这样的结论打断多米尼克的话题:

  “永远不要单独一个人待着,忧郁是孤独的产物。”

  接着,大家重又开始饮酒;多米尼克毫无喜悦地与人交谈,然而他却得到了所有到场的显赫贵客的一致恭维。

  (选自《普鲁斯特随笔集》,海天出版社1996年1月版)

  12.理解文中画线词语“幸福”和“习俗”的含义。(4分)

  幸福:

  习俗:

  13.到访的陌生人是多米尼克的灵魂,文中哪些地方照应了这一点?请摘引三处语句回答。(3分)

  14.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

  15.有人建议把标题“陌生人”改为“孤独与热闹”,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

  16.赏析文中多米尼克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指 喻

  (明)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①刺状,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选自《逊志斋集》)

  【注】①剟(duō):砍,割。②膂:脊梁骨。

  1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色渥然 渥然:红润的样子。

  B.以示人 示:告诉。

  C.而傅以善药 傅:同“敷”。

  D.岂特疮痏之于指乎 特:只。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今疾且成 彼且奚适哉

  B.而终为大患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 而寓于不可见之初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D. 则宜以拇病为戒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9.下边五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是( )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晰,构思谨严。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阐发道理,叙事贵在简练而又生动,哲理则富有警策,有独到之见。同时两者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B.本文取譬设喻,借喻立论。文章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阐明“防微杜渐”的道理:天下之事,常发生在至微之处,因为忽略轻视,终成大患。

  C.本文不以文采词藻炫耀,不发空泛的议论,而是从实际出发,同时又有因小见大的深度发掘。从小事发端,深意在于治国,文意深远。

  D.本文含有针砭时弊的意味。国家处在“疲敝之余”,官吏又“戕摩剥削”,更加速了小患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幸其未发”。对于这一切,作者把针对的矛头直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22.这首诗以____ _为题材,“柳枝词”之题相传为后人所加,除了用杨柳的传统意象表达感情外,该题材还与诗中的_____ _这一句相照应,切合当时情景。(2分)

  23.这首诗的末句与王实甫《长亭送别》中哪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两句诗情感表达手法的相似之处。(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24.⑴以上选文是关于人际交往的,这样做同时也体现了孔子思想中怎样的重要原则?用四字概括(1 分)

  ⑵孔子教导子贡的交友之道,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朋友不负责任,但更有人认为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体现了以自主、独立、平等的个体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准则,对后一种说法,你认同吗?请阐释理由。(3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2) ,一夫当关, 。(李白《蜀道难》)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论语》)

  (4)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丰草绿缛而争茂,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乃其一气之余烈。(欧阳修《秋声赋》)

  四、作文(60)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可见,世间总有许多东西时时都在改变,世间也总有一些东西不曾改变。

  请以“改变的和未曾改变的”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人教版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人教版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3.一年级人教版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4.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5.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6.(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7.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8.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