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学年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时间:2021-08-11 16:58:44 高二 我要投稿

2016-2017学年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2016-2017学年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3分)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也许会失去自我,但因其体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会被世界各国认可。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识,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寓:寄居

  B.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 闇夕:昏暗的黄昏

  C.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顿:驻扎

  D.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不豫:不高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识,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5分)

  (2)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慈姥矶①

  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注】①这首诗写作者辞家出门,有友人送至矶下。

  8.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加以赏析。(6分)

  9.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表现自己多年漂泊、病苦孤愁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游山西村》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寓深刻的哲理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中,现在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希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举世无双的珍品

  [德国] 威塞尔

  “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他的顾客介绍着。

  “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坠子,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身着华丽服装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颗钻石的确是精美无比,我还从没有见过……”

  “这个坠子多少钱?”男顾客问。

  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如此爽快的顾客他还从没有碰到过呢!“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那当然。”男顾客不屑一顾地说,“多少钱?”

  珠宝商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店堂里好大一会儿没有一点儿声息。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一声,睁大了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看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显出什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转过神儿来,他感到太突然了,就连站在店里后面的两个女营业员也面面相觑,仿佛不相信她们刚刚听到的问话。

  “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珠宝商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候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宝石的身价一落千丈。但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因此本德尔仍将它按正品出售,而且没有影响他在此价格上再如上四万马克。他知道,珠宝不遇穷人。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他的心跳加快了:难道他发现了……

  卡尔•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个钻石坠子以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使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不过这次要是镶嵌在手镯上就更好了。价钱我不在乎。” “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 “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唉,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先生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又分别给一百多家珠宝行去信联系。如今几个月过去了,仍一无所获。正在这时,被派出去的人当中有个人从远东打来了电话,说他在缅甸的仰光发现了一颗与所需钻石质量相仿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只要能弄到手,不管多少钱!”当本德尔以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弄到手之后,简直欣喜若狂,可是他

  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您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

  “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不过这一颗也已经有人买了!” 专家仔细地看了看宝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部位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颖钻石!”

  本德尔先生的脸刷的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但还是跑到电话机旁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地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以一颗有瑕疵的钻石作为叙事线索,塑造了本德尔与卡尔·舒尔曼这两个一正一反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重的讽刺意味。

  B.小说善于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本德尔第一次交易时的兴奋、紧张,就是通过报价时的语气变化表现出来的。

  C.本德尔把有瑕疵的钻石,按正品价卖出去了,甚至还加了四万马克,展现了一个善于经营的精明商人形象。

  D.“那就太遗憾了”,这看似卡尔·舒尔曼在为不能再买到一颗相同的钻石而惋惜,其实是为了引诱本德尔上当,行骗手法极其老练。

  E.这篇小说语言平实,描写了珠宝商本德尔与卡尔·舒尔曼两次交易钻石的经过,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跌宕起伏,结局极富戏剧性。

  (2)请概括说明小说第一段的'作用。(6分)

  (3)珠宝商本德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本德尔,有人认为是舒尔曼,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香港政改酝酿已久,各界对某些敏感事件纷纷发表意见。表决结果出来之后,大众基本满意,至此,政改这件牵动人心的大事件终于__________。

  ②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公众期待耶伦____,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

  ③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俗语,似乎廖化的能力如何已经________,但廖化真是这样不堪吗?

  A.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B.尘埃落定 一锤定音 盖棺论定

  C.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D.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满足基因复制和变异这两项基本的需求,生命系统必须设法将每一个基因和它的“产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保障分子复制过程中原料和自由能的供应。

  B.在中国,有一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即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应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备受大众追捧的“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树立了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D.唐、五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极盛时期,《全唐诗》记载的诗人至少2200名以上,其中既有汉人,也有少数民族,还有来自高丽、日本的人士。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孟浩然可谓名家。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形象和经历代表着那个时代许多士人的共同命运和文化心态。

  ①隐逸情结使他倾向于后者

  ②他承先启后的诗歌创作丰富了中国诗歌的美学天地

  ③然而乡野诗人的身份和都城生活经历的特殊人生使他的隐逸具有不同于传统隐逸诗人的文化内涵

  ④在魏阙与山林的传统知识分子生存之路的抉择中

  ⑤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盛唐思想领域中的儒、道、侠并存的思想风貌

  ⑥他的出现使盛唐诗歌的天空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A.⑥⑤④①③② B.⑥④⑤②①③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④⑤①②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16.依照下面示例的句子,另选两组花卉,写两句有一定寓意的文字。(5分)

  例:

  玫瑰――你娇艳美丽的花朵下面,却有着锋利的刺,是不是因为你懂得:既要展示美丽,也要保护自己?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木桌四条腿不齐,摇晃不稳,铜鼎见了以后笑着对它说:“我身大体重,不过三条腿罢了,而且不管地面多么不平,我都能站稳。你四条腿,仅仅支撑了一块木板,却如此狼狈,这可值得你好好想想。”

  小木桌听了以后,就锯掉了自己一条腿,立刻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讲评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3分)命题立意: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

  答案与解析:C

  解答本题的关键: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查找对应,对比分析→检测验证解答本题,首先根据第一段,可以明确: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和”有“中和”“融合”之意然后把各项选择支和文本对照分析,可以明确:A项强调的是中华饮食中不同民族间饮食方式的“融合”,B项强调的是中华饮食与亚洲其他地区在饮食品种上的“融合”,D项强调的是中华饮食从国外引入的某一特定食材用途的扩大体现的“融合”,而C项强调的是中华饮食的本土性原则,没有涉及和外来饮食关系,自然就谈不上“中和”“融合”的意思了。

  2.(3分)命题立意: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D

  D项“南北朝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的表述错误,因为第四段有这样的表述: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方法规律】回到原文,仔细对照,注意说法不一致的地方,尤其是本质意思不一样的地方有的选项,命题人故意改变说法,其实意思不变,不要被迷惑。

  3.(3分)命题立意:考查“把握全篇文章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D

  D项“中华饮食文化也许会失去自我”表述错误,原文“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 “但因其体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会被世界各国认可”也强加因果。

  【方法点拨】解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原文,将题中选项与原文一一对照,找出异同点再作出判断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古文阅读

  4.(3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理解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D(不豫:病重、病危 )

  5.(3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积累文言常识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6.(3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B(“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7.(10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5分)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通晓了骑射之术,非常有胆识,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把士卒配发给了他。(关键词“稍”“习”的翻译各1分,“配以士卒”特殊句式1分,大意2分)

  (2)(5分)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关键词“益”“论进”“任使”和定语后置句“将士依附之者”各1分,大意1分)

  思路点拨:高考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确,特殊句式要调整。尤其要有得分点意识,学会抓关键词,书写要工整,语句要通顺,杜绝错别字。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侯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通晓了骑射之术,非常有胆识,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把士卒配发给了他。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8.(6分))命题立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合”“浮” (1分)。 “合” 字写出了诗人远望时看到的田野和沙滩合成一片的景象,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2分) “浮”字写出了诗人往更远处望时看到的连绵的远山被暮靄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苍茫之感。(2分)。烘托出了作者因离家而产生的愁苦之情。(1分)

  9.(5分)命题立意: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

  诗人的情感由开始的“暂解去乡忧”变为后来的“客悲不自已”。(准确概括,给2分)开始有友人相送,和友人一同欣赏黄昏的景色,暂时缓解了离开家乡的愁苦,后来踏上行程,遥望前路,看到的是一片空旷、苍茫的景象,又看到了很多回家的船只,于是离家思乡的愁苦变得更加深重了。(详细分析,给3分,此处分析,如把“归舟”理解为“友人乘船回去”也可以。)

  10.(6分)命题立意: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25分)

  (1)命题立意: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及语言等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5分)

  BD(选B得3分,选D得2分,选E得1分。简析:A项中“一正一反”错;C项“善于经营的精明商人形象”错;E项“两次交易”不妥。

  (2)命题立意:考查局部材料在文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①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本德尔售出有瑕疵的钻石而沾沾自喜做铺垫;

  ③为下文进一步塑造本德尔奸商这一人物形象服务。

  (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命题立意: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①精明谨慎。例如验证支票。

  ②奸诈欺客。例如把瑕疵钻石当正品卖,还加价四万马克。

  ③自作聪明。自以为伎俩得逞不想落入他人圈套。

  ④贪财好利。例如为了再次牟取大利到处搜罗钻石。

  (每点2分,答出三点就可得6分)

  (4)命题立意:考查对文本相关问题的探究能力。(8分)

  参考答案:

  观点一:本德尔是主人公。①作者用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手法刻画了一个奸诈小心唯利是图自作聪明的珠宝商形象。②本德尔的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从他身上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观点二:舒尔曼是主人公。①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行骗高手的形象②舒尔曼的第二次出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本德尔上当的结局③通过舒尔曼更好揭示主题。

  (观点2分;理由6分)

  注:对于小说主题的理解:聪明反被聪明误,恶人自有恶人磨,这些都是浅层的理解;结合小说题目及内容可知,举世珍品有瑕疵隐喻高贵如人有弱点。本德尔、舒尔曼都具有贪婪欺骗等人性弱点,故二人均揭示主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3分)命题立意:考查正确理解使用成语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B(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一锤定音,比喻凭某个人的一句话做出最后决定。盖棺论定,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做出结论。①句中对应“酝酿已久” “各界对某些敏感事件纷纷发表意见”,选择“尘埃落定”。 ②句中强调的是内部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需要美联储主席耶伦来做出决定,结束争吵,所以用“一锤定音”。③句中是对古人廖化能力如何的最终判定,所以选择“盖棺论定”。)

  13.(3分)命题立意: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A(B不合逻辑,既然“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那么“反腐败的问题”怎么会是“全社会的公民都应深恶痛绝的”呢?C搭配不当, “中国好声音”不能与“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搭配。D矛盾,“至少2200名以上”去掉“以上”)

  14.(3分)命题立意: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

  答案与解析:A (要认真阅读所给句子,明确其主要内容,所给句子主要写孟浩然的历史地位,隐逸情结和其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可知,⑥⑤为一层,④①③为一层,②为一层,再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确定每一层次句子的排序。最后可从三组间的逻辑关系出发,确定为A)

  15.(6分)命题立意:考查依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参考答案:

  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每句2分)

  16.(5分)命题立意: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参考答案:

  昙花——你特意在夜间开放,又在瞬间凋落,是不是向人们昭示:美丽常常是短暂的,惟其短暂才更可贵?

  梅花——你面对满天飞雪,凌寒盛开,暗香飘溢,是不是在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冬天,春天就要到来了?

  五.作文(60分)

  17.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意角度参考:

  1.坚持做自己,不可盲从。桌子本来有四足,可是它心里却忐忑上下,听了鼎的话以后便不加思考,盲目听信,没有坚持自己的个性,而导致失败。这种情况,在社会生活中比比皆是,所以在人生中,最可贵的是真正的自己,不要盲目听从别人意见。

  2.人要有自信。桌子与鼎本来各有优势,各有各的不足,但桌子听了鼎的话以后,没有想到自己的优势,反而怀疑自己,于是像鼎那样,将足锯掉一个,变成三个,可是这样一来失去了自我,焉能不败?由此可见,人要有自信。

  3.要慎言慎行。鼎自认为自己的三足比桌子的四足有优势,盲目指点。桌子与鼎是不一样的,但鼎一看到桌子的样子,就不顾别人的实际情况,认为自己比桌子高明,于是乱提意见,导致桌子失败的结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鼎对于桌子的失败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生活中,应慎言慎行。

  4.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要正确地学习借鉴他人)。当材料中的桌子听到鼎的话语后,根本不思考就付诸行动,这是没有正确对待别人意见的表现。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听到别人的话就对自身加以改变,而不考虑到自己的实际 情况,结果导致失败。

  其他论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学年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相关文章:

2017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06-09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03-04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03-11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06-29

2017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检测附答案03-20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03-19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02-22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03-03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