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现代诗《赋别》原文及赏析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郑愁予现代诗《赋别》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7-18 22:45:56 思颖 现代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郑愁予现代诗《赋别》原文及赏析

  导语:《赋别》是一首离别的悲歌。离别的铭心刻骨的痛苦是通过平静的、故作豁达的歌来表达的。下面是其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赋别》——郑愁予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

  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

  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

  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你说,你真傻,多像那放风筝的孩子

  本不该缚它又放它

  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

  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

  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足印的;

  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

  “独木桥”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广阔的草原了,

  我已失去扶持你专宠的权利;

  红与白揉蓝于晚天,错得多美丽,

  而我不错入金果的园林,

  却误入维特的墓地……

  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

  这世界,我仍体切地踏着,

  而已是你底梦境了……

  诗人简介及诗的赏析

  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 ,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山水风光。 1949年随家人去台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并能把传统的诗词意境,与现代西方的艺术手法相揉合,现代诗被改成歌曲,最多的就是郑愁予和余光中二人。

  郑愁予的诗,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读他的诗,仿佛看到一个穿长衫的古代诗人。

  近代诗人中郑愁予是我最喜欢的。他的“错误” “赋别”这两首,我极其喜爱,很幸运我的青春年少时期,有他的新诗一路陪伴,这几日读罢传统古诗词,很自然就想起了这位近代诗人,《赋别》也是一首写离别的诗,写一首男女恋人分手的悲歌成长,全诗分三小段来展开诗意。

  《赋别》一开始就点出了时间和气候。和女友分手,他不说是发生在一个风雨的夜晚,而是说:“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难道这一段感情,注定了会像风一般的轻,伤心的泪水如雨而下,这一段感情的结局,似乎早已经命定,是命定的“已经成形了”。别离的时刻,天空刮着风,下着雨,再伤感不过的时间和气氛了。分手没有任何的哭闹和争吵,她只是无言地笑一笑,诗人也只是无言地摆一摆手。

  于是,寂寞伴随着两个人,沿着一条背道而驰,永不会交接的路上,向空旷的天际,无穷地伸展开来。说再见都是多余,还需要说出来吗?“再见” 通常就意味着永不再见了,也没有必要再多说了。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似乎这样的无言动作,分手还真的有点像 “ 释迦拈花,迦叶微笑 ”,仿佛顿悟了。“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这是一种极高的文学笔法。寂寞是没有脚,它不会向两个相反的方向伸展,而失恋的人却会!相思它不会奔跑,但会因深切的思念,带来苦恼与悲伤。诗人和他女朋友分手了,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可诗人无法忘怀对方,他能不念吗?于是“念”此际她已经回到滨湖的家居小屋,“想”到现在,她可能正在梳理着被风吹乱的长发,或着整理着她被雨打湿的外衣。这种无法自拔的深深思念,不正是他仍爱着对方的证明吗?

  然而等待着诗人的是什么?是风雨交加的寂寞归途!诗人内心的感觉是寂寞、孤单、渺小、迷惘和一片漆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是北宋欧阳修的名句,送别的人与离去的人越来越远,被宽广世界所隔绝,即使登上高楼,对方心意已决,再也不会回头了。

  从分手的一刹那,便走出了他的世界,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无形中。

  诗人郑愁予离开了伤心地,似乎风雨兼程地坐火车回家。

  火车经过丘陵地带进入一片宽广的平芜,山慢慢的后退,平芜就又于山的后退而更宽广,用这个广阔的景,去衬托出火车上失恋的诗人,此刻的他,是何等地孤单和落寞!

  客观的景色,只不过主观内在的投射,这是传统诗词中的绝妙好手法。经由失去了她之后,世界一片漆黑。“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恋爱就像脑人的三月天气,无论是初恋的迷醉或失恋的哀伤,都让人无法知悉从何而来。来去不留踪迹,神秘难解。在恋爱的散步中,难免走到岔路口,恋爱就像放飞的风筝,风筝飞向蓝天,有断线的遗憾;又如在沙滩散步,“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脚印”。这正是“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此后云水漂渺,难以预料。“独木桥” 的初遇已成往事,意指两人最初邂逅的一见倾心,情投意合,“如今已是广阔的草原了”,爱情漂忽,渺茫难寻。诗运用现代派的手法,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达了同一意蕴。女友的话说得洒脱,而失恋者难挡相思之苦,转述得更深更长“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越是这样说,更看出维特欲爱不得之苦。

  这首诗典型的体现了“愁予风”,爱情固然甜蜜与温柔,但它带给人们也伴随着一些苦恼,也许爱情的幸福正从痛苦中来。最动人的情诗,是失恋诗。这首《赋别》的主人,多愁善感,忧郁感伤的气质情调,形成一股旋风,打动了很多少男少女的心。

  诗人的恋爱,做为一件事来看,有始无终。开始于独木桥的初遇,结局是分手,一个字,错!正像放风筝的小孩,紧握了断线的风筝。为什么会终断了呢?答案是错。

  诗人和他女朋友的故事始于独木桥。初遇是冥冥中注定了的,发展到相识、相爱,以至分手,难道竟也是无可避免的命运在主宰?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诗人再也触不到,看不到对方,扶持她专宠的权力已成过去。他的她,变成了往事。发展成这样,结论就是“错”!缤纷多彩的爱情故事,正像黄昏夜空的颜色,“红与白揉蓝于晚天,错得多美丽”。

  她为什么会变心,这似乎是恒久无解的问语。诗人选择了自我隐退远离,离开了她,便不想再见她了。

  一段缤纷的爱情故事,才开了头就夭折了。就让这遗憾,变成生命中的永恒。诗人的真实世界,是失去了她的伤痛,对已静静入睡的她而言,只是梦境般的虚幻罢了。

  留下未完成的一切,而海洋在何处?诗人独有的本领,就是文字的独特魔力!

  作者背景

  作者信息:郑愁予,本名郑文韬,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河北。他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并能将传统诗词意境与现代西方艺术手法相结合。

  成长经历:郑愁予的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了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山水风光。这些经历无疑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成就:他的作品受到纪弦的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他的诗作如《错误》《赋别》等广为传颂,被誉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赋别》的创作背景

  主题:《赋别》是一首描写离别的悲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情感基调:诗中充满了深沉的哀愁与无奈,同时也传递了对生命真谛的探求。诗人通过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爱情的失落和对生命变迁的感慨。

  创作年代:虽然具体的创作年份无法准确得知,但《赋别》作为郑愁予的代表作之一,显然是在他文学创作生涯的某个阶段完成的。考虑到郑愁予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的形成,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青年或中年时期创作的。

  可能的创作灵感

  个人经历:郑愁予自身的情感经历可能为他创作《赋别》提供了灵感。他在诗中描绘的离别场景和情感体验,很可能源自他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时代背景:虽然《赋别》主要描写的是个人情感,但也不能忽视时代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郑愁予生活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迁和动荡。这些时代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

【郑愁予现代诗《赋别》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郑愁予现代诗《赋别》赏析12-29

郑愁予现代诗《赋别》12-18

《别赋》原文及赏析10-25

《别赋》原文与翻译10-25

郑愁予《错误》现代诗赏析06-29

郑愁予现代诗《错误》全文赏析04-20

《白发赋》原文及赏析04-20

《高唐赋》原文及赏析04-21

登楼赋原文及赏析11-03

《雪赋》原文及赏析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