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精选10篇)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
注释:
①逮:到。
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2.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粗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3.(1)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
(2)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
4.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
(意对即可)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注释]宿:事先。沆然:轻松、愉快之意。矍然:惊惶的样子。寤:睡醒。
10、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引被覆面卧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宴( )②遣( ) ③辄( )④易( )
12、文中加方框的"寤"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_________"(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13、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因此拿出纸和笔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当真的。
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
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来的。
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敢答应的。
14、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0、引被/覆面/卧
11、①宴请②派遣③立即④改变
12、寐
13、B
14、王勃写文章,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磨墨,接着喝酒,再拉过被子蒙脸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笔一挥而就,写成文章,一字不改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3
游雁荡记 清·方苞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人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关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①日:盍记之?余日:兹山不可记也。永、柳诸山,乃荒陬②中一邱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③,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痞壁藿④然而人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⑤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
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⑦相接焉。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
①鲍甥孔巡:鲍孔巡,方苞外甥,方苞一妹嫁鲍氏,孔巡即其子。
②荒陬(zou邹),荒凉偏远之地。陬:角落,引伸为偏远的地方。
③幽寻句:深入探寻山水(寄情山水)以打发日子。
④疳(wei戳伟):疮。壁(ju6掘)然:惊心。
⑤鸠工:集聚工匠。鸠:聚集。标揭:标榜扬名。
⑥冥:脆隐灭。
⑦一:完全
22.(2分)癸亥仲秋,望前一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______月。金陵之摄山中的金陵是指现在的_______(地名)。
23.(2分)对兹山不可记也的理由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雁荡山实大且多应着眼于它整体的内在精神。
B.求其形似容易,绘其神似太难。
C.作者无心花费笔墨描景状物。
D.抓住特点将游山的乐趣引向哲理探索。
24.(2分)对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一句的理解最恰当一项是 ( )
A.雁荡山就这样才没有被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啊。
B.雁荡山因为这样才能没有被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啊。
C.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D.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拒绝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25.(4分)作者欣赏雁荡山的两点,一是雁荡山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二是这一特点符合作者_______________的心境。(用文中词句回答)
26.(3分)从文中看作者游雁荡山悟出的道理是:(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22、八(月)或秋天的第二个(月) 南京
23、B
24、C
25、完其太古之容色 严恭静正 26 欲使自己不受侮辱,就要远离受侮辱的环境;与成就别人,首先要成就自己,使自己有很高的品德。
[参考译文]: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同。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
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发日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险怪,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容得与其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
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而雁荡山独能保持山的原貌。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富贵及有权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会久留,花费时间财力来表明自己到此一游,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欣然而乐。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俯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开始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
知晓了这两点,那么高洁之士守身处世的学问,圣人贤哲成己成物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可以了解了。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4
阅读下面一则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X3=9)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①!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②,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③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
①乡里中社祭时主持分配祭肉的人。
②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
③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4、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善,陈孺子之为宰 素善留侯张良
B.陈涉起而王陈 沛公欲王关中
C.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亚父闻项王疑之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金,行反间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计谋的'一组是: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善,陈孺子之为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C.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参考答案:
14.B(A好/善待;B统治,称王;C使怀疑/怀疑;D挑拨使人不和/从小路)
15.C 16.D竟然/才(A,取独;B,定语后置的标志;C,趁机)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5
孟德传
【宋】苏辙
(1)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2)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3)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答案 D
解析 D项庶几:希望、企图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 )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答案 C
解析 A项:①信息在第一段: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句子是说其志向没能实现;B项:②信息在第一段: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这是孟德介绍猛兽情况;D项:②信息在第三段: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是本文作者的评论感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答案 B
解析 B项: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原文在第二段: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大意是孟德被捕后,知州让他作为自首者将其安置在泰州。该项无中生有。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6
阅读《赵普》,完成问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读之竟日 ( )
③普颜色不变 ( )
④他日补缀旧纸(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4、.用文中原句回答: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说说本文写了赵普那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熟悉 整日 脸色,神色 修补
2、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3、B
4、(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2)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刻苦读书、为国荐才
6、“略”。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7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戴安道就范宣学①,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唯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②,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
①戴安道就范宣学:载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
②咨嗟:赞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贤于材人远矣贤:_______________
②不宜劳思于此 劳思: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参考答案:
1.①胜过,超过;②计较,考虑
2.①能成为一个普通的'人恐怕(都)不容易吧?
②范宣看了,赞叹不已,认为很有好处,这才重视绘画。
3.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相互学习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8
白居易传
[元] 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艰难:艰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权贵有嫌其出位 乃放纵诗酒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与刘宾客齐名
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
①(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②(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答案解析
小题1:A 致仕:退休或辞职回家。
小题2:D 与:介词,跟,同。A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个;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C介词,给/介词,与前面的“见”构成“见…于”格式,表被动
小题3:C:(公)问(妪)解(公)则录,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请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录下来。
小题4:D “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应是先“儒”后“释”。
小题5:①况,吴人:判断句。恃才:自恃有才华。推可:推荐认可。
② 省略句(省略主语白居易)。用:任用。索寞:消沉。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
韩 愈
太学博士顿丘①李于,余兄孙女婿也。年四十八,长庆三年正月五日卒,其月二十六日,穿其妻墓而合葬之,在某县某地。子三人,皆幼。
初,于以进士为鄂岳从事,遇方士柳泌,从受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满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云。
余不知服食②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书所记及耳闻相传者不说,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
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逊弟刑部侍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识。工部既食水银得病,自说: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狂痛号呼乞绝,其茵席常得水银,发且止,唾血十数年以毙。殿中疽发其背死。刑部且死,谓余曰:我为药误。其季建一旦无病死。襄阳黜为吉州司马,余自袁州还京师,襄阳乘舸,邀我于萧洲,屏人曰: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可用枣肉为丸服之。别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讯之,曰:前所服药误,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竟卒。卢大夫死时,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金吾以柳泌得罪,食泌药,五十死海上。此可以为诫者也。蕲不死,乃速得死,谓之智,可不可也?
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人相厚勉,必曰:强食。今惑者皆曰:五谷令人夭,不能无食,常务减节。盐醯以济百味,豚、鱼、鸡三者,古以养老,反曰:是皆杀人,不可食。一筵之馔,禁忌十常不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后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始病,曰:药动故病,病去药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呜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注】①顿丘:今河北清丰县。②服食:道家养生法。此指服食丹药(金丹,即水银的氧化物)。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比四年,病益急,乃死 比:等到,到了
B.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 游:游玩,游览
C.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 遗:遗失,遗留
D.人相厚勉,必曰:强食。 勉:勉强,强迫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于以进士为鄂岳从事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B. 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 此可以为诫者也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 蕲不死,乃速得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墓志铭要叙述死者的生平事略,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而本文写李于生平的文字不多且没有赞扬之语;而是借墓志针砭时弊,抨击误人性命的服食。
B.本文不是简单反对服食,而是描述了服食者疼痛不堪、哀求速死的惨状,这样更能警醒迷信服食者以及准备服食者。
C.第四段写了七个有名位的人服食后的情况来警诫世人,但并未平均用力,归登、李虚中、孟简是详写,其余是略写,从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服食者认为五谷三牲对人体不利,应少吃或不吃。有人虽见前人服食而亡,却认为自己服食会成功,临死时又后悔。真是糊涂啊!
20.用斜线(/)给第二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以 铅 满 一 鼎 按 中 为 空 实 以 水 银 盖 封 四 际 烧 为 丹 砂 云。
21.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刑部且死,谓余曰:我为药误。其季建一旦无病死。(3分)
译文:
②曰:前所服药误,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竟卒。(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7.A/B.游:交往,交际。C.遗:给予,赠送。D.勉:劝勉。
18.D(A凭借/来,表目的连词 B好像/ 如果 C作为/被)
19.C/①写李虚中只有一句殿中疽发其背死,是略写。②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的是举例,而与详略结合没有多大关系。
20.以铅满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云。(划对3处2分,对4处3分)
21.①刑部尚书李逊临死前(或:将要死时)对我说:我被金丹药误了。他的弟弟李建有一天无病暴死。
②来人说:前段时间服食的金丹药出错(误事)了,正在(用别的办法)使它排泄出体外,排泄出去病就好了。孟简病了两年最终也死了。
翻译:
我不知道服食之说从什么时候开始,误人致死的`事例数都数不过来,可是世人向往推崇炼丹、提倡服食之风愈甚,这是人们糊涂啊!在文章、书上记载的和耳闻口传的暂不说,现在只举我亲眼看到的、亲自和他们交往的六七位名人因服金丹而丧生的事例来告诚世人:
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李逊的弟弟刑部侍郎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这些人都有名望和官位,是世人都认识的。工部尚书归登服水银得病后,他自己说,好像有根烧红的铁杖从头顶直往下插,铁杖断折,火焰从身上所有孔穴和关节迸出来。他痛得快要发疯了,嚎叫着乞求早点死。他躺卧的褥子和席子上常发现水银。他的病时发时止,咯血十几年而死。殿中御史李虚史(服了金丹),背上长恶疮死去。刑部尚书李逊临死前对我说:我被金丹药误了。他的弟弟李健有一天无病暴死。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被贬为吉州司马。我从袁州回京都,他乘船来邀请我到一个僻静的江心小岛上,遣走身边的人,对我说:我弄到一种秘方制成的药,我不能独自服用而长生不老,现在送给您一盒,您可以用枣肉襄成药丸服下去。分手一年后,他生病了,他家里有人来,我问孟简的病因,来人说:前段时间服食的金丹药丸出错(误事)了,正在(用别的办法)使它排泄出体外,排泄出去病就好了。孟简病了两年最终也死了。御史大夫卢坦死时,小便带血,痛得受不了,乞求快点死,然后死去。金吾将军李道古因向唐宪宗推荐柳泌的药而得罪贬官,他自己也吃柳泌的金丹,五十岁时死在循州海边,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告诫的。祈求长生不老,却加速了死亡。说这种做法是聪明的,行不行呢?
五谷牛猪羊,盐醋果品蔬菜,是人们日常食用的。人们互相殷勤劝勉时,必定说:努力加餐。如今有些糊涂人都在说:五谷让人短命,但又不能不吃,只好务求减少。盐醋用来调和味道,猪鱼鸡三样东西,古人用来养老,现在有人却说:这些都是会杀死人的,不可以吃。一场宴会上的食物,由于禁忌,十种往往不吃的就有二三种。他们不相信日常生活的道理,却追求鬼怪之说,临死才后悔。后来的求长生的人又说:那些服食金丹而死的人都不得法,我却不是那样。这些人开始生病时,仍然说:药力发作所以生病,病过,药力奏效,才可长生不死。到快要死了,又像前人那样后悔。唉!可哀伤啊!可哀伤啊!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1923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②。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③。二子取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④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⑤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注】
①干:谒见。
②军正:军中的执法官。
③进趋之方:求取功名的方法。
④摄:夹处,夹迫。
⑤刖(yuè):古代刑名,即砍掉双脚。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原创)
A.适于他国 (往)
B.大国吾事之(侍奉,服从)
C.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礼让)
D.焉往而不穷哉(不得志)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原创)
A.而摄乎大国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
B.好兵者之楚 愿借子杀之
C.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 休祲降于天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原创)
①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22.在谋职的道路上,为什么施氏的两个儿子能成功,而孟氏的两个儿子却失败?请简述原因。(4分)(改编)
参考答案:
19.C(3分) 20.A、C(4分)
21.(1)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安稳的办法。(2分意思相近即可)
(2)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你们没有顺应时势啊,并不是本事学错了。(2分意思相近即可)
22.因为施氏的儿子在游说诸侯国君主时能看清对象,适应诸侯君主的需要;而孟氏之子却是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因时而变,灵活变通,所以失败。(4分,施氏、孟氏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06-19
文言文的阅读题09-08
文言文阅读题09-08
课外文言文阅读09-08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阅读答题09-10
文言文阅读题示例09-08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09-08
文言文阅读题精选:童趣09-08
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09-08
文言文阅读拓展题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