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攸保侄文言文翻译
邓攸,字伯道,是晋朝时著名的贤臣。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邓攸保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唯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城,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注释】
1唯:只,只有。
2谓:对……说。
3挈:带着。
4亡:逃亡。
5毋:不要。
6值:适逢,正赶上。
7担:挑。
8从:听从。
9迫:逼近。
10壮:年轻。
11怀:带着。
12但:只 。
13亡:死。
14胡人:匈奴人。
15京师:京城。
16莫若:还不如。
17尚:还。
18孥:子。
19贼:入侵者。
20走:逃跑。
【翻译】
邓攸是晋国人。(他的)弟弟很早便过世了,只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遗民。那个年代,正遇上动乱,匈奴人入侵首都,抢夺牛马。邓攸带着妻子孩子逃到他乡。食物快吃完了,匈奴人再次逼近。(在这种情况下,)邓攸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死得早,(他)只有遗民。现在如果我们带着两个小孩子逃命,大家都会死。不如我们放下我们的孩子,带着(我弟弟的儿子)遗民逃跑吧。”妻子听后泪如雨下。邓攸(便)安慰她说:“不要哭了,我们还年轻,日后一定还会有孩子的。”妻子也就听从了他的话!
【古今异义】
1.妻子:妻子和孩子.
2.“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文中指“眼泪”,而“鼻涕”在文言文中用“泗”表示。
【文言知识】
毋、莫、弗、勿。这四个是文言虚词,都可以指“不”,“不要”上文“毋哭”,也可以说“莫哭”、“弗哭”、“勿哭”。意即:不要哭。
亡。上文有两个“亡”:“早亡”与“挈妻孥亡”。前者指死亡,后者指逃亡。“亡”还可以指“丢失”、“灭亡”等,这就是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启发与借鉴】
1.文章想要说明邓攸舍己救侄的大义精神。
2.邓攸把自己孩子丢掉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敌兵已迫近,弃侄子,还是弃儿子,邓攸选择的'是舍己为人。
【文章背景】
据传晋朝邓攸,曾任吴郡(今苏州)太守,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永嘉八年,八王作乱,兵连祸结,百姓涂炭,选后吴郡失守,百姓争相逃命,邓攸是太守,因衙役四散,又无亲人,只得自己挑着自己的幼子及兄嫂遗子绥景,徒步南逃,及至泗水之滨,正遇石勒乱兵追赶来近。邓攸一人难携两幼,沉思之后,毅然将亲生儿弃于路旁,带着妻侄继续南逃。过了泗水,却被乱兵追及,石勒举刀欲杀邓攸,邓攸诉说南逃种种,亲生儿已不能保,今求石勒只杀他夫妻二人,保全侄儿性命,以存亡兄一脉生机。石勒听说邓攸弃儿保侄,大义可钦,甚然感动,遂决定让其逃生,又恐这三人在路土又有不测,便随手采下路旁的菖蒲和艾枝,插于三人身上,并传下军令:“若遇身插菖蒲艾枝者,乃仁义之人,不准滥杀!” 五月五日,邓攸等三人终于逃至福建宁化石壁洞,此处乃中原南来者之转运站。眼看追兵将至,此地百姓将成刀下冤鬼,他记起石勒亲传的军令.忙叫各家各户都在门上插了菖蒲艾枝。当追兵到此之时,见家家户户门插菖蒲艾枝,军令如山,不敢滥杀,扬长他去。而这些百姓日后转徙闽南、台湾各地。为感念邓攸救命之恩,每于端午节插此以作纪念,或有贴上对联云:“菖蒲驱恶迎吉庆,艾叶避邪保平安。”
【邓攸保侄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邓羌义勇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阅读答案11-05
文言文“公输”翻译01-20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译05-31
《过秦论》文言文翻译01-15
文言文翻译方法01-14
文言文南辕北辙及翻译03-17
马说文言文翻译08-26
琢冰文言文翻译11-29
《秦观劝学》文言文翻译03-15
文言文《木兰诗》翻译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