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时间:2024-08-26 08:16:24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

  《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作品原文

  刻舟求剑(战国)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词语注释

  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

  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动词>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7.舟止,止:停止

  原文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故事启示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摘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近义词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按图索骥

  反义词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成语辨析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成语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相关文章: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0-18

《塞翁失马》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0-17

《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7-11

《多歧亡羊》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7-05

《富人之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6-09

《鹬蚌相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6-12

《狼》蒲松龄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6-12

《画蛇添足》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5-07

《砚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5-09

《韩琦大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