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文言文(合集)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本草纲目文言文

时间:2024-08-23 11:08:31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本草纲目文言文(合集)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草纲目文言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草纲目文言文(合集)

本草纲目文言文1

  《本草纲目.兽部.牛黄》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丑宝。

  气味

  苦、平、有小毒。

  主治

  初生胎热,或身体发黄。用牛黄中豆大一块,加蜜调成膏,乳汁化开,频频滴儿口中。

  小儿热惊。用牛黄如杏仁大一块,加竹沥、姜汁各一合,调匀与儿服。

  惊 嚼舌。用牛黄如豆大一块,研细,和蜜水调匀灌服。

  附方

  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 胆囊结石,所以李时珍说“牛之黄,牛之病 也,故有黄之牛,多病而易死”牛黄的功能是清热解毒、豁痰定惊。现在经用牛黄除天然的品种之外,还可用人工方法从牛胆汁或猪胆汁中提取有效成分合成牛黄,称为人造牛黄,功效颇好。

本草纲目文言文2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芫草、卑共。

  气味

  (茎、叶)苦、温、有毒。

  主治

  手足枯痹拘挛。用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石南叶、踯躅花、细辛、桂心各一两,切细,装薄布袋中,以酒一斗浸渍。几日后,取酒饮服。每服一合,一天两次。手足只感微痹即止。此方名“茵芋酒”。

  脚气病(风气积滞而成,发时甚疼)。用茵芋叶(炒)、薏苡仁各半两,郁李仁一两,牵牛子三两(生,研末),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时以姜、枣煎汤送下。以泻为验。未泻再服。此方名“茵芋丸”。

本草纲目文言文3

  作者:李时珍

  释名

  异翘、旱莲子、兰华、三廉,根名连轺、竹根。

  气味

  (茎、叶)苦、平、无毒。(翘根)甘、寒、平、有小毒。

  主治

  瘰疬结核,用连翘、脂订等分为末,随时吞服。

  痔疮肿痛。用连翘煎汤熏洗,后以绿矾加麝香少许敷贴。

  痈疸肿毒。用连翘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成三升服。出汗为见效。

  附方

  连翘的主要功用是清热解毒,称为疮家的良药。

本草纲目文言文4

  释名

  蛤蟹、仙蟾。

  气味

  咸、平、有小毒。

  主治

  久嗽肺痈(肺积虚热成痈,久嗽不愈,咳出脓血。喉中所塞,胸膈噎痛)。有蛤蚧、阿胶、鹿角胶、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钱半,加水三程式,熬至半升,滤出汁,堕是仰卧细饮。一天一次。

  喘嗽脸肿(或兼有四肢浮肿)。用蛤蚧(头尾全者)一雌一雄,涂上酒和蜜,炙熟,加紫团人参半两,共研为末,化蜡四两,和作六饼,每煮糯米稀饭一碗,投入一饼搅化,乘热细细吞服。

本草纲目文言文5

  石面不常生,亦瑞物也。或曰饥荒则生之。唐玄宗天宝三载,武威番禾县醴泉涌出,石化为面,贫民取食之。宪宗元和四年,山西云、蔚、代三州山谷间,石化为面,人取食之。宋真宗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饥,乡宁县山生石脂如面,可作饼饵。仁宗嘉唐吣耆月,彭城地生面;五月,钟离县地生面。哲宗元丰三年五月,青州临朐、益都石皆化面,人取食之。搜集于此,以备食者考求云。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解药毒蛊毒,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消扑损瘀血,止热狂惊痫,通月经,解风肿,除淋,并水磨服。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并末傅之。明目去翳。

本草纲目文言文6

  《本草纲目·石部·食盐》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亦名鹾。

  气味

  甘、咸、寒、无毒。

  主治

  下部蚀疮。将盐炒热,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

  胸中痰饮,欲吐不出。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

  病后两胁胀痛。炒盐熨之。

  下痢肛痛。炒盐布包熨患处。

  风热牙痛。用槐枝煎成浓汤两碗,加盐一斤煮干,炒后研细。每天来擦牙,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

  虫牙。用盐半两、皂荚两个,同烧红,研细。每夜临睡前,用来揩牙,一月后可治愈。

  齿痛出血。每夜用盐末厚封齿根肉上。等液汁流尽后才睡觉。流汁时,不断敲叩牙齿。如此十夜,齿痛止,血亦停。忌食劳腥。

  小舌下垂。用筷子沾盐(或用煅过的盐)点在小舌上,几次即愈。

  耳鸣。用盐五升,蒸热,装在袋中,以耳枕之。袋冷则换。

  眼常流泪。用盐少许点眼中,冷水洗数次即愈。

  翳子蔽眼。用生盐研细,以少许点眼。小儿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疗。

  身上如有虫行。用盐斗和水一石煎热洗澡,连洗三、四次,有效。

  蜈蚣咬人,蜂虿叮螫。嚼盐涂伤处或用热盐水浸伤处。

  溃痈作痒。用盐抹患处周围,痒即止。

本草纲目文言文7

  释名

  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

  (根、苗)咸、寒、无毒。

  主治

  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同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名“漏卢汤”。

  白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调匀涂搽。

  附方

  李明珍说:漏卢下浮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古方治痈疽发背,首推漏卢汤。 安常治痈疽及预防流行的痘疹热,用漏卢叶。

本草纲目文言文8

  《本草纲目?火部?针火》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亦名燔针、淬针、烧针、煨针。

  主治

  火针,用的是钢针,是烧过的钢针。方法是:在灯盏里,放二十七茎灯草,注满麻油,把灯草点燃。然后把针不断沾油,不断持向灯火里去烧。要烧到通红才能用,用时须按穴道针刺。或针末烧红或是冷针,那不但不能治病,而且于人有害。

  火针,“乃为筋寒而急者设”。所谓筋寒而急,指肌肉受寒,猛缩不已。这是火针是古的用途。以后,又有人用以刺积块,又有人用以刺痈疽。以后,还有人用以治伤寒症。那就不免要出些副作用了。总结火针的用途,行之有效者,约有下列四项:

  治风寒筋急挛引痹痛,即所谓急抽筋。

  治瘫痪不仁。

  治症块、结积(腹中结块)。

  治痈疽发背,有脓无头。

  前两项,按穴刺,拔针要快。拔针后,急用指头按穴孔,否则痛甚。第三项,针刺入,可转动,拔针要慢。第四项,要让脓流出来,所以不宜按穴孔。“凡用火针,太深则伤经络,太浅则不能去病。”应当进针适当。针后如有发热恶寒,这是对了症的表现,是好现象。据《灵枢经》讲:刺到病人内部如有知觉,就行了,刺到病人叫痛,就不算好。

  病在脸部以夏天在湿热在两脚时,都不可用火针。

  附方

  平头针:是火针的一种。一般火针,针头是尖的,平头针呢,针头是平的',专门用来治眼病。凡是肝虚的人,眼睛昏,眼泪多,甚至长一层顽厚的皮膜,障在瞳孔之前,这便是所谓这两种翳子,都可采用平头火针熨烙法来治疗。平头针的针头平而圆,这圆头的大小和翳子的大小差不多。把针头烧红,迎向眼珠面前,徐徐熨烙,接触要非常轻,只以翳膜渐渐烘干、渐渐裂破为度。翳破之后,可用除翳药敷点。

本草纲目文言文9

  《本草纲目·木部·苏方木》

  作者:李时珍

  释名:苏木。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产后血晕。用苏木三两,加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次服。

  产后气喘,面黑欲死,是血入肺所引起。和苏木二两,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再加人参末一两服下。极效。

  破伤风。用苏木末三钱,酒送服。此方名“独圣散”。

  脚气肿痛。用苏木、鹭鸶藤,等分锉细,加定粉少许,水煎,先熏后洗。

  偏坠肿痛。用苏木二两、好酒一壶同煮,频频饮服。

  刀伤指断。用苏木末包敷,外层再用蚕茧裹牢。几天后断处即接合。

本草纲目文言文10

  释名

  橡斗、皂斗、栎 、柞子、茅、栩。

  气味

  实:苦、微温、无毒。

  斗壳:涩、温、无毒。

  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实:

  下痢。用橡实二两、楮叶(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前服,乌梅汤调下。

  血痢。治方同上,加缩砂仁半两。

  下痢脱肛。用橡斗了烧存性,研为末,调猪油敷涂。

  石痈(痈如石,不作脓)。用橡子一枚,在青石上磨醋,取滇涂痈,药干即换。十多次后痈渐消。

  斗壳: 为散及煮汁服,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

  木皮、根皮:止水痢,消瘰沥。煎水洗,治恶疮肿痛。

本草纲目文言文11

  《本草纲目?草部?白头翁》

  作者:

  李时珍

  释名

  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

  气味

  (根)苦、温、无毒。

  主治

  热痢下重。用白头翁二两,黄连、黄蘖、秦皮各三两,加水七升煮成二升。每服一长。不愈再服。妇人产后痢虚极者,可加甘草、阿胶各二两。

  下痢咽痛。用白头翁、黄连各一两,木香二两,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用服。

  肠坠偏肿。用白头翁根,捣敷患处。

  包痔肿痛。治法同上。

  小儿秃疮。治法同上。

  附方

  白头翁的主要药效是:清热、凉血。近年多用它作为治疗痢疾的要药,对急性及慢性阿米巴痢。功效都比较显著。

本草纲目文言文12

  作者:李时珍

  释名

  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赤火丹毒。用芸薹叶捣烂敷涂。

  天火热疮(初起如痱,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用芸薹叶捣滠汁。调大黄、硭硝、生铁衣等分,涂沧上。

  风热肿毒。用芸薹苗叶根、蔓菁根各三两,研为末。以鸡蛋清调和贴上,即可消肿。无蔓莆,用商陆代,甚有效。

  瘭疽(生在手足户背等处,累累如赤豆,剥之则汁出)。用芸薹叶煮汁服一升,并吃干熟油菜数顿,少加盐醋。病在冬日,则用芸薹子研水服。

  血痢腹痛。用芸薹叶捣汁二合,加蜜 一合,温服。

  肠风下血。治方同上。另方:用芸薹子(生)、甘草(炙)菜研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产后血晕。用芸薹子、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姜七片,酒、水各半碗,童便钭碗,一起煎至七成,温服邓苏。

  热疖肿毒。用芸薹子、狗头骨,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伤损接骨。用芸薹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共研为末,加醋调成膏,摊纸上贴患处。

  汤火伤。用菜子油调蚯蚓屎涂搽。

  产后流血过少。用芸薹子(炒)、当归、桂心、赤芍药等分。每以酒送服二钱,赶下恶物。

  风热牙痛。用芸薹子、白芥子、茴香,等分为末,吹鼻中。右侧痛,吹左;左侧痛,吹右。

本草纲目文言文13

  《本草纲目?菜部?芝》

  作者:李时珍

  释名

  囚。

  气味

  青芝:一名龙芝,酸、平、无毒。

  赤芝:一名丹芝,苦、平、无毒。

  黄芝:一名金芝,甘、平、无毒。

  白芝:一名玉芝、素芝,辛、平、无毒。

  黑芝:一名玄芝,咸、平、无毒。

  紫芝:一名木芝甘、温、无毒。

  主治青芝:明目,补肝,安神,增强记忆力。

  赤芝:解胸胃郁结,补中益气,使人神志清明。

  黄芝:益脾胃,安神。

  白芝:止咳益肺,安神,亦增强体力。

  黑芝:利水道,益肾气。

  紫芝:益精气,坚筋骨,利关节,疗虚劳。

  附方

  芝即现今能额外的灵芝。近年临床实践证明灵芝糖浆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有显有著疗效。

  注释

  翻译

本草纲目文言文14

  主治

  小便频数。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乌药,等分为末;另用酒煮山药粉为糊,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盐汤送下。此方名“缩泉丸”。

  心虚尿滑及赤白二浊。用益智子仁、白茯苓、白术,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开水调下。

  白浊腹满。用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加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腹胀痛,泻不止。用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下。

  妇女崩中。用益智子(炒,碾细)一钱,米汤加一点盐冲服。

  口臭。用益智子仁一两、甘草二钱,共碾成粉,常舐含口中。

  漏胎下血。和益智仁半两、缩砂仁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白开水送下。一日服二次。

本草纲目文言文15

  释名

  落苏、昆化瓜、草鳖甲。

  气味

  (茄子)甘、微寒、无毒。

  主治

  妇女月经血黄。用黄茄子切开,阴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肠风下血。用经霜茄连蒂烧盛存性,研为末。每天服二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取大茄种三枚,每用一枚包湿纸中煨熟。泡酒一升半。蜡封三天,去茄饮酒(暖饮)。

  腰脚拘挛(腰脚风血积 冷,筋急拘挛疼痛)。取茄子五十斤(按:这是古秤,所得重量约合今秤的十分之一),切细,以水五斗煮取浓汁,滤去渣,再煮至一升左右,即加入生木木栗粉,令稀稠适当,更配以麝香、朱砂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秫米酒送下。一月后可望病愈。

  跌打损伤。用大黄茄一个,切片如一指厚,在新瓦上焙、研为末。临卧时服两小匙,温酒调服。一夜伤消无痕。

  热毒疮肿。用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如罐子形,合在疮上即消。

  癜风。用茄蒂蘸硫磺附子共研成的药末掺敷。白癜用白茄蒂,紫癜用紫茄蒂。

  牙痛。和秋茄花(干品)烧存性,研末涂痛处。

  血淋。用茄叶熏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送下。隔年的.茄叶更好。

  久痢。用茄根浇灰、石榴皮,等分为末,沙糖水送服。

  取去痛牙。用茄茎浸马尿中三日,取出晒、炒为末,点在痛牙上,牙自脱落。

【本草纲目文言文】相关文章:

本草纲目文言文07-01

本草纲目文言文08-22

《本草纲目》文言文原文06-30

(精华)本草纲目文言文08-23

(通用)本草纲目文言文05-15

《本草纲目兽部牛》文言文07-16

(优)本草纲目文言文15篇08-22

本草纲目文言文14篇(热门)06-22

【热】《本草纲目兽部牛》文言文07-15

经典文言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