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文言文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草纲目文言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本草纲目文言文1
《本草纲目.草部.苏》
作者:李时珍
释名
紫苏、赤苏、桂荏。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伤寒气喘。用紫苏一把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慢慢饮用。
劳复食复。用紫苏叶煮汁二升饮下。亦可加生姜、豆豉同煮。
霍乱用满。用能吐,用生紫苏捣成汁服,或用干紫苏煮汁服亦可。
九伤出血不止。用嫩紫苏叶加桑叶一起,捣烂敷贴伤处。
跌伤出血。用紫苏捣烂敷伤处,伤口自合。又方:用陈紫苏圳蘸伤处流出的.血揉烂敷伤。血不成脓,愈后亦无瘢痕。
疯狗咬伤。用紫苏叶嚼烂敷伤口。
乳痈肿痛。和紫苏煎汤,随进服下,另取紫苏捣烂敷痛处。
咳嗽气短。用紫苏茎叶二钱、人参一钱,水一杯,煎服。
附方苏子:是紫苏的果实。气味辛、温、无毒。苏子与苏叶功用相, 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得止下,宜用子。苏子可治:
顺气利肠。用紫苏子、麻子仁,等分研烂,水滤取汁,同米一起煮稀饭吃。
风湿脚气。用紫苏子,高良姜、桔皮,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肿,不能下地)。用紫苏子二两,捣碎,加水三升,磨成汁,倒入粳米二合中煮成稀饭,和葱,椒、姜、豉一起吃下。
消渴。用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皮煎汤送下。一天服两次。体中的水从小便排出。
食蟹中毒。用紫苏子煮汁饮下。
本草纲目文言文2
关于《本草纲目》这部书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公元1578年,年龄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只可惜尚未确定书名。一天,他出诊归来,习惯地坐在桌前。当他一眼看到读过的《通鉴纲目》还摆放在案头时,突然心中一动,立即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在洁白的书稿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他端详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对,就叫《本草纲目》吧!”为了这部书的体例,李时珍考虑了许久,也翻阅了不少书籍,并从《通鉴纲目》中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目》这个名称作为自己经历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编纂的这部书的书名。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受到达尔文的高度重视。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引用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鸡的七个品种和金鱼家化的资料。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图,方剂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最大。
本草纲目文言文3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象豆、盍子、合子。
气味
(仁)涩、甘、平、无毒。
主治
喉痹肿痛。用盍藤子烧过,研细,酒送服一钱。
五痔下血。用盍藤子烧存性,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肠风下血。用盍藤子两个、完好的皂荚子四十九个,共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又方:用盍藤子三枚(选厚重者),湿纸七层包好煨熟、去壳,取肉,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前服,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一次。
注释
翻译
练习和答案
本草纲目文言文4
释名
白桐、黄桐、泡桐、椅桐、荣桐。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手足浮肿。用桐叶煮汁浸泡,同时饮汁少许。汁中加小豆更好。
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用桐叶在醋中蒸过贴患处。退热止痛。逐渐生肉收口,极效
头发脱落。用桐叶一把、麻子仁三升,加淘米水煮开五、六次,去渣,每日洗头部,则发渐长。
跌打损伤。用桐树皮(去青留白),醋炒,捣烂敷涂。
眼睛发花,眼前似有禽虫飞走。用桐花、酸枣仁、元肯粉、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煎,连滓服下。一天服三次。
本草纲目文言文5
作者:
李时珍
释名
调、齐女。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百日发惊。用蚱蝉(去翅足,炙过)三分、赤芍药三分、黄芩二分,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破伤风病(角弓反张)。用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共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头负疼痛。用蚱蝉二入,生研,加乳香、朱砂各半分,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用一丸,随头风所在的一侧纳入鼻中,以出黄水为有效。
本草纲目文言文6
《本草纲目·草部·水苏》
作者:李时珍
释名
鸡苏、香苏、龙脑薄荷 、芥苴。
气味
(茎、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
漏血促使煞费苦心,用水苏煮汁一升服。
吐血、下血。用水苏茎叶,煎汁服。
吐血咳嗽。用水苏焙干研细,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鼻血不止。用水苏五合,香豉二俣,同捣烂,搓成小团,如枣核在、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苏二两,防风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同时以水苏叶塞鼻。又方:水苏、生地典,等分为末,冷水送服。
鼻渊(按:鼻渊俗名脑漏,鼻中不断流水、流脓,或脓中带血)。用水苏叶、麦站科、川 芎、桑白皮、炙黄芪、炙甘草、生地黄(焙),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参汤送下。
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用水苏叶五两、皂荚(炙,去皮,去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荆芥汤送下。
突然耳聋。用水苏叶生捣,棉裹,塞耳内。
头生白屑。用水苏煮汗或烧灰淋汁洗头。
蛇虫咬佃。用水苏研末,酒冲服。并以敷伤处。
附方
水苏的主要功用在于理血下气。
本草纲目文言文7
释名
蛤蟹、仙蟾。
气味
咸、平、有小毒。
主治
久嗽肺痈(肺积虚热成痈,久嗽不愈,咳出脓血。喉中所塞,胸膈噎痛)。有蛤蚧、阿胶、鹿角胶、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钱半,加水三程式,熬至半升,滤出汁,堕是仰卧细饮。一天一次。
喘嗽脸肿(或兼有四肢浮肿)。用蛤蚧(头尾全者)一雌一雄,涂上酒和蜜,炙熟,加紫团人参半两,共研为末,化蜡四两,和作六饼,每煮糯米稀饭一碗,投入一饼搅化,乘热细细吞服。
本草纲目文言文8
释名
橡斗、皂斗、栎 、柞子、茅、栩。
气味
实:苦、微温、无毒。
斗壳:涩、温、无毒。
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实:
下痢。用橡实二两、楮叶(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前服,乌梅汤调下。
血痢。治方同上,加缩砂仁半两。
下痢脱肛。用橡斗了烧存性,研为末,调猪油敷涂。
石痈(痈如石,不作脓)。用橡子一枚,在青石上磨醋,取滇涂痈,药干即换。十多次后痈渐消。
斗壳: 为散及煮汁服,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
木皮、根皮:止水痢,消瘰沥。煎水洗,治恶疮肿痛。
本草纲目文言文9
释名
杜蘅、杜莲、若芝、楚蘅、山姜。
气味
(根)辛、微温、无毒。
主治
胸胁逆气,头痛流涕,皮间风热等。
附方
李时珍说:“杜若乃神农上品,治足少阴、太阳诸证要药,而世不知用,惜哉。”(意思是说,杜若在《神农本草经》里列为“上品”,是治肾、膀胱诸经的要药,但是人们不知道用它,这是很可惜的。)
本草纲目文言文10
释名
亦名覆菹、 草、 苴、 苴、嘉草。
气味
(根)辛、温、有小毒。(叶)苦、甘、寒、无毒。
主治
喉舌疮烂。用 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
吐血、痔血。用 荷根一把,捣汁三升内服。
月经不调。用 荷根,切细,加水煎取二升,再加一点酒,空心服。
受寒声哑。用 荷根二两,捣烂取汁,加酒一碗,和匀,细细饮服。
伤寒时症(温病初起,头痛,发热,脉盛)。用 荷根、叶一起捣烂,榨汁服三至四升。
杂物入目。用白 荷根取心捣出汁,取汁滴入目中,杂物自出。
本草纲目文言文11
释名
菝活、蕃荷菜、吴菝活、南薄荷 、金钱薄荷 。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风热)。用薄荷 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沙糖调丸亦可。
眼睑红烂。用薄荷 在生姜中浸一夜,取出晒干,研为末,每取残,泡热激发中洗眼。
瘰疬 。用新薄荷二斤,捣烂取汁,皂荚一个,水浸去皮,黑牵牛(半生半炒)各一两,皂荚仁一两半,一起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连翘汤送下。
鼻血不止。用薄荷 汁滴入鼻中,或以干薄葆 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血痢不上。用薄葆 叶煎汤常服。
火毒成疮。用薄荷煎汁随时涂搽。
附方
薄荷能消风散热,也能引热外出,故治骨蒸痨(肺结核)、小儿惊狂、大热等下,常用它作为引药。
本草纲目文言文12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气味
苦、寒、无毒。李明珍认为:应该是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
头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心腹痛。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此方名“火龙丹”。
腰腹痛。也用火龙丹。
眼红肿痛。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次早,盐水洗去。
眼目障翳。用硝石一两,熔于铜器中,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片脑二分。点眼。
喉痹。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
伏暑泻痢,肠风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两,白矾、滑石各半两,面粉四两,共研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五种淋疾(一、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满急。三、热淋:小便红热,脐下急痛。四、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滴。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胀痛)。用上等硝石一两,研细,每服二钱。劳淋者,用葵子末煎汤送下,通后应服补虚丸散。血淋者,热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气淋者,用木通煎汤送下。石淋者,用温水送下,但须先将药末在锅内隔纸炒过。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
背疽初起(恶寒,背上现疮肿瘾疹)。用硝石三两,溶开水一升中泡化。然后以厚毛巾浸水拧干 在患处。巾冷再换。
女劳黑疸(傍晚时便恶寒发热,膀胱急,小腹满,全身发黄,只是额头黑,故称“黑疸”)。用硝石、矾石(烧过),等分为末,每服一茶匙,大麦汁送下。一日服三次。服后,如小便变黄,小便变黑,即为将愈之象。
附方
硝石初煎炼时,有细芒,状如朴硝,因此也有“硭硝”之名。与来源于朴硝的硭硝是不同类的.东西。(按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朴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
本草纲目文言文13
释名
亦名石蓝、嗽药。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久嗽咳血。用白前、桔梗、桑白皮各三两(炒过),甘草一两(灸),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分三次服下。忌食猪肉、白菜。
久咳气壅(体肿、短气、胀满、喉中呼吸有声,不能平躺卧下)。用白前二两,紫苑、半夏各三两,大戟七合,以水一斗浸一夜后煮成三升,分数次服。忌食羊内,饩糖。
附方
李明珍说:“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手太阴药也。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痰者宜之,若虚而长哽气者不可用也。”
本草纲目文言文14
作者:李时珍
释名
白桵仁、棫仁。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多种眼疾(眼目昏暗,痒痛隐涩,赤肿羞明,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用蕤仁(去皮,压去油)二两、脑子二钱半,一起研匀,加生蜜六钱,收存点眼。此方名“零星雪膏”。又方:用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先以的在味煎取浓汁,次下蕤仁作成膏,每日点眼。眼方名“百点膏”。
目翳。用蕤仁(去油)五分、盐一分、猪胰子五钱,共捣如泥,收存点眼,能取下翳膜。又方:用蕤仁(去油)一两,加白蓬砂一钱、麝香二分,研匀收存,去翳甚效。这两个方子,都称为“拔云膏”。
本草纲目文言文15
作者:李时珍
释名
狐,狐也。狐性疑,疑则不可心以合类,故其字从狐省。
气味
肉:甘,温,无毒。
主治
治疮疥不瘥。补虚损;又主五脏邪气,患蛊毒寒热者,宜多服之。
附方
狐肉羹:用狐肉一片及五脏洗净,入豉汁煮熟,入五味作羹,或作粥食。治惊痫恍惚,语言错谬,歌笑无度,及五脏复积冷,蛊毒寒热诸病。
【本草纲目文言文】相关文章:
本草纲目文言文07-01
《本草纲目》文言文原文06-30
(通用)本草纲目文言文05-15
《本草纲目兽部牛》文言文07-16
本草纲目文言文14篇(热门)06-22
【热】《本草纲目兽部牛》文言文07-15
经典文言文05-28
经典文言文02-27
文言文中的成语06-19
杯弓蛇影文言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