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桥晚兴原文及翻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溪桥晚兴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3-02-07 17:26:41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溪桥晚兴原文及翻译

  导语: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欢迎借鉴!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

  翻译

  一个人寂寞的站立在不知名亭子旁,春天的河流快要漫至岸边了,河边的青草纤细嫩绿。天边的夕阳余晖洒在那悠闲的人身上,你看烟花散满了他的衣袖,他却尤自地倾听杜鹃美妙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春日景色,但却流露出寂寞的情怀。“寂寞亭基野渡边”,亭基以寂寞相饰,无疑是诗人内心寂寞的直接外现。“渡”以“野”饰,令人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因无人才具“野”意,从而回应了“寂寞”二字。“春流平岸草芊芊”,春风送暖,本来是春潮涌动“江平两岸阔”的景象,而诗人却用“春流平岸”,来写春潮,从而使之显得板滞,了无生机。“草芊芊”本是春草茂盛,此时在“寂寞”与“野”的氛围里,也显得落落寡欢,无人欣赏。春日景色是如此萧衰,人究竟是怎样的呢?“一川晚照人闲立”,原来人在行将归去的夕阳里久久伫立着,“晚照”暗含了诗人“宋末遗民”的朝代末日,“闲”字早已失去了悠闲、闲适之趣,我们看到的是“闲立之人”对时局无可挽回、万般无奈的焦灼。一声杜鹃的悲啼,叫破了诗人复国之愿,也许那满袖的“杨花”正是斑斑的“离人泪”。

  这首诗以含蓄见长。通篇写景因选材得当,描写有术,所以能既婉曲又真切地表露作者心迹。

  诗中流露了诗人作为亡国孤臣难耐的悲凉。

  外界评论

  这首七绝,是南宋遗民郑协的《溪桥晚兴》。诗中除用以修饰亭基、野渡的“寂寞”二字,竟无一字透露作者的心事,作者只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一道来,但读来却让人感受到诗中的千种惆怅与万般无奈。 古代用于走出走进的只有两条路,陆路上有长亭与短亭,水路上有渡口,如今却寂静无声,亭只剩“亭基”,渡成了“野渡”,来往的行人都去了哪里?不说,你只看眼前平岸的春潮起伏,只看岸边茂盛的春草好了,如果你也有过国破人还在的经历,不会不明白个中“人是物非”的沉重。还记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吗?还记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吗?还记得“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吗?这就是。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凌云壮志早已随春风飘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失落也伴春流东逝去。当征尘散尽,刀枪已入库,战马嘶南山,当年的战将多已化为枯骨,平民百姓还能有什么想法?人一下子清静下来了,静静地站在这溪畔桥头,看斜阳,把一川清澈的溪水照得鲜红,是壮士洒下的鲜血,还是草民冷却的热血?小溪不是长江,却也能“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溪水毫无作为地流淌,观溪水的人波澜不惊地看着,相对无语,都在夕阳中。 好像是韩昌黎的诗吧,“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是杨花无情还是人无情?前朝大才子苏轼说“枝上柳绵吹又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他已经是前朝之人了,为了革新抑或保守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如何?一切都消停了。当年闹来闹去,把个北宋闹成了南宋,把个流民闹成了遗民闲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可恨的是那杜鹃,一声声叫个什么呢?以前总把自己的蛋产在别人的巢里,让别人代孵代养,托身,想自己孵雏养雏也没了筑巢之地。不是说这鸟是很爱百姓的杜宇灵魂所化吗?不是说它的叫声是在催促百姓“快快布谷”吗?为什么后来人听着像是在说“不如归去”?归去,归到哪里去?青山依旧在,只余夕阳红。 我知道,遗民郑协想说的,比我的猜测要多得多,正因为太多,说也说不清,所以他索性不说,收起一切牢骚和怨言,只说眼前的景色真不错,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然而他闲立晚照的孤单身影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从这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中擦拭干净——瘦削的身形,青灰的长衫,看不见脸上的表情,也听不清吟哦的声音,就这么静静地站在那里。 时至今日,郑协的絮絮叨叨也已成为遥远的残音,赏春也罢,凭吊故国也罢,一任今人附会。他真的不再说了,一介布衣说了也白说,今人也未必愿意再去琢磨他的那点心思——没有亡国之虞,谁爱听亡国之泣?然而,国虽正盛,却挡不住许多东西正在灭亡,许多人正在成为某种消亡的遗民。听吧,哭声骂声怨声恨声不绝于耳,笑声歌声醉声爱声甚嚣尘上,一个混杂、浮躁的声音世界,再找不到那种深深的惆怅和悠悠的情思。 说什么好呢?还是学学郑协,只说春水春草,只说夕阳残照,只说杨花杜鹃吧。不说,不代表冷漠,实在是无从说起。

  相关练习

  题目

  (1)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应用了哪些手法?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亭(基)、野渡边(渡口)、春草、川、晚照、人、杨花、杜鹃的悲鸣;动静结合,反衬(以声衬静,)。寂静的渡口,杜鹃啼血;春草茂盛,充满生机,可是杨花飘零,杜鹃鸣哀,,动静结合,反衬效果突出。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怅惘。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提示:“杨花”表现身世飘零;“杜鹃”表现游子思乡,此处指故国之思。)

  作者

  郑协,号南谷。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为广东转运使(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今录诗三首。

【溪桥晚兴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洛桥晚望原文和翻译07-28

桃花溪原文和翻译03-09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桃花溪,张旭原文及翻译谁有?02-24

州桥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溪兴古诗赏析04-25

溪兴古诗词02-10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原文及赏析11-19

《清平乐·题上卢桥》原文及翻译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