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作文【合集7篇】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作文 篇1
阳春景晚,先父驾鹤归去,吾辈始知古人所谓“九回肠”云者也。 匠人何德何能,敢劳动四方圣贤之驾?先父独一农夫,岂能蒙六艺传人之泽?虽九叩首,其吾父子所能报耶!
先妣罹难,吾呱呱而未满月,先父怀抱孤儿奔走乡里,乞乳百家,自此鳏居。童年,父视儿为心,儿无以报;少年,父视儿为肝,儿亦无以报;青年,父视儿为骄傲,每夸于人前,儿犹无以报;而立,吾以超生去职,远离故井,浪迹沿海,儿更无以报;不惑,吾只身来修水,就职琴海,始取吾父于鄂南,阖家团圆,虽不曾一日而废离,奈何吾父年已古稀,与吾所报之日无几矣……父八十之年犹奔走于街道,编篮换钱,分文储之,以遗二孙。孰知一日遽然长逝,枕下尚存数千金。呜呼,吾自此莫能尽孝于膝下,岂不痛哉!天下有不孝之子,吾为首也。
先父尝谓余曰:“尔吮百家奶,食千家粮,故千百父母,当谨记大恩!……”吾不悔之年作《百家奶》一诗成名,父欣喜若狂;明年,又作《唱给江南》以颂母爱无疆,父泣涕沾襟;又二年,作《太阳树下的歌唱》,誓以终身许三尺讲台,父容光焕发……而今,吾已知天命,齿动鬓苍而视茫茫,瞻顾遗迹,养育之恩有如涌泉,涓涓而灌注吾心田,而吾竟无以报,何其哀也!
世云“厚养薄葬”,至理之言!吾能薄葬吾父,而未能厚养之,忤也。视之厚养而厚葬者,是为不孝;视之薄养而厚葬者,是为不道;视之力莫能厚养而亦能厚葬其父母者,是为不仁也!吾力能厚养而未厚养,力能厚葬亦未厚葬,古语“自取其辱”,实我之谓也!
呜呼,服丧之期,作此文以示一女一男谨记祖德。吾自此日三拜于灵前,唯此而已,唯此而已。
文言文作文 篇2
星期五上午,陈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文言文课。直到现在,这节课还令我回味无穷。
第一节课的铃声刚落,陈老师就指着黑板上的几句文言文,用柔和的语气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句子与我们平时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句子短。”一个同学说,另一个同学也不甘示弱,站起来说:“表达的方法不同。”又有一个同学说:“比我们平时说的话更深奥。”这时,陈老师脸上流露出满意的表情,“你们都说得对。这样的句子叫‘文言句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学弈》。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教室里响起了陈老师如涓涓细流般悦耳的朗读声。
大概是陈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激起了大家的兴趣吧!这堂课同学们显得格外活跃。大家你一言,我一句,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一会儿大家是古人,一会儿大家又成了现代人,老师让我们结对上台:一个用古文讲故事,一个用现在的语言“翻译”,这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大家对陌生的文言文一下子产生了“亲近感”。老师见同学们的兴致这么高,点了三对上台进行了“古今对照”学“文言”,同学们还意犹未尽。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又当场学,当场背。由于这篇文言文较短,再加上今天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走上讲台的四位同学,有三位背得很流利。他们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热情的掌声。如果是以前,那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
“每个人的背书方法都不同,谁能给大家讲讲自己的背书秘诀。”陈老师兴奋不已地问。同学们很大方,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秘诀说了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已经响起,但大家都觉得时间太短,很多同学还在为没有发言而遗憾。
文言文作文 篇3
因为文言文是远离我们时代的作品,它记载的历史文化、典章制度等我们都不熟悉,尤其是词句的古今差异,成了我们理解文言文的障碍。文言文是硬骨头,但是巧啃必定易懂,学懂了自然是乐趣无穷。
那么,如何把难懂深奥的文言文轻松地翻译出来并使它通畅明白呢?这可有些小技巧呢!
第一、 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帝号朝代号,时间及典章制度等专用名词在翻译时要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例:(1)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2) 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越王勾践”是人名,“会稽”是地名,“郎中”“洗马”是官名翻译时这些词保留下来,不需翻译了。
第二、翻译文言文要注意抓信息得分点,落实关键词语。
例:(1)“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非之不加沮”
( 2 ) “ 竟不索其直”
例句(1)中的关键词是”举”“劝”“沮”,分别译成“全”“勤奋”“沮丧”, 全句译为“全世上的人都赞誉他,他却并不因此更加勤奋,全世上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沮丧。例(2)中的关键词是 “竟”“索”,分别是“最终”“索取”的意思,“直”为通假字,在这里是译成“钱”。即“最终不要他的钱”。
第三、 翻译文言文要按照“准确、通顺、文雅“的要求,采用留、增、删、调”的方法,将之译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言形式。
文言文省略的现象很多,为了符合通顺的要求,就必须增补出省略的词句。例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译成“第二天,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人)坐着谈话”。
文言文的许多发语词、音节助词等在句中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一般只起到调节因饥饿的作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例:“夫晋,何厌之有”中的“夫”就是发语词,不必译出。
文言文中有许多倒装句,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做好调整,例“古之人不余欺也”是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译文时要把宾语“余”放到动词谓语“欺”的后面,即“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
第四、翻译文言文不能脱离语言环境
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先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意,弄清楚人物、事件及其相互关系,还要明确句子在文段中的语境,再这个前提下才能准确译出文句。
例:“博闻强识,问无不对”。一般来说“不对”是“错”的意思,但联系上下文语境,这句是说王粲才华出众,思维敏捷,“问无不对” 应是“问他问题,没有不能回答的”。
第五、 翻译文言文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是字字有交待,不能漏译。但是完全直译会造成语意不明、语气阻滞。所以,在翻译时还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对某些词语需用意译的方法使之与上下文组成语义连贯的文字。例 “曹公,豺虎也”。如果直译就是“曹操是豺狼猛虎”,这显然与文意不符合,应该译成“曹操,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
阅读文言文时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词义区别及固定句式的特点等情况,只要大家细心琢磨,掌握规律,就会发现文言文不仅有趣,还会让我们认识无数古代英雄豪杰,并且能够穿越时空与他们做朋友呢!
文言文作文 篇4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小题3】“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例句中的“而”起连接作用,把两个动词连在了一起。A表修饰,B表连接,C表并列,D表转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成”“ 熟”“ 去”,根据语境理解这几个字,分别译为“写成,写好”“仔细”“删掉”。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审题后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在原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句子,到它的前面去寻找答案,因为代词一般指代前面的内容,句中的“此”即是题干所说的“法”。理解可知,指前面的“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这一概括性的语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的语句,进一步精读之,确定哪些语句与题干要求相符,提取出来即可。题干中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必须用原文语句回答;能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语句。
文言文作文 篇5
一天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写作文,为了不限制学生思维发散便说文体不限,并补充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文言文。
小明灵机一闪,眼前亮出那篇成名之作《赤兔之死》,便在作文纸上挥洒一番。
第二天,小明便被叫到办公室,老师问:“你这是什么文章啊?”
“文言文!”小明很自信的说,“您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不耻下问。”
“好,那我可真要请教请教,这个字怎么念啊?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小明定眼一看,他也不认识,“哦,这是通假字,对,通假字!”
师:“好,那这个句子呢?怎么不通啊?”
小明嘴里念叨一阵,便说:“这个吗'''''''这是特殊句式,是宾语后置,状语前置!”
师:“好,好,那下面,两行字,一标点也没有啊?”
小明头上开始冒汗了,最后来了一句:“这是省略句,标点省略了,啊,省略了'''''''我的作品从来都是‘文不加点’的!!”
文言文作文 篇6
校园文学是当今主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学的主要写作者是在校学生,这些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校园文学的高度。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社会阅历浅,写作内容相对简单。光有一对想象的翅膀,写出来的东西会缺乏推敲;一味的借鉴又有斧凿痕。时常可以听到没有东西可写、不知从何动笔的抱怨。学生手上很少没有作文书的,有的可能还有好几本。可是占有优秀作文书之多与写出优秀作文之少之间已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何必舍近求远,实实在在地抓住课本,好好地消化好编者精心挑选的范文,甚至只是文言文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甚至创造新篇。
语文学习的魅力就在于走进文本,感知文意;走出文本,习得技巧。这就是有效地文学鉴赏。我们作文水平的提高正有赖于此。同样是学习语文,有的人学了十多年依然写不出只言片语,就是写了也语意不通;有的却可以在高考那样有限的.时间里,写出文质兼美的文言应试之作;更有的少年成就文名,享受特招读梦寐以求的大学。除却天资,这对文本的鉴赏能力和水平就是关键了。
可是许多学生并不注重课文的学习,尤其时下高考题目和语文课本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对于文本鉴赏尤其文言文阅读深恶而痛绝之。就写作而言,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这样做的恶果就是每到写作文的时间他们感到度日如年,搜索枯肠依然一无所获;或者东拼西凑、张冠李戴些“文章”来交差,更不用说创作了。这就是当前的现状。
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势,只有狠抓文本鉴赏,提高鉴赏水平,以期写作能力水涨船高。“文无定法”可是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要么以情动人,要么以理服人,要么兼而有之。抓住情与理这个赏析点,一般能求得本质的理解。
一旦学生明白了情感在先,围绕情感选材才是记叙文的真谛,那么应试作这类文章便不再是难事,还能举一反三进行更有意义的创作。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高明的鉴赏家用自己的理解化用旧材料而写出的杰作。我们像古人一样用心体验生活,用高尚的情感洗涤心灵,提升人生的品味,学习古人写人记事的方法,一些回忆类文章,祭文,课本剧,演讲稿学生创作便陆续在周记中出来了。这些作品虽然语言不够成熟,但是体现了对生活严肃的审视,从中学生的独特视角展现的一方情感天地。有的作品参加全国作文竞赛获了优胜奖,有的在校刊上发表,有的在教师的公开课上使用。来源于课内的鉴赏知识化成的骄人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最有借鉴价值的还属《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伶官传序》《过秦论》这类经典的政论文,古人以文取士,短小的篇幅中就融贯满腹经纶,超卓的见识。有机会学到历朝历代最顶尖的论文,集众名家之智慧,本来就是当代中学生的幸运。学生写作议论文的示例也正在此。事实上,.CoM中学生存在议论文写作障碍。这与他们对政论性文言文的抵触情绪不无关系。只有真正认识到了这些文章的价值,他们才能学到精髓,并且把论说的技巧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领悟能力高的还能得到见解上的突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用义正词婉的方式来写作时事评论,杂文,演讲稿等论说性质的文章。展开辩论赛,背诵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教育学生写作时要像这些经典的论说文一样,抓住一条根本原则:以理服人。文章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禁得住推敲。
鉴赏《陈情表》这样既以情动人又能以理服人的巅峰之作,更是要用心理解,反复朗诵,融会贯通,成为写作的高标,化为自己的东西。
学习文言文,能让人注意说话的策略,帮助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但可以提供行文要以情动人的示范,而且以理服人的思路对作文对做人都收益终生。课内文言文有效鉴赏,多学善思,择取对自己有益的知识,对校园文学的繁荣无疑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文言文作文 篇7
【读书与作文】
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
【读书与作文翻译】
读书就像熔化铜一样,把铜聚集起来放进火炉里,用大皮制鼓风器扇火炉,铜没有熔化鼓风器就不能停止,很费力气。写文章就好像浇制器皿,铜已熔化了,(人们只需)按照模具铸造器皿,一冶炼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费力气。这叫做在读书时多用功,写作时就会轻松。
【读书与作文字词注释】
1.销:熔化。
2.鞴(bèi):古代皮制的鼓风器。
3.铸:浇铸。
4.既:已经。
5.矣: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
6.冶:此指冶炼,即使金属熔化后铸器。
7.模(mú):模具。
8.所谓:这叫做。
9.劳于读书:在读书上多用功。
10.逸:轻松。
读书与作文文言知识
逸。“逸”是个多义词。一指“安逸”“轻松”。上文“逸于作文”中的“逸”,即指“轻松”,意为在作文时就会感到轻松。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为“兔子逃跑了”;“盗逸”,意为小偷溜走了。三指“超过一般”,现代汉语中有“超逸”“逸群”。
读书与作文启发借鉴
不少学生怕作文,不是他们没有生活内容,没有可写的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达。原因在哪里?在于读的书太少,或者没有认真读书。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写诗也会吟”,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表达自然会流畅起来,写作的材料也会丰富起来。上如上文所说,只要“识模”--即掌握文章体裁及基本结构,就能轻松的写出好的或较好的文章。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多读书。
读书与作文原文选自《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中国元代一部论述家塾的教学程序的著作史称读书工程”或进学规程”编撰者程端礼(1271~1345),字敬叔、敬礼,号畏斋、庆元,鄞县(今浙江鄞县)人曾任广德建平县(今安徽郎溪县)、池州建德县(今浙江建德县)儒学教谕,台州路(今浙江临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学教授,集庆路(今江苏江宁)江东书院山长。生徒甚众,学宗朱熹。他作此书的.目的,是依朱熹“读书明理”思想,纠正当时读书人“曾未读书明理,遽使之学文”、“失序无本,欲速不达”的缺点,认为注重教学程序,才能“使理学与举业毕贯于一”书首录朱熹等所订学规作为纲领。全书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读书法,规定读经的程序: 8岁入学之前,读程逢原增广的《性理字训》; 8岁入学之后,读朱熹的《小学》,次读《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孝经》,再读《易》、《书》、《诗》、《仪礼》、《礼记》、《周礼》及《春秋》并三传;15岁后再“以朱子法读四书注”,并抄读以上经书 第二卷规定在读经的基础上学史学文的程序:先看《通鉴》,读韩愈文章,读《楚辞》;之后“以二三年之工专力学文,既有学识,又知文体,何文不可作”,练习“科举文字”,准备应试。二卷末附五种表格,注明每日功课纲要。第三卷录王柏辑《正始之音》,以明辨音义之方法;最后阐明朱子读书法六条: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当时国子监曾将此书颁行郡邑学校,明代诸儒读书亦奉为准绳,清代陆陇其曾刊刻此书以资流传。此书可说是中国古代家塾的一个详细的读经学文的教学计划。它注意教学程序,重视基本功训练,强调经常复习和考查,这对当时及后代的家塾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文言文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文言文作文11-05
(经典)文言文作文10-18
文言文作文【经典】10-17
文言文作文(精选)08-14
(精选)文言文作文08-15
(经典)文言文作文09-24
文言文作文【精选】08-21
[经典]文言文作文08-19
(精选)文言文作文08-20
文言文作文(经典)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