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

时间:2023-06-27 07:58:11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1

  (一)、通假字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9、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 ,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

  (二)、词类活用

  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11、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2、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1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6、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19、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0、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给……命名

  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22、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形容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乐

  23、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汲泉水,取泉水茗,名词作动词,煮茶

  24、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25、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蹇,骑驴

  26、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学习方法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学习技巧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2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捕蛇者说》《渔翁》等。【重点字词读音】篁竹huáng 清冽 liè 坻chí

  嵁 kān 佁然 yǐ 俶尔chù

  翕忽 xī 犬牙差互 cī

  悄怆幽邃 qiǎo suì【释词及译文】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篁竹:竹林。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乐:以……为乐。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就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

  (“如鸣珮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流声音的清脆悦耳,给读者以音乐的美感。)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伐:砍倒。

  下:名字作状语,向下。

  尤:格外。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砍倒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运用动作描写,用行动写心情,体现了前面的“乐”字,也可见小石潭的僻静和幽冷。)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以为:以……为,把……作为。

  近:用作动词,靠近。

  以:连词,而。

  坻:水中高地。

  嵁:不平的岩石。

  译文: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翠蔓:翠绿的藤蔓。

  译文: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三个四字短句,简洁生动,动静结合,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抱、错落缠绕的情景。)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无所依:什么依靠也没有。

  澈:穿透。

  布:分布,这里是映照的意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表面是写鱼,事迹上突出了水清的特地单,既表现了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译文:鱼儿停在那里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一同欢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人鱼同乐的情景。)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差互:交错,错杂。

  其:指溪水。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溪两岸凹凸不平的情状。)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邃:深。

  凄、寒: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悲伤,使……寒冷。

  译文:(我)坐在小石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凄神寒骨”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寂寞凄凉的处境。)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因为。

  过:太。

  境:环境。

  清:凄清。

  居:停留。

  去。离开。

  乃:于是。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一个“清”字,情景交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11.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字词解释】(一)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许(古义:大约;今义:允许。)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布(古义:映照;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3.崔氏二小生

  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全石以为底

  以为(古义:以……为;今义:认为。)

  5.闻水声

  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

  6.乃记之而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7.不可久居

  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二)一词多义

  1.清:

  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2.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3.以:

  ①全石以为底(用)

  ②卷石底以出(表修饰,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4.从:

  ①从小丘西行(由)

  ②隶而从者(跟随)

  5.差:

  ①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

  6.环:

  ①如鸣佩环(玉环)

  ②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7.乐:

  ①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形容词用作动词。)

  8.游: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②同游者(游览)

  9.而:

  ①乃记之而去(不译,表顺接关系。)

  ②潭西南而望(不译,表修饰关系。)

  10.为:

  ①全石以为底(做为)

  ②为岩(成为)【理解性默写】1.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写小石潭全貌(小石潭名字的由来或水清的原因)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写潭上景物的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6.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内容理解】1.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

  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我们学过的古诗文写水清,请你写出一处来并赏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水清澈的特点。

  3.文中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特点:幽静。

  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描写游鱼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游鱼,先写生动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

  作用:由游鱼衬托潭水澄澈,同时从侧面表达作者愉悦的心情。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为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文中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答:四个角度:水声、水的清凉、水中鱼、水之源。

  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水清的特点。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它虚实相生,有景有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8.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答: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潮的艺术技能。

  ③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9.《三峡》写水、《与朱元思书》写水,《小石潭记》写水,有何不同?答:《三峡》写水从客观上体系那水的特点;《与朱元思书》泄水清、急,表现景美,表现作者想要寄情山水的想法;《小石潭记》写水,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中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保,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集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3

  山水篇

  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4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五柳先生传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材:才能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05-27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5-30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01-24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08-15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辅导资料(文言文基础知识)12-17

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归纳04-25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6-12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知识点07-29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