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通假字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通假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
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沈:同“沉”;形容暮霭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识:通“志”;记住。动词。“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动词。“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悦”;愉快。形容词。“秦王不说。”
竦:同“耸”;高。形容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汤:同“烫”:用热水焐。动词。“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帖:同“贴”;粘附。动词。“对镜帖花黄。”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亡:同“无”;不。副词。“河曲智叟亡以应。”
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惟陈言之务去。”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邪:同“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奄:同“晻”;日无光。形容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厌:通“履”;满足。形容词。“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形容词。“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要:同“邀”;;邀请。动词。“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同“邀”;邀请。动词。“张良出,要项伯。”
阴:通“荫”;绿荫。名词。“佳木秀而繁阴。”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其级七千有余。”
有:同“又”;再。副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与:同“欤”;呢。疑问语气词“是谁之过与?”
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词。“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振:通“震”;震动。动词。“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支:通“肢”;肢体。名词。“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词。“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系向牛头充炭直。”
著:同“着”,穿。动词。“著我旧时裳。”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坐:同“座”;座位。名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蜯:同“蚌”;河蚌。“民食果损蜯蛤。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暴:同“曝”;晒。动词。“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
桮: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同金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逃避。动词。“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才美不外见 “见”(xiàn) 通“现” 《马说》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 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
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 《行路难》
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 同“值” 《行路难》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归纳
1、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
2、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记》
3、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 《核舟记》
4、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记》
5、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
7、选贤与能 “与”(jǔ) 通“举” 《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 “矜”(guāng) 通“鳏” 《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10、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初中的文言文通假字知识
1、项为之强。 “强”(jiāng)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 “帖”(tiē)通“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通“耶”。—— 《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通“只” 。——《狼》
16、便要还家。 “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同“又”。——《核舟记》
18、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 。——《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
22、选贤与能。“与”(jǔ) 通“举”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 “矜”(guāng)通“鳏” 。——《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层”。——《望岳》
25、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三峡》
26、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通“啭” 。——《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 “反”(fǎn)通“返”。——《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饲” 。——《马说》
29、才美不外见。 “见”(xiàn)通“现” 。——《马说》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31、其真无马邪。 “邪”(yé)通“耶” 。——《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具”(jù)通“俱”。——《岳阳楼记》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通“嘱”。——《岳阳楼记》
36、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同“馐”。——《行路难》
37、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行路难》
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陈涉世家》
39、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陈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 《陈涉世家》
41、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陈涉世家》
42、故不错意也。 “错”(cuò) 通“措”。——《唐睢不辱使命》
43、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通“苍”。——《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 通“伸”。——《隆中对》
45、自董卓已来。 “已”(yǐ) 通“以”。——《隆中对》
46、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出师表》
47、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通“缺” 。——《出师表》
48、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公输》
4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输》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通“御” 。——《公输》
51、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公输》
52、亲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4、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通“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通“避” 。——《鱼我所欲也》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通“辨” 。——《鱼我所欲也》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通“德” 。——《鱼我所欲也》
5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 《鱼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 “徧”(biàn)通“遍”。——《曹刿论战》
61、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愚公移山》
64、一厝朔东。“厝”(cuò) 通“措”。——《愚公移山》
七年级上中考文言文通假字
七年级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木兰诗》)“著(zhuò)”: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
8、出门看火伴。(《木兰诗》)“火(huǒ)”:通“伙”,伙伴。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久绝。(《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七年级下
1、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zuò)”:通“座”,座位。
2、 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3、 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4、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5、技止此耳!(《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6、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岳飞》)“阙(quē)”:通“缺”,缺少。
八年级上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出现,显现。
2、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3、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增加。
4、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6、能不以游堕事。(《满井游记》)“堕(huī)”:通“隳”,毁坏。
7、门人然烛来。(《崂山道士》)“然(rán)”:通“燃”,点燃。
8、小麦覆陇黄。(《观刈麦》)“陇(lǒng)”:通“垄”,田埂。
9、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零丁(língdīng)”:通“伶仃”,孤苦无依。
八年级下
1、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
“泾(jīng)”:通“径”,直流。 辩(biàn)”:通“辨”,分辨。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指(zhǐ)”:通“直”,一直,直接。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fǎn)”:通“返”,回家。
4、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huì)”:通“慧”,聪明。
5、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wù)”:通“无”,没有。
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cuò)”:通“措”,放置。
7、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lǒng)”:通“垄”,阻断交通的山冈。
8、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huán)”:通“旋”,回转,掉转。
9、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汤(tàng)”:通“烫”,用热水焐。
10、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jì)”:通“剂”,汤药。
1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bì)”:通“避”,躲避。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biàn)”:通“辨”,辨别。
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dé)”: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1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xiàng)”:通“向”,从前。
1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sì)”:通“饲”,喂养。
16、才美不外见。(《马说》)“见(xiàn)”:通“现”,表现,显现。
17、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cái)”:通“才”,才能。
18、其真无马邪?(《马说》)“邪(yé)”: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19、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zhēng)”:通“怎”。
20、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乎(yú)”:通“于”,对。
21、莫春者,春服既成。(《论语十则》)“莫(mò)”:通“暮”,傍晚。
2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与(yú)”:通“欤”,吗。
23、则梦见夫人居安其身。(《订鬼》)“安(ān)”:通“按”,按着。
九年级下
1、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zhī)”: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pī)”:通“披”,穿。
3、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凄凄(qīqī)”:通“萋萋”,茂盛的样子。
4、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具(jù)”:通“俱”,详细。
5、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zhí)”:通“值”,价值。
6、鼎彝元赖生成力。(《咏煤炭》)“元(yuán)”:通“原”,原本。
7、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彀(gòu)”:通“够”,能够。
8、绿杨阴里白沙提。(《钱塘湖春行》)“阴(yīn)”:通“荫”,树荫。
9、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阙(qūe)”:通“缺”,缺点。
1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简(jiǎn)”:通“拣”,挑选。
1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有(yòu)”:通“又”,整数加零数。
12、于反复不宜卤莽。(《答司马谏议书》)“卤莽(lǔmǎng)”:通“鲁莽”,粗疏草率。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小结
高考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形容词。“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动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文言文通假字精选
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由通犹,表示比况,相当于“就像”,如: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九年级下册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 《公输》
2、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输》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ù) 通“御” 《公输》
4、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公输》
5、亲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6、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 通“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8、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9、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1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 通“德” 《鱼我所欲也》
12、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13、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14、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15、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
16、一厝朔东 “厝”(cu) 通“措” 《愚公移山》
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1.之
①动词,去、到、往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杀之《陈涉世家》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又数刀毙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
④“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公将鼓之
⑥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
⑦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2.者
①结构助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结构助词,的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宜多应者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孟子二章》
④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⑦语气词,不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其
人称代词,自己、我、我的,他、他们,它
而不知太乐之乐其乐也(自己的)《醉翁亭记》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他)
指示代词,这,那专其利三世(这种)
副词,表推测或委婉语气,大概,也许,难道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其真无马邪道(难道)
4.而
①转折连词,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述而》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未有问而不告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②修饰连词,相当于“地”。面山而居
③顺承连词,可不译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④表顺承的连词,然,这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⑤表顺承的连词,就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表顺承的连词,来挟天子而令诸候《隆中对》
⑦表递进的连词,而且国险而民附《隆中对》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⑧表承接,并且默而识之《论语?述而》野芳发而幽香
⑨表假设,如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⑩表并列溪深而鱼肥
5.以:
介词,(从、由,把、用、拿、用来、拿来,因为,靠、凭借、根据)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出师表》
悉以咨之(拿来)《出师表》以衾拥覆(拿来)《送东阳马生序》
生以乡人子谒余(用)《送东阳马生序》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出师表》必以分人(拿)《曹刿论战》
扶苏以数谏故(因为)《陈涉世家》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出师表》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送东阳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以其境过清(因为)
何以战(靠、凭借)必以情(根据)《曹刿论战》
②连词遂许先帝以驰驱(表目的,为)《出师表》
③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
④连词,表顺承。
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咨诹善道(用来)《出师表》
无从致书以观(来)《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以便)《岳阳楼记》
以激怒其众(来、以便)《陈涉世家》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至)以伤先帝之明(以至)《出师表》
⑤动词,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⑥副词,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6.则
①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②副词,那么
则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霸业可成《隆中对》
③连词,表假设,若,如果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之《孟子二章》
万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④连词,表转折,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⑤连词,只是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7.于
①比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②对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③在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④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⑤从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
【文言文通假字】相关文章:
文言文通假字06-05
文言文常用通假字07-06
文言文通假字整理07-04
初中的文言文通假字[经典]02-09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06-07
(必备)文言文通假字01-22
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07-01
文言文通假字汇集07-10
初中的文言文通假字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