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秋露白如玉》译文及鉴赏
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风·秋露白如玉》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风·秋露白如玉》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
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前言】
《古风·秋露白如玉》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通过一连串的联想表达了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注释】
⑴庭绿:庭中之草木。
⑵结束:拘束、约束。
⑶“景公”二句:《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举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举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将常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跌处之,跌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所以独窃笑也。”
⑷得陇望蜀:语出《后汉书·岑彭列传》:(光武帝)敕彭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击蜀虏,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复望蜀。
⑸“人心”二句:谓人心起伏,世路曲折。世路,人间的经历。
【翻译】
秋天的白露如同玉石一般,把庭院里的花草团团凝结,玉虽然美,而花草则不再生气盎然。目睹此景,不禁黯然伤悲,岁月真是无情啊,何尝停下过匆匆的脚步?人生苦短,如飞鸟过目、白驹过隙,一瞬间就是百年啊,何必太为难自己?齐景公多么愚蠢:登牛山见美景,不知道好好欣赏,却嚎啕大哭,感叹人无永年。人心不知足,常常是得陇望蜀,就像波浪不平,山路曲折。百年三万六千日,聪明的'人要知道抓住时间,享受快乐。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三首。此诗为一连串的联想:由秋露下,联想到岁早寒;由岁早寒,联想到岁月促;由岁月促,联想到应潇洒对待人生——夜夜秉烛,及时行乐。中夹牛山悲泣,以明愚者无旷达之胸怀,使诗的脉络走处还留,直流中有回旋。
这首诗也表现了李白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也知道人生就只有百年岁月,应当及时行乐;一方面自己又修道修仙,希望长生不老。另外,这首诗或许还有讽刺唐玄宗过分修道行为的含义。
作者简介: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古风·秋露白如玉》译文及鉴赏】相关文章:
河满子·秋怨注释鉴赏及译文06-14
《古风·庄周梦胡蝶》译文及鉴赏11-16
周密《玉京秋·烟水阔》译文及鉴赏04-18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译文及鉴赏01-17
《塞下曲》译文及鉴赏10-30
狡童译文及鉴赏02-25
《垂柳》译文及鉴赏01-20
天净沙·秋原文及译文12-23
端午日译文及鉴赏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