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的《凉州词》诗鉴赏
对于古诗词的鉴赏,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也接触过很多,那么怎么鉴赏一首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王翰的《凉州词》诗鉴赏,欢迎阅读!
王翰的《凉州词》诗鉴赏 1
生平简介
王翰即王瀚,唐代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睿宗景云元年(710)登进士第。
张说镇守并州,极重其才,举直言极谏科,授昌乐尉。
又登超拔群类科。张说任宰相,召他为秘书正字,升任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开元十四年(726)张说罢相,王翰任汝州刺史,又被贬为仙州别驾;后因任侠嗜酒,豪放不羁,再贬道州司马。后病死于道州司马任上。
擅长诗,多壮丽之词,擅长歌行和绝句,名重一时。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琶琵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诗鉴赏
《凉州词》,又作《凉州曲》唐代乐府曲名凉州泛指唐河西一带(今甘肃境)这首诗以奔放的热情和充满边地奇诡风光的特色给我们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塞上军旅饮宴图。诗歌一开头就饱含激情,以浓笔重墨为我们大笔书写了军旅宴会的热烈气氛,充满了诗情画意。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从具有边塞风味的葡萄酒和酒具方面铺排了宴会的无比隆重、排场;次句则从音乐的角度渲染了宴会的热闹非凡。“葡萄美酒”是西域的特产,“ 夜光杯”按东方朔《十洲记》记载:周穆之时西胡献夜兴常满杯,杯以优质白玉制成,光明夜照。在一个宴会上能用如此宝杯进酒,令人很容易联想到这次宴会可能是战斗胜利后的祝捷筵宴,美酒宝杯也可能是战利品。当然,这也可能是虚指,表明酒杯的奇异珍贵。正当大家即将畅饮之时,忽然,由马上传来了美妙的琵琶弹奏声,那欢快的旋律,仿佛是在催人快快举杯,开怀畅饮。(西域胡人有在马背上弹奏琵琶的风俗)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宴席上的劝酒之辞。在醉人的琵琶乐曲声中,宴会上杯觥交错,当酒酣欲醉之时,有人不想再喝了,怕醉倒沙场传出笑话,于是性情豪放者就大声地嚷道:我们这些人死都不怕,还怕几杯酒吗?!今天,就是醉倒沙场也值得。
[王翰的《凉州词》诗鉴赏]相关文章:
1.王翰《凉州词》鉴赏
2.王翰《凉州词》诗歌鉴赏的内容
3.古诗鉴赏之《凉州词》
4.诗歌凉州词的鉴赏
5.小学生古诗词《凉州词》鉴赏
6.凉州词诗词原文鉴赏
7.关于凉州词诗词鉴赏
8.古诗词凉州词原文鉴赏
9.关于凉州词的古诗鉴赏
10.语文古诗词凉州词鉴赏
王翰的《凉州词》诗鉴赏 2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凉州词》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凉州词》赏析
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傭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
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凉州词》新解
七言绝句《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王翰,字子羽,唐时并州晋阳人。对于此诗,《唐诗三百首》编者“蘅塘退士”孙洙的批语是:“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孙洙不愧知音之士,八个字批语,准确道出了此诗意蕴。
这首诗不仅意蕴深远,边塞风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音乐高度发达的李唐王朝,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如果熟悉唐朝音乐,就会明白,“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指“琵琶”、“马上”两种不同乐调。诗中“马上”,是“马上乐”之略。所谓“马上乐”,是“鼓角横吹”的军乐。追溯历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乐的“鼓角横吹”始于汉代。史称:“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这种“鼓角横吹”的“武乐”(即军乐),在殿庭之上,称作“横吹”;于军旅行中,则称“骑吹”。后世因“骑吹”是在马上演奏,亦称“马上乐”。如西晋傅玄《琵琶赋序》即有“作马上之乐”的说法。《旧唐书·音乐志》也说:“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军旅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
魏晋隋唐,“马上乐”已成为融会北狄、西域音乐而形成之“鼓角横吹”军乐的专有名词。
明白了“马上”二字典故,我们可以知晓:《凉州曲》中描写的乐调,除了用“琵琶”一类乐器演奏的马下俗乐以外,还有“马上”军乐,二者形成强烈对比。所谓“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边塞将士正欲欣赏琵琶一类乐器奏出的悠扬乐调,以就痛饮,突然远处传来金鼓钲钲、号角齐鸣的马上军乐,这马上军乐,使他们又回到即将出征的现实之中。
《凉州曲》不仅是“诗中有乐”的佳作,而且是“乐中有诗”的绝唱。诗中乐调的强烈对比,自有一番深意。如于音乐不甚了了,很难领会其中滋味。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凉州曲》这首意蕴深邃的古诗,译为如下白话:
葡萄美酒,直向夜光玉杯里倾来,
琵琶悠曲,助我们痛饮开怀。
忽听得,马上乐已高奏催征,
将士们,要喝酒的还不赶快。
醇浆急饮,好一阵头晕脚歪,
诸君止笑,即令醉倒,又何足怪?
不见我足下这千古沙场,
早成了战尸狼藉的所在。
《凉州词》创作背景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凉州词》作者介绍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王翰的《凉州词》诗鉴赏 3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译文】
远望黄河像丝带一般好像飘到了天空中,在高山脚下,一座孤单的城池坐落在那里。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就算是春风也吹不到玉门关外的。
【赏析】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翰的《凉州词》诗鉴赏】相关文章:
王翰《凉州词》鉴赏04-01
王翰《凉州词》诗赏析04-01
王翰《凉州词》诗歌鉴赏的内容04-01
《凉州词》王翰08-17
王翰《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03-18
王翰《凉州词》赏析10-20
王翰作凉州词赏析04-01
王翰的代表作诗词《凉州词》08-16
王翰古诗《凉州词二首·其一》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