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轶事典故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诗圣杜甫轶事典故

时间:2024-07-29 12:45:02 诗琳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圣杜甫轶事典故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诗圣杜甫轶事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诗圣杜甫轶事典故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死因之谜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

  一、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写道:“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二、赐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题,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赐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一说是连续饿了5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

  诗圣杜甫轶事典故

  一、年轻时,狂得没边儿

  说到唐代诗人中的狂人,相信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李白,然后,陈子昂、贺知章、王之涣、刘禹锡、白居易……总之,杜甫不大有人会想得到。其实,杜甫也不是一般的狂。比如他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时,曾写下过这样一首诗: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这是光说,再说俩事儿:一是杜甫年轻时,曾给唐玄宗上过一个《进雕赋表》中,他在其中曾毫不含糊地称自己的才华,当不在汉代的文学大家杨雄、枚皋之下,原文是这样的:“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当时,就有人劝他不要这样写,因为这样写就显得太不谦虚了。没想到杜甫却说:“余已谦之者再三矣!”虽然在今天看来,杨雄、枚皋在文学上的成就,都远不及杜甫,但杜甫在说这种话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称自己的作品绝不弱于某大家,其实我能接受,但我想大部分人可能不能接受。二是杜甫中年以后,去到四川,完全是仰仗着他的故交、时任剑南节度使的严武的照顾,才过上了比较安逸的生活,可他对严武却一点都不尊重。在和严武见面的时候,常常连帽子都不戴(古时候,下官见上官,如果不戴帽子,会被认为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更有甚者,有次,杜甫喝醉了,就坐在严武的座位上,指着严武说道:“真想不到,严挺之(严武的父亲)还有这样的儿子!”别说是在那时,就是在现在当着别人的面,直呼别人父亲的名讳,也是大忌。杜甫的恃才傲物,由此可见一斑。要知道,虽然严武对杜甫一向友善,但身为一方大员,又是武将出身的他,也不是没有脾气的(他八岁时,就因看不惯父亲宠一小妾,而冷落了自己的母亲,便一刀将那小妾杀了)。杜甫这么做,简直就是“猫舔虎鼻梁”。尽管严武当时没有发作,但还是动了杀机。第二天,严武就准备叫人去把杜甫杀了,幸亏严武的母亲及时阻止了他,要不然,今天我们可就读不到老杜的“青春作伴好还乡”了。

  二、为人固执,不是一般地倔安史之乱爆发后,宰相房绾率兵与叛军作战失利,刚登基不久的唐肃宗震怒,罢了他的官。尽管很多人都觉得房绾这官丢得有点冤,但碍于唐肃宗是个脾气很大的人,都不敢替房绾说情,偏刚当上左拾遗的杜甫敢说。杜甫马上就给唐肃宗上了一道奏章,说胜败乃是敌家常识,房绾并无大错,不应被免职。一开始,唐肃宗没有理他这个小小的左拾遗,可他却还来了劲儿了,又在上朝时,狂为房绾喊冤。结果,终于把唐肃宗给惹火了,唐肃宗本已下了要将杜甫关进大牢,严加审讯的旨。还好有几个御史为他求情,说他作为言官,也算尽责,只是说话没有分寸罢了。这才使他免遭了刑罚。而杜甫居然还不见好就收,从狱里出来后,又再次为房绾之事上书,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势,并自比魏征。也是唐肃宗不愿意背上一个杀言官的罪名,不久,就找了个借口把他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了。

  三、一代大诗人,最后竟然意外离世杜甫生逢乱世,一辈子还真没少挨过饿。当初,自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他,到长安后不久,就因父亲的去世,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糊口,他曾采过草药、领过救济粮,还出现过十来天没米下锅的情形。有时,为了蹭顿饭,便不得不“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乃至于“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直到十年以后,他才得到了一个小官,可等他到任后,又回乡探亲时,竟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已经被饿死了。后来,“安史之乱”就暴发了,诗人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又是没少挨饿。为此,他拾过橡栗、挖过野芋。

【诗圣杜甫轶事典故】相关文章:

杜甫的轶事典故07-24

关于杜甫的轶事典故06-08

诗圣杜甫的故事08-21

诗圣杜甫的生平介绍03-20

于谦的轶事典故06-28

杜牧轶事典故03-20

韩愈的轶事典故03-19

李煜轶事典故05-16

杜审言:诗圣杜甫的祖父07-31

王陵轶事典故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