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故事(优选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白的故事

时间:2024-07-23 15:14:12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李白的故事(优选15篇)

李白的故事1

  早在唐朝的时候,中国各地都布满了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一次,李白独自撑船在江上喝酒吟诗,忽然,一个大浪把他卷进了水底下的一个山洞里,李白如果向上游得话,还有很远的陆,所以他选择了往洞里游。不一会就来到了一个气室,里面有一个通向陆地的通道,那个通道初极狭,才通人。再往前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李白看到的是一片和谐的乡村景色,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的科技很落后,房子很简陋。李白在村庄里走了走,看了看,发现自己以前很少见到的朋友竟然在这里,李白上前与他交谈。

李白的故事(优选15篇)

  原来,这里的人都是早期发生战乱的'时候逃到这里来避难的,他们在这里住下来繁衍后代,这里原来是片荒地,无遮无挡,这里的人就将边上几座不出名的小山搬到这里来掩护自己。李白在朋友的邀请下到边上的一个茶馆里坐下,喝喝茶,吃吃小吃,谈一下。李白喝过酒,尝过菜,顿时呆住了,这可是人间美味呀,这种小吃和酒几乎只能在皇宫里见得到,在这里,茶馆里就有。

  他们到了街道去逛逛,。李白东瞧瞧,西看看,可就是不能买,这地方的钱与唐朝的不一样,那位朋友给他买了一支笔和纸,李白把纸平放在一户人家的台阶上,挥笔写到:在无人知之之地,有乃世外桃源。此地乃有人间美味,此地乃有朴实之民,吾爱此地之也。众人都围过来看。

  李白就接着写诗,李白在这里写过不少的诗呢。全城上下都知道这位来自于山外的人,都崇拜他,敬佩他,可李白要走了,不然的话外面的人会惦记着他的。李白出了小洞撑船到了岸边回家了,可他的心还是在世外桃源中。

李白的故事2

  春天花木中,开白色花的以李花最引人注目。李花花朵较小,但花开繁茂,因为白色的背景十分明显。我国栽培李花也很早,在唐朝时即已普遍。相传白色的'李花还跟李白有个有趣的传说故事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大家都知道的诗仙。在他出生时,父母为给他起名字煞费苦心,仍不得结果。李白的父亲想了个办法,在李白周岁那年,在桌子上放了许多东西,放了尺子、算盘、以及《尚 书》、《诗经》等书。李白他妈妈抱了他来抓阄,只见李白看了看,就 抓了那本《诗经》。他父亲高兴极了,心想儿子长大后,一定是个诗才,但仍不知用什么名字为好,一拖再拖。到李白快七岁该念书上学了,这才急了,就想先试试儿子作诗的才能。当年春天李花盛开, 李白父亲先吟出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便叫李白和他母亲续下两句,李白的母亲说:“广火烧杏林红霞落。”李白极为聪颖,手指门外满树白色的李花说:“李花怒放一树白。”他父亲听了特别高兴,认为续的绝妙,且比前三句更好。这句诗第一个字“李”,正是自家的姓,最后一字“白”,正说明李树洁白。于是就给儿子起名“李白”,恰到好处。

李白的故事3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yá)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 “酉(yǒu)加卒(zú)是醉(zuì),目加垂(chuí)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zhěn)上偎(wēi),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cháo fěnɡ)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xiū)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fú)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shànɡ)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李白的故事4

  李白走进了穿梭机,来到了二十一世纪。

  不久,他生病了,他来到医院,填好了单子去验血。“先生,请问尊姓大名?”医生问。“李白。”“啊!李白呀,李白,真的是李白,李白啊!李白……”“先给我验血呀,快点! ”“哦,我给你验,验了血后,请在这张纸上写上你的尊姓大名哦! ”医生边说边递给李白一张皱巴巴的纸。“好吧! ”李白回答。医生给李白验好血之后,李白签了名。医生说: “你身体不好,你再去挂个针吧! ”说着便亲吻了一下那张皱巴巴的纸。

  听说身体不好,李白有点着急,心想:我李白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怎么能英年早逝呢?于是,用仅有的一点钱买下了一百多元钱的打针药,就匆匆忙忙地去打针了。

  来到打针台前做皮试,护士问: “您叫什么名字? ”“李白。”“啊!李白,李白,真的.是李白……”护士比那个验血的医生还要激动。忽然,护士对李白说: “李白先生,您应该买些眼药水,您眼力不太好! ”“为什么? ”李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您想想,从您写的《静夜思》里面‘疑是地上霜’就可以判断出来了,您竟然把月光看成霜,真是不应该呀! ”“好吧,我买点眼药水。”李白说着,来了个全身大搜查,可怎么也找不出钱来了。护士一把就把李白推出去,李白只好回了家。

  一回到家,李白就把《静夜思》改了,改成了这样:床前明月光,不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两眼泪汪汪。

李白的故事5

  李白曾因醉酒误事,这不,又因醉酒泄漏国家机密,被皇帝赶出了首都长安,历史故事网带你了解下具体过程吧。

  天宝元年(742年)八月,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进京。虽然玄宗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但是,这个临时、候补的身份,却让李白有了接近玄宗、接近杨贵妃的机会。天宝三载(744年)春天,李白不得不离开朝廷,离开长安。李白做翰林供奉,前后不过一年半时间。李白为什么被逐出长安?

  有证据表明,李白进入宫廷之后,的确也是一位出色的“供奉翰林”。被任命为翰林供奉的当年十月,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温泉宫,李白奉命随侍并且写了《侍从游宿温泉宫》等诗。天宝二年(743年)初春,宫中行乐,玄宗亲自作曲,想要以新词入曲,于是急召李白。当时李白正在酒店里喝得烂醉,但是,被抬进宫中,凉水泼面之后,他顷刻之间就写了十余首诗———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

  暮春,玄宗跟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观赏牡丹,一时兴起,命李白创作新词,李白也是沉醉之中一口气就写了三首诗,专门歌咏杨贵妃的美貌。这组题为《清平调词》的三首诗歌,词藻华丽,名句琳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艳神韵,每一首诗都堪称名作。

  按理说,玄宗李隆基让谁卷铺盖,也不应该让李白走人。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新唐书》本传说是李白自己恳求退出朝廷回到家乡的,“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这当然是有缘故的,即李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也就是说,皇帝身边的人已经很讨厌李白,不可能容忍他继续待在皇帝身边,待在朝廷了。换言之,李白得罪了玄宗李隆基身边的人,例如杨贵妃,例如高力士。

  一般权贵排斥李白的说法,不太可信。李白担任翰林供奉期间,未见有任何政治上的企图和行动,他的地位根本不足以跟权贵叫板,不可能妨碍任何当政者的利益。天宝初年的李隆基,还是能够掌控朝政的。因此,李白的离开朝廷、离开长安,最重要的原因都是玄宗不再喜欢李白。

  玄宗为什么要将李白逐出朝廷、逐出长安呢?主要原因就是:李白误他的事。具体地说,就是喜欢饮酒的李白泄露了宫廷的秘密。范传正说李白“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清人王琦怀疑李白“曾醉中泄漏禁中事机,明皇因是疏之”。本来,玄宗召李白进宫是为了点缀文采,孰料李白是一个贪杯嗜酒、口没遮拦的主儿,这当然使玄宗大失所望,大为不满。李白原本有意模仿汉朝的`东方朔,但实际上他做不到东方朔那样超脱飘逸。

  《玉壶吟》一诗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四句,就透露了李白承认自己由于没有学到东方朔隐藏真实心迹、滑稽调笑周旋于帝王身边的本事因而弄巧成拙的意思。李白不是司马相如,也不是东方朔,他有较强的自尊心,言语之间难免有锋芒,他常常醉酒,难以做到守口如瓶,他不甘心于只扮演“俳优”角色。这些,应该就是李白被唐玄宗炒了鱿鱼的主要原因。

  从李白醉酒的故事,深刻的学习到了醉酒误事的道理,因醉酒被赶出来还好,如果丢了性命可就不值得了,所以说酒虽好,可不要贪杯。

李白的故事6

  李白一生好道,玉真公主怎么说也是修道之人,和道家方面的人颇有些来往。于是经人推荐,在开元十七年时,李白就和玉真公主见了面。此时,李白写下了这首诗。太白就是太白,虽然是写给公主的,还是不失飘逸狂放的本色。什么“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之类的,把玉真公主写得像九天玄女一般浪漫,比起我们前面看的王维那篇拘谨呆板的诗要好得多。太白本性也不像王维那样腼腆。《全唐诗》中有李白这样一首诗,题目比诗句还长:“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将加诘责。白亟以诗谢云: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意思说,当时李白年纪还小,在某个县城里当个小吏,但他天性就是好玩好动,居然牵着牛跑到县令的后堂卧室中搅闹,县令夫人连衣服还没有穿齐整哪,就在帐后探出头来要斥责李白,小李白不但不怕,还嘻皮笑脸地吟了这样一首诗,诗中也充满调笑之意,自喻为“牛郎”,把县令夫人比喻成织女。县令夫人有何反映,江湖夜雨未见有载。是当场柳眉倒竖将小李白骂出去,还是欲心忽起,就此将小李白拉进红绡帐中教他“云雨之事”,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由此可见,太白生来就是个飞扬跳脱、*多情的人物。

  所以嘛,当太白遇上玉真公主后,是像花朵遇上雨水,还是像风筝遇上风,我们也很难说得清。不过太白和玉真肯定会有一些故事的。可是太白来的`时机却也太不巧了,我们在王维那篇中说过,开元十七年时,王维正好也回到了长安,而且很可能就正是他回心转意,和玉真公主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有不少人疑惑,为什么李白和王维是同时代的两大诗人,他们又都和孟浩然是好友,但文献中却找不到一星半点关于他们之间友谊的记载?其实答案正在这里,王维和李白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既有这种关系,他们当然都不愿意答理对方。

  李白和王维同岁,文才也不下于王维,不过这李白有个毛病,好酒如命。李白曾有诗心怀歉疚地对自己的妻子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赠内诗》)”所谓太常妻,是说东汉有个叫周泽的官封太常,估计性功能不行,经常借口要洁身敬祖睡在斋宫里。天天这样,他老婆可受不了啦,就自已跑去看望他。他大怒,说妻子冒犯斋禁,竟把妻子送到牢里监禁起来。时人讥曰:“生世不谐,为太常妻”。李白好酒如命,也经常烂醉如泥,未免就没有能尽到做丈夫的义务,故而赋诗向老婆道歉。玉真公主那里的美酒肯定很多,李白混熟了以后,肯定要大喝特喝,晚上不免要烂醉如泥,说不定还会吐玉真公主一身。所以,玉真公主把这位青莲居士尝了几口后,就还是觉得能和她花间弹曲、镜前*、黄昏联句、清晨画眉的王维更好

  于是,玉真公主就把太白这位自我感觉超好的“芙蓉哥哥”晾在终南山下的“玉真公主别馆”里不管不问了。玉真公主的住处有好多,像什么玉真观、安国观、山居、别馆之类的。太白虽然心理素质很过硬,但时间一长也有点架不住劲了,当碰到张说的儿子张垍时,李白就大倒苦水,和张垍说什么:“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发了一肚子牢骚。太白是爽利人,倒苦水也不看个对象,这个张垍虽是宫中驸马,但恐怕和玉真公主之间也有说不清的关系。这个也不稀奇,郭淑妃是同昌公主的亲娘,却连自己女儿的驸马都偷。

  《松窗杂录》中说,玄宗年间,姚崇搜罗了证据想办张说,情况很危险。结果还是靠玉真公主向皇帝美言后才免于灾祸。可见玉真公主和张家还是大有渊源的。不然张垍为什么到玉真别馆来串门儿?李白好容易见到个人,拉住人家的手就诉苦,不免找错了对象。张垍既然和玉真公主也有一腿,肯定见了太白后心里醋意盎然,哪里还会说李白的好话。结果,张垍到了玄宗面前添油加醋,说了很多对李白不利的话,李白这次的求官行动再次泡汤。说来张垍这人,也不是好人,他身为驸马,老丈人玄宗待他恩德极厚,破格让他在宫中辟一小院居住,并赏赐很多东西给他。但他却在后来的安史之乱中,留在京城投降安禄山,任叛贼的伪职,可见并非正直忠义之人。

  但是,玉真公主对李白毕竟还有着一丝情意。到了天宝年间,玉真公主对王维渐渐疏远。王维开始躲到蓝田辋川别墅去和裴迪吟诗钓鱼去了,后来又被打发到榆林等边塞之地作侍御史,这才有了我们所吟诵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诗。而此时,玉真公主却鼓动皇帝哥哥宣诏李白入京。李白乐得直蹦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入京后,李白很受玄宗优待,封他为翰林学士,并曾有“御手调羹,龙巾拭吐”之宠。但李白老毛病不改,还是整天醉得昏天黑地--“天子呼来不上船”,天子都叫不醒,公主叫他,肯定也是十次有八次叫不动。

  李白这人还超级自恋,整天得罪人,到处泡美眉。《天元天宝遗事》一书中说,宁王府中有家妓名宠姐,貌美歌甜,很受宁王宠爱,一般的外客不让见。李白喝得半醉,就“恃醉戏曰”:“白久闻王有宠姐善歌,今酒肴醉饱,群公宴倦,王何吝此女示于众!”宁王没有好意思当场回绝,但是依旧是设了七宝花障,让宠姐在花障后歌唱。太白只恨自己不长一双X光眼,能透过花障瞧一瞧人家宠姐的模样儿。但李白还有个特点,挺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的,他说:“虽不许见面,闻其声亦幸矣。”太白那色迷迷的样子,可想而知。

  于是,天宝三年,唐玄宗只好将他“赐金放还”。但此时玉真公主恐怕还并不是太同意,于是玉真公主赌气对玄宗说:“我的公主名号也不要了,把我那些级别和待遇都取消了吧。”玄宗开始不许。但玉真公主坚决要散去财产,辞掉公主的名号。这时候,玄宗有了杨贵妃在侧,不是说凡事都依着自己的妹妹玉真公主了;所以,虽然知道公主是在赌气,也没有顺着她的意再重用李白,听任她去除名号,散财修道。

  不过,李白对玉真公主并不怨恨;相反,李白一生爱慕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晚年在安徽敬亭山修炼,李白也眼巴巴地赶到敬亭山上,赋诗道:“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江湖夜雨原来不知道这档子事,以为太白真觉得敬亭山美不可言,哪知道太白之意不在山,在乎玉真公主也。后来,玉真公主于七十多岁时去世,葬于敬亭山。太白也于同一年死于敬亭山的当涂县。太白和玉真公主的情缘,可谓不浅。太白曾有诗:“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太白和玉真应该是彼此之间互有情意的,不过太白性子太过不羁,做情人可以,做老公实在有点不放心。玉真公主想必也是不喜欢受拘束的人,要不然她也不会自愿当女道士了。所以,太白和玉真公主是不会走到一起的。正像一首歌中唱得那样:“缘份,缘份,就怕有缘没有份”。不过就这样也许最好,在岁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挺好。

李白的故事7

  我在盛唐的酒肆里遇见你,那一刻,你正喝了个昏天黑地。

  酒保说你付不起酒钱,还赖着不走。你左手勾着长檠,说:“喝!老弟,满上!……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右手把空空的酒杯送到了嘴边。

  烂醉的你左摇右晃,差点被蜡烛燎焦了胡子,却还一个劲地要酒,稿费都被你喝完了。

  “去去去,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讲理啊!喝成这样了还喝!”酒保像看到了苍蝇,厌恶地想把你赶开。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酒已尽,人未醉呐——”你也冷不丁的说出这样一句话,竟是彻骨的悲凉!你迷离的眼神竟闪动着泪光。你趔趄一下,险些摔倒在地。

  你斜倚着酒桌,长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哎呦喂,这老胳膊老腿不中用喽!嘿嘿嘿……”笑声中竟有无尽的悲凉。

  “嗡——”是你腰间的长剑在悲鸣吗?是它为自己没有用武之地而哀叹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你还记得侠游九州的凌云壮志吗?你已经失去了对快意恩仇的向往了吗?是世俗的不堪将那潇洒不羁的酒仙磨成了一个石头样的死人了吗?你忘了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的狂傲了吗?你对这个庸俗的世界失望透顶了吗?所以借酒浇愁以此自终了吗?

  “诶!兀那不是李白那臭小子吗?又来喝酒了?啧啧,瞧他那熊样!”

  “哎呀,可别提他了。我听说了他老婆孩子饿的连饭都吃不上了,他还在这儿喝酒。”

  “就这么一个破家乌龟,怎么不死了算了!”

  你充耳不闻,口中兀自喃喃地说:“你们懂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算了算了,”一位老人看不下去,“你们把他送回去吧!他这样是走不动路了。”

  “他欠的酒帐怎么办?老板知道又要……”酒保说归说,还是把你拖了出去。

  “呸!就卧这儿吧!”酒保顺手把你丢在夜幕下的酒楼门口,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进了酒楼。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黑暗中,你摸索着站了起来,竟不像个醉酒的人。“众人皆醉我独醒啊——”

  “咻——”长剑出鞘声划破夜空,你步态若踏云,剑势如惊雷。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在你手中上下翻飞,如长虹贯日,似醉仙望月,如破军裂空,似火陨焚天。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你寒锋入鞘,兀自悲凉。

  我默默的地离开了。

  有些人,如同太阳,当他降临之时,那不加掩饰的奔放的才华,那耀眼的光芒刺伤了那些习惯黑暗的眼睛。他用如椽巨笔,将他的豪迈诗情与酒的诸般美妙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达到美得极致,放射出不朽的光辉。当他逝去,人们才讶异于他的无与伦比,举世无双。

  历史应记得,他那一世的痴狂!

李白的故事8

  李白,是一位著名的人,但是李白仅仅只在诗歌方面名扬天下,而他真正的理想却没有一个可以施展的舞台。李白就像一匹千里马,他在苦苦等待自己的伯乐,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悠闲快乐,他其实每天都活在幻想之中,每天都活在理想之中,甚至是痛苦的,他渴望丞相的'宝座能端放在自己的面前,今天,我就来谈谈我对李白的看法。

  根据我对李白的分析,他有三个特点:豪放、自信、怀才不遇,我一一来解释一下。

  李白的确是一个豪放的人,他豪放的喝酒,豪放的花钱,豪放的过每一天,在我们的理解与印象中,李白是一个很潇洒的人,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入到生活中来,而且永远都不会放弃,他一直在细心的寻找机遇,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让它一直延续下去。

  自信,这一点,我们从李白的诗中便可略知一二,例如:“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等诗句,李白曾在诗中多次把自己比喻成谢安、姜太公,并且一直在等待自己的周公出现。还有一点能表示李白很自信,他从来不走科举带路,想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但是,李白未免有些太孤傲不凡,让李白进长安,只让他做了一个小小的翰林待诏,所以,李白虽然自信,却并没有得到重用。

  李白又是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满胸才华等待施展,可偏偏没有人肯给他这个一飞冲天的机会,所以,李白写出来的诗句是沧桑的、悲壮的,因为自己没有一个施展才华的天地,李白在这一点上不太幸运。

  你眼中的李白是怎样的?

李白的故事9

  今天上古诗课的时候,老师教了一首李白的诗,读着读着,我就来到了唐朝,看见了中年时期的李白。他长发飘逸,一身布衣,高高的个子。

  那时我有三十多岁,个子和李白差不多高。在这个年代里,李白领着我走了许多地方,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名山大川。刚出来时,我和李白来到了峨眉山,我就在那里看那些看不够的风景,可是李白看着看着就作了一首诗,是《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当时我觉得很怪,看着峨眉山,李白就想到了三峡,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又过了四个月,我和李白来到了武当山。到了武当山我的`收获很大,李白教会了我很多知识。从此,我和李白成了好朋友。

  后来我们到了唐朝的首都长安,住在客栈里。住到客栈里的第二年,八月十五到了,我看出来李白很想家,于是我就出去买回来两坛子酒,让他多喝些酒,安慰他别想家。可是谁知道李白他借酒浇愁愁更愁,更想家了,喝着喝着就诗兴大发,吟起诗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哈哈,真没想到啊,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有我的功劳啊。此后,我和李白的感情更深了。

  李白的性格很开朗,也很平易近人,他平时总和我开玩笑。但是有时心事也很重,每当这时,就跟我谈他小时候在家乡的那些事,他的家乡情很深啊,有时李白都流泪了。他对我很信任,就像对待亲弟弟一样亲热。

  想着想着,老师来到我面前,惊飞了我的白日梦。我多么想见到李白,跟他走一回呀!

李白的故事10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李白的故事11

  桃花潭,在安徽省南部青弋江的上游(今泾县水车公社境内),是个风景幽美的地方。这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

  唐朝时候,桃花潭边,有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人,名叫汪伦。汪伦家贫读不起书,但很爱听诗书;每次到田里干活,经过村头的私塾,见老先生讲诗书,总是悄悄地在窗边听一会。当时,诗人李白已名扬天下,汪伦很喜爱他的诗。他常常想:要是我能亲眼见到李先生一面,那该是多么幸福啊!

  这一年春天,李白从宣城的敬亭山下来到泾县城边的水西。当时,水西是泾县的风景胜地:翠竹亭亭掩古塔,泉水潺潺绕寺前。李白很喜欢这个地方,在此玩赏了数日,作了不少诗,还恋恋不想离开。

  李白来到水西,不知怎么被汪伦知道了。他非常高兴,驾一叶小舟,顺着青弋江的碧波来到了水西。他上了岸,一眼就看到一个风流儒雅文士,站在古寺前观赏烟霞,浏览风光。他从旁边一个游客口中得知,这人就是李白。他欣喜地走上前去,倒身就拜:

  “先生,久仰了!”

  李白吃了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布衣打扮、素不相识的俊俏后生,他眨眨眼想了想说:

  “年轻人,你找错人了吧?”

  “没有,”汪伦咧开嘴笑了,“我找的就是你,李青莲先生。”

  “哦,找我有什么事?”李白含笑问道,他觉得这青年人很有趣。

  汪伦又打了一躬,说:“我叫汪伦。听说先生喜欢饮酒吟诗,今特来奉告,有一个好去处,不知先生可愿前往?”

  李白一听,正中下怀,急忙问道:“在什么地方?快告诉我。”

  汪伦指着闪闪发光的青弋江,说:“在这条江的上流,我就住在那里;那里有一个桃花潭,岸上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真的?”李白到泾县数日,还不曾听说有这么个好地方,于是他怀疑地问道:“果真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千真万确。”汪伦点点头,“不知先生可想去游一游?”

  李白从汪伦那诚实的眼神中看出,这个青年人决不会撒谎,于是欣然应道:

  “去,我一定去!”

  “那好。先生,请上船吧。”

  就这样,青弋江的.流水,把李白送到了桃花潭边。

  当时,桃花潭边是很荒凉的。二人弃船上岸。李白抬头看去,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但见潭水悠悠,野渡舟横。岸上只有一树桃花,孤零零地开着,桃花树边,有一个茅店,门前屋檐下,一根细竹竿斜挑着一面杏黄色的酒旗,在春风中“哗啦啦”地飘舞。

  李白万万没想到这就是汪伦说的桃花潭。正想找他问个明白,汪伦却含笑不语,拉他进了小酒店,拣了个座位坐下,向店家要了一壶陈窖老酒,几碟山鲜野味,汪伦这才举起酒杯对李白说:

  “先生,山野荒村,无甚招待,千万莫要见怪。”

  李白也端起酒杯,呷了一口,疑惑地问:

  “这就是你说的桃花潭?”

  汪伦笑道:“是啊,这就是桃花潭。”

  “你骗了我,”李白放下酒杯不悦地站了起来,“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有啊。”汪伦依然微笑道,“我们刚才经过的地方,叫十里边山,这小店门前的那棵桃花,不是‘十里桃花’吗?”

  “那‘万家酒店’呢?”李白又问道。

  “先生,你看。”汪伦指着窗外那面迎风飞舞的酒旗说,“喏,那不写得清清楚楚。”

  李白朝那酒旗瞅了一眼,上面果真写了“万家酒店”四个大字——

  原来酒店主人姓万。

  李白这才恍然大悟,“噗哧”一声,刚进口的酒喷了一地,他连连点头,“原来如此!”

  汪伦这才把心底话儿全掏了出来:“先生,我是个山野鲁莽之人,平时很喜欢你的诗,也很想见你一面。这次听说你到了水西,一心想请先生到寒舍作客,又怕先生嫌我们家贫,不肯光临,因此想了这么个主意。晚生该死,欺骗了先生,请先生宽恕!”说罢,纳头便拜。

  李白顿时被汪伦的一片诚心实意感动了,他双手扶起汪伦,深情地说:“你要早说明,我也会来的。我很喜欢你,我俩交个朋友吧。”

  汪伦万万没想到这位闻名天下的大诗人,会同自己这样一个布衣平民交朋友,他激动地拉住李白的手,热泪滚滚而下,滴落在李白的衣袖上……

  就这样,李白在桃花潭边住了十多日,受到汪伦和村人的热情款待。李白临走那天,汪伦恋恋不舍,唱着山歌为他送行。他很感动,诗兴大发,口占一首绝句《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船远了,他回过头来,看见汪伦还站在岸边,朝他不住地挥手,挥手……

李白的故事12

  我走过黄山、天目山、大明山、天柱山,寻找秋天,但我的秋天在农林大学悄然绽放。一片小小的金叶,一股淡淡的桂花香...

  秋天的农林美景醉人。

  走进大门,你可以看到一排排银杏树,就像士兵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金色的银杏咔嚓一声落在树下,成了一粒带着荣耀的种子。

  绕过石阶,你会看到一幅美丽而宁静的'河流地图。旁边是五球广场。每天晚上,当太阳下山时,人们聚集在一起。孩子们在那里滑冰、骑自行车、捉迷藏;老人在那里散步、跳广场舞;另一方面,母亲们推着婴儿车,成群结队地聊着这些日子。这时,所有的风景都变得如此美丽:桂花穿上火红的连衣裙,当秋风吹来时,它突然像仙女一样跳舞,喷着迷人的香味...

  沿着东湖向左走,湖边矗立着一排挺拔的水杉,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醒目。火红的树木映在水中,就像一幅美丽的水粉。“咔嚓,咔嚓”,摄影师用相机固定了这张美丽的照片,并把它永远留在了他的记忆中。

  树下是波光粼粼的湖水,优雅的白鹅从湖的上游经过,时而仰头歌唱,时而低头欣赏自己的影子。这让我想起罗的诗:“白发浮绿水,红掌定清浪。”小鱼在湖里自由玩耍,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萨沙·武贾西奇萨沙·武贾西奇”,偶尔有几片落叶从树上落下,漂浮在平静的湖面上,给东湖增添了不少情趣。

  这只是农林大学的一个角落。

  今年秋天,我沿着东湖漫步,把夕阳下的一切都清空——让秋天活在我的眼睛里,活在我的心里,我要把秋天所有宁静的美印在我的秋画里。

李白的故事13

  李白,字太白,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被称为“诗仙”。他出生于公元701年,出生地碎叶(古城名,今属俄罗斯),祖上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公元705年,李白的一家从碎叶城搬到了西蜀绵州彰明(今四川北部江油县)。

  李白的父亲及其一家,原来住在西域,用的都是胡人的名字。搬到西蜀之后,便要恢复祖上的李姓。但叫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乡亲们都来看望他们一家,热情地对他们说:“欢迎你们这远方来的客人!”一句话,使李白的父亲受到启发,遂取名为客。所以,李白的父亲从此便叫李客。至于李白的名字,据传说他的母亲生他那天,梦见了太白金星,所以为他起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小的时候,天资过人。未来西蜀之前,随胡人习性,喜欢让大人把他抱上马去,还学射箭,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骑射技巧,当时不喜读书。来西蜀定居之后,他父亲李客才开始教他念书。当时西蜀的孩子开始念书时,都是先读“六甲”。“六甲”就是“六十甲子”。即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时,用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因此李客教儿子念书的时候,也从念“六甲”开始。李客念一句“甲、乙、丙、丁”,李白也跟着念一句,结果没几天,李白就把“六十甲子”全部背诵下来了,并且还能默写下来,同时还学会了推算。接着,李客便为李白请了家庭教师,开始教他读《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李白感到这些著作内容丰富,很愿意学,所以十分刻苦勤奋。

  由于李白的父亲是个商人,来家谈生意的人多,李白常感嘈杂之声刺耳,为了不影响学习,他要求父亲给他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李客答应了他的要求,让他到离家不远的大匡山上去学习,并让他的一个叫月圆的妹妹陪他一块学。

  李白兄妹来到山中,见景色幽雅清静,果然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心中非常高兴。从此,兄妹二人在这里争分夺秒,刻苦读书。不到两年,李白的知识水平和写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业上的进步,李白渐渐产生了松懈情绪,时间也没刚到山上时抓得紧了。从前,他是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如果一篇文章没读完,或者一首诗没写完,他不吃饭,不睡觉,也非读完、写完不可。父亲来山中看望,怕他累坏了身体,便给他硬性规定:上午休息一次,下午休息一次;可是父亲走后,他一次也不肯休息。但是现在,他读累了,便停下来,到山中转一转,玩一会儿,回来再学。开始,他一天休息一次,时间也短;可后来,他一天休息两次、三次,时间也越来越长。

  对他这种学习上明显的退步,妹妹月圆很不满,曾对他说:“哥哥,你现在学习越来越放松了,玩起来没完没了;如再不改的话,我就要去告诉父亲了!”

  可李白却振振有词地说:“妹妹,这你就不懂了,我出去的时间越长,观察事物就越细致,写出来的诗也就越生动。”

  月圆说:“你这是借口,过去仅出门站一会儿就能写出诗来,二三天就是一篇文章,现在七八天写不出一篇诗文来,还说观察细致呢!”

  李白被说得哑口无言,但依然我行我素,并没有改。

  这一天,正值暮春时节,漫山遍野,桃红柳绿,蜂蝶起舞,百鸟争鸣。李白望着这如画美景,不由得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他顺着一条小溪正往山下漫步,耳边忽然传来一阵“沙沙”的声音。他顺声走去,来到溪边,举目一看,原来是一位白发老妈妈,正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沙沙”地磨着。

  李白觉得奇怪,上前问道:“老妈妈,你磨铁杵干什么用呢?”

  老妈妈一边吃力地磨着,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一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铁杵是同胳膊一样粗细的铁棍子,如今她却说要把它磨成绣花针,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这老人家大白天说胡话,该不是精神上有病吧!于是劝她说:“老妈妈,这铁杵是舂米用的,怎可能磨成绣花针呢?猴年马月您也磨不成的!快回家吧,不要在这里白白受累了。”

  老妈妈抬头一看,见是个七八岁的小孩,便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孩子,这你就不懂了。常言说得好,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论做什么,没有恒心是成不了事的。就说这铁杵吧,虽然很粗,但只要我天天坚持,一直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会磨成绣花针的!”

  老妈妈的几句话,铿锵有力,信心十足,噎得李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突然,他似乎从中明白了什么,红着脸对老妈妈说:“谢谢您,老妈妈,您的话,我懂了!”

  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回到山上去了。

  从此,老妈妈决心用铁杵磨成绣花针的事就传开了,后来被编成故事载人了元代《日记故事》中,后又演变成一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流传至今。

  李白听了老妈妈的话后,很受震动,也很惭愧。他回到山中,见了妹妹,一句话也不说,便又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白经过四年的山中苦读,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就。

  后来,他又去戴天山(又名大匡山)读书。在这期间,他写出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其中有一篇叫《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至今广为传诵。其诗日: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意思是说:山间的流水声中夹着阵阵的狗叫声,带露盛开的桃花显得十分浓艳。沉寂的山林里,常见鹿在走动,中午了,在溪边也听不到钟声。翠竹冲破了青色的云雾,瀑布挂在碧绿的山峰。谁也不知道道士到哪里去了,来访的人,因为没有遇见他,倚在松树上,感到十分遗憾。

  人们读了这首诗,仿佛自己就在这幅色彩鲜艳的风景画中。

  李白二十五岁离开家乡,漫游长江流域,后至安陆。公元727年,他娶了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他后游襄阳,结识了孟浩然;公元730年,他第一次赴长安,结识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及贺知章、崔崇之等人。公元742年,由贺知章推荐,李白受到唐玄宗接见,因才高而做了翰林,专门给皇帝起草诏书。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李白要高力士脱靴才肯写诗的故事。因此,高力士嫉恨在心,挑拨李白和杨贵妃的关系。于是唐玄宗也不再重用李白。一年后,李白辞去官职,离开京城,重新浪迹天涯,遍游祖国各地。就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著名诗篇,其中有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脍炙人口的佳句。公元 744年,李白在洛阳结识了大诗人杜甫,成为至交。公元762年十一月李白死于安徽当涂县,时年六十一岁。

  对于李白的诗,后人把它和杜甫的诗合在一起,称为中国之最。正如唐代另一位大诗人韩愈所说的:“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其大量作品,皆收于《李太白集》,流传后世,至今不衰。

李白的故事14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在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诗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心绪。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但诗句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李白的故事15

  李白他说他“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种对金钱的不屑和人生的旷达,或许更有持才傲物的心理状态。对于物质也许李白不在意,但是对于失去出仕为官的机会,李白就是一生不能释怀了。

  如果他不孤独,就不会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他人到老年了仍然还对政治追求抱有幻想,永王谋反,招募李白去做幕僚,李白当时不知他是要造反,还以为自己有出头之日,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所以写诗说“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后来永王谋反失败,李白也被朝廷以谋反罪发配夜郎,他在充军路上,何止是孤独,还有绝望吧?一个当年冠盖满京华、名动天下,李隆基身边御用的大诗人,沦落至此。你说他孤不孤独?

  尽管李白崇尚道教老庄思想,一生以大鹏自诩,喜欢访名山追求自由洒脱的飘逸人生。但是他同时又兼有儒家出仕为政,救济天下苍生的宏愿,虽然无法确定李白,究竟是迷恋宫廷生活还是真心想匡扶社稷,但他被赐金放还是他一生的失意和疼痛。

  那些说李白不孤独的,一是不了解人性。二是不了解李白的诗,三是不了解李白的人。

  孤独难道是很丢脸的事?试问哪个大才子不孤独?若不孤独,何以在船上喝醉酒掉进江里淹死?

  酒和孤独从来都是良伴。你看到的'只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的洒脱,却没看到李白内心的孤寂,花、月、酒,这样的良辰美景之下,只有影子作陪,所谓对影成三人不过是掩饰内心的落寞。也许那一刻他有过宁静的从容,然而深处依然是孤寂的。

  梵高不孤独吗?海子不孤独吗?辛弃疾不孤独吗?中国古代文人有哪几个能够超越俗世,舍弃功名利禄呢?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这是明面上无数文人君子的追求。

【李白的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李白的故事06-21

李白的故事03-04

李白的故事08-17

李白拜师的故事08-04

李白的小故事05-02

李白的故事(优秀)05-24

有关李白的故事11-06

李白的小故事10-30

[优]李白的故事06-22

(通用)李白的故事06-08